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
新美聯儲通訊社:特朗普讓下一任美聯儲主席“更難做”了
特朗普多次“炮轟”鮑威爾後,美聯儲可能難逃獨立性受損? 4月24日周四,有“新美聯儲通訊社”之稱的Nick Timiraos發文稱,在多次公開指責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後,盡管特朗普“變臉”表示無意解雇,但其幹預美聯儲的強硬姿態可能會削弱投資者對下一任美聯儲主席的信心。 文章進一步指出,市場的擔憂在於,即便特朗普放過了鮑威爾,但傷害已經造成,無論下一任主席是誰,美聯儲的獨立性都將存疑,進而削弱未來貨幣政策的效力。 美聯儲獨立性為何如此重要? 文章表示,自上世紀80年代,美聯儲成功馴服了高通脹這一“洪水猛獸”以來,其相對於白宮的獨立性就一直被視作是“壓艙石”的存在。 為什麽?因為一個獨立運作的央行,其制定的利率政策通常被認為更客觀、更專業,從而也更有效。 簡單來說,如果市場相信美聯儲的決策是基於經濟數據和長期目標,而非短期的政治考量,那麽這些決策就更容易引導市場預期,穩定經濟。 反之,如果美聯儲主席像個隨時聽候總統指令的下屬,那麽每次利率調整都可能被解讀為政治操作,市場的反應就會變得混亂且難以預測。 文章表示,正是認識到這一點,從克林頓總統時期開始,歷任美國總統大都采取了“不幹預”美聯儲具體操作的姿態,因為他們明白,把央行逼到墻角,最終可能適得其反,更難實現經濟目標。 特朗普引發市場對“影子主席”的擔憂 然而,特朗普打破了這種“默契”。 特朗普在2025年4月再次公開抨擊鮑威爾,要求立刻降息。盡管隨後他又表示“無意”解雇鮑威爾——這本身可能是在市場出現負面反應後的“找補”——但這種反復無常的施壓行為已經造成了傷害。 文章提到,市場的核心擔憂在於,這種公開的貶低和施壓,會給鮑威爾的繼任者帶來難以洗刷的“原罪”。 文章援引Dynamic Economic Strategy咨詢公司總裁、前參議院銀行委員會首席經濟學家John Silvia的觀點稱: “你不可能這樣詆毀一個人,然後又指望市場會認為你挑選的繼任者會擁有驚人的可信度。” 布隆伯格經濟研究院及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經濟學家David Wilcox也認為,特朗普對美聯儲的“威脅姿態”是無法被忽視的,“肯定會給下一任主席留下猜疑的陰影”。 這種擔憂並非空穴來風。 比如,文章指出,今年2月,美聯儲理事Michael Barr在特朗普政府官員威脅要解雇他之後,交出了銀行監管副主席的職位。隨後,特朗普提名了他在2018年任命的美聯儲理事米歇爾·鮑曼(Michelle Bowman)擔任這一職務。 文章表示,在金融市場參與者看來,一個“壓倒性的可能性”是,下一任主席為了獲得提名,“很可能已經給了充分的理由,讓特朗普相信他會對新的貨幣政策感到滿意”,以此區別於令特朗普不滿的鮑威爾時代。 而如果市場普遍這麽想,問題就大了。 Timiraos進一步指出,美聯儲主席的講話、對經濟前景的判斷,其目的都是為了引導市場預期,一旦市場認為美聯儲背後有“老板”在發號施令,那麽總統的言論反而可能直接影響利率走向,這無疑會架空美聯儲自身的決策權威。 總統想要“控制”美聯儲並非易事 然而,要想“重塑”美聯儲權力,特朗普仍受到多重制約。 首先是,歷史上總統幹預美聯儲的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 文章提及,尼克松總統時期,他曾私下向時任美聯儲主席阿瑟·伯恩斯施壓,要求在1972年大選前放松貨幣政策。伯恩斯照做了,結果是美國經濟在整個70年代都深陷高通脹的泥潭。 其次,文章同時指出,美聯儲內部並非鐵板一塊,制度本身也存在制衡力量。 根據現有規定,美聯儲主席的權力,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他/她能否在由12位地區聯儲主席和6位理事組成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中建立共識。