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2 3594 6776

用心为每一个客户服务

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Financial Bulletin

美聯儲“減碼”箭在弦上?新興市場嚴陣以待

发布时间:2021-07-29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7日更新《全球經濟展望》報告,維持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在6%不變,但警告復蘇步伐正加劇分化,其中今明兩年中國增速預期為8.1%和5.7%,保持領先水準。


報告稱,疫苗普及程度低於預期導致新冠病毒持續變異並傳播,進而給經濟復蘇帶來下行風險,同時通脹壓力可能會變得更加持久。


面對高企的物價,全球似乎再次來到了央行政策轉向的十字路口。美聯儲政策轉向的預期較年初有所強化,歐央行內部對刺激政策的分歧越發明顯,而包括俄羅斯、巴西在內的多個新興經濟體已經啟動加息週期,應對潛在政策溢出效應帶來的挑戰。


值得關注的是,北京時間29日淩晨2:00,美聯儲將公佈利率決議,市場仍普遍預計美聯儲將按兵不動,正式討論縮減購債規模(Taper)的可能性較小。



IMF:通脹或不是暫時的


對於通脹前景,IMF認為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價格壓力是暫時的,預計大多數國家的通脹將在2022年回到疫情前的水準。


IMF首席經濟學家吉塔·戈皮納特(Gita Gopinath)分析指出,首先,近段時間以來多數國家通脹上升,主要是由於去年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和重啟過渡期間旅行與休閒娛樂等行業出現的供需錯配所導致的。其次,大多數國家的就業率仍顯著低於疫情前水準,且整體薪資增速仍在正常範圍內。伴隨疫情形勢進一步改善、額外的薪資支持措施逐步到期,個別行業的用工難和薪資上漲壓力將有所減弱。再次,統計調查和市場分析數據顯示,長期通脹預期錨定未變。此外,疫情以來,自動化進程加速等因素進一步削弱了價格對勞動力市場疲軟的敏感性。


在報告中,IMF依然保留了一份謹慎。“不確定性仍然很高,暫時性壓力可能會變得更加持久,央行可能需要採取先發制人的行動。”報告提及。


近期美國高漲的通脹數據引發了廣泛關注,6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5.4%,創近13年來新高。戈皮納特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若投資者對於美國的中期通脹預期開始抬頭,將成為通脹長期高企的危險信號。


IMF本月早些時候曾表示,如果美國提供更多的財政支持,那麼這可能會進一步增加通脹壓力。戈皮納特對第一財經解釋稱,若中期通脹預期與美聯儲設定的目標逐漸且持續背離(de-anchoring),恐將逐步滲透至勞動力薪資和物價體系,從而導致通脹高企變得更為持久。


美聯儲邁出轉向第一步?


IMF此次將2021年發達經濟體增速預測上調了0.5個百分點至5.6%,並預測明年其經濟增速為4.4%。其中,將今明兩年美國經濟增速預測分別上調0.6和1.4個百分點至7%和4.9%。報告認為,拜登政府力推的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計畫和對社會保障體系的加固,有望進一步拉動美國經濟增速,而美國經濟復蘇對貿易夥伴有正面溢出效應。


隨著商業活動重啟,通脹壓力隨著經濟復蘇持續走高,寬鬆政策轉向的時機似乎正在臨近。


有關通脹的看法已經讓美聯儲分裂成涇渭分明的兩派,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為代表的主流觀點認為,高通脹是暫時的,是“基數效應”、生產或供應鏈瓶頸等因素造成的,物價上漲集中在少數分項中(如二手車),未來會逐步回落。而以達拉斯聯儲主席卡普蘭為代表的鷹派委員建議,美聯儲從縮減量化寬鬆開始“宜早不宜遲”,包括美國前財長薩默斯在內的多位經濟學家也呼籲和發出警告,如果美聯儲遲遲不採取任何政策行動,被動快速加息可能會衝擊經濟。


美聯儲6月公佈的季度經濟預期概要(SEP)顯示,美聯儲官員的預測中值為2023年底前加息兩次,較一季度大幅提前。多位美聯儲官員在本月靜默期前的講話中暗示,首次加息將出現在2022年,前提是充分就業和通脹持續達到美聯儲目標,同時美國經濟保持強勁。


結合美聯儲近兩份會議紀要和鮑威爾此前在國會聽證會上的表態,未來幾個月的議息會議上,有關最終縮減美聯儲資產購買計畫的潛在途徑的討論仍將持續。但在收緊政策之前,美聯儲會給出“大量提前預警”,目的是不讓市場受到驚嚇或感到意外。


