+852 3594 6776

用心为每一个客户服务

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Financial Bulletin

第一批投大模型的VC,開始賣老股了?

发布时间:2024-04-22

關於該不該投大模型,依然還在爭論,該不該退卻早早提上了VC的日程。


最近一位投資人透露,某個頭部大模型公司的資方,已經決定在這一輪估值起來後,賣掉老股。聽聞此言,我的第一個疑問是,融資進度按下加速鍵的大模型,這麽快已經進入退出期了嗎?


不過跟數位大模型投資人交流後我發現,“大模型賣老股退出”作為現象是存在的,但的確還遠遠稱不上“現象級”,並不具備普遍性。


大模型投資人David(化名)告訴我,只有上述公司的資方選擇現在退出比較合理。因為公司成立時間早,最開始也不是大模型路線,早期估值不高,現在收益水漲船高,再加上當初投的基金估計快到期,此時退出是情理之中。


除此之外的頭部大模型公司,哪怕首輪進入,估值漲幅其實也有限,賬面收益約2倍多,瞄著百億、千億美金估值遠景的投資人,自然不會就此收手。一位投資人也告訴我“最近剛跟不少投大模型的朋友見過面,沒聽說要退。”


不過,大模型的退出仍然是個值得關註的話題。除了應不應該退,還有能不能退、怎麽退、退給誰的問題。


新動向出現在海外。上個月,微軟聘請了人工智能初創公司Inflection AI的兩位聯合創始人。這家獨角獸曾是OpenAI資金最充足的競爭對手之一,但在積累了超過百萬活躍用戶後,由於沒找到有效的商業模式,最終還是被巨頭以挖人的方式掏空。


事實上,這波生成式AI熱潮中,大型科技公司對AI的FOMO情緒甚至超過了VC,微軟、谷歌和亞馬遜是其中的佼佼者。


國內情況有些類似,互聯網大廠出手活躍且相當大方,下註最多、最廣的當屬阿裏,騰訊和美團則緊隨其後。


目前國內估值最高的幾家大模型公司中,智譜AI、Minimax、月之暗面、百川智能、零一萬物,阿裏都有參與投資。今年2月,阿裏巴巴分別領投了月之暗面的10億美元融資,以及Minimax約6億美元融資;


騰訊則是智譜AI、Minimax、百川智能的股東,其中獨家投了Minimax 2.5億美元的A輪融資;


美團除了收購光年之外,還持股月之暗面和智譜AI,其中領投了月之暗面A1輪融資。


這不由得讓人想起,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廠競相投資與後續的並購浪潮,那麽問題來了,對投資人來說,被大廠收購算是體面的收場嗎?


答案很有可能是:今時不同往日。


一度,餓了麽95億美金賣給阿裏,投資人風風光光地退出。但今天的大廠在收購標的時無疑更精打細算。最近投中網跟朱嘯虎交流這一問題時,他明確表示,今天沒有一家大廠會按這個價格來收購。


“微軟收購Inflection AI,就給了投資人本金加利息,這麽一家財大氣粗的3萬億美金的公司,去收購一個創業企業,自己還放了不少錢在裏面,也不過就是這個邏輯。”


滾動融資


和朱嘯虎一樣秉持悲觀態度的人士不少。專門研究退出的李剛強便認為,關於大模型,可以價值投機,但也需要趁機退出。


在一篇文章中,他羅列了以下原因:技術嚴重落後國外競爭對手、國外開源潛在風險、國內投資機構沒錢接的起估值、資本開支是個無底洞等等。這一切都將極大影響投資人的信心,使得大模型公司後續融資日漸困難。


李老師講的這幾條,基本涵蓋了大模型投資人考慮退出的主要情況。


首先,從技術上看,一種典型的觀點是,只要技術上仍然有比較大的上升空間,開源就永遠追不上閉源,國內就仍然和國外有較大差距。


“GPT-5據說能達到125萬億參數,GPT-4包含1.8萬億參數,這當中還是有巨大的差距。125萬億再往上還有沒有1250萬億?如果有,閉源的OpenAI還是遙遙領先。如果到頭了,中國很快就追上。”David告訴我。


此外,持續燒錢也是大模型公司的通病。月之暗面的Kimi火了,阿裏通義大模型迅速加碼上限達千萬字的長文本對話服務。這當中有多少技術、產品上的壁壘我不清楚,但毋庸置疑的是,資本雄厚方更占優勢。