在利率決議時,主席自己只有一票,無法保證每個成員都完全按他的意圖投票。 前奧巴馬政府高級經濟顧問賈森·弗曼 (Jason Furman) 分析認為: “特朗普能對他自己任命的美聯儲主席所做的事情是有限的。他選擇的人越極端,就越難得到FOMC的認同。” “除非總統有權解雇美聯儲理事,否則這個體系內建了極其強大的制衡機制……委員會不會對一個完全是政治角色的主席表示順從。” 誰將接棒主席一職?獨立性何去何從? 文章還提及了未來可能接替鮑威爾的人選,包括前布什政府顧問、曾任美聯儲理事的凱文·沃什 (Kevin Warsh),以及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前主任凱文·哈西特 (Kevin Hassett) 等。 有趣的是,沃什在2010年的一次演講中曾表示,他相信“任何不當影響美聯儲政策的企圖,都會遭到美聯儲官員和市場參與者的強烈反擊”,並稱“央行行長唯一應該追求的聲望,只存在於歷史書中。” 那麽,下一任美聯儲主席將如何應對這種局面?他們能否頂住壓力,維護央行的獨立性? 文章指出,現任美聯儲理事沃勒在接受采訪時曾強調,關鍵在於下一任主席。 “關鍵在於下任主席是否會繼承美聯儲獨立性的傳統,以非政治化的方式制定政策……無論下一任是誰。” 沃勒也表示,特朗普的批評不會影響官員們如何工作: “如果你不喜歡被批評,就別接這份工作。”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5-04-25 -
“第二次180度轉變”的背後,什麽讓特朗普“認慫”了?
隔夜美國“股債匯”全面反彈,風險情緒明顯回暖。三大美股指收漲超1%,美元指數升近100,十年期美債收益率盤中下滑。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市場狂歡背後,過去幾周市場兩大擔憂點迎來轉機,特朗普對關稅政策立場軟化,並對鮑威爾的評論發生轉變。 據央視新聞周三報道,特朗普當地時間22號表示,將會“大幅降低”對中國的高額關稅。根據《衛報》的報道,特朗普的言論是對美國財長貝森特22號早些時候言論的回應。貝森特表示,高關稅是不可持續的。 而在周二,特朗普也“改口”,稱沒打算解雇鮑威爾,現在是降息的絕佳時機。 而特朗普“認慫”的背後,面臨金融市場動蕩、商界領袖勸阻、經濟數據警示信號頻發等多重壓力。 商界領袖勸阻,企業信心崩塌 據媒體周四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在與沃爾瑪、家得寶和塔吉特高管會面後的第二天,特朗普放棄了強硬的關稅言論。這些高管表示,進口稅可能會擾亂供應鏈,推高商品價格。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表示,特朗普似乎對幾周內商店貨架可能空空如也的警告產生了共鳴。 此外,當被問及總統在關稅和貿易政策方面咨詢誰時,貝森特表示,特朗普“不斷征求商界領袖的意見”,並提到了主要零售商的來訪,並透露“德國三大汽車公司周五也來訪了”。 值得一提的是企業界的反應,美企CEO的悲觀情緒堪比金融危機時期,幾乎每家企業都在下調預測。另數據顯示,27%的標普500指數公司已下調2025年業績預期,僅9%的公司上調預期。 商業領袖們的集體行動表明,企業界正在積極遊說正影響政策走向。不過,眾所周知特朗普很容易改變主意,他的姿態也可能再次轉變。 數據警示信號頻發:硬著陸風險加劇、通脹預期顯著上升 受特朗普關稅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美國人對經濟的展望已然惡化,調查數據顯示未來通脹預期飆升。許多分析師也對美國經濟前景持悲觀態度, 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的數據顯示,美國制造業活動上個月出現萎縮。