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2 3594 6776

用心为每一个客户服务

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Financial Bulletin
貿易和投資復蘇緩慢 世界銀行下調 2020 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

鑒於全球貿易和投資復蘇速度比預期的緩慢,世界銀行(世行)新近報告下調了 2020 年的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增速,預計,僅略高於 2019 年水準。 據新華社,世行美東時間 8 日發佈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將 2020 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 0.2 個百分點至 2.5%。 報告還將 2019 年的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也下調 0.2 個百分點,降至 2.6%,同時將 2019 年和 2020 年新興市場 / 發展中國家的預期經濟增速各自下調 0.5 個百分點,分別降至 3.5% 和 4.1%。 因製造業持續疲軟,美國關稅及相關報復措施的負面影響,報告將 2019 年和 2020 年歐美和日本這些發達經濟體的增速預期均下調 0.1 個百分點,分別降至 1.6% 和 1.4%。 世行研究全球宏觀經濟前景的前景組織主管 Ayhan Kose 稱:" 全球經濟溫和增長標誌著,始於 2018 年經濟放緩告終,這一經濟減速對全球活動、貿易和投資造成了重大損失,尤其是在去年。我們的確預計有好轉,但總體而言,增強前景更疲軟。" 世行報告預計,2019 年全球貿易增速為 1.4%,創 2008 年金融危機以來新低,2020 年將回升至 1.9%,但仍低於 2010 年以來年度平均增速 5%。 世行官員稱,面對國際貿易和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全球貿易和總體經濟增長的前景仍脆弱。他們無法預測美伊衝突擴大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衝突範圍擴大將傷害投資前景,進而增加經濟的不確定性。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0-01-09
查看详情
美聯儲定期回購操作三周來首次獲得超額認購

新近數據顯示,三周以來市場對美聯儲定期回購的流動性需求首次超出了聯儲的目標水準。 新浪援引美東時間 1 月 7 日週二數據稱,紐約聯儲週二向金融市場提供了合計將近 1000 億美元的短期流動性,包括隔夜回購操作合計 639 億美元,以及 14 天的定期回購操作合計 350 億美元。 其中隔夜回購操作獲得一級交易商投標共計 639.2 億美元,明顯低於聯儲最多操作規模為 1200 億美元。而 1 月 21 日到期的 14 天回購操作共得到投標 411.2 億美元,這是 2019 年 12 月中旬以來定期回購的投標額首次超過聯儲最高目標水準 350 億美元。 在 2020 年年初之後,美聯儲流動性的需求暗淡,本周操作規模有所增加。研究機構 Wrightson ICAP 的分析師評論稱,貨幣市場本週二可能出現摩擦壓力。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何美聯儲流動性的需求重新提振。 2019 年 9 月中旬,美國短期融資市場隔夜回購利率突然大幅飆升,美元出現短缺。為應對 " 錢荒 ",美聯儲 9 月 17 日啟動了 11 年來首次隔夜回購,以每個交易日 750 億美元的規模向隔夜回購市場提供流動性。 同年 10 月 4 日,美聯儲宣佈將隔夜回購操作的期限從 10 月 10 日延長至 11 月 4 日,每次操作規模不低於 750 億美元,還將通過 8 次定期回購操作共額外投放近 1400 億美元。到了 10 月 11 日,聯儲又將日常隔夜回購操作截止日期從 11 月 4 日延長至 2020 年 1 月,每次操作規模至少為 750 億美元;將每週兩次實施(為期 6 天至 15 天不等的)定期回購操作,每次操作規模至少為 350 億美元,截止日期同樣是 2020 年 1 月。 當時美聯儲強調,上述行動純粹是技術手段,旨在支持 FOMC 貨幣政策的有效實施,並不代表貨幣政策立場的改變;美聯儲會隨時根據需要調整計畫細節,以促進貨幣政策的高效與有效執行。負責美聯儲公開市場操作的紐約聯儲也表示,以準備金管理為目標的短期美債購買,以及隔夜和定期回購操作的時間和金額,都將根據貨幣市場狀況調整,以保證一段時間內充足的銀行準備金供應。 在將近一個月前、12 月 11 日美聯儲會後的新聞發佈會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聯儲準備好來調整回購操作的適宜細節,目的是保持聯邦基金利率符合目標區間;如果的確有必要購買短期美債之外的附息證券,美聯儲將會採取行動來管理銀行準備金水準,但現在還沒到那樣的地步。 雖然美聯儲當月會議並未繼續降息,而是保持利率不變,但一天後紐約聯儲就宣佈,為防止年末流動性短缺,將增加回購操作,投入將近 5000 億美元,創造了聯儲史上最大規模的公開市場操作。若此操作按計畫完成,到 1 月 14 日,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將在 " 臨時 " 回購中累計增加 3650 億美元,再加上擴大的隔夜回購,以及每月國庫券購買 600 億美元,到 1 月中旬,美聯儲的負債將擴大到有史以來最高的 4.5 萬億美元。 上周公佈的會議紀要顯示,在上月會議上,美聯儲官員暗示,將從 1 月月中開始逐步撤除回購操作。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0-01-08
