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2 3594 6776

用心为每一个客户服务

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Financial Bulletin
市場準備好了:日本,來吧!

日元兌美元已再度逼近150的重要關口,關於該貨幣對接下來是漲還是跌,主要投行已經出現了7年來最大的分歧。 在此背景下,市場對期權的下注顯示,日元接下來可能將進入一段動蕩時期。 週三,一個月期美元兌日元「蝶式組合」頭寸觸及3月份以來最高水準,反映了投資者對該貨幣對在此期間可能大幅波動的看法。 “蝶式組合”是一種常用的期權波動率策略,在做多蝶式組合時,交易者買入一份低位行權價的看漲期權,賣出兩份中位行權的看漲期權,並買入一份高位行權價的看漲期權。 三種行權價是等距的。 這些期權的到期日和標的産品都相同。 當市場陷入動蕩不定,賣出跨式組合有可能會獲利,但跨式組合的虧損可能無限放大,“蝴蝶的兩個翅膀”可以保護交易者,避免跨式組合的無限虧損風險。 買入蝶式組合可以限制投資失誤的風險,其虧損僅限於蝶式組合的成本。 隨著人們越來越擔心日本央行將干預日元,與此同時,東京Monex公司的債券和外匯交易員Tsutomu Soma表示,由於外界猜測日本央行可能調整貨幣政策,加上哈以衝突升級,日元可能面臨上行壓力。 Soma說: “日元兌美元近期一直徘徊在略低於150的區域,接下來任何上漲或下跌都將是巨大的,跌破150可能會進一步增加干預的風險,而中東衝突的突然升級可能會提振對日元作為避風港的需求。” 由於日元徘徊在30年來的最低水準附近,日本財務大臣鈴木俊一上週五發出警告稱,他對20國集團財長表示,在某些情況下,外匯市場需要採取適當的應對措施。 然而華爾街另一派觀點認為,更有可能改變日元走勢的是美國將發生的事情,而不是日本央行將採取的行動等。 那些認為美聯儲將維持高利率的分析師預計,隨著美元將走強,日元將繼續貶值。 美國銀行押注日元進一步走軟,該行預計明年一季度日元將跌至155。 美銀策略師表示,日元與美國央行的政策週期聯繫過於緊密,除了走低,別無選擇。 該行日本貨幣和利率策略主管山田碩介(Shusuke Yamada)表示: “在我們看到美聯儲降息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之前,日元的弱勢可能會持續下去。 ” Monex公司的Soma表示,在月底日本央行政策會議之前,日元波動性可能會增加。 今年以來,日元兌美元已下跌逾12%,在10國集團(G10)貨幣中表現最差,這是由於日本央行是世界上最後一個堅持負利率的國家。 與美國之間不斷擴大的利差削弱了日元,推高了日本進口價格,並加劇了自2022年4月以來已經高於央行2%目標的通貨膨脹。 所有這些都加劇了人們的猜測,即日本央行可能很快就會退出超低利率。 然而這仍籠罩在不確定性之中。 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日本央行可能會在本月底上調通脹預期,但很難判斷這是否會促使日本央行在短期內做出政策調整。 彭博社的一項調查顯示,經濟學家預計日本央行將維持-0.1%的政策利率水準不變,直到明年年底。

2023-10-19
查看详情
鷹派預期捲土重來,十年期美債殖利率直衝5%

美国9月零售数据好于预期,再度释放经济强劲的信号,美联储鹰派预期卷土重来,周二美债再次遭遇大规模抛售,基准10年期美债收益率逼近5%。 当地时间周二,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飙升13.7个基点至4.846%,为2007年7月25日以来的最高收盘水平。 短端利率涨得更凶,2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上行14个基点至5.24%,刷新2006年以来的十七年最高。 稍早前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9月份零售销售额环比增长0.7%,远超市场预期的0.3%,实现连续第六个月增长。 有分析认为火爆的零售数据将令美联储“感到沮丧”,但也令三季度GDP坚挺。 BMO资本市场策略师Ian Lyngen和Ben Jeffery表示,周一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交易量仅为两周平均值的60%的情况下开始突破4.72%,而且没有理由对其持看涨态度。周二,随着国债抛售再次加速,Lyngen和Jeffery发布了一篇题为“熊市重回城镇”的报告。 纽约TD证券的美国利率策略主管Gennadiy Goldberg周二表示,从技术上讲,10年期美债利率目前仍处于“空中孤岛”状态,即处于4.5%至5.3%之间,后者是2007-2009年金融危机前的收益率水平。 Goldberg表示,当前10年期利率距离5%的关口很近,且中间没有太多障碍,所以在短期内突破该水平的可能性很大。 Goldber还说: 数据的强劲正压倒性影响市场,这是关键驱动因素。 市场目前正低估地缘政治方面的考量,而这将是(引爆市场的)火药桶。由于目前没有升级,我猜拜登总统访问该地区的这几天会比较平静。但是如果地缘政治局势升级,我不会感到惊讶于看到收益率在避险行动中急剧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周二从3个月期到30年期美债收益率全线走高。其中,3年期、5年期和7年期美债收益率均飙升15个基点。由于市场预计美联储将继续加息,美股三大指数均收跌。