美國4月裏士滿聯儲制造業活動調查顯示整體商業狀況暴跌至-30,費城聯儲非制造業調查指數在4月份暴跌至-42.7。紐約聯儲的數據顯示,4月份紐約制造業活動連續第二個月萎縮。 調查數據顯示未來通脹預期飆升,鮑威爾此前表示,宣布的關稅上調幅度超出預期,這些關稅可能至少會導致通脹暫時上升。他和其他美聯儲官員已表示,他們願意維持利率不變,等待關稅對經濟影響的明朗化。 華爾街分析師已迅速調整其經濟預測,高盛、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等主要投行紛紛下調美國GDP增長預期,同時上調通脹預期。共識觀點認為,激進關稅政策的實施將導致美國經濟增長率至少降低0.3-0.5個百分點,同時使核心通脹率上升0.4-0.6個百分點。 市場如何預測政策走向:關註這些關鍵指標 對投資者而言,預測政策走向的關鍵在於關註幾個核心指標。高盛最新研究發現,初始失業申請、費城聯儲制造業指數、ISM服務業指數和失業率是預警經濟放緩的最佳指標。這些指標通常在衰退開始後僅一個月就會發出信號,而硬數據如GDP則需要四個月才會明顯顯示疲軟。 這些指標的表現優於其他數據,因為它們發布頻率高、修正幅度小,且能較早發布。初始失業申請每周四公布,下周還將公布失業率數據。 交易員還應密切關註特朗普與企業領袖的會面安排。過去數據表明,此類會面後通常會出現政策基調的微妙變化。凡此種種,都可能為未來政策走向提供關鍵線索。 市場熱議的一個關鍵問題是:這是真正的政策轉向,還是僅僅是短暫的戰術調整?不管答案如何,一點已經明確:投資者需要為比預期更具波動性的2025年做好準備。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5-04-24 -
接下來全球市場最應該關註的指標,或許是這四個
特朗普和美聯儲的拉鋸戰,什麽時候會將美國推入衰退陷阱? 高盛最新研究,通過分析45個經濟指標的實時數據表現,發現在經濟增長放緩期間,某些指標比其他指標更早、更準確地反映了經濟狀況變化。研究結果顯示,初始失業申請、費城聯儲制造業指數、ISM服務業指數以及出人意料的是失業率,是提供最及時信號的指標。 這些指標的表現優於其他數據,因為它們發布頻率高、修正幅度小,且能較早發布。初始失業申請每周四公布,下周還將公布失業率數據。 在研究中,高盛使用了一個包含45個經濟指標最新數據的每日數據集,通過這些指標預測經濟放緩的能力來評估其實時精確度。結果顯示,商業調查和勞動力市場數據在經濟轉折點提供了最及時的信息。 過去在有明確催化劑的經濟衰退中——如1973年石油沖擊、1979-1980年沃爾克加息、1990年科威特入侵油價飆升以及2001年互聯網泡沫崩潰——經濟硬數據(如實際GDP)通常需要四個月左右才會在實時數據中顯示明確的弱化跡象,而商業調查的預期部分通常在沖擊發生後約一個月就開始下降。 調查數據已發出警報,但市場應該相信嗎? 高盛指出,目前商業調查的預期部分已經顯著下降,一些甚至降至除衰退期外的最低水平。但鑒於軟數據在過去幾年一直發出悲觀信號卻未能準確預測經濟表現,這引發了一個重要問題:現在市場是否應該相信調查數據的信號? 研究團隊認為,現在的調查數據可能比過去更可靠,原因有二: 首先,最近的惡化主要是由更多受訪者預期活動實際下降驅動,而非僅僅是預期活動保持不變的受訪者增加; 其次,後疫情時期影響商業調查的一些偏見因素(如從疫情重新開放步伐的常態化、前所未有的供應鏈中斷以及從商品到服務的轉型)現在不那麽重要了。 報告寫道: 我們的分析警告不要忽視當前調查數據的惡化,盡管這些指標在近年來過於悲觀。最近幾周數據惡化的模式與之前的“事件驅動”增長放緩類似。 消費支出將隨關稅影響而放緩,資本支出將在下半年遭受最大沖擊 高盛預計,更高的關稅將推高消費價格,進而壓低實際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支出。