查看详情
京東物流今年IPO?後快遞時代的紅利來了

回看過去的2019年,直播帶貨正在成為行業內最熱的話題,2019年也被稱為直播元年。直播為什麼這麼火?究其原因,其一則是電商經過長達十餘年的高速增長,流量紅利開始見頂。用戶拉新成本越來越高。因此直播的形式不由得讓人眼前一亮,整個電商圈似乎看到了新的增長通道。 不可否認直播電商的潛力,但是也不能就此下判斷說電商行業的增長紅利已經消失殆盡。特別是,當中國的電商已經發展一個龐大的生態系統時,這種紅利的分享其實是有溢出效應以及“出圈”的過程的。就像石子投入水中,泛起的漣漪會由近及遠一樣。 2019年最後的一周,物流圈突然傳出消息,京東物流有可能正在考慮IPO。根據路透社報導,據路透社消息,經兩名知情人士透露,京東物流已與銀行就潛在首次公開募股(IPO)進行了初步接觸,為80億至100億美元籌資計畫做準備,上市時間或為2020年下半年,上市地點可能在中國香港或美國紐約。當然,京東官方口徑對此不置可否。 對於此消息,有幾點耐人尋味: 第一,電商物流的第一波紅利應該是屬於民營快遞的,連續出現六家快遞公司,分別在中美資本市場IPO,這一盛況前所未有。那麼,六大快遞上市之後,居然電商物流還有機會? 第二,京東物流此前被披露長年虧損,在2019年剛剛宣佈單季度盈利,在當下的經濟週期中,這麼快就能上市了? 第三,當然也可以有第三個問題,此前盒馬鮮生創始人侯毅曾經說京東物流方向錯了,真的嗎? 這些問題拆解開來,一一追尋答案,或許才能看出未來電商物流行業發展的真正趨勢。 後快遞時代的紅利 先問一個問題,京東物流和已經上市的快遞公司,在業務層面上,究竟有何不同? 如果真正把京東物流當作一個電商物流公司來看,其實大家做的事情更多是趨同。都在從電商物流延伸出去,進入更多的綜合業務;都在一手抓to c,一手抓to b;都在越來越多的進行重資產的基礎設施的佈局;以及,都願意強調自己是科技武裝起來的物流公司,極力想擺脫物流就是幹苦力的印象。 如果非要說不同,那就是京東物流因為曾經是京東的一個業務部門,對於商流的理解更強一些。而幾大快遞公司,這麼多年對於商流卻始終過不了“臨門一腳”的坎。現在更多是以生鮮電商+社區服務的方式,曲線觸達用戶。 不過,就這四點相同和一點不同,有可能代理發展思路的根本差異。 回到上市的問題,為什麼在三通一達、百世、順豐以及德邦紛紛上市之後,人們認為快遞江湖大格局已定的情況下,京東物流還有IPO的可能? 畢竟,從企業物流變為物流企業,京東物流並非孤例。除了京東物流,還有蘇寧物流、國美的安迅物流。以及品牌製造商陣營成長出來的物流公司,南有美的電器的安得物流、北有海爾的日日順物流。 其實問題的答案也不難,物流的需求,究竟是由誰來提出的?需求的變化,究竟是發生於哪一端?至少從C端服務為主的電商物流來看,肯定是消費者的需求推動,這和以製造型企業主導的供應鏈關係(廣義的物流)還有所不同。 在不久前的演講中,京東物流CEO王振輝提了京東物流三個發展方向,短鏈、智能、共生。這三個詞其實是談了三個層面的事情,短鏈更多指向的就是消費端的需求變化。中國快遞已經是世界上反應速度最快的快遞業了,但是中國的消費者從不介意“更快”。 從微觀角度,短鏈是讓貨物用最短的距離送到用戶手裏。短鏈的核心,則是減少貨物的搬運次數。當用戶選擇他最喜歡商品的時候,京東物流會用離它最短距離的倉庫將商品選出,由快遞小哥送到家,這就是通俗來說的“短鏈”。 分倉備貨,也就是在不同的區域修建物流倉儲中心,已經是行業共識。但是這往往也意味著倉儲設施的高度分散,以及庫存安排的複雜演算法。說到物流履約的快速反應,倉的前置也是一種思路,這種思路其實是把物流基礎設施與已有的零售網路結合,把城市中的門店看作是倉儲的一部分,以店為倉,及時配送。 正因此,盒馬鮮生侯毅曾經公開表態說,京東的那一套“中心化倉儲”過時了。他認為分佈式倉儲才是未來。 公允的說,當年的那場爭論,有點關公戰秦瓊的味道。因為盒馬鮮生的品類主打是快消和生鮮,在零售業中,這也是動銷比較快,周轉比較高的品類,用某一品類的物流特性去衡量京東物流這樣一個綜合物流的建設邏輯,有失公允。 快並不是消費者的唯一訴求。“多、快、好、省”四個字,快遞在談論快,拼多多在談省,消費升級在談好。但是,當你服務的消費者數量足夠多的時候,你會發現“多”也是個大問題。這裏的多,不僅指的是供應鏈層面的多,貨源充足,產能跟的上,還包括豐富度的問題,你服務的用戶群越廣泛,衣食住行都能和你發生關係,你才會發現,“多”非常重要。 至於如何做到短鏈。王振輝曾經解釋過,京東是利用倉網支撐+技術加載來實現。 首先,京東物流是唯一擁有中小件、大件、冷鏈、跨境、B2B、眾包(達達)的物流企業,中國最大規模的物流基礎設施,有25座全國領先的、智能化的“亞洲1號”物流園區,配送服務覆蓋中國大陸行政區縣以及中國99%的人口。 其次,通過演算法讓成本與用戶體驗達到平衡。比如,用戶買的一些商品,有的從東面發貨,有的從西面發貨,東西這兩個倉庫後面還會有一些倉庫的調撥,以此實現短鏈。短鏈的結果使得京東2019Q2的履約費用率降至6.1%。 所以面對外界的非議,京東物流“不為所動”,堅持自己的思路。從數量上說,從2014年的上海亞洲一號到2019年12月東莞亞洲一號投入使用,5年時間出現了25座亞洲一號,這也是物流倉儲資源的分散分佈。但是就單體來看,每個亞洲一號都是一個龐大的物流世界,仍舊是中心化的。 以2019年12月剛剛投入使用的東莞亞洲一號為例。它不僅是亞洲規模最大的一體化智能物流中心,同時它的智能化自動化程度也強大的令人咂舌。東莞亞洲一號集自動入庫、存貨、打包、分揀、出庫等全流程作業於一體,同時配備現代化生活配套設施。 東莞一號物流港的吞吐量是驚人的,體現在以下數據:建築面積近50萬平米,單日訂單處理能力達到160萬單,自動立體倉庫可同時存儲超過2000萬件中件商品。無疑,這樣一個智能物流中心投資額也是巨大的,京東方面對此守口如瓶。 