2023-10-18
查看详情
美計劃進一步收緊對華晶元出口措施,阿斯麥CEO:實際會削弱西方自己

美國彭博社15日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在限制對華出口先進晶元一年後,美國計劃進一步收緊相關措施,以阻止中國獲得可能有助於其軍事發展的尖端技術,新規可能會在本周發佈。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16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強調,美方應當停止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停止擾亂全球產供鏈穩定。 中方將密切關注有關動向,堅決維護自身權益。 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相關措施旨在彌補去年10月限制措施的漏洞,拜登政府將尋求加強對向中國公司出售用於人工智慧(AI)的圖形晶元和先進晶元製造設備的控制。 此外,白宮還將對試圖通過其他國家運輸以規避出口限制的中國企業實施額外檢查,並將中國晶元設計公司列入貿易限制名單,要求美國海外的晶元製造商必須獲得華盛頓的許可證才能為這些公司供貨。 路透社披露的消息則顯示,新限制措施將阻止一些恰好滿足當前技術參數限制的AI晶元的對華出口。 報導稱,在美國去年發佈對華晶元出口限制后,英偉達公司就針對中國市場推出了H800晶元,以代替被禁售的H100型號AI晶元。 而H800被普遍認為是華盛頓希望阻止對華出口的物件之一。 路透社稱,美國還計劃取消用於限制AI晶元出口的「帶寬參數」,用其他標準取而代之,以擴大限制範圍。 彭博社稱,近期,中國華為公司發佈了新款智能手機,其搭載晶元所展現的製造能力“遠遠超出美國試圖阻止其進步的範圍...... 這一成就讓華盛頓打壓北京的能力遭到懷疑,並引發拜登政府對華為及其合作夥伴實施更多制裁的政治壓力」。 此外,拜登政府對中國持續不斷的打壓也遭到業界反對。 彭博社稱,英偉達、高通和英特爾這三大美國本土晶元巨頭的首席執行官一直在警告美國政府不要對華採取高壓手段。 在減少中國獲得高尖端技術的同時,他們擔心對向中國出口非尖端晶元的新限制將剝奪他們的大量收入來源。 美國商會估計,如果出現最糟糕的情況,即對中國的銷售完全停止,美國晶元公司每年可能會損失830億美元、12.4萬個工作崗位,相關研發支出每年將減少120億美元。 香港半導體行業分析師林子恆1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稱,拜登政府在晶元領域的限制行動意圖明顯,就是想“扼殺”中國晶元產業,削弱中國在未來全球高科技領域競爭中的實力,並維護自身的科技霸權。 林子恆認為,媒體報導的新限制措施更有針對性,可能會為中國晶元行業以及人工智慧行業的發展帶來新挑戰,但也會激發出中國科研機構和企業的攻關動力。 荷蘭光刻機製造商阿斯麥CEO溫寧克近期接受外媒採訪時表示,試圖通過禁止技術移民和出口管制等方式孤立中國,實際上會削弱西方自己。 “中國有14億人,其中很多人都很聰明。 他們會提出我們還沒想到的解決方案。 你在迫使他們變得非常善於創新。 “《紐約時報》報導稱,近幾個月,美國晶元公司一直在發出警告,美國(的限制)可能加快中國發展獨立自主的晶元產業,從而為中國製造的晶元主導世界鋪平道路。 在彭博社看来,美国芯片企业几个月来的呼吁,多少得到了白宫的回应。根据新规定,除最强大的消费级图形芯片之外,美国企业将被允许向中国出口所有其他产品。此外,美国官员称,更新后的规定将不包括限制中国企业使用美国或其盟友的云计算服务。美国政府将发布意见征询,以更好地了解与此相关的可能的国家安全风险以及潜在的解决方案。美国还延长了对韩国三星电子、SK海力士等企业的豁免,从而让它们可以继续向自己在中国(大陆)的工厂供应含有美国技术的半导体生产设备。