研究團隊通過分析2018-2019年貿易戰後,發現關稅對通脹的傳導在2018年3-7月以及2019年1-4月之間最為顯著。 報告中指出,在關稅實施後的兩三個月內,通脹效應通常會顯現,而消費支出預計將在價格上漲後不久放緩。歷史上,核心零售銷售在經濟放緩期間是消費支出最好的硬指標,提供比月度消費支出和可支配收入數據更及時的實時信號。 研究進一步指出,金融條件收緊和政策不確定性上升將在今年對資本支出產生負面影響。根據高盛的資本支出脈沖模型估計,2025年下半年資本支出增長將遭受高達5.5個百分點的拖累。 在過去以資本支出為主導的經濟放緩中,實時可獲得的硬數據(如資本品訂單)大約需要五個月才會減弱,且比軟數據更為嘈雜,而軟數據通常在放緩開始約一個月後就開始惡化。 綜合來看,高盛預計調查數據(軟數據)將繼續走軟,而硬數據要到夏季中後期才開始減弱,屆時更高的價格、更弱的支出和更慢的招聘可能會開始在官方統計數據中顯現。 高盛警告,不要忽視當前調查數據的惡化,盡管這些指標在最近幾年過於悲觀。 截至目前,近期數據惡化的模式與先前“事件驅動”的經濟放緩類似,但仍然為時尚早,無法從目前有限的數據中得出強有力的結論。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5-04-23 -
特朗普向美聯儲開火,美元先崩為敬
特朗普真是精力無限,關稅剛緩和沒幾天,又開始炮轟美聯儲。市場才平靜不到一周,昨天亞洲盤開始,又來了新一波的沖擊,美元指數跌破98,黃金刷新3400的歷史高位! 一、美元為何又突然暴跌? 1. 主要原因就是市場對於美聯儲獨立性的擔憂。周末特朗普表達出對美聯儲非常不滿,遲遲不降息,揚言要炒鮑威爾魷魚,這使得市場質疑美元信用體系,於是拋售美資產(美元、美債、美股期貨)、買入黃金、非美貨幣。 2. 假期流動性差,放大了行情走勢。周一,澳大利亞、中國香港和歐洲等多地市場還在復活節假期中,主要市場僅日本和美國開市,外匯市場流動性非常稀薄。早上日本市場開盤後,亞洲交易員首先開始做空美元,EURUSD、USDJPY在突破前期1.14和141的阻力位之後,觸發了一系列止損,引發了行情的加劇。 昨天晚間,在芝加哥聯儲主席古爾斯比發聲捍衛美聯儲獨立性之後,特朗普再度在Truth Social上發帖: 許多人在呼籲進行“預防性降息”。隨著能源成本大幅下降,食品價格(包括拜登的雞蛋危機!)顯著降低,大多數東西的價格趨勢都是下行的,幾乎沒有通脹。隨著這些成本如此美好地呈下降趨勢,正如我預測的那樣,幾乎可以肯定沒有通脹,但除非“遲到先生”(鮑威爾)這個大輸家現在就降低利率,否則經濟可能會放緩。歐洲已經“降息”七次了。鮑威爾除了在選舉期間為了幫助“睡王喬”拜登(之後是卡馬拉)當選而降息外,一直都很“遲到”。這奏效了嗎? 二、鮑威爾有那麽容易被炒魷魚嗎? 根據《聯邦儲備法》: 1. 美聯儲理事由總統提名,經參議院確認後任命,任期為 14 年。主席、副主席則從理事中選任,任期 4 年。(鮑威爾第二任期將於2026年5月結束) 2. 總統可以 “有理由” 罷免美聯儲理事,“有正當理由” 指罷免理由需與工作能力或行為有關,如效率低下、玩忽職守或瀆職等,政策分歧並不包括在內。 3. 罷免美聯理事需要國會2/3票數通過。而且,美聯儲的獨立性得到兩黨及參眾兩院的廣泛支持,國會不會輕易開啟罷免。 可見,炒鮑威爾的魷魚幾乎不可能。特朗普正在使用其談判的常用手段:“虛張聲勢-極限施壓-輿論壓力-制造不確定性”。特朗普知道自己從法律層面很難單方面解雇鮑威爾,用社交平臺頻繁發表對美聯儲的批評言論,將高利率政策描繪成阻礙經濟發展的因素,通過輿論壓力迫使美聯儲做出降息讓步。 三、未來怎麽看? 1. 如果鮑威爾屈服降息,美聯儲獨立性破壞,那無疑對於美元是災難性的打擊,美元資產將遭全面拋售。 2. 如果鮑威爾堅決不降息,美國經濟可能會繼續惡化,衰退風險增加,美元同樣難逃貶值。 無論如何,特朗普都將鮑威爾逼入了騎虎難下的境地,而這把 “刀” 也無情地架在了美元的脖頸上。破了100關口之後,美元的長期熊市或許已經拉開帷幕。 圖:美元指數跌破100支撐後,下一阻力位在90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5-04-22 -
