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Financial Bulletin
即使衰退,也在所不惜!全球央行掀起“加息競賽”
发布时间:2022-09-19
在發誓要遏制數十年來最大通脹之後,全球主要央行不惜一切代價,已經掀起一場”你追我趕”式加息狂潮,並且在本周就將上演一波高潮。
前有美聯儲FOMC將公佈利率決議,在漲幅超預期的美國8月CPI數據出爐後,市場討論焦點已經從“50或75基點”升級成“75或100基點”;後有日本央行將公佈利率決議,市場關注在屢次發出口頭干預並實施匯率檢查機制後,日本央行是否還會“按兵不動”;英國央行也頗受關注,市場預計英國央行在本周加息75個基點至2.5%的可能性為79%,屆時將成為英國央行自1989年以來的最大加息幅度。
迄今為止,今年約有90個國家的央行開啟加息,其中一半至少一次性加息75基點,由此引發的是十五年以來最大規模的全球加息潮。根據摩根大通的數據,全球主要央行在本季度還將啟動1980年以來最大加息,而且並不會止步於此。
世界銀行也在上周四發佈的報告中寫道,投資者預計明年各國央行將把基準利率提高至近4%的水準,達到2021年平均水準的兩倍,以此將核心通脹率控制在5%左右。而按照報告中模型的計算結果,如果央行致力於將通脹控制在目標區間內,利率可能會高達6%。
遏制通脹 各國央行“不惜一切代價”
為了給通脹降溫,各國央行“猛踩刹車”,不惜以犧牲經濟發展為代價。
不僅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上個月承認,雖然更高的利率、放緩的增長和疲軟的勞動力市場條件會降低通脹,但也會給家庭和企業帶來一些痛苦,歐洲央行執行委員會成員Isabel Schnabel也提及遏制通脹過程中的“犧牲率”。
而這所謂的痛苦和犧牲究竟會帶來怎樣的衝擊?
媒體稱,按照貝萊德集團分析師的觀點,如果美聯儲致力於將通脹水準控制在2%的目標,那麼美國經濟將直面深度衰退,將有300萬人失業。而在能源危機之下,歐洲央行需要採取更為緊縮的貨幣政策才能達成目的。
美國銀行全球研究主管Ethan Harris認為,英國&歐元區和美國經濟將分別於今年四季度和明年陷入衰退。
值得注意的是,眾多主要央行朝著共同目標前進,此舉也加劇了風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Maurice Obstfeld認為“他們正在加強彼此政策的影響”,並且上述央行還參與到針對本國貨幣的競爭性升值之中,而這個過程也將通脹輸出到海外。
然而即便如此,全球主要央行依然沒有放慢前進的腳步。
一方面是擔憂過早放鬆政策會導致通脹複燃,之後可能不得不重新緊縮,因此導致經濟衰退。今年7月“新美聯儲通訊社”也曾撰文表示,過早轉向寬鬆將導致1970年“通脹失控”的覆轍。
另一方面,央行急於恢復自己“通脹鬥士”的聲譽。在今年的通脹“高燒”面前,去年的“通脹暫時論”讓央媽顏面盡失。
對此野村首席經濟學家Rob Subbaraman表示:
對中央銀行而言,聲譽就是一切,卻因錯誤的暫時性通脹言論受到損害......從1970年代的經驗來看,恢復聲譽是他們的首要任務,即便這意味著經濟衰退。
既控通脹,又保經濟?
最新的世界銀行報告提及,經濟學家Justin-Damien Guenette、M. Ayhan Kose和Naotaka Sugawara發現了央行在不引發全球衰退的情況下控制通脹的方式,並為政策制定者制定了一項行動計畫:
各國央行必須清楚地傳達政策決定,錨定通脹預期,並降低所需的貨幣緊縮程度。
在發達經濟體,央行應牢記貨幣緊縮的跨境溢出效應。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應加強宏觀審慎監管,建立外匯儲備。
財政部門需要謹慎調整財政支持措施的退出,同時確保與貨幣政策目標保持一致。
明年收緊財政政策的國家數量預計將達到1990年代初以來的最高水準,此舉或將放大貨幣政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政策制定者需要制定可信的中期財政計畫,並為弱勢家庭提供有針對性的救濟措施。
其他經濟政策制定者也需要加入對抗通脹的行列之中,採取強有力的措施來增加全球供應。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