2023-10-17
查看详情
美國SEC主席:AI威脅到金融穩定,要迅速採取監管行動

AI的權能到底有多廣大?美國監管機構已經開始擔心AI威脅金融穩定了。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Gary Gensler日前對媒體表示,如果不迅速採取乾預措施,人工智慧在十年內引發金融危機「幾乎不可避免」。 他認為,制定人工智慧監管條例對美國監管機構來說非常重要,潛在的風險橫跨金融市場。 他指出,SEC的大部分監管都針對特定機構、特定銀行、特定貨幣市場基金、特定個人。但金融機構使用的AI模型可能來自於科技公司,不屬於SEC的管轄範圍。 華爾街已經部署了許多大型模型,Gary Gensler擔心,各方根據相同的數據模型做出決策可能會導致從眾行為,破壞金融穩定並引發下一場危機。 世界各地的監管機構都在努力解決如何監管人工智慧的問題,因為科技集團及其模式並不自然地受到特定監管機構的關注。 歐盟已迅速採取行動,在一項開創性的法律中起草了針對人工智慧使用的嚴厲措施,該法律將於今年年底前獲得全面批准。美國正在對這項技術進行審查,以確定哪些方面需要新的監管,哪些方面需要遵守現行法律。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於7 月啟動了對ChatGPT 製造商OpenAI 的審查,以關注對消費者的傷害和資料安全。反壟斷機構警告說,人工智慧對規模的結構性依賴可能會導致技術壟斷。

2023-10-16
查看详情
加沙唯一發電廠關閉:當地夜晚一片漆黑,醫院燃料最多撐兩天! 外媒稱若衝突升級,以色列或將面臨五線作戰

據海外網10月12日消息,據塔斯社11日報導稱,德國《圖片報》援引勒貝克智庫專家的說法表示,如果中東地區的其他國家和組織捲入衝突,以色列可能會被迫在五個戰線上發動戰爭。 另據CCTV4官方微博,隨著以色列方面切斷對加沙地帶電力供應,當地民眾面臨日益嚴重的能源短缺。 當地時間11日,巴勒斯坦電力部門確認,加沙地帶的唯一發電廠已經關停,並警告稱該地區將在未來幾個小時內「徹底斷電」。 外媒:若衝突升級 以色列或將面臨五線作戰 據塔斯社11日報導稱,德國《圖片報》援引勒貝克智庫專家的說法表示,如果中東地區的其他國家和組織捲入衝突,以色列可能會被迫在五個戰線上發動戰爭。 據報導,當以色列在西部與哈馬斯作戰並在北部防禦火箭彈時,以色列可能面臨跟伊朗、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其它組織以及敘利亞方面進行作戰。 此外,專家不排除伊拉克或葉門捲入衝突的威脅,但他們認為目前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 加沙唯一發電廠關閉:當地夜晚一片漆黑 醫院燃料最多撐兩天 加沙地區夜晚陷入一片漆黑 圖片來源:海外網 據半島電視台新聞網站消息,當地時間11日,加沙地區唯一一座發電廠因燃料耗盡關閉,致使當地陷入全面停電。 社交平臺X上曝光的畫面顯示,加沙地區夜晚陷入一片漆黑,只有零星的燈火。 若當地失去電力或燃料,醫院和急救服務將無法運轉。 加沙阿爾瓦法醫院的醫療主任哈桑·哈拉夫(Hassan Khalaf)說,醫院已經擠滿了轟炸的受害者,所依賴的發電機無法為許多關鍵醫療設備提供動力。 哈拉夫預測,由於全面封鎖導致燃料供應減少,醫院發電機的燃料或只能維持一兩天。 當地時間7日晚,以色列能源部長卡茨宣佈,作為對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與以色列發生衝突的回應,他已要求以色列電力公司切斷對加沙地帶的電力供應。 燃料即將耗盡 加沙地帶面臨能源危機 據CCTV4官方微博,隨著以色列方面切斷對加沙地帶電力供應,當地民眾面臨日益嚴重的能源短缺。 當地時間11日,巴勒斯坦電力部門確認,加沙地帶的唯一發電廠已經關停,並警告稱該地區將在未來幾個小時內「徹底斷電」。 圖片來源:CCTV4官方微博 普京批美向地中海派遣航母激化中東局勢 羅斯總統普京11日指責美國向地中海派遣航母打擊群激化中東局勢,普京呼籲採取“折衷方案”解決巴以問題。 據央視新聞,以色列和巴勒斯坦10月7日爆發新一輪軍事衝突,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當天對以色列發起軍事行動,以軍則對加沙地帶展開多輪空襲。 衝突目前仍在持續。 對於此次巴以衝突,美國政府和軍方目前都有動作,包括向以色列附近區域派遣航母打擊群。 當地時間8日,白宮發表聲明稱,美國總統拜登當日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再次通話。 拜登表示,美國向以色列國防軍提供的額外援助正在運往以色列的途中,未來幾天美國還將提供更多援助。