就在下周三,第一波“反映關稅沖擊”的歐美經濟數據來了
關稅陰影下,4月PMI或將揭示全球經濟第一道“傷痕”。 此前4月2日,據央視新聞,美國白宮發表聲明稱,特朗普將對所有國家征收10%的“基準關稅”。後來在當地時間4月9日,白宮宣布暫緩向部分國家加征關稅90天。目前市場短暫平息,但真正的“後座力”或將在下周三顯現。 當天,美國、歐元區和英國將同步公布4月制造業與服務業PMI初值,被視為觀察企業與消費者信心受損程度的第一窗口。美國制造業投入價格指數尤其值得關註,或揭示關稅落地後的成本傳導。歐元區PMI方面,密切關註新出口訂單是否開始走弱。 同時,下周三美聯儲還將發布經濟狀況褐皮書,揭示不確定性與關稅政策對地區經濟的實際影響。 PMI和褐皮書:首批反映關稅沖擊的前瞻數據 隨著關稅落地,市場關註點已從短期波動轉向基本面驗證:企業是否開始縮減投資?消費者信心是否減弱?這一切都將在PMI數據中初見端倪。 特別是美國制造業PMI中的投入價格指數,被標普全球稱為衡量關稅通脹壓力的“第一站”。3月該指標已升至近兩年來最快上漲水平,反映企業成本壓力加劇。分析人士預計,在10%進口關稅已生效、對等關稅雖暫緩但仍懸而未決的背景下,4月數據或將進一步走高。 雖然市場仍普遍預期美聯儲年內降息三次,但部分機構對此持保留態度,原因正是關稅帶來的通脹隱憂。 丹麥銀行分析師指出:“本期PMI報告至關重要。在當前增長擔憂加劇的環境下,貿易不確定性或已壓制新訂單。” 除了PMI,下周三美聯儲還將發布經濟狀況褐皮書。該報告將提供地區經濟的詳細調查材料,幫助外界了解政府政策及不確定性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企業決策。 此外,美國還將陸續公布一系列經濟數據,下周三為3月新屋銷售,下周四則有成屋銷售、耐用品訂單和初請失業金人數,有助於更全面評估貿易沖擊的實際影響。 歐元區方面,法國、德國及整個歐元區的PMI初值也將在下周三出爐。RBC指出,這將是“評估特朗普關稅公告對歐洲增長潛在沖擊的首個重大考驗”,尤其會密切關註新出口訂單是否開始走弱。 盡管當前歐美之間的對等關稅暫時推遲,鋼鐵、汽車等重點產品仍面臨25%的高關稅,貿易緊張關系未解,企業信心或已受到侵蝕。 英國方面的PMI數據同樣值得關註,RBC指出:“本月早些時候美國征稅對情緒的影響不容忽視,但考慮到英國對美服務出口仍免關稅,直接沖擊或相對有限。”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5-04-21 -
若特朗普真“開了”鮑威爾,對市場意味著什麽?這是高盛的“金價4500美元”情景
眼看歐洲央行一再降息,特朗普再次將矛頭直指鮑威爾,揚言再不降息就要解雇他——這正在給金融市場帶來新的不確定性。 高盛指出,歷史上每當中央銀行失去獨立性時,都會導致法定貨幣信心危機,金價因此大幅上漲。高盛預測,一旦美聯儲淪為政治工具,將推升金價漲至4500美元/盎司。 當地時間周三,鮑威爾在芝加哥經濟俱樂部發表講話,其間他重申,關稅政策等政策讓經濟面臨很高的不確定性,聯儲要等到形勢更明朗再考慮降息。當被問及美聯儲是否會在股市暴跌時幹預時,鮑威爾直言不會。 總是太遲和錯誤的”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昨天發布了一份報告,這是又一次典型的、完全的“混亂”! 周四美股午盤時段,特朗普又兩次喊話鮑威爾。 據媒體報道,特朗普已經談論解雇鮑威爾有一段時間了,但他的顧問們一直在努力阻止。 特朗普做得到嗎?關鍵看5月的這項裁決 目前看來,這個答案並不明確。 這一限制旨在保護美聯儲不受政治幹預。然而,美國最高法院5月的一項裁決可能會改變這一切。 