“真正的大模型不一定會出現在我們當中,可能從政府或是某個巨頭出來。因為需要的錢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融到的錢可能還不夠交電費的。”在投中最近舉辦的一場沙龍活動上,對於要不要投入具身大模型,一家知名機器人廠商代表吐露心聲。


在這樣的狀態下,對外披露融資消息,無異於給對手制造壓力。


2月,月之暗面宣布獲得來自阿裏、紅杉中國、小紅書、美團龍珠、礪思資本等10億美元A輪融資;3月初,Minimax也傳出獲得阿裏等6億美元戰略融資的消息。


有投資圈朋友跟我分析道,月之暗面在之前並沒有很激進的融資計劃,“也是在MiniMax融資的壓力之下,拿了阿裏這麽大一筆錢”,很難評判這類觀點的對錯,只能說從結果來看,頭部陣營接連宣布大額融資。


隨後,智譜也在一次媒體溝通會後宣布在2024年初完成新一輪融資,北京市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參與;近日,百川智能也傳出完成新一輪融資的消息。


但問題是,後面還有誰能接的起這麽高的估值?


按照公認的說法,月之暗面、Minimax的估值已達25億美元,智譜去年便傳出奔著200億人民幣估值在談的消息,即使後來被企業方辟謠,總歸是到了百億體量。百川智能次輪融資的估值,據說也已經達130億元。


在如火如荼的大模型融資熱潮中,美元、國資、市場化人民幣基金……幾波不同屬性的錢都已經押註其中。對於第一梯隊的創業公司而言,接下去融資,領投方單筆過億美金只是基礎,可選項其實並不多。


一些沒在早期押中的VC,現在更不願意再加入戰局。投資人James(化名)給我提供了一個觀察這個領域的思路:如果用“不可能三角”來審視大模型,那麽這個賽道玩家多,同時進入門檻高,這決定了其市場規模有限。


頭部大模型是少數人的遊戲,但“百模大戰”也並非虛言。目前國內發布的大模型數量超過了300個,同時已經有超過40款AI大模型產品獲得備案審批。這些產品涵蓋了多個企業和應用領域,包括但不限於教育、電商、數字人、問答社區等。


激烈的競爭註定了大模型公司落地商業化很不容易,尤其是私有化部署,“頭部的to B客戶全國也就幾十家,一個單子頂多幾百萬,市場空間非常有限。所以收入要想有爆發式增長,還是得靠C端。”


如果以更綜合的眼光看,James認為,大模型的競爭到最後是國家安全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至少會有一家大模型出來。“現在大家都是在賭這個賠率,只不過不同機構的下註策略不同。但對我們來說,在這個階段投,賠率太低。哪怕投個幾千萬美元進去,賭贏了,可能也就賺個兩三倍,意義不大。”


上述觀點很有代表性,描摹了當下很多人不願、不敢出手的心態。


更不利的情況是,過去,活躍在中國市場上的不乏大手筆的外資PE,能在後續輪次扮演起接盤的角色,比如,老虎、黑石、DST等。現在,這些外資收斂了不計成本的打法,在中國出手明顯放緩。


當然,中東資本也被視為可能的接盤方。


之前我便聽說,某個大模型獨角獸已經去中東找錢,只不過情況不明朗,目前依然沒有結果。但不容忽視的是,地緣政治的微妙關系增強了這一切的不確定性。一家近年在中國出手活躍的中東資本明確告訴我,他們不會在中國投資AI項目。


至於國資,“單一的地方政府也出不了這麽多錢,我能想到的,只有國資抱團了。”David分析。


融資戰會打到什麽時候?這一方面取決於,還有多少人出得起錢,另一方面,也看AI的scaling law還能持續多久。如果技術一直未見瓶頸,那就需要資本持續輸血。


至少眼下,頭部大模型還在滾動融資,融資窗口持續開放。一筆大額融資便可能迅速改變戰局。


就比如,去年在搶卡的牌桌上還看不到月之暗面,但架不住月之暗面乘著10億美元巨額融資的東風,又能較好的銜接產品特色、落地時間與創始人楊植麟表達的理想主義,以至於“kimi都能給大A帶貨了”(見《Kimi,今年的VC之光》)。