2023-10-12
查看详情
哈馬斯突襲,以色列為何「系統失靈」?以媒:內塔尼亞胡或為此付出代價

哈馬斯發動大規模攻擊造成以色列重大傷亡損失。事件發生後,儘管以色列迅速展開強力反擊,但不少媒體對以方「毫無準備」感到吃驚,以色列國內則直指這是「全系統失敗」。 當地時間2023年10月7日,加薩走廊,天空中可以看到火箭飛向以色列。(視覺中國) 法新社報道,以色列駐法國大使莫拉夫7日接受法國歐洲1台採訪時透露,此次攻擊事件令以色列“吃驚”,以方不僅是準備不足的問題,而是“幾乎毫無準備”。在被問及以色列情報部門是否存在失敗時,這位大使說:“當然,應當吸取教訓。” 「整個系統都失靈了。不只是某個部分,整個防禦體係都未能提供必要的防禦。」以色列國防軍前發言人康里庫斯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採訪時說,「這對以色列來說是『珍珠港式』的時刻。」CNN稱,儘管以色列對地區衝突並不陌生,且該國是科技強國,並擁有一流的情報機構和世界上最強大武裝力量之一,但以軍面對這次攻擊仍感到猝不及防,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事先預警。 英國廣播公司(BBC)稱,從辛貝特到摩薩德,以色列可謂擁有中東地區分佈最廣泛、資金最充足的情報機構,「但坦白說,無人預見該情況的到來令人震驚」。 摩薩德前局長哈勒維7日接受CNN採訪時也稱,以色列“沒有得到任何警告”,7日凌晨爆發的衝突“完全出乎意料”。哈勒維說,哈馬斯方面發射的火箭數量「前所未見」。“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這是超乎想像的,我們不知道他們擁有這麼多火箭彈,當然也沒有預料到它們會如此有效。” 對於各種質疑與指責,以色列軍方仍極力推脫責任。根據美聯社報道,被問及哈馬斯這次襲擊是否讓以軍猝不及防時,以軍方發言人只是回應道:「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他數次迴避記者關於情報失敗的問題,稱「情報方面的事情以後再說」。 對於以方各部門的“不知道”和“沒準備”,以色列《國土報》8日發表評論,毫不客氣地斥責以色列這次發生了“全系統失敗”。評論稱,具體而言,以方此次不僅是情報系統失敗和具體應對措施準備不足,更說明以色列長期以來在加薩地帶所遵循的國防理念已「破碎」。評論還稱,這次危機過後,內塔尼亞胡或將為此付出政治代價。

2023-10-09
查看详情
油價暴跌的“真兇”:沙烏地願意增產,換取“美沙共同防禦協議”

油價本週重挫,全週累計跌近9%,創半年來最差單週表現,沙烏地阿拉伯才是「真兇」? 10月6日,媒體報道稱,沙烏地阿拉伯向美國白宮表達石油產出意向,並表示沙烏地願意增產石油,以促成「美沙共同防禦協議」。沙烏地阿拉伯稱,石油生產行動將取決於市場條件。如果油價偏高,沙烏地阿拉伯願意在2024年初採取行動。 報道稱,這是達成一項三方協議努力的一部分,拜登政府希望在未來六個月內促成沙烏地阿拉伯與以色列恢復外交關係,作為交換,美國將為沙烏地阿拉伯提供安全保障並提供民用核子技術援助。 三方已經就協議的輪廓達成了廣泛一致,但細節的討論頗為棘手,白宮需要爭取到國會的支持。外界分析認為,白宮希望明年大選前拉攏沙特,吸引沙國與美國政治利益一致。 儘管如此,沙烏地阿拉伯談判代表強調,石油生產計畫將根據市場狀況進行調整。了解談判情況的官員稱,雙方的討論並不代表長期的降價協議。 在本週二短暫衝高後,國際油價週三開始連續下跌,儘管週五小幅收漲但全週跌近9%,創半年來最差單週表現,上週布倫特原油曾一度逼近100美元大關。 截至週五收盤,WTI 11月原油期貨收漲0.48美元,漲幅0.58%,報82.79美元/桶,本週累計下跌8.81%。布蘭特12月原油期貨收漲0.51美元,漲幅0.60%,報84.58美元/桶,本週累跌超8.26%。 同時,原油截至9月已連漲四個月,為對沖基金提供了獲利離場的好時機。交易員開始關注美債殖利率猛升正在醞釀的經濟前景威脅,9月原油的投機性多倉累積助推油價漲破90美元關口,這也為油價動盪期間的獲利回吐奠定了基礎。 美國和沙烏地阿拉伯間的“博弈” 媒體分析指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國,沙烏地阿拉伯無疑擁有可以撼動油價的能力,僅憑一己之力限製或增產石油。在全球動盪時期,沙烏地阿拉伯曾利用這項能力“安撫”市場,但現在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政策已轉為“沙烏地阿拉伯優先”,沙烏地阿拉伯希望原油可以為其經濟多元化提供資金。 自6月中旬以來,俄羅斯和沙烏地阿拉伯一直在OPEC+協議要求的基礎上進行額外的自願減產。自7月以來,沙烏地阿拉伯將石油日產量再減少了100萬桶,推動布油價格上漲25%,至每桶95美元以上。 油價的大幅上漲給美國政府降通膨路上再次帶來了難題。分析師認為,能源食品與一般消費者對於當前經濟中生活成本的實際感知有很高的相關性,如果油價反彈導致通膨預期回升,那麼聯準會或將繼續升息。 媒體稱,9月底,白宮的兩位高級官員,布雷特·麥格克和阿莫斯·霍克斯坦,飛往沙烏地阿拉伯,繼續就一項潛在的大型安全協議進行談判,強調高漲的石油價格可能會阻礙白宮獲得國會支持。 外界分析認為,白宮此舉旨在明年大選前拉攏沙特,吸引沙烏地阿拉伯與美國政治利益一致。考慮到相關協議很難在美國國會獲得通過,美國政府將與沙烏地阿拉伯的協議包裝為與以色列的關係正常化協議,以減少在國會的阻力。但即便如此,外界認為協議短期通過的機率並不大。 分析認為,沙、美「史無前例」協議談判的消息被市場解讀為美國與沙國關係的改善。如果相關協議最終達成,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未來的進一步聯合減產將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當前沙烏地阿拉伯「人為製造」市場短缺的政策未來可能生變。