Evercore ISI分析師Krishna Guha警告,“特朗普訴Wilcox”案的裁決可能會通過擴大總統權力,允許總統解雇先前被認為不受政治壓力影響的機構的官員,從而破壞美聯儲和其他政府機構的獨立性。 “有人經常談論這個案例。我不認為這個決定會適用於美聯儲,但我不確定。我們目前密切監控的情況是這樣。” 據媒體報道,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已多次警告白宮官員,任何試圖解雇鮑威爾的行為都可能使金融市場不穩定。 雖然沃倫常常公開批評鮑威爾,但她承認解雇美聯儲主席將帶來非常大的風險: Schwab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固定收益策略師Kathy Jones告誡說,試圖解雇鮑威爾可能會加劇對美國國債和美元的拋售,這種模式通常只出現在新興市場經濟體或當對一個國家的治理信心被動搖時才會出現。 “這在主要發達國家是不會做的事情,他越是這樣大力推進,情況就越糟。” 高盛:美聯儲“被控制”的極端情況下,金價將飆到4500美元 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及,在高盛的極端情景預測中,一個“聽話的美聯儲”將屈服於政治壓力,不顧通脹風險而大幅降息,這將導致美元貶值、實際利率下降,進而推動金價飆升。 高盛預計,在極端尾部風險情境下,如市場對美聯儲從屬或美國儲備政策變化風險的關註增加,導致央行需求持續升至110噸/月,美國衰退帶來ETF持有量反彈至疫情時期水平,投機性頭寸達到歷史範圍頂部,金價到2025年底可能接近4500美元/盎司。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5-04-18 -
關稅威脅經濟增長,歐央行今夜將被迫降息?
在美國關稅壓力下,歐央行暫停降息的傳言已被平息。投資者現在幾乎確信歐洲央行將在4月17日會議上將存款利率下調至2.25%,並在年底前再降息至少兩次。貿易緊張關系已嚴重打擊投資者信心,對經濟增長擔憂占據主流,這可能迫使歐央行繼續降息路徑。 關稅政策重塑歐洲央行決策路徑 彭博社調查顯示,幾乎所有分析師都預期歐洲央行將在本周四將存款利率從2.5%下調至2.25%。在接受調查的62位分析師中,僅有一位預測暫停降息,另有一位預期會有更大幅度的降息。 除了本周的降息外,投資者預期年底前至少還會有兩次降息,因為歐元走強有助於抑制價格壓力,同時低成本商品轉向歐洲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在貿易談判仍處於不確定狀態的背景下,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不太可能就下一步利率走向提供明確指示。拉加德的新聞發布會將於法蘭克福時間下午2:45舉行,比央行決定公布時間晚30分鐘。 包括法國央行行長Francois Villeroy de Galhau、芬蘭的Olli Rehn和立陶宛的Gediminas Simkus等官員近期均表達了對進一步寬松政策的支持。然而,少數官員仍敦促謹慎行事。奧地利的Robert Holzmann稱他看不到降息的理由,但承認他"始終願意接受好的論據"。 貿易沖突打擊投資者信心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已經對投資者信心造成嚴重打擊。ZEW研究所的投資者信心指數在4月份從上個月的51.6暴跌至-14,遠低於分析師預期的10。 ZEW研究所所長Achim Wambach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美國貿易政策的反復無常變化正嚴重影響德國的預期。不僅是宣布的互惠關稅可能對全球貿易產生的後果,還有其變化的動態也大大增加了全球不確定性。" 金融市場反映了當前的悲觀情緒。自特朗普宣布關稅措施以來,德國DAX指數下跌了5%。奧迪已暫停向美國交付產品,4月2日之後到達的貨物暫時不會交付給經銷商。