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2 3594 6776

用心为每一个客户服务

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Financial Bulletin

新興市場央行再現“加息潮”

发布时间:2021-08-13

今年以來,在經濟逐步復蘇通脹快速回歸的背景下,不少新興市場央行開啟了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近期,隨著美聯儲政策信號由“鴿”派轉“鷹”派,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可能性上升。部分新興市場央行為了提防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收緊的外溢效應,掀起了新一輪的“加息潮”。 自上月以來,智利、巴西、俄羅斯和墨西哥等新興市場經濟體先後上調利率。


當地時間8月4日,巴西央行宣佈加息100個基點,關鍵利率將從4.25%上調至5.25%。這是巴西央行今年以來連續第4次加息,此前3次加息幅度均為75個基點,最新的這次加息更是創下2003年以來最大的單次加息幅度。巴西央行預計,下次會議還將按同樣的幅度加息。


7月23日,俄羅斯央行將基準利率提升100個基點至6.5%,這次加息幅度是2014年盧布危機以來最大的一次。在本次加息後,俄羅斯央行年內已加息4次,累計加息225個基點。



智利央行和墨西哥央行也在近兩個月中完成了3年來的首次加息,分別將利率上調25個百分點。


消費需求反彈,但與經濟復蘇相伴而生的是高通脹,這是促使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搶跑”加息的主要原因。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的《2021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稱,“疫情發生期間主要發達經濟體央行實施超寬鬆貨幣政策,流動性極度充裕,貨幣大幅增長,同時全球經濟復蘇表現出需求回暖階段性快於供給恢復,晶片持續短缺、運費屢創新高,給大宗商品和耐用品價格帶來較大上漲壓力。”可以看到,全球通脹水準短期上升已成事實。


事實上,在截至今年6月的12個月裏,巴西通脹率已超過8%,是官方設定的2021年通脹目標3.75%的兩倍多;俄羅斯央行預測,今年的同比通脹率將在5.7%至6.2%,遠遠高於央行4%的目標,隨後在2022年會回落至4%至4.5%,並在2023年進一步回落至4%;墨西哥通脹目標為3%,但今年4月就觸及了近6.1%的歷史峰值,此後始終徘徊在這一水準附近。


和發達經濟體不同的是,新興市場經濟體通常“等不起”。即使是短暫的通脹也會嚴重影響其貨幣的幣值,並損害公司和家庭償還債務(通常以美元或歐元計價)的能力。


此外,隨著歐美發達國家進入經濟復蘇後半場,不少美聯儲官員近期都在向“鷹”派方向轉變,這也加大了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政策壓力。從歷史數據來看,美聯儲貨幣政策溢出效應對新興市場經濟體造成的負面影響尤為明顯。危機發生時,美聯儲通過極其寬鬆的貨幣政策救市,其實也是把本國調整的成本轉移給其他國家。在經歷了短期資本流入、本幣升值、資產價格上升與杠杆率攀升後,新興市場經濟體隨著美聯儲重返貨幣政策正常化軌道將面臨新挑戰。


美聯儲的大規模量化寬鬆(QE)政策往往會導致資金加速流入新興市場。在美聯儲降息壓低短期利率或者通過QE壓低長期利率時,多數新興市場經濟體央行也會跟隨降息。但因為考慮本國通脹等原因,其力度往往小於美聯儲,因而增大了兩國利差。美聯儲的寬鬆政策降低了美元匯率以及借貸成本,美國資本會借美元投資到相對利率更高的發展中國家,以尋求更高回報。中國銀行研究院發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10月至2020年11月,由於美聯儲貨幣政策釋放流動性空前加大,加之部分國家和地區疫情狀況出現改善,帶動證券組合投資快速流向新興市場經濟體。美聯儲寬鬆貨幣政策帶動投資者青睞新興市場經濟體證券組合投資,以彌補美國資產較低的回報率。


然而,隨著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的到來,利率上升將使得此前流入新興市場的資本大規模外逃。國際金融協會(IIF)數據顯示,7月新興市場投資組合淨外資流入大幅放緩,淨流入新興市場股票和債券投資組合的外國資金減少至77億美元。IIF表示,這主要是因為投資者受到美聯儲“鷹”派立場以及監管政策等因素打擊,令資金大量流出新興市場股市。7月,新興市場股市流出105億美元,為10個月來最差數據。此外,MSCI新興市場指數目前已比2月中旬的峰值低逾7%。中國人民銀行報告表示,未來若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步伐加快,可能引發金融市場估值調整,增大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資本流出和匯率貶值壓力,債務償付和再融資風險上升。


在多重風險下,加息成了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共同選擇。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趙雪情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部分相對脆弱的新興市場經濟體面臨貨幣政策困境,不得不從根本上轉向。提前轉向,會危害經濟復蘇進程,但轉向“滯後”同樣面臨通脹以及金融震盪的危害。全球經濟正在復蘇,但面臨分化風險。新興市場經濟體在疫情防控、財政貨幣政策、融資能力等方面空間有限,與發達經濟體的復蘇節奏及動能存在差距。同時,新興市場之間的差距也在拉大,中國為代表的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更具韌性,但另一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在經濟結構、對外依賴度、國際收支等方面存在較大短板,會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


不過,雖然發達經濟體政策轉向對新興市場的影響不可避免,但市場分析師普遍認為,近年來新興市場經濟體更強勁的經常帳戶餘額以及外匯儲備增長,有利於他們抵禦可能發生的國際市場外部衝擊。IIF以外債、經常帳戶赤字和國際直接投資相對外匯儲備的比例來衡量新興市場的經濟脆弱性發現,大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都比2013年時更為健康。彼時遭受衝擊最為嚴重的南非、巴西、印度、印尼和土耳其,目前的經常帳戶赤字平均占GDP的0.4%,大幅低於2013年的4.4%。


整體而言,新興市場經濟體情況好於2013年,大概率不會重現“縮減恐慌”。


*本文來自金融時報

更多快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