2023-10-08
查看详情
美銀:美債處於“史上最大熊市”,但將是明年上半年的“最佳資產”

美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經歷歷史性暴跌後,等到2024年經濟衰退真正轉變為經濟數據,債券會成為「最佳資產」? 10月6日,美國銀行全球研究部在報告中表示,美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峰值至谷底的跌幅達到50%,美債正迎來“有史以來最大的債券熊市”。 美銀在報告中表示,債券暴跌並沒有阻止投資者進入美國國債市場,EPFR數據稱,截至10月4日週三的一周時間,債券基金流出25億美元,但美國短期國債流入46億美元,為連續第34周流入。 美國銀行知名策略分析師Michael Hartnett在報告中指出,一旦債券和股票市場反映的經濟衰退真正“轉變為經濟數據”,債券就會大幅反彈,債券會成為2024年上半年表現最好的資產類別。 Hartnett今年一直對風險資產持悲觀態度,在利率上升可能導致經濟硬著陸的情況下,他目前仍然看跌美股。 Hartnett表示,他們正「迫不及待地等待投降式拋售,以及經濟衰退或信貸事件來引發利好的政策寬鬆」。 自美聯儲暗示利率將不得不在比預期更長的時間內保持較高水平以來,債券一直處於動蕩之中。 3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升至5.05%,10年期國債收益率超過4.88%,均為2007年以來的最高水準。 但因為投資者大舉買入較短期國債,兩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跌9個基點。 至於美債收益率如此快速上漲,原因是什麼? 到現在而言都是個迷。 幾乎沒有基本面的因素可以完美解釋,正如紐約聯儲前高管、現任PGIM Fixed Income首席全球經濟學家的 Daleep Singh評論稱: 這令人費解,任何基本面的解釋都無法令人信服。 “犧牲”美股救美債? 美銀在報告中指出,長期美國國債的損失開始堪比美國歷史上一些最嚴重的市場崩潰。 數據顯示,自2020年3月達到峰值以來,110年期以上的美國國債價格已經下跌了46%。 30年期美債的跌勢更為嚴重,暴跌了53%,接近金融危機期間美股57%的暴跌幅度。 巴克萊分析師Ajay Rajadhyaksha及其團隊表示,除非股市持續低迷,恢復固定收益資產的吸引力,否則全球債券註定會繼續下跌。 “新美聯儲通訊社”Nick Timiraos警告,美國長債收益率飆升正在摧毀經濟軟著陸的希望,借貸成本猛增可能大幅放緩經濟增長,並增加金融市場崩潰的風險,進而可能削弱美聯儲今年再度加息的理由。 但整個債券市場並非全部都像30年期國債那樣受到同樣的打擊。 報告顯示,因為投資者大舉買入較短期國債,Hartnett寫道:「這裏沒有投降。 ” 媒體分析認為,若要阻止長債收益率急劇走高,最可靠的方式是讓美聯儲排除今年再次加息的可能性。 如果這不起作用,美聯儲還可以暗示期對縮減量化緊縮持開放態度。 巴克萊的分析師團隊表示,美聯儲不太可能放鬆其量化緊縮計劃,這使其成為美國國債的凈賣家。 此外,由於美國聯邦政府的赤字增加,債券供應增加,也導致期限溢價上升。 Rajadhyaksha表示,隨著外國央行凈購買放緩,需求將會疲軟。 作為美國國債最大的海外持有者,日本投資者可能會青睞國內債券,因為當日本央行調整其寬鬆政策立場時,收益率將會上升。 巴克萊表示,這一切意味著債券市場的命運掌握在股市手中。 分析師寫道,過去三個月,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了5%左右,遠不足以引發固定收益類股的反彈。 Rajadhyaksha及其團隊表示,「債券拋售的規模如此之大,以至於從估值的角度來看,股市可以說比一個月前更貴了。 我們認為,債券企穩的最終途徑在於進一步降低風險資產的定價。 ”