梅賽德斯-奔馳公司也在考慮撤回最便宜的汽車型號,因為新征收的關稅意味著銷售這些車型在經濟上不再可行。 經濟增長前景惡化與通脹擔憂的平衡 德國最頂尖的經濟研究所已將2025年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僅0.1%,警告情況可能會更糟。這可能意味著德國經濟連續第三年收縮,凸顯出德國經濟對出口依賴的脆弱性,並強調了重新思考該國商業模式的必要性。 雖然一些歐洲央行官員擔憂特朗普關稅的通脹效應,但ZEW調查的受訪者則不那麽擔心。Wambach表示: 金融市場專家目前並未感知到德國和歐元區通脹可能再次飆升的風險。 根據他們的評估,這為歐洲央行通過進一步降息來提振經濟提供了回旋空間。 華爾街日報分析認為,歐洲央行在博弈論層面面臨挑戰,必須在保持經濟增長和控制可能的通脹壓力之間找到平衡點。但目前市場共識仍然傾向於認為關稅政策更多地是一個增長風險而非通脹風險,這為歐洲央行繼續其降息路徑提供了理由。 投資者應密切關註周四歐洲央行的決策和拉加德的言論,以獲取對未來政策路徑的線索,同時需要警惕特朗普政府可能的貿易政策進一步變化及其對全球市場的沖擊。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5-04-17 -
百億基金暴跌10%,美債基差交易崩盤的首位受害者出現了
管理約100億美元的對沖基金Alphadynet成為美債基差交易崩潰的首位受害者。 隨著特朗普關稅政策引發基差交易歷史性崩潰,對沖基金Alphadyne Asset Management的主要基金已損失了數億美元。 根據彭博社報道,4月第一周,Alphadyne International Fund錄得2.4%的跌幅,截至上周五,該基金當月虧損進一步擴大至10%,年內跌約8%。 據介紹,該基金專註於宏觀和固定收益相對價值交易,資產管理規模約為100億美元。 報道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稱,該公司的“相對價值押註”(這是對基差交易的委婉說法)造成了大部分損失,而對日本資產的錯誤下註也加劇了跌幅。 這種規模的損失對於一個專註於相對價值策略的基金來說極為罕見,因其策略理論上應該是市場中性的,但對美債基差交易的高杠桿押註使得即使是細微的市場波動也能造成巨大影響。 美債基差交易是利用美國國債期貨和現貨市場之間的價差獲利的交易策略,通常涉及大量借貸,這使得交易員在不利情況時容易迅速退出。當退出大規模發生時,就會擾亂市場。 特朗普關稅政策帶來的動蕩導致長期美債收益率上周急劇上升,導致大規模的基差交易崩盤,Alphadyne並非唯一一個受害者。 據報道,Tudor交易員Alexander Phillips在4月截至上周初已損失約1.4億美元,抹去了2024年4月前的所有收益。與此同時,Eisler Capital投資組合經理Barry Piafsky及其團隊在持續的市場拋售中損失數百萬美元後被迫停止交易。 由於關稅政策引發衰退擔憂,對日本央行貨幣政策正常化的路徑構成挑戰,日本5年期/30年期收益率曲線繼續走陡,一度接近歷史記錄水平,日元利率交易員同樣遭受廣泛損失。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5-04-16 -
“AI六小龍”智譜啟動A股IPO輔導,計劃年內完成
“AI六小龍”的首個IPO申報即將臨近。 4月14日,作為“AI六小龍”之一的北京智譜華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智譜”)向北京證監局遞交了IPO輔導備案材料,保薦機構為中金公司。 根據時間安排,智譜計劃在今年8月-10月完成IPO輔導。 若一切順利,智譜年內有望邁出IPO申報的第一步。 智譜IPO意圖早現端倪。 今年3月末,智譜完成股改,CEO張鵬對此回應稱完成股改是朝著IPO目標推進,不過亦坦承能否成行取決於外部環境。 