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2 3594 6776

用心为每一个客户服务

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Financial Bulletin

大國博弈之下,金融科技的風要往哪邊吹?

发布时间:2020-08-05

日前,市場中傳來螞蟻集團啟動IPO上市的消息, 2000億美元的網傳估值,在A股金融類上市公司中僅次於工行和平安。


股票價格,是企業未來現金流的折現;金融科技公司的未來,則要靠C端和B端雙輪驅動。在本文中,我們不討論螞蟻集團的估值,我們看看金融科技的B端風口。


四年前,金融科技就是炙手可熱的風口,四年後的今天,金融科技依然炙手可熱;四年前,C端零售金融幾乎撐起了金融科技的整個賽道;四年後的今天,B端產業鏈,正成長為金融科技風口的新引擎。


大國博弈,這次不一樣



全球產業鏈,正經曆著一些根本性的變革,一些顛撲不破的規律,正被時代拋棄。


比如,一般認為,在廉價勞動力在牽引下,中低端製造業向勞動密集型國家遷移,是不可阻擋的經濟規律。科技,正在淘汰這一規律。


在《今日簡史》中,尤瓦爾·赫拉利曾如此評價科技對全球產業鏈遷移的影響,


“在過去,廉價的非技術勞動力就像一道跨越全球經濟鴻溝的穩固橋樑,就算某國發展速度緩慢,最後還是可以平安跟上彼方的腳步。然而,現在這道橋樑正搖搖欲墜。已經成功跨過橋樑(已從廉價勞動力發展到高技能產業)的國家,大概前景可期;但還落在後面的國家,可能就會發現自己被困在鴻溝錯誤的那一邊,再也沒有任何方式能追趕彼方。”


科技發展到一定階段,低端製造業也會全面自動化,廉價勞動力的價值被迅速削減,此時,低收入國家憑藉廉價勞動力迅速崛起的故事(如過去30年中國製造業的崛起),就不會再發生了。


智能製造的潛力,讓發達國家看到製造業回流的可能。這些年,發達國家紛紛啟動再工業化、工業4.0等戰略,企圖重新奪回工業發展的主導權。


以美歐為代表的發達國家追求“逆向回流”,疊加以我國為代表的製造業大國尋求“高端躍遷”,正成為當前國際產業鏈領域的主要競爭著力點。相比之下,東南亞依靠廉價勞動力的發展模式正慢慢失去重要性。


把全球產業鏈想像成一輛動車,科技發展正在切斷三等車廂與車頭的連接,只剩下頭等車廂、二等車廂繼續奔跑,趕不上的,永遠趕不上了。


鴻溝變天塹,落後的代價誰都承受不起。接下來,二等車廂與頭等車廂的連接也可能被斬斷。在這個背景下,中國製造的當務之急不再是與東南亞國家競爭低端製造業,而是要打好智能製造這一仗,實現高端躍遷。


此時,大力發展新基建、推動智能製造,絕不僅僅是疫情之下復蘇經濟的錦囊妙計,而是成為事關國運、不容有失的戰略佈局。


站在這個視角看金融科技,顯然不一樣!


智能製造,需要金融科技


有讀者要問了,明明是智能製造,怎麼扯到金融科技了。


一方面是錘子定律(手中拿著錘子,一切看起來都像釘子)在起作用,作為金融從業者,難免要高估金融的作用,認為一切問題都能與金融科技扯上關係。


不過,實事求是地看,智能製造與產業互聯網,也的確離不開金融科技。


從科技的視角看,技術是中立的,並不局限於特定產業。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既能用於金融,也能在製造業、安防、教育、醫療、養老、交通、司法服務、環境、網路安全、社會治理等領域找到廣闊的應用空間。


金融機構在科技探索中先行一步,再著力將金融科技擴充至其他產業,是順利成章之事。


從產業鏈視角看,融資效率提升是經營效率提升的必要一環。個人的消費,以可支配收入為起點;企業的經營,則以融資為起點。企業發展,可以依賴利潤,但幾乎所有的擴大再生產,都是股權和債務融資驅動。


所以,貸款對個人消費並非必需品,融資卻是企業經營的內生環節。從這個角度看,離開融資效率提升來談經營效率提升,是不完整的。


智能製造與產業互聯網,著眼於對資訊流、物流的整合與控制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這裏的降本增效,不僅僅是以更低的成本製造更多產品,還內含融資效率的提升。


因此,智能製造與產業互聯網的推進,既對金融科技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為金融科技提供了發展機遇。