從基礎設施建設角度看,中國的電商物流企業在六大快遞完成上市以後,面對一年超過600億件的快遞業務量,整個行業已經開始進入“軍備競賽”階段,但是重點有所不同。比如,我們看快遞公司的新聞,更多看到的是,轉運中心的升級。 快遞公司也有大手筆的重資產投入,比如順豐位於湖北鄂州的機場。但是我們可以想想,順豐修機場為了什麼,為了快。轉運中心的核心是什麼,還是快。 但是京東物流大手筆投入的目的,不僅是快,還有“全”,一個是品類全,另一個也可以理解為“安全”,自己掌控自己的物流命脈的思路,從未改變。 如果京東物流真的有可能在2020年完成IPO,可算是中國電商物流的第二波紅利的溢出。 物流非“大”不可 東莞所在的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大小家電、手機、筆記本、電腦、衛浴馬桶等商品最大的製造基地之一,也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強勁、消費者購買力最強、電商市場最活躍的經濟帶之一,經濟總量在全國占比達到12%,對高質量的物流服務有著強烈需求。 在物流行業內,自動化的倉庫並不少見。但是東莞亞洲一號庫的自動化,則是另一種“量級”的自動化。 從面積上看,近50萬平方米就相當於兩座鳥巢(國家體育場)的面積,其核心功能是處理中件及小件商品。裏面最讓人震撼的是,有78臺“身高”22米的堆垛機,其大型交叉帶分揀系統全長22公里,相當於港珠澳大橋跨海段橋樑的總長度;京東物流的人開玩笑說,一臺堆垛機的身價,可以在廣州買好幾套房。 京東東莞亞洲一號的的標準化倉庫,由於通過數位化技術實現了智能化的倉位管理,簡單說就是凡是堆垛機可以控制的範圍,整個區域已經不需要人工操作了,整個進庫出庫的操作,全都實現了自動化的步驟,更多的時候人變成了“監工”的角色。 在分揀方面。分揀機上的800多個分揀滑道將包裹分別分揀運送到全國各地的亞洲一號及分揀中心,準確率達到99.99%,代表全球頂級水準。 京東方面表示,當前,中國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仍高於發達國家,技術無疑成為在物流降本增效上實現彎道超車的核心驅動因素。25座亞一投用意味著京東物流用5年時間走過了發達國家企業40年的智能物流發展歷程,一分鐘內分揀機器人即可奔跑200公里,上架2萬件商品,“亞一效應”成為中國物流基礎設施智能化迭代的重要表現。 當然投入也是巨大的。花在設備上的是看得見的錢,看不見的錢在系統身上。 東莞亞洲一號在各個環節均大規模應用了機器人和自動化設備,自主研發的“智能大腦”更是具備調度、統籌、優化以及數據監控全方位功能,利用京東物流十幾年來積累的複雜訂單處理能力和演算法優化,極大提高了各環節的運轉效率和品質。 毫無疑問,這些物流巨獸也花了京東很多錢,並且一度拖累了京東的財務表現。 2019年4月,劉強東在內部信中宣佈,京東物流2018年全年虧損超過23億元 ,如果扣除內部結算,虧損總額超過28億元 。不過,在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公佈後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中,劉強東表示,如今京東物流已經接近盈利平衡,同時京東物流從四年前進入三到六線城市,一開始物流成本比較高,因為競爭力度比較小,現在物流在一線城市的投資已經結束。 不過,王振輝也曾經說過,物流本質上就是服務業。言下之意,該花的還得花。最新的資訊顯示,未來京東還要再建20座亞洲一號,全面覆蓋國內核心城市。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12月5日,天眼查數據顯示,京東物流的運營主體北京京邦達貿易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劉強東卸任該公司總經理一職,其助理張雱卸任該公司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同時卸任的還有原監事李婭雲。新增王振輝為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兼經理,繆曉虹為監事。 種種跡象表明,京東物流可能真的在為IPO做準備。那麼,不斷加大重資產投入表像的背後,它的核心底氣究竟是什麼? 筆者認為,大規模訂單的智能化處理,才是京東物流面對資本要講的故事核心所在。 這兩年我們可以看到,做物流的人其實很不容易,由於新零售的出現,有兩股相反的力量一直在拉扯中國的物流業。一方面是整個物流行業的各個鏈條都在補“科技”這門課,幾個各個環節都需要用科技的手段把過去的作業流程重塑一遍。另一方面,則是越來越刁鑽的消費者需求,使得末端的場景越來越豐富,履約的難度越來越大,這是公眾層面的感知。 這種公眾層面感知的難,卻給了最後一公里市場巨大的想像空間,順豐、中通代表的快遞陣營,美團、餓了麼代表的即時配送公司,以及京東到家、盒馬、每日優鮮代表的到家陣營,上市公司、行業獨角獸層出不窮。 但是我們向後看,在物流行業的上游,仍舊是普洛斯獨大,眾人跟隨。而在生鮮相關的冷鏈行業,也是仍舊在發育期,未見誰有獨角獸的模樣。 這裏面最大的門檻是什麼?物流技術角度看,是所謂標準化。集裝箱改變世界,是因為集裝箱是物流的單元化介質的代表。快遞也能夠出現六大上市公司,是因為“包裹”一詞暗含著標準化的因數,通俗講,能上分揀線的才是“包裹”,不能上的叫“異形件”。 而在中國市場,物流的自動化、智能化並非沒有突破.我們看到很多局部的、細節的技術迭代,讓人驚喜。但是身處中國市場,我們必須面對海量的十億計的消費者。6.18和雙十一這樣的大促就是包裹們的“春運”。因此,沒有“大規模”處理訂單能力的“標準化”,智能化物流終究是水中花。 也就是說,重資產也好,高投入也好,看似笨重緩慢,卻是必不可少的。這兩年消費升級和零售業的迭代,使得需求超前一步,對於供給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充分競爭、民營經濟唱主角的消費產業,沒有人能替代民營企業去補“基礎設施”這一課。 從這一點上來說,前期投入巨大的京東物流,獲得上市門票並非沒有可能。因為,高科技和重資產,恰好都是門檻。 *本文來自格隆匯

