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信邦制藥“含淚甩賣”的公司,要去港交所了
港交所IPO申報潮或正在來臨。
今年5月以來,已有22家企業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同期滬深交易所仍是“0受理”的狀態。
作為浩浩蕩蕩IPO申報大軍中的一員,泰德醫藥(浙江)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泰德醫藥”)正向港交所發起沖刺。
申報材料顯示,泰德醫藥主要向藥企提供多肽新化學分子實體發現合成(CRO)及多肽化學生產、制造及控制(CDMO)服務。
報告期內,泰德醫藥已經實現盈利。2021年至2023年收入分別為2.82億元、3.51億元和3.37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0.80億元、0.54億元和0.49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泰德醫藥的核心子公司中肽生化有限公司(下稱“中肽生化”),曾是信邦制藥(002390.SZ)旗下資產。
2015年,信邦制藥以20億元的交易價格購買中肽生化的股權,但卻在5年後的2020年以7.18億的價格轉讓給泰德醫藥。
這意味著,泰德醫藥斬獲中肽生化僅3個完整自然年後,便開始向港交所發起了沖刺。
盡管當年信邦制藥認為中肽生化的業績發展存在瓶頸,不過泰德醫藥(中肽生化)2021年收入、凈利潤分別較2019年增長了63%、48.15%。
究竟是信邦制藥“看走了眼”,還是背後另有隱情,市場仍在持續關註。
3年前遭大甩賣
乘著“減肥藥”東風而起的多肽,正在受到市場的關註。
根據定義,所謂多肽一般指由100個以下的氨基酸通過肽鍵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分子量介於小分子和生物制劑之間,是涉及生物體內各種細胞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質。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減肥藥”GLP-1類似物正是多肽的一種。
申報材料顯示,泰德醫藥是一家主攻多肽的CRDMO(合約研究、開發及生產機構)的企業,可以為藥企提供從早期發現、臨床前研究及臨床開發以至商業化生產的全周期服務。
2023年,泰德醫藥的收入、凈利潤分別為3.37億元、0.49億元。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泰德醫藥憑借2023年收入規模成為全球第三大多肽CRDMO。
值得一提的是,泰德醫藥成立於2020年,迄今不到4年的時間。
短短時間內能夠斬獲如此地位,與泰德醫藥的核心子公司中肽生化不無關系。後者創設於2001年,是國內第一批從事多肽CRDMO的企業。
資本市場對於中肽生化或許並不陌生,其正是此前被A股公司信邦制藥以20億元的交易估值購入,最終又被以7.5億元“骨折大甩賣”出售的公司。
2001年,泰德醫藥實控人李湘設立了中肽生化,通過UCPharm Company Ltd.和American Peptide Company持有其100%的股權。
直至2012年,中肽生化還引入了多名股東,其中一名股東就是當時公司的總經理徐琪,後者通過森海醫藥持有中肽生化9.66%的股權。
不過僅3年後,李湘等主導將中肽生化“賣身”給了信邦制藥。
後來回看這起交易,對於信邦制藥來說可謂是“元氣大傷”。
2015年,信邦制藥以20億元的交易估值從中肽生化的全部股東手中購入中肽生化100%的股權。
交易分成3部分,一是信邦制藥向UCPharm Company Ltd.等7名股東發行股份以購買中肽生化89.98%股份,二是信邦制藥以自有資金2億元收購森海醫藥等股東持有的中肽生化10.02%股權,三是向投資機構配套募資19.20億元。
與此同時,李湘、徐琪還進入信邦制藥的董事會,分別位居副董事長、非獨立董事。
值得一提的是,中肽生化20億元的交易估值較評估基準日賬面值增值727.27%。
信邦制藥以如此之高的溢價收購中肽生化時,曾對此“滿懷期待”。
“中肽生化的業務發展路徑是由國外向國內延伸,創新藥向仿制藥市場拓展。”信邦制藥指出,“這一發展路徑幫助中肽生化利用國際創新藥市場積累的技術和市場優勢,反哺國內市場,形成了獨特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競爭壁壘。”