2023-10-07
查看详情
美國「再工業化」何以艱難?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歐巴馬政府開啟「再工業化」戰略; 2017年以後,特朗普延續了這種願景,啟動“再工業化2.0”。 二者的政策目的均為重新發展美國製造業,且都支援加大基建投資。 在歐巴馬和特朗普時期,美國“再工業化”成效不佳的原因較為複雜、也頗有爭議。 一方面,發達經濟體「去工業化」被認為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 另一方面,美國製造業的成本劣勢、產業政策缺乏連貫性、以金融業過度繁榮為代表的經濟結構問題、以及美元作為國際儲備帶來的“特裡芬難題”等,進一步加大了美國重振製造業的難度。 商品內需有限 1980 年代以來,與美國「去工業化」現象同時發生的是,商品消費占美國居民消費的比重持續下降。 次貸危機后,美國商品消費佔比繼續維持下降趨勢,其中耐用品消費佔比下滑更明顯,由2003-2006年平均的12.9% 下降至2010-2019年平均的10.5%。 商品消費需求的下滑,與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以及製造業就業佔比的下滑是基本吻合的。 雖然美國“再工業化”戰略在鼓勵投資方面費盡心力,但難以從根本上打破商品消費增長的瓶頸,自然限制了製造業投資和就業增長的空間。 事實上,製造業需求下滑是發達經濟體的通病,有時也被認為是一種順應經濟規律的“正常”現象。 IMF 文章《去工業化:原因與影響》(1997)認為,1970 年代以來全球“去工業化” 並非製造業發展失敗的特徵,而是經濟成功發展的自然結果; 原因在於,居民收入增長並主動增加非商品消費佔比,以及生產技術進步令製造業就業需求相對下降1。《經濟理論雜誌》在2012 年的一份研究指出,基於全球31個主要經濟體的觀察,各國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與人均GDP水準呈「倒U型」關係,暗示當一國經濟發展到較高水準時,人們對製造品的需求可能相對下降,對服務消費的需求相對上升2。 美國加圖研究所 2021 年的報告犀利指出,製造業就業的流失不僅發生在美國,也發生於其他發達經濟體中,製造業在國家經濟中的作用下降是經濟發展的正常現象,不應據此粗暴地判斷美國製造業政策的成敗3。 國際競爭加劇 在全球比較中,美國製造業成本劣勢仍然突出。 畢馬威 2021 年全球製造業成本調查報告顯示,基於 2012-2019 年數據,美國製造業“初級成本” (包括工作力、地租、水電、稅收和利率等)競爭力在17 個被調查經濟體中排名倒數第 4,不僅顯著落後於中國、馬來西亞等發展中經濟體,也不及加拿大、韓國以及大多數歐洲國家,僅好於日本、巴西和瑞士, 成本劣勢十分明顯。 其中,美國工作力成本過高是最為顯著的劣勢4。 中国制造业综合实力的上升,无疑加大了美国重振制造业的难度。2010-2019 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在全球的占比由 18.2%大幅上升至 27.3%,同期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占比均出现下滑,且远远落后于中国。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制造业在此时期不断迈向中高端化,与美欧的竞争加剧。2013 年以后,中国高技术和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电子设备、汽车等制造业表现尤为突出。布鲁金斯学会 2020 年的文章认为,中美之间正在进行“第四次工业革命之争”,中国相对美国具有研发投入大、产业政策优、占据全球供应链中心地位、以及更加重视技术标准等四方面优势5。 此外,布鲁金斯学会 2016 年的文章指出,美国产业政策失灵的一个可能原因是忽视企业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6。尽管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包含丰富的优惠政策,但这可能不足以扭转部分“行业领袖”已经铺垫好的全球化之路7。以苹果公司的外包战略为例,2017-2020 年期间,尽管特朗普大力鼓励制造业回流,但苹果公司供应商中的美国企业从 2016 年的 78家缩减至 49 家,占比也下滑了 2 个百分点至8%。 产业政策“断崖” 首先,奥巴马时期政府支出未能延续高水平,或削弱产业政策效果。如前所述,奥巴马的产业政策以财政支出和补贴为核心手段。