2020-01-07
查看详情
专访沃顿商学院教授默罗·吉伦:欧元区内部矛盾将进一步阻滞经济增长

儘管歐洲股市在剛剛去過的一年取得了可觀漲幅,但根據歐洲央行的最新預測,2020年歐元區經濟形勢難言樂觀:通脹持續走低,外部需求不振,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英國脫歐後英歐貿易談判不確定性若隱若現,都使歐洲經濟前景陰雲密佈。 歐洲央行預計,歐元區實際GDP增長到2020年將略微下降至1.1%,然後在2021年和2022年將增長至1.4%。歐洲經濟學者、沃頓商學院教授默羅·吉倫(Mauro Guillen)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指出,面對上述經濟挑戰,除了繼續前所未有的低利率貨幣政策,歐洲央行似乎別無選擇。 歐央行會繼續呼籲更多財政刺激 “他們(歐洲央行)不大可能提高利率,因為通脹率太低。失業率的問題仍然棘手,部分歐元區國家就業率很不樂觀。我認為,歐洲央行會繼續呼籲各成員國採取更多的財政刺激,特別是針對那些財政充盈的國家,至少是相對充盈的國家,比如德國。”默羅·吉倫說。 為提高通脹,歐洲央行2019年內先後採取包括維持負利率、重啟量化寬鬆、加大資產購買計畫等一系列刺激措施。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歐元區通脹年率仍然僅為1%。歐洲央行預計,在2019年走弱後,2020年歐元區通脹將進一步放緩,到2022年將逐步升至1.6%。 貨幣政策刺激方案似乎已近山窮水盡。因此,不管是歐洲央行前任行長德拉吉,還是現任行長拉加德,都曾呼籲有條件的歐元區國家推出財政政策刺激方案以提振經濟。不過,默羅·吉倫認為,讓德國等財政狀況較為良好的國家推出財政刺激,“難度不小”。 南北歐經濟水準和政策觀念不同造成歐元區結構性問題難以解決 據其分析,難點在於,歐元區北部和南部不同地區的成員國家,彼此的經濟水準和政策觀念完全不同。包括德國、荷蘭在內的北部國家就業率較高,財政充盈;包括希臘在內的南部國家就業率較低,財政虧缺。在歐元區國家採取相同的利率,相同的貨幣政策,這樣做很難取得效果,這便是歐元區內部分歧越來越大的原因,也是說服德國推出財政刺激的關鍵障礙。 這一難題也直接指向歐元區經濟問題的結構性矛盾:各成員國經濟發展水準與經濟治理理念的不平衡,以及歐元區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不統一。歐盟委員會此前研究表明,二戰後,法國、義大利等國的經濟增長模式立足於由公共部門和低儲蓄所拉動的內需,而德國、荷蘭等國的經濟增長則依賴出口。歐元流通前,法國、義大利通過貶值本國貨幣進行債務減計,以重獲競爭力;德國和荷蘭則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來不斷增加出口,同時通過保持幣值穩定來保證儲蓄不縮水。 默羅·吉倫舉例時稱,德國政府和德國央行都很反對歐洲央行的低利率政策,而另一方面,低利率政策也沒能幫助南歐國家實現更大的經濟增長,以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 ”所以歐元區的挑戰,一是南歐國家自身經濟增長陷入停滯,一是南歐國家與歐元區北部國家的政策取向上的分歧。我認為,這些分歧,將在不遠的將來,導致歐元區經濟發展舉步維艱。”默羅·吉倫如是總結。 外部挑戰也為歐元區經濟前景蒙上陰影 而除了內部因素,外部挑戰也為2020年歐元區經濟前景蒙上一層陰影。美歐貿易摩擦繼續發酵;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速放緩,導致德國等外貿導向型經濟體出口下滑;英國脫歐之後與歐盟的貿易談判時間窗口極短、壓力極大,英國無貿易協議脫歐的風險正在積聚。 上述挑戰中,默羅·吉倫建議關注全球貿易談判進展。他指出,2020年歐元區乃至全球範圍內的經濟增長,取決於各貿易談判的進展——“明年上半年,全球經濟增速將會繼續放緩,因為製造業數據仍然疲軟,而且是全球範圍的持續疲軟,不僅僅是德國。好消息是,在下半年,經濟增長可能出現回升;前提條件是全球各貿易談判及英歐貿易談判的不確定性得到消除,而不是繼續增加。此外,針對2020年,還有一大不確定性,那就是美國大選。”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20-01-06
查看详情
中國經濟在世界的地位會繼續提高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 )的數據,從2016年至2018年中國GDP的年增長率分別是6.7%、 6.8%與6.6%;2019年的預測是6.1%。 回顧中國GDP增長的歷史,從1978年至2010年中國GDP的平均增長率高達9.4%。根據經濟發展的定律,在發展初期一個國家GDP的年增率可以相當地高。到了經濟發展的後期,GDP的年增率便會逐步降低。因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達到相當成熟的時期,中國GDP的增長率便會逐步降低。美國是一個經濟發展成熟的國家。因此,目前美國GDP的增長率只有3%左右。 近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有兩個主要原因。第一是中國具有豐富的人力資源,包括聰明能幹的企業家和刻苦耐勞的勞工。第二是中國處在經濟發展的初期,可以從世界先進的國家引進技術來促進中國的經濟發展。到了中國經濟發展程度達到相當高的時候,經濟發展的速度便會降低。 我們可以借鑒美國經濟發展的歷史來分析中國近年來的經濟發展。