盡管智譜並未在輔導材料中披露上市板塊,但以目前AI大模型企業普遍未盈利的行業情況來看,智譜此番申報板塊大概率指向了對未盈利企業具有更強包容度的科創板。 市場人士預計,領先於其他“AI六小龍”快速啟動IPO,除了基礎的融資需求,或許還和來自外部股東的退出壓力。 智譜的股東包括騰訊、阿裏巴巴、啟明創投、君聯資本、北京市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紅杉、美團、珠海華發集團等國內數十家知名的投資機構。 目前智譜主要基於GLM架構的大模型研發,代表產品包括ChatGLM(中英雙語對話模型)、CogView(文生圖模型)等。 就在啟動IPO輔導同日,智譜推出了新一代AI開源模型GLM-4-32B-0414系列,共有320億參數。 其中包含基座、推理及沈思模型權重,號稱效果比肩OpenAI的GPT系列和DeepSeek的V3 / R1系列,且支持非常友好的本地部署特性。 不僅如此,智譜強調這當中的推理模型GLM-Z1-Air-0414定價僅為DeepSeek-R1的1/30。 隨著此次啟動IPO,月之暗面、百川智能等其他“AI六小龍”是否亦會踏上證券化之路,市場還在持續關註。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5-04-15 -
美股財報季拉開帷幕,這一次重要的“或許不是財報本身”
美股財報季拉開帷幕,管理層對未來的預測至關重要。 在全球貿易局勢反復無常的背景下,隨著美股財報季的到來,投資者密切關註公司管理層對未來的展望和對潛在下滑的預警。 當地時間11日美股財報季開啟,貝萊德、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和富國銀行陸續公布2025年一季度財報。其中,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的營收利潤數據雙雙超出分析師預期;貝萊德和富國銀行一季度的每股收益也均高於分析師預期,貝萊德的營收與預期一致,而富國銀行的營收略顯疲軟。 這些財務數據反映了2月中旬美股創新高後,因關稅沖擊導致的市場暴跌帶來的影響,但尚未完全體現4月2日關稅政策正式宣布後的瘋狂拋售行情。 財報僅為腳註,管理層評論才是重點 在前所未有的關稅陰影籠罩市場的時期,投資者對前瞻性指引的關註遠超過去季度的財務數據。有觀點認為,90天的關稅暫緩可能讓企業感到喘息空間,暫時推遲收益修正,並寄希望於未來達成協議。 不過目前看來,企業管理層的發言更多地指向了持續性擔憂——政策的反復無常正在損害增長和商業前景。 貝萊德CEO Larry Fink在周五媒體的采訪中重申,大多數CEO認為美國正處於衰退中,並且企業的資本支出正在下降。 摩根大通指出,一個令人驚訝的現象是,消費支出依然強勁,即使在低收入群體中也是如此——但這些數據可能具有欺騙性,因為美國人可能在關稅導致通脹前提前增加支出。其企業客戶,特別是小型企業,正采取觀望態度,因為很少有人感到能夠在目前做出長期決策。 摩根大通CEO Jamie Dimon表示,最重要的是盡快達成貿易協議。 富國銀行管理層則在電話會議上表示,盡管整體消費支出保持穩定,但低收入消費者感到壓力增大,銀行CEO Charles Scharf表示: “我們預計2025年經濟環境將繼續動蕩、不確定,並可能放緩,但實際結果將取決於政策變化的結果和時機。” 摩根士丹利表示,貿易緊張局勢和IPO疲軟進一步打壓了並購活動,並影響了該公司的IPO和咨詢業務。如果後續關稅推高收益率,將增加借貸成本並降低企業信心。 事實上,標準普爾500指數今年每股收益的共識預期為267美元,實現兩位數的同比增速,而這一數字似乎過於樂觀,因為即使是溫和的關稅也會影響經濟增長。 有分析指出,公司本季度可能不會下調全年財務預期,但如果未來90天內沒有達成關稅協議並獲得明確的解決方案,那麽這可能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