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2 3594 6776

用心为每一个客户服务

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Financial Bulletin

科創板擂響了中國參與國際金融制度競賽的戰鼓

发布时间:2019-07-23


如萬眾所待,科創板於7月22日正式開市。


開盤當日,首批25家科創板公司較發行價出現大幅上漲,雖然有市場資金的不理性因素,但仍然足以管窺投資者站在資本市場改革窗口面前對於尋找價值機會的巨大期待。


科創板的成功開市,無疑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一大歷史性突破。追溯其設立初衷,便是扶持優秀的科技創新企業上市融資,讓優秀的科創企業獲得資本市場的大力支持。


回顧我國的新股發行改革歷史,無論是由深交所主板機制演化而來的中小板,還是2009年出現的創業板,抑或是2014年擴容的新三板,都被看作資本市場為支持創新創業企業發展所做出的制度性嘗試。


然而,每一次新股發行體制的演變,都陷入“把握公司品質”和“投資者保護”的二元政策目標的矛盾之中。


中小投資者具有進入中小板、創業板投資的能力,但在彼時的上位法下,IPO實行核准制,而且對企業有盈利要求,因此,從企業、投資者類型來看,中小板、創業板的制度安排仍然與主板趨同,無法讓其接納具有早期高投入等特點的科技創新企業,導致大量科技公司仍然尋求海外上市。


在後來的新三板市場建設中,監管層雖未對掛牌公司進行實質性的盈利審核,但考慮到投資者保護的要求,設立了高達數百萬元的投資者准入門檻。流動性的喪失,最終讓新三板市場的融資功能幾乎與一級市場無異。


相比之下,科創板試點註冊制,弱化盈利要求,讓資訊披露成為企業審核的核心要素,給更多本不具財務盈利能力的科創企業以上市機會。日前,微芯生物在註冊階段歷經博弈並最終過會,足以管窺監管層力推發審改革的決心。


另一方面,科創板為投資者擬定了50萬元這一適中的准入門檻,改善了科創板公司上市後的流動性,創造了更具優勢的企業價值估值和財富效應。在25家科創板公司中,部分企業上市後的估值顯著高於此前的新三板掛牌階段。


上述特徵的發酵,同時伴隨著科創板對投資者結構的重塑。


從制度細節來看,增加線下配售比例,突出戰略配售作用,鼓勵中小投資者通過公募基金等方式投資,均成為鼓勵“機構市”的舉措;從週邊格局審視,無論是社保基金、地方養老金,還是資管新規後的銀行理財子公司等機構,均有望加大對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重。


可以看出,已然啟動的科創板,將實現推動資本市場支持改革創新、強調投資者保護、深化機構投資者培育等多重政策目標的平衡與調整。


此番戰略選擇的歷史契機,與我國正在經歷的供給側結構性調整不無關聯。淘汰落後產能、發展新經濟行業、增加新經濟比重,必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



站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主要國家都面臨著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抉擇,而一場圍繞金融制度供給的“競賽”,已經悄然上演,不少成熟市場國家的證券市場,都在不遺餘力地搶奪新經濟企業資源。


早在2016年,新加坡交易所就允許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2018年初,紐交所允許部分獨角獸公司可不經過承銷商“直接上市”。同年4月,港交所修改上市規則,放行AB股機制並給予生物科技企業更寬鬆的上市條件。


成熟市場都在爭相支持創新企業上市融資,原因在於,經濟結構調整、產業更新換代需要偉大的公司引領。蘋果手機的問世將人類帶入移動互聯的大門,特斯拉的出現帶動了汽車能源革新的加速。


事實上,國際間的產業競爭,會體現為龍頭公司間的競爭,而背後則是能夠孕育偉大公司的金融制度間的較量。


在金融制度的這場供給側競賽上,中國自然不會失語。眾所周知,我國的證券體系早年來自於銀行體系的分拆,而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間接融資一直在我國金融體系中佔據非常高的比例,這導致了我國證券市場發展緩慢、直接融資規模不足。


面對後發形勢,加快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從金融制度上增強對新經濟企業上市融資的包容與支持力度,更是當務之急。


事實上,從數年前戰略新興產業板的草擬,到後來中概股的回歸,再到去年為“獨角獸”提供的綠色通道以及CDR機制,都是國內資本市場為吸引新經濟企業所做出的努力。如今正式啟動交易的科創板,更是國家層面鼓勵發展直接融資、支持科創企業發展的重要舉措。


可想而知,作為增量改革窗口,科創板的成功設立並開市,還將為主板、創業板等存量市場的改革提供重要參考與借鑒,進而擴大金融體系對新經濟企業發展的支持力度。


科創板已經正式起飛,在爭奪新經濟企業發展權的國際金融制度競賽中,中國展現了自己的戰略和力量。


*本文來自21世紀經濟報導

更多快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