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2 3594 6776

用心为每一个客户服务

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Financial Bulletin

赴美IPO或迎拐點

发布时间:2021-07-07

去哪兒上市?近期滴滴、滿幫、BOSS直聘等中概股企業接受網路安全審查的消息,令部分互聯網的上市計畫正變得更加謹慎。


一家已為上市籌備多時、只差“臨門一腳”的科技公司,在高管幾經糾結之後,近日最終決定推遲原本計畫提交給sec的招股書,“不冒險了,先看看形勢再說。”


而另一家於近月完成赴美上市的科技公司,正經曆一輪“過山車式”的股價波動。有內部人士告訴筆者,公司內部已經嚴禁討論炒股話題,高管曾專門強調:“誰要談論炒什麼,都給我走人。”


如果把時間拉到更早,曾在年初聽到老闆對內透露“上市最快也要6個月”的一家公司員工發現,沒過多久,企業已經準備提交招股書完成上市了。“計畫趕不上變化,再等6個月,恐怕資本市場已難給到現在的估值。”


據筆者瞭解,更有部分中概股完成赴美上市後,已經內部同時研究探討赴港二次上市的可行性。



在這背後,2021年上半年,一波波創業公司頂著“破發”壓力,密集赴美上市。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美股市場共有35家中國企業實現首發上市,融資金額為123億美元,IPO數量和融資額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119%和373%。可以對比的是,2020全年,共計33家中國企業赴美上市,合計融資121億美元。


不過各家的表現並不盡如人意。在上述35家赴美上市中概股中,超過半數已經破發。例如,每日優鮮在上市首日創下今年赴美上市公司的最大跌幅,水滴公司較IPO定價12美元已經下跌近半,而創下今年以來IPO融資規模最大的中概股滴滴一夜下跌近20%


中概股上市後表現低迷,破發現象頻發的同時,近日的網路安全審查,令業界更加關注赴美上市中概股的命運。


一種解讀認為這與審計環節有關。2020 年 12 月,美國參眾兩院通過了《外國公司問責法》(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 HFCA),意味著在材料提交和資訊披露要求、強制退市要求等方面存在著不確定性,中概股企業審計底稿中,包含大量行業數據和消費者資訊,這可能影響部分中企赴美上市的決策。


不久前華興證券(香港)首席經濟學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師龐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HFCA目前給予相關公司三年的寬限期,所以部分滿足美國上市標準的擬上市企業可能考慮先赴美上市,待滿足香港交易所第二上市或雙重主要上市等方式對在美國上市年期的標準後再部署在港第二上市或雙重主要上市。


過去因為種種原因,不少業績虧損、同股不同權的互聯網企業選擇以VIE架構赴美上市。事實上,自2018年港交所改革開始接納持同股不同權後,更多創新類科技企業選擇赴港上市或二次上市;2019 年科創板開板,持續推進關鍵制度創新,一批有投資價值企業已經選擇在科創板上市。


而從安全審查的角度來看,目前多家企業進行的網路安全審查,是落實《網路安全法》及《網路安全審查辦法》等法律法規的具體體現。安全審查並非個例,尤其數字經濟發揮的作用越發凸顯,成為撬動經濟增長的新杠杆,構建未來競爭的新優勢,安全審查對於推進網路安全、數據安全、行業規範、用戶隱私保護都有著積極意義。從全球範圍來看,平臺型經濟在歐美也在經歷嚴格的監管, 本身已是世界性趨勢。


7月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簡稱《意見》)中,也提出加強中概股監管,抓緊修訂關於加強在境外發行證券與上市相關保密和檔案管理工作的規定,壓實境外上市公司資訊安全主體責任,以及切實採取措施做好中概股公司風險及突發情況應對,推進相關監管制度體系建設等。這意味監管機構正在積極探索和參與跨境審計監管的合作,解決海內外監管部門不同訴求的衝突。對企業而言,合法合規才能走得更加長遠。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更多快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