美國是一個經濟已發展的國家。所以它的GDP增長率只能在2%到3%左右。2019年美國GDP的增長率大約等於2.0%。美國的人均GDP以購買力計算約等於中國的3.32倍。美國的人均GDP在世界居第8位,而中國的人均GDP只居世界的第72位。因為中國的人均GDP比美國的低,中國人均GDP的增長率便會比美國的高。 一個國家的經濟條件是決定該國人民生活程度的重要因素。還有其他重要因素,包括該國在世界的領導地位。今天中國和美國是世界的兩大強國,是對世界其他國家最有影響力的兩個國家。如果這兩個國家願意合作推進世界的經濟發展,世界的人民都會受益。 我們不能只用GDP的增長率來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程度。我們還需要用其他的因素,包括教育的程度。中國的歷史傳統是十分注重教育的。一般中國的父母都希望把兒女送到最好的學校念書。每天兒女從學校回家以後,父母都監督他們做功課。如果中國青年人的教育程度高,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必定會加快。 聯合國每年出版一個“教育指數”來衡量每個國家人民的教育水準,美國居世界的第8名,中國居世界的第108名。 上面引用的事實和數據證明瞭中國經濟發展的程度還相當低。中國的企業家還需要繼續努力來創辦和發展各種企業以促進中國的經濟發展。當然,企業家是以盈利為他們工作的主要目的,但是他們謀利的行為自然會促進中國的經濟發展。他們企業的盈利便是國家GDP的一部分。正如亞當·斯密所指出的,當每個企業家努力謀利,無形之手便會增加整個經濟的生產。 總之,今天中國的經濟在繼續發展。原因是中國的企業家努力生產來增加他們企業的盈利,結果增加了中國的總生產。因為中國具有聰明能幹的企業家,所以我們可以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持樂觀的態度。我們可以預測,中國的GDP將會繼續增加,中國經濟在世界的地位將會繼續提高。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20-01-02
查看详情
市場不缺錢了?美聯儲年末“放款“屢次未獲足額認購

紐約聯儲近期執行的多次回購操作均未獲得一級交易商足額認購,同時美國隔夜貸款成本穩步下降。分析認為,這表明 2019 年底美國貨幣市場的流動性緊張有所緩解。 12月30日週一,負責美聯儲公開市場操作的紐約聯儲銀行在其官網發佈公告稱,在 1 月 2 日到期的一日遠期回購操作(one-day forward repo)中,一級交易商認購了 186.5 億美元,遠低於 750 億美元的操作目標;在 1 月 14 日到期的 15 天定期回購操作中,一級交易商認購 83 億美元,同樣遠低於 350 億美元的操作目標;在常規隔夜回購操作中,一級交易商認購 308 億美元,而操作目標為 1200 億美元。 歷史數據顯示,針對定期回購操作而言,這已經是這一旨在緩解年末資金壓力的回購操作第四次未獲得足額認購。上一次發生在 12 月 26 日,一級交易商在 14 天期回購操作中認購了 180 億美元,幾乎是操作目標 350 億美元的一半;同日進行的隔夜回購操作吸引認購 288 億美元,同樣遠遜於 1200 億美元的巨量操作目標。 自 9 月中旬隔夜 GC 回購利率(GC 指基於美國國債的一般抵押物)從 2% 飆升四倍多至 10% 以來,美聯儲已經為金融系統緊急注入了約 2300 億美元流動性,以避免年底出現任何潛在的現金緊縮。本週二紐約聯儲將進行今年的最後一次常規隔夜回購操作,額外提供 1500 億美元 "活水"。 12 月 12 日,紐約聯儲曾宣佈增加回購操作規模,以近 5000 億美元來支持金融市場順利度過年底,將是有史以來美聯儲最大規模的回購操作。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也公開表示,美聯儲已準備好適當調整回購操作的細節,來確保聯邦基金利率保持在目標區間內。 道明證券(TD Securities)的數據顯示,隔夜 GC 回購利率週一報價 1.95%,儘管仍高於美聯儲基準利率的目標區間上限1.75%,但明顯低於上周五的2.70%,以及幾周前的 3.75%-4%。此外,美聯儲實際瞄準的有效聯邦基金利率穩定在 1.55%,代表年底資金充足,市場運作相對接近正常。 美聯儲曾於 10 月 11 日發佈聲明稱,為確保充足的銀行準備金供應、避免 9 月貨幣市場動盪重演、維持聯邦基金利率在目標區間,將從 10 月 15 日開始,每個月購買 600 億美元短期美國國債,並至少持續至 2020 年二季度,旨在逐漸將充足的準備金規模維持在或高於 9 月上旬水準。 同時,美聯儲將把常規隔夜回購操作截止日期從 11 月 4 日延長至 2020 年 1 月,每次操作規模至少為 750 億美元;將每週兩次實施(為期 6 天至 15 天不等的)定期回購操作,每次操作規模至少為 350 億美元,截止日期同樣是 2020 年 1 月,旨在降低貨幣市場對執行貨幣政策的壓力。 9月中旬,美國隔夜回購市場面臨資金短缺,一度令聯邦隔夜回購利率飆升至 10% 的金融危機以來高位,也令聯邦基金利率暫時超出目標區間上限 5 個基點。9 月 17 日紐約聯儲開始進行干預,十年來首次重啟隔夜回購操作,向市場投放流動性,目前已經開展了三個月。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19-12-31
查看详情
數量縮水 1/5,創三年新低!2019 年全球 IPO 市場顯著降溫