從最近幾年的實踐來看,不少小微企業互聯網轉型依賴的SAAS系統、平臺企業,要麼是由金融機構主導,要麼以金融作為重要變現路徑。


產業鏈中的核心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也會自發產生向供應鏈金融延伸的內在動力。蘇寧、小米等核心企業的供應鏈金融,都是沿著這個路徑發展起來的。



B端金融科技:兩大現象級產品


風口效應,離不開現象級產品。


過去幾年,科技驅動零售金融的軍功章,主要由零錢理財、移動支付、現金貸等現象級產品鑄就;未來幾年,科技驅動公司金融,也必然以新的殺手級應用為承載。就我個人而言,比較看好小微貸款和物聯網支付。


小微企業融資的最大瓶頸在數據。5G、物聯網和區塊鏈,恰恰能從根本上緩解“數據”難題。


當前,不論廣度還是深度,金融科技在公司金融領域的滲透都無法與零售金融相提並論。因為相比個人,企業數據維度單一、樣本量低,“吃”數據的金融科技難以施展,


5G和物聯網,讓物體既能感知環境又能傳遞資訊,能全面增厚企業經營過程中“物流、資訊流”的數據價值,大幅提高企業經營的可衡量、可分析、可回饋屬性,為B端金融科技應用創造條件。


從這個角度看,3G和4G催生了移動互聯網,借由場景的線上化啟動了人的數據資訊,讓零售金融上了新臺階。5G的來臨,借由萬物互聯和產業互聯網,將啟動物的活力,推動對公金融再上新臺階。


物聯網讓B端數據上網,區塊鏈則能優化數據的“可信性”。


在產業鏈中引入區塊鏈,借助區塊鏈的難篡改特徵,可以低成本地將真實交易記錄進行鏡像複製,消除多方參與帶來的“陌生人”信任問題,既能顯著降低產業鏈內的操作成本,還能助力核心企業信用有效“穿透”多層交易結構,解決遠端供應商、經銷商的信用融資問題。


相比融資,支付結算效率的提升影響更大。


廣義的產業鏈,包括終端銷售環節。在這個層面上,物聯網支付有望成為一款橫跨C端和B端的現象級產品。


以ETC的普及為代表,物聯網支付早已來到我們身邊。未來隨著物聯網的普及,以及央行數字貨幣的推出,物與物之間的自動支付結算將逐漸滲透生產生活的更多方面,由量變到質變,再次重塑社會支付體驗。


一如移動支付在助力移動商業生態完成交易閉環的同時,也成為團購外賣、共用出行、直播打賞等新業態產生的前提條件;物聯網支付在為我們的生產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化選擇的同時,也必然會催生新的業態、新的產業。


最冒險的事


金融科技的B端未來,有無限風光;但在預測的基礎上擁抱未來,從來都是最冒險的事。


雷·庫茲韋爾是世界知名的發明家和未來學家,被比爾·蓋茨稱作他所知道的預測人工智慧未來最權威的人,他的書《奇點臨近》出版於2005年,在當時是一本奇書、風靡全球;但站在2020年看書中對2020年的預測,卻也難免錯得離譜,如書中預測,


“在21世紀的第2個10年,全浸式的視覺聽覺虛擬現實環境將無處不在,它將加速滿足人們對生活地點和工作地點的願望。一旦我們所有的感覺都完全沉浸在虛擬現實的環境中(在2020年後期將成為現實),真實的辦事處將不復存在。房地產行業也將是虛擬的。”


以及,


“我們有信心會在2020年擁有數據收集和計算所需的工具來對整個大腦進行建模和模擬,這將使得我們有可能將人類智能運作的原則和來自其他人工智能研究的智能資訊處理形式結合起來。”


站在2020年,真實的辦事處依舊存在,房地產行業也不是虛擬的;科學界對於人類自我意識的形成機制,依舊困惑不解,大腦,仍然是神秘的。


雷•庫茲韋爾在書中說,“人們往往高估短期能夠達到的目標,因為我們常常忽略必要的細節;卻容易低估那些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到達的目標,因為忽略了指數增長。”雷•庫茲韋爾自己可能也犯了這個錯誤,高估了短期內科技所能達到的高度。


同樣,金融科技的B端未來,前景是光明的;但我們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到達彼岸呢?建議不要被樂觀蒙住了雙眼。


猶記得2016年全行業刮起一股區塊鏈熱潮,但大家口中的現象級應用遲遲沒能出現,那些過早押注區塊鏈的企業,很多沒能撐過隨後的資本冬天。


要積極參與未來,也要正確擁抱未來。一只腳在此岸,另一只腳邁向彼岸,才能從容前行;兩只腳都邁向彼岸,便成了縱深跳躍,一旦彼岸比預期還要遠,就只能掉溝裏了。


*本文來自公眾號“薛洪言微語”

更多快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