然而受到“德爾塔”變異病毒傳播及財政刺激效應逐漸減退影響,美國經濟擴張或將在下半年開始見頂回落,這可能成為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猶豫的原因。美國銀行將今年全年美國經濟增長預期從此前的7%下修至6.5%。高盛也下調了今年下半年的美國經濟增長預期,將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經濟增長率預期分別下調1個百分點至8.5%和5.0%,同時將2021年底的美國失業率預期從4.2%上調至4.4%。


近期中長期美債收益率持續走低,也部分反映了市場對經濟前景的擔憂。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上周最低跌至1.13%,為2月以來的最低水準。本周首個交易日,剔除通脹因素的10年期美債實際收益率一度下跌6個基點至-1.269%。與此同時,美債市場波動率出現飆升,ICE BofA Move指數攀升至近四個月高位。


Independent Advisor Alliance首席投資官紮卡利(Chris Zaccarelli)指出,市場肯定會對美聯儲在縮減購債計畫上的表態感到不安,美聯儲政策聲明中任何有關縮減資產負債表的描述都將被仔細審查,官員們還需要時間就他們將採取的行動達成共識。


市場預期,本周美聯儲維持利率決議不變的可能性較大,正式討論縮減購債規模的可能性較小,但仍需要關注美聯儲關於縮減購債的態度。而鮑威爾更有可能會在8月27日至28日舉行的傑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上釋出縮減購債的信號。



有新興經濟體“提前行動”


IMF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今年增速預測下調了0.4個百分點至6.3%。


對於新興經濟體而言,通脹警報早已隨著食品和能源價格快速上漲而拉響。在氣候異常、需求回升等因素推動下,主要農作物期貨價格在過去一年裏持續走高,第一財經統計發現,豆油上漲了118%,咖啡漲85%,玉米漲71%,藜麥漲62%,大豆漲54%,白糖漲51%,棉花漲49%,小麥漲30%。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萊因哈特(Carmen Reinhart)指出,疫情顯著加劇了不平等,也引發了金融脆弱性問題。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食品價格和通脹壓力在不平等問題上的影響非常重要,其對經濟的潛在衝擊比發達經濟體更大。“你看到的是新興市場的一系列加息,目的是應對匯率波動和限制通脹上行的壓力。”他說。


今年3月以來,包括俄羅斯和土耳其在內的多個新興經濟體已經逐步收緊了貨幣政策。上周五,俄羅斯宣佈加息100個基點至6.5%,這也是2014年盧布危機以來加息幅度最大的一次。俄羅斯央行行長納比烏利納(Elvira Nabiullina)此前曾多次表示,國內通脹壓力不是暫時的。展望未來,俄羅斯央行預測今年通脹率將在5.7%~6.2%,遠遠高於央行4%的目標。


在上月美聯儲議息會議釋放“減碼”信號後,短短三周,拉美三國——巴西、墨西哥和智利先後公佈加息決定。除了應對通脹壓力外,提前預防美聯儲政策外溢效應也是考慮因素之一。2013年,時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暗示縮減購債引發了“縮減恐慌”(Taper Tantrum),摩根士丹利分析師洛德(James Lord)提出了“脆弱五國”的概念:占到全球經濟7%的新興經濟體巴西、印尼、印度、土耳其以及南非遭到了通脹壓力、匯率高估和巨額經常帳戶赤字等負面因素的疊加挑戰,經濟增長放緩。以印尼為例,2014年初該國經常帳戶赤字率上升至GDP的4.4%,遠高於3%的警戒線,資本市場出現大幅波動。


資產管理機構BK Asset Management宏觀策略師施羅斯伯格(Boris Schlossberg)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美聯儲政策收緊的風險分為兩方面,首先會推升美元,這會增加新興市場國家貸款的成本。其次,投資者將資金撤回美國本土,造成嚴重的資本外流。疫情期間新興市場國家發行了大量以美元計價的債券,在美元升值的環境下,償付壓力開始增大。對於財政脆弱的國家而言,加息往往是穩定匯率的重要一步,也是無奈之舉。


不同於其他新興經濟體,中國經濟持續恢復增長,隨著基數效應逐步消退和全球供給恢復帶來的輸入性影響減弱,近期較快上漲的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有望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趨於回落。中國維持穩健貨幣政策靈活精准、合理適度,同時做好跨週期調節,應對好可能發生的週期性風險。7月15日,中國央行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以更好支持實體經濟。央行官員還稱,美聯儲貨幣政策可能收緊,對中國貨幣政策、金融市場的影響比較小。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更多快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