貿易硝煙彌漫不散、全球局勢動盪起伏的 2019 年即將乘著時光的列車遠去。回顧這一年的全球股市,二級市場不斷沖高,但一級市場的 IPO 熱情卻急劇消退。 金融數據服務商 Dealogic 數據顯示,年初至今,全球股市 IPO 總量同比大幅減少約 20%,共計 1237 宗,是三年以來的最低水準;IPO 募資總額同樣創出三年新低,為 1888 億美元,同比減少了 10%。 倘若以世界主要地區和市場的橫向角度來看,全球 IPO 市場呈現出明顯的 " 經濟霸主強者恒強 " 的格局。 具體而言,Dealogic 數據顯示,今年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的 IPO 數量大幅度減少,三地合計萎縮 40%,只有 179 宗新股上市。亞洲地區 IPO 數量下滑至五年最低水準,但港交所和滬深股市的 IPO 數量卻激增三分之二。美國股市的 IPO 數量也在攀升,幅度為 15%。 如果從時間的縱向角度來看,全球資本市場出現了很有意思的格局:以 IPO 為主的公開交易市場在過去二十年間明顯萎縮,而以私募和風險投資為主的私人投資市場同期卻在蓬勃發展。 此外,Dealogic 數據進一步顯示,自掛牌上市至今,全球股市前 100 宗規模最大的 IPO 交易給投資者帶來的平均收益率在 20.4% 左右。其中,位居第一的是北京金山辦公軟體,上市至今漲幅超過 240%,最差的是 SmileDirectClub,跌逾 60%。 下圖為 2019 年全球前十大募資額最高的 IPO 交易(數據截止到 12 月 27 日): 科技股吸引力減淡 所謂 " 成也蕭何敗蕭何 ",儘管今年科技公司依然是全球 IPO 主力軍,但也可能正是一些備受矚目的科技巨頭在上市之後股價表現欠佳讓市場對這類新股的態度變得謹慎。 募資額高達 81 億美元的 Uber 當時曾創下今年全球第二大 IPO 記錄,但它當前的股價已較 5 月剛上市時跌去三分之一。它的對手 Lyft 同樣慘澹,這宗 IPO 創出當時的美股今年第三大記錄,但如今的股價跌幅也超過了 30%。當時的今年美股第五大 IPO 創造者 SmileDirectClub 的股價跌幅更是超過了六成。 安永負責全球 IPO 事務的主管 Paul Go 表示,投資者對於尚未盈利甚至是短期內無法改善虧損局面的公司持更加懷疑的態度。" 他們希望確信這些 IPO 公司擁有合理的商業模式。" 香港領跑全球 IPO 市場 A 股 IPO 募資額創八年新高 在經歷了整個8月僅有一家公司敲鑼上市的慘澹之後,香港今年在全球 IPO 市場中遙遙領先。港交所近日宣佈,2019 年預計將再登全球 IPO 集資排名榜首,為十年來第六次稱冠。 截至12月20日,香港交易所2019年IPO融資額合計3039.53億港元。畢馬威本月在報告中表示,至 2019年末,香港預計將完成160宗新股上市,總集資金額將為3078億港元,主板的上市數量將創下145宗的歷史新高。 今年,香港股市IPO總集資金額主要受下半年阿裏巴巴上市及百威亞太上市這兩宗大型專案所帶動。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上個月曾表示,香港市場在困難的環境下依然向前發展,"同股不同權"上市企業已經納入港股通,港交所進一步便利和簡化了海外公司來港上市的流程,"新股市場依然強勁 "。 A 股市場方面,根據 Wind 的最新統計,證監會發審委在 2019 年共審核了 164 家企業首發申請,其中 138 家企業的首發獲通過,過會率達 84.15%。這一數據較 2018 年 57.51% 的過會率明顯大幅提升。 畢馬威預計,受科創板成功推出並帶動更多高科技創新公司上市的刺激下,滬深兩市 IPO 募資總額創下八年以來最高。至 2019 年末,A 股市場將完成 200 家新上市公司,總集資金額為 2519 億元人民幣。 安永在本月稍早發佈的《穿越迷霧,中國內地和香港再次成為全球第一 IPO 市場》報告中表示,今年 A 股市場預計有200家公司首發上市,總籌資 2528 億人民幣,IPO 數量同比增加 90%,籌資額同比增加 82%,創 2012 年以來籌資額最高記錄。科創板成功開市以及多個百億級 IPO 的發行是籌資額增加的主要原因。受科創板開市刺激,IPO 集中活躍在下半年,共136家公司上市,籌資 1924 億人民幣,分別占全年總量的 68% 和 76%。 安永還表示,與去年只有 1 家百億級以上 IPO 相比,今年增加至 4 家,使 A 股全年平均籌資額保持在近七年高位,僅次於 2018 年的峰值。與去年相似,2019 年依然是中小型 IPO 佔據主力,超過六成的籌資額來自 50 億人民幣以下的 IPO。 就在剛剛過去的週末,A 股迎來了一個新的里程碑: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這意味著,證券法實施 20 年以來的第二次全面大修終於完成。 新證券法將於 2020 年 3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該法不僅明確全面推行證券發行註冊制度,包括將發行股票應當 " 具有持續盈利能力 " 的要求,改為 " 具有持續經營能力 ",還大幅提升了對證券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比如,對上市公司資訊披露違法行為,從原來最高可處 60 萬元罰款提高至 1000 萬元。 對此,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主任董登新教授表示: 這是《證券法》歷史上最重要的修訂。 日本 IPO 交易也活力十足。今年以來,日本股市絕大多數的 IPO 首日開盤價都高於發行價,表明投資者對新股的需求仍然強勁。在今年上市的 86 只新股中,有 75 只新股在上市首日高開,1 只平開,低開的只有 9 家。 不過,日本股民似乎也在變得更加謹慎。今年以來,上市公司自 IPO 首日以來的平均漲幅從 2018 年的 105% 降至 73%。商業消息軟體提供商 Chatwork 較 9 月份的 IPO 發行價跌了 8%。 美股打新:賠本賺吆喝? 儘管美國股市的 IPO 數量顯著增加,但投資者似乎並沒有獲益太多。當地媒體稱,很多今年參與打新的投資者如今正蒙受著虧損,相關報導的標題也頗具蕭瑟之感: 2019:令人失望的 IPO 之年。 