但收購不到4年後的2018年,中肽生化的業績受多肽客戶自身業務的變化影響等,業績出現了下滑,信邦制藥當年隨即對此計提了15.36億元的商譽減值,當期歸母凈虧損更是達到12.97億元。
2020年,信邦制藥以中肽生化等子公司的發展存在瓶頸、需要巨額資金在海外建廠或對上市公司業績造成較為負面影響為由,選擇剝離中肽生化等公司。
正因如此,李湘和徐琪共同設立了泰德醫藥,以作為收購中肽生化等公司股權的主體。
“徐博士及李女士共同決定成立本公司,以向信邦收購呀中肽生化,以在其控制下引領其增長和擴張,並繼續專註於及發展具有全球業務足跡的CRDMO。”泰德醫藥表示。
這一交易備受爭議之處在於交易價格——信邦制藥將中肽生化的股權以7.18億元的“骨折價”轉讓給了泰德醫藥。
這意味著,當年估值20億元的中肽生化出售時折價超6成。
對此,泰德醫藥在申報材料亦強調是正常商業行為。
“2020年收購事項的代價已於2020年12月交割。董事認為2020年收購事項乃按正常商業條款進行,並對本集團及股東整體有利。”泰德醫藥指出。
事實上,若從信邦制藥向UCPharm Company Ltd.發行股份用以購買中肽生化的對價來看,與泰德醫藥收購中肽生化基本持平。
2015年,信邦制藥向UCPharm Company Ltd.發行了9646.09萬股、每股價格為7.75 元,合計總價為7.48億元。
不過泰德醫藥(中肽生化)的業績走向頗為巧合。
2015年至2017年的業績承諾期間,中肽生化的利潤表現良好,3年合計實現了3.32億元的扣非後歸母凈利潤,累計完成盈利預測數的101.71%;
但業績承諾結束的2018年中肽生化的凈利潤出現大幅下滑,僅為0.60億元;
更為戲劇化的是,在李湘、徐琪的努力下,泰德醫藥收購中肽生化不到2年後業績就回暖了,2021年被裝入中肽生化的泰德醫藥收入、凈利潤分別達到2.82億元、0.80億元,分別較2019年增長了63.01%、66.67%。
利潤大縮水
伴隨著以司美格魯肽、替西帕肽等為代表的GLP-1靶點多肽藥物銷售額的快速增長,上遊的多肽原材料廠商走入了大眾的視野。
如此背景下,主攻多肽的CRDMO企業泰德醫藥選擇此刻沖刺港交所IPO,確實是不錯的時點,
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多肽類藥物企業對於CXO企業的依賴程度更為顯著。
2023年,將臨床開發及生產外包給第三方服務供應商的制藥及生物技術公司在全球多肽類藥物市場的占比可達70%,高於生物制劑的約30%至40%。
目前,泰德醫藥在杭州生產基地的多肽API(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藥物活性成分)年產能為500千克,每批多肽產能為20千克,能夠處理多個100千克級的多肽訂單。
如此產能與A股多肽CXO龍頭企業諾泰生物(688076.SH)相比,仍有差距。
諾泰生物的多肽原料藥產能已達到噸級以上,同時還有兩個新建多肽車間在規劃建設當中,預計2025年底多肽原料藥產能將達到數噸級。
此番IPO,泰德醫藥的目的就是將募集資金用於擴大現有錢塘園區和美國羅克林園區的多肽產能。
但擺在泰德醫藥面前的難題似乎並不是產能,而是客戶需求。
雖然業績較2019年有所回暖,但泰德醫藥報告期內的業績呈現下滑的趨勢。2023年收入、凈利潤較2021年分別同比下滑了19.50%、38.75%。
相比之下,作為同業的諾泰生物增速顯著,2023年收入達到10.34億元,這也是其上市以來首破10億大關,同期凈利潤更是達到1.65億元,較2021年增長了51.38%。
對此,泰德醫藥也承認其主要客戶的需求在減少。
“三名主要客戶因其自身多肽藥物開發資源、計劃及周期的變化而大幅減少對我們服務的需求。”泰德醫藥表示。
不過泰德醫藥優勢依舊存在,其目前主要收入源自美國和歐洲市場。2023年這兩個市場合計貢獻了1.77億元,占比超過5成。同期美日歐等在內的海外地區合計貢獻了2.63億元的收入,占比為78%。
其中,歐洲市場增速明顯,2023年貢獻了0.63億元的收入,同比增長了35.02%。
但受到地緣政治的影響,目前大型藥企似乎更傾向於自建產能,這或許也是擺在多肽CDMO廠商面前的潛在風險。
今年5月,禮來宣布追加53億美元以擴大其在美國印第安納州黎巴嫩生產基地的產能,用於生產替爾泊肽的活性藥物成分。
如此來看,泰德醫藥此番擴大產能是否能找到客戶買單,仍待觀察。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