他山之石


當然,不管大環境如何,總有身懷絕技的人能賺到錢。如果你有本事在最早期投進去,那投大模型至少不會是個賠本的生意。


David所在機構投資早期押註的某個大模型項目,到現在已經有10倍左右的賬面回報。李剛強此前供職的機構,其投資的某家大模型公司估值也急劇提高,“上一輪的投資機構已有近10倍的投資回報,且還持有超過6%的股權比例”。


另外,局面也或許並沒有想象中的糟糕,樂觀的人依然存在。


一位投資人就向我表示,一些沒在前面輪次投到大模型的美元基金,會在後面尋求補槍的機會,“有意向的投資方,也包括之前投光年之外被耽誤了的機構”。這倒不難理解,除了財務收益的考量,如果一個美元基金沒投中頭部大模型,來自LP的壓力多半還是如影隨形。


另一方面,一些早期投中大模型的VC選擇在後續的每輪融資中不斷加註。“大家相信的不完全是故事,還是基於實際價值來做出判斷。”David告訴我。現在各家基金的退出策略都不一樣,他所在機構的第一原則是,盡量先把本金退回來,保證基礎的DPI。剩下的可能帶來更高收益的部分,則不太著急退出。


在投資的勝率時代,這是更有可能獲得超額收益的打法。最近一家雙幣基金的管理合夥人在交流中對投中網表示,在今天大的背景下,VC要獲得高絕對值的回報,或許只有兩種路徑:


一種是,剛開始的時候就投了大金額,公司在相對明牌的狀態,不斷叠代發展;另一種是,你很早投進去,早期投個兩三千萬,然後挖掘當中的勝者,不停跟投加碼,保護原始股比,最終也能變成一個幾億人民幣規模的投資。


如此看來,大模型及其衍生的商業化機會,仍然是投資主題枯竭的當下,VC的一種“應激性策略”。只不過,一來是朱總說的,“中國VC從來沒有靠共識賺到過錢”;二來如果反過來看,當融資戰事發展到現在,VC對大模型公司已經不是最佳選擇。


錢當然很重要,但最好能匹配算力、數據、場景、政府關系……這些資本之外的因素對大模型公司同樣重要。


環球同此涼熱。外媒上個月披露,一位政治老手即將加入OpenAI擔任高管,處理政府和公共關系問題。此人是克林頓的政客,還當過Airbnb前政策主管。當屠龍少年長大,總是不得不為類似的事操心,而來自VC的錢能提供的附加值實在太少。月之暗面的融資大部分來自阿裏,也正說明了這一點。


更不用說,巨頭還能提供最後的退出路徑。


即使在美國,也已經沒有風投能接得起那些頭部大模型公司了,國內外發展到現在,都已經到了“拼爹”的階段。


微軟和OpenAI的深厚關系自不必提,上個月,亞馬遜也宣布將向Anthropic追加投資27.5億美元,同時擴大兩家公司間的合作關系。追加投資之後,亞馬遜對Anthropic的總投資額將達到40億美元,成為其過去三十年歷史上最大的一筆外部投資。


還是那句話,創業公司在跑馬圈地的過程中接受巨頭的輸血,也要能接受當無法繼續增長時,被這些巨無霸收編的命運。


因此談VC該不該投大模型,實際是能不能的問題,用賽富基金閻焱的話說,“有多少錢辦多大的事”。而關於退不退其實也類似,一則當下賣老股並沒有普遍性,且只能“搶跑”;二則無論是IPO還是並購,VC能決定的或許只有自己陪跑的信仰了。


比較樂觀的如David,“這個賽道當然需要長跑,要看創始人的野心、耐力以及融資能力。但頭部的企業已經堆了那麽多錢,也積累下不少能力,就算一時沒有找到商業化場景,這些企業對大廠都有價值。而從上市的角度來看,對於這類牽涉到大國競賽的企業,當下有關盈利等方面的限制在未來都不一定成問題。”


悲觀者如朱總,“今天不能再指望靠賣給大廠拿到一個好回報,那是三五年前的投資邏輯了。如果今天認為這個財富密碼還存在,還在想幾十億美金賣給阿裏,我覺得你在騙自己和投資人。這個財富密碼確實失效了。”


我不知道這算不算一種偏見,而且,他確實也沒投大模型。不過如果依舊把目光放到更快一步的海外,你會發現朱總確實更接近現實。外媒披露,微軟最近支付給Inflection AI 6.5億美元現金,由此第一輪投資人獲得約1.5倍投資回報。


海外的不少劇本已經寫好,接下來就看如何進行本土化“改編”了。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更多快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