媒體援引數據報導稱,截至 12 月 26 日,有 211 家企業在美國股市上市,募資總額 623.3 億美元,金額遠低於市場預期——市場原本預計今年的 IPO 募資額會刷新 1999 年創出的近 1080 億美元歷史記錄。 不過,有媒體認為,這種現象有些類似於上世紀 90 年代末的互聯網泡沫。 從募資金額的角度看,今年依然是 2014 年以來美股 IPO 募資額最高的一年。巧合的是,當年阿裏巴巴赴美,創出美股歷史上最大規模 IPO。而今年阿裏巴巴又赴港上市,幫助港股穩坐全球 IPO 募資之冠。 科技公司在其中功不可沒。根據數據公司 CB Insights 的調查顯示,今年迄今為止,有 66 家風險資本支持的獨角獸企業在美國上市,創歷史新高,炒股了 2018 年的 58 家。 然而,這些明星公司給投資者帶來的很多時候並不是驚喜,而是驚嚇。列舉出這種個股太容易了:Pinterest Inc.、Slack Technologies Inc.,以及上文數次提及的 SmileDirectClub。 Dealogic 數據顯示,在美國股市新上市的公司今年以來的平均漲幅為 23%,遠不及標普 500 指數接近 30% 的漲幅。其中,科技類 IPO 公司的表現最差,平均漲幅只有 8%,遠低於納斯達克指數 35% 的漲幅。 摩根士丹利股市和固定收益部門全球負責人 Evan Damast 表示: 我們發現了一種新常態。投資者們更青睞那些在盈利能力上更具確定性的公司,以及業績增長方面讓人感覺更踏實的企業。 安永預計,2020 年上半年,美股的 IPO 熱潮有望回溫,尤其是在美國總統大選之前,市場可能會有較大波動性。 歐洲股市 IPO 交易冷卻 在倫敦股市打新的投資者今年迎來了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 IPO 活動最不活躍的一年。 來自倫敦證券交易所的數據顯示,今年倫交所的 IPO 數量同比銳減了 62%,遠遠超過了全球 IPO 總量下降 20%的水準,只有 34 家公司上市,是 2009 年以來的最糟狀況。 經紀商 Olivetree 表示,有相當一批擬 IPO 公司撤銷或者延遲了在倫敦上市的申請,包括電影特效製作商 DNEG、瑞士再保險公司英國子公司 ReAssure、以及哈薩克斯坦金融巨頭 Kaspi。 與美國股市大盤大漲不同的是,倫敦主要股指今年的漲幅落後於同行,FTSE 100 指數的年度漲幅還不到 13%,只有德國 DAX 股指同期漲幅(26%)的一半,也遠低於美國的標普 500 指數漲幅。 市場普遍認為,英國退歐進程坎坷是主要阻力。此外,與私營部門的同類企業相比,英國對上市公司治理的審查更加嚴格,薪酬限制也更嚴苛,使得英國作為上市地點的吸引力下降。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19-12-30
查看详情
年末資金面“短松長緊”,隔夜資金利率連續兩天跌破1%

臨近年末,與跨年資金的“備受追捧”不同,年內資金利率則出現明顯下跌,隔夜資金利率更是連續兩日跌破1%,直逼年內新低。 12月26日,隔夜Shibor(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繼前一日跌破1%報0.943%後進一步下行,下跌9.5BP(基點)報0.848%,與年內最低的0.844%相差無幾。 與此同時,DR001(銀存間質押隔夜利率)也連續兩天進入“零時代”,截至26日收盤,DR001加權平均利率報0.8381%,較25日下跌9.08BP。 事實上,這是今年第二次出現DR001和隔夜Shibor雙雙跌破1%的局面,前一次是在6月末。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兩次下跌背景類似,均是位於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MLF(中期借貸便利)等方式投放了大量流動性之後。而隔夜資金利率的下跌也反映了銀行間流動性的充裕。 觀察12月以來流動性投放情況可以發現,上半月央行主要是“鎖短放長”,通過實施兩次MLF投放來對沖到期資金量,兩次投放額共計6000億元;下半月則多以逆回購操作為主,尤其是近期,Wind數據顯示,從12月18日至26日,央行通過逆回購操作向市場淨投放流動性達6000億元。 在央行頻頻動作之下,隔夜資金利率應聲下跌,例如隔夜Shibor從12月17日的2.5060%一路下行至26日的0.848%,共下跌了約165BP。不過,目前為了保持流動性的合理充裕,央行已經連續三個交易日暫停了流動性投放,其給出的原因是“臨近年末財政支出力度加大,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於較高水準,不開展逆回購操作”。 對於隔夜資金利率會否繼續走低,一位券商分析師告訴記者,和之前情況類似,此次下降空間仍然有限,跨年前將維持在低位水準。還有觀點稱,除了流動性投放外,短端利率的降低也與地方債年內沒有發行、融資需求弱於市場預期有關。 儘管隔夜資金利率下行,但跨年資金正小幅上行。自本月中開始,14天期資金利率便“節節攀升”,如今覆蓋跨年的7天期利率也隨之上漲,26日的數據顯示,7天期Shibor上行了5.8BP報2.6070%。不少業內人士的共識是,隨著跨年因素的消退,資金利率後期走勢要看市場缺口,據國泰君安估計,明年1月流動性缺口或將接近2.8萬億元。 也就是說,在地方債啟動發行、繳稅、春節現金需求量大等因素下,資金面並不會太寬鬆,但這也不代表會過緊,在央行加強逆週期調節下,市場流動性仍是“穩”字當頭。 還值得注意的是,在跨年、跨季等流動性容易出現波動的時點,由於流動性分層的存在,處於流動性傳導鏈後端的機構更容易出現融資成本上升的現象,例如近期城商行同業存單利率就出現大幅上行的現象。 另外,市場對於降准的預期正在升溫,且降準時點極有可能是在流動性壓力最大的明年1月份。近期,高層在地方考察中也曾表示,將進一步研究採取降准和定向降准、再貸款和再貼現等多種措施,推動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明顯緩解。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19-12-27