但在 2010-2019 年,美国政府支出占实际 GDP 比重呈下滑趋势。2009-2016 年奥巴马时期,美国政府支出占 GDP比重由最高时的 21.9%,逐步下降至 18%以下;在 2017-2019 年特朗普时期进一步下降至平均 17.4%。次贷危机后,奥巴马的“再工业化”政策包含了经济纾困的成分,因此推行较为顺利;但当美国经济复苏后,财政刺激不得不退坡,产业政策空间也更受束缚;2014 年中期选举后,共和党掌控参议院,令这位“跛脚总统”更难有所作为。 其次,政党轮替破坏了产业政策的连贯性。奥巴马和特朗普支持的细分行业有明显区别,意味着政策未能持续稳定地支持相关制造业深耕。例如,奥巴马支持发展汽车行业,大力补贴美国两大汽车公司,汽车行业投资在 2010-2014 年期间大幅上升;但特朗普时期再无相关政策,相关投资也随之萎缩。又如,奥巴马出台《清洁能源计划》力挺新能源发展,也一定程度上通过严格的环保政策限制化工行业发展;而特朗普上台后否决了《清洁能源计划》、大力支持传统能源发展,化工行业投资明显回升。 再次,特朗普的“逆全球化”政策对于制造业发展可能弊大于利。从结果上看,2017-2019 年特朗普时期美国制造业贸易逆差反而加速扩大。特朗普的政策对美国制造业的负面影响来自多个方面:一是,特朗普的贸易保护遭遇他国反制,美国制造商的出口成本也被迫上升;二是,贸易壁垒反而令部分制造商进口原材料和中间品的成本上升;三是,特朗普时期有关海外利润的税收政策,反而鼓励“外包”而不是“回流”8。以医药行业为例,新的税收政策鼓励医药企业增加海外有形资产投资,以提升税收豁免基数,这反而令更多制造环节“外流”。数据显示,2018 年税改政策(TCJA)实施以来,美国医药制造业进口上升明显快于出口、贸易逆差扩大。 金融发展过度 美国金融业繁荣可能侵蚀制造业发展空间。BIS 在 2015 年的工作论文指出,全球 20 个地区过去 30 年的数据显示,金融业对实体经济存在挤出效应。其模型分析认为,一方面因为金融业倾向于支持资产更具有质押性(有形资产占比高)但生产率较低的项目,另一方面因为金融业可能吸引高技术劳动力从研发密集型产业流出9。次贷危机后,美国超宽松货币政策之下,大幅下降的利率为金融服务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美国金融、保险、房地产及租赁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由 2003-2006年平均的 19.9%上升至 2010-2019 年平均的 20.4%。但美国金融业的繁荣似乎并未带来实体经济的繁荣,而更可能挤占制造业发展空间。例如,尽管美国政府希望加大高端制造业人才储备,但由于金融业薪酬较高,制造业企业在人才争夺战中自然处于劣势。2010-2019 年,美国金融业薪酬增速进一步超过制造业,截至 2019 年金融业平均薪酬高出制造业 30%。 金融市场繁荣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投资短视化。《美国事务》2022 年秋季报告指出,美国上市企业过于关注短期资本回报最大化,导致长期投资不足:2009-2018 年,标普 500 成分公司将 91%的净利润以股票回购或股息的形式分配给了股东,这意味着用于研发、设备投资和流程优化的部分十分有限10。数据显示,2000 年初美股上市公司的资本开支是回购与分红总额的两倍,但次贷危机前后,上市公司资本开支的占比明显下降。在 2018 年特朗普减税后,企业倾向于将增长后的税后利润更多用于股票回购与分红,而不是增加资本开支11。 美元指数升值 次贷危机后,随着美国经济成功复苏,美元呈现走强趋势。2010-2019 年期间,美元指数累计升值约 20%。奥巴马政府支持“强美元”,希望国际社会对美元重拾信心;特朗普政府虽然支持“弱美元”,以捍卫美国商品出口竞争力,但美国经济增长良好、美联储处于加息周期(2016-2018 年),美元指数持续获得支撑。此外,2010-2019 年欧洲经济受欧债危机冲击较深、复苏较缓,日本经济则仍陷长期通缩,欧日货币政策更为宽松,进一步促使美元走强。 美元升值对美国制造业出口产生负面影响。历史上,当美元实际有效汇率(REER,衡量相对于贸易伙伴的货币价值)走高时,美国净出口往往加速下降并对实际 GDP 产生拖累。虽然美元升值意味着国内购买力上升,但出口竞争力下滑对制造业的负面冲击更为显著。据纽约联储报告(2015)测算,若美元汇率在一个季度内升值 10%,将导致此后全年实际出口金额下降 2.6%,但进口成本不会显著下降(原因在于外国出口商会调高产品价格),最终或将令净出口对美国 GDP 的拉动下降0.5 个百分点;而且,美元升值的负面冲击可能会持续数年12。