查看详情
全球股市今年高歌猛進 新增市值 17萬億美元

2019 年全球股市高歌猛進,新增市值超過 17 萬億美元。 據新浪財經,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的計算結果顯示,2019 年全球股市總市值從年初的不到 70 萬億美元,大增超至超 85 萬億美元。 全球範圍內寬鬆的貨幣政策為股市上漲提供了動能。 目前,全球各地的央行採取了更為鴿派的做法,從而提振了市場。美聯儲今年已經三度降低基準利率,而歐洲央行則在負利率的基礎上繼續降低了利率。 此外,全球貿易局勢的緩和也幫助了推升股市。近期,美國眾議院通過了特朗普政府新的北美貿易協議。在歐洲,鮑裏斯 · 詹森(Boris Johnson)的保守黨在選舉中取得了巨大勝利,這讓英國脫歐的前景變得明朗。 不過,雖然股市高歌猛進,但摩根士丹利卻指出,2019 年是奇怪的一年。 摩根士丹利資產策略師 Andrew Sheets 在年終回顧報告中指出,儘管 2019 年是過去三十年中全球股市最好的年頭之一,但漲幅雖高,其下卻有古怪。無論是看防禦性資產、對沖基金還是降息潮之下各大股指的具體表現,2019 年都是史上最為奇怪的一年。 總體而言,在截至 12 月 12 日的 12 個月裏,20 年期以上美國國債表現幾乎與標普 500 指數相當;8 月以來,長債的表現更是基本好於股票。 在摩根士丹利看來,在標普 500 指數年內漲幅接近 30% 的這一年,上述表現非比尋常。傳統看漲策略不如大盤表現優異,幾乎所有對沖基金因此遭受重挫,這不僅造成有紀錄以來規模最大的股票資金外流,也導致今年成為自本世紀初以來對沖基金發行數量最少的一年。 摩根士丹利將 2019 年的全球股市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幕,1 月 1 日至 4 月 30 日:在美聯儲大幅逆轉其政策指引之際,市場從低迷的估值和情緒當中強力反彈; 第二幕,5 月 1 日至 9 月 30 日:由於市場擔心貿易緊張局勢毫無進展以及全球數據持續疲軟,股市面臨五個月沒有上漲的波動時期; 第三幕:10 月 1 日迄今:受貿易局勢緩和以及歐美兩大央行擴張資產負債表的推動,股市年底再次出現反彈。 摩根士丹利進一步解釋稱,單看第二幕就不難知道,市場常言的 " 只要利率處於低位,股市和信貸就能受到良好支撐 " 的說法並非每次都適用。如果企業盈利增長令人失望,且各國央行幾乎沒有出臺新政策來解決問題,那麼在低利率環境下,市場必然陷入停滯。 再看第三幕,在股市開始反彈的 9 月,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動作來自美聯儲——十年以來首次重啟隔夜回購操作為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時間上將一直持續到明年。 摩根士丹利總結指出,美聯儲將在明年 4 月或 5 月擴大資產負債表,屆時投資者或將迎來當前週期的市場頂部。 在那之後,市場可能不得不再次面臨一個貿易局勢進展有限,且美聯儲無法再提供更多支持的世界。 鑒於市場今年對貿易和美聯儲政策的重視,在五月賣股離市(sell in May and go away)或是明年的中肯做法。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19-12-26
查看详情
摩根士丹利:央行流動性持續到明年4月,然後市場就自求多福吧

針對市場最近的樂觀情緒,摩根士丹利發出警告,稱投資者應密切關注美聯儲對於市場流動性注入的變化,其中關鍵的時間點將是明年4月。   摩根士丹利跨資產分析師 Andrew Sheets 稱,預計美聯儲將維持現在向市場注入流動性(自身資產負債表的擴張)的操作到明年4-5月,   但是在那之後,投資者將不得不重新面對缺乏美聯儲支撐以及投資情緒重新惡化的市場。   回顧今年走勢,摩根士丹利指出2019年美股呈現出明顯的三階段模式,而最近一輪的上漲趨勢與美聯儲的流動性注入高度相關。其研究指出,雖然市場情緒在年末大幅改善,但是央行(特別是美聯儲)在的流動性釋放才是美股本輪持續性攀升的決定性因素。 自今年9月中旬以來,美聯儲已經通過"臨時性"回購向市場注入2370億美元,並通過"非臨時"票據購買向市場注入了1470億美元。   其同時宣佈將在年底(12月底到1月中旬)通過回購操作提供4900億美元(約相當於3.5萬億人民幣)的流動性,以緩解回購市場年終"錢荒"。這在緩解市場錢荒的同時也將進一步推高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規模。   摩根士丹利此前分析指出,雖然回購操作不會對風險市場產生直接影響,但降低回購市場波動性的行為實際上導致了風險資產市場波動性的降低。而風險資產市場的波動性降低吸引了更多新資金的湧入,進而推高了資產的價格。   統計數據同時顯示,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規模變化和市場方向走勢高度相關:只要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在上升,標準普爾 500 指數也會上升。   這就使得明年4月成為市場焦點:美聯儲此前宣佈將維持現有擴表政策(流動性注入)到明年二季度。考慮到明年美國不確定的政治環境,4月之後的美聯儲動向將再度"擾動"市場。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19-12-25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