2023-09-27
查看详情
美國能源巨頭們:油價近百也不增產,美國政府如不作為,將漲向150美元

週一,西方石油、雪佛龍、大陸能源等美國多家能源巨頭高管發聲。 不少公司在油價接近100美元之際也選擇不增產,稱美國能源政策不連貫,令石油生產受阻。 有巨頭呼應摩根大通近日的油價150美元超級週期之說,稱如果美國政府不作為,油價將漲向這一水準。 西方石油:油價近百也不增產 儘管近來油價突破90美元、朝100美元進軍,但巴菲特大舉投資的西方石油公司表示,仍將保持石油產量的穩定。 西方石油公司CEO Vicki Hollub週一表示,“在一個看不到平衡的市場上,我們不會大幅增加石油產量。 只有當我們看到市場平衡時,才會增加產量。 即便如此,石油產量也會以適度的速度增加。 ” Hollub指出,石油生產商們已經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了教訓,這次將小心謹慎,不會僅僅因為油價上漲就向市場注入大量原油。 “這裡有更多的紀律。 如何做得更好,避免讓市場供過於求。 ” Hollub還表示,她還沒有看到需求遭到破壞的證據。 即使油價確實突破每桶100美元,她也不預計油價會維持在這一高位足夠長的時間,從而破壞需求。 另一方面,她預計即使經濟陷入衰退,需求下降幅度也不會太大,從而油價不會跌太多。 雪佛龍:美國能源政策令石油生產受阻 同日,雪佛龍CEO Mike Wirth表示,美國能源政策不連貫,這令石油生產受阻。 “我聽到人們說,我們的產量已恢復到創紀錄的水準。 然而如果有更好的政策,我們將超越這個水準。 ” Wirth認為,能源政策需要平衡環境問題與可負擔性和可靠性,並保持穩定。 “我們確實需要更加一致、更加可預測和持久的政策,以支持我們經濟最大的部門,也是我們持續擁有全球競爭力的最大單一槓桿。” 大陸能源:沒增產計劃,如果美國政府不作為,油價將漲向150美元 週一,億萬富翁Harold Hamm表示,如果美國政府無所作為、不採取更多措施鼓勵勘探,油價將漲向150美元/桶。 Hamm控制著美國第二大頁岩油區域北達科他州Bakken盆地最大的頁岩生產商大陸能源(Continental Resources)。 Hamm呼籲美國能源政策結束「過山車」式波動,他指出,美國能源政策的來回搖擺,導致相關成本在不同政府領導下不斷上升。 大陸能源公司的CEO Doug Lawler也呼應了Hamm的看法。 他表示,二疊紀盆地的原油產量有一天將達到峰值,就像北達科他州Bakken地區和德克薩斯州Eagle Ford等頁岩地區一樣。 如果沒有新的生產,人們將看到120-150美元的油價。 “這將給整個系統帶來衝擊。 如果沒有鼓勵新鑽探的政策,將會看到更大的原油價格壓力。 ” Lawler表示,即使油價突破100美元大關,大陸能源公司也沒有大幅增產的計劃。 “我們的投資非常謹慎,與我們的現金流相符。 去投資並盡可能多地生產原油並不是我們創造最大價值的方式。 “Lawler的表態與西方石油公司傳遞的信息類似。 摩根大通高呼原油「超級周期回歸” 近日,摩根大通高呼原油「超級週期回歸」 ,預言油價將飆升至 150 美元,未來十年將出現多次能源危機。 短期或中期內,油價可能會升至150美元/桶,比布油當前的價格高出約60%,預計到2030年全球石油缺口擴大到710萬桶/日。 摩根大通的原油市場判斷頗為準確:在2013-2019年期間一直看跌油價,隨後於2020年推出了“超期週期”系列報告,今年以來則一直處於觀望狀態。

2023-09-26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