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2 3594 6776

用心为每一个客户服务

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Financial Bulletin
出境上市去或留:VIE備案新政影響調查

歷經多年博弈,VIE企業境外上市的監管終於有了常態化定論。 證監會日前發佈的《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等一系列配套政策(下稱“備案新規”)明確,此前長期處於制度空白地帶的VIE企業在申報上市前須履行證監會的備案程式。 “對於VIE架構企業境外上市,備案管理將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加強監管協同。證監會將徵求有關主管部門意見,對滿足合規要求的VIE架構企業境外上市予以備案,支持企業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發展壯大。”證監會表示。 可見,“有關部門意見”或將成為不同VIE企業能否順利獲得備案並出境上市的關鍵考量。 這緣於搭建VIE架構的企業從屬行業或涉足外商投資中的負面清單等,由此引發一個關鍵的問題:相關主管部門將如何對“沾邊”或處於禁止外商投資行業的VIE企業境外上市發表意見。 這無疑考驗著有關主管部門對於該類企業境外上市的尺度。 港交所2月24日也刊發諮詢檔,建議據備案新規修訂《上市規則》,要求包括VIE架構等在內的企業IPO的申報需完成備案程式。 在這一背景下,本文試圖從以下三個維度呈現備案新規對VIE企業境外上市的潛在影響: 1.備案新規的主要變化。 2.境外上市的行業性阻力。 3.過渡期內“搶跑”的可操作性。 VIE模式的新挑戰 長此以來,VIE模式一直是境內公司規避禁止外商投資等政策限制的主要境外上市模式。 而此次備案新政無疑對VIE的監管空白實現了“補漏”。根據規定,主要經營活動在境內,但以在境外註冊企業的名義,基於境內企業的股權、資產、收益或其他類似權益境外發行上市的企業,須向證監會履行備案程式,這意味著VIE的境外上市正式被納入證券監管程式。 證監會答記者問指出:“將徵求有關主管部門意見,對滿足合規要求的VIE架構企業境外上市予以備案,支持企業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發展壯大。” 自誕生之日起,VIE架構就自帶規避外商禁入行業的屬性,一旦將有關部門意見納入監管考量,則此次備案新政將對該類企業的出海上市帶來何種環境變化無疑備受市場矚目。 “一邊是發行人可能涉及禁止外商投資的領域,一邊又需要相關主管部門的意見,主管部門如何發表意見才不會突破外商投資的限制,這當中其實存在矛盾和博弈。”北京一位法務人士指出。 此次備案新規的潛在衝擊,還在於對發行人提出了股權穿透核查的要求。 有業內人士認為,核查要求可能會打擊以VIE為代表的協議控制專案上市的積極性。 “註冊在開曼等地的境外主體可能有保密需求,如果做股權穿透核查可能對該類公司不是很友好。”江蘇一位法務人士指出。 還有市場人士指出,若對境外上市“一視同仁”均要求履行備案程式,則選擇VIE架構的意義已然有限。 雖然如此,但仍有觀點認為考慮到VIE所帶來的股份全流通效應以及境外交易所的合規要求下,在境外上市中該模式仍然會扮演重要角色。 “傳統的H股模式只有IPO新增發部分的股票在境外,原有股東的內資股份還在境內並且無法在境外市場實現流通,即便是目前H股的全流通政策也無法確保100%全部上市交易。”北京市競天公誠律師事務所律師馬盛君指出,“紅籌架構的上市主體是境外法人,能夠實現股份的全流通,上市解禁後,股東持股賣出股票後的資產也可以留在境外。” “註冊地開曼是美股和港股都認可的非本土設立地。”泰和泰律師事務所律師郭松對信風表示。 亦有分析人士認為,由“證監會徵求意見”的操作,或許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部分VIE企業應對溝通問題。 “對於VIE,證監會表示將徵求主管部門意見,可能會解決了大家過去擔心的一個問題,就是不用申請人到各個部門去跑路條。”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李壽雙表示。 新政的行業性衝擊 根據現行規定,目前兩類企業的境外上市是明確受限的,一是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家有關規定明確禁止上市融資的企業;二是經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依法審查認定,境外發行上市可能危害國家安全的企業。 但此次備案新規對涉及“禁止外商投資”領域的VIE企業並未給出明確意見,目前僅針對發行人是否屬於外商投資安全審查範圍,以及是否屬於外商投資限制或禁止領域提出核查要求。 外商投資安全審查範圍由《外商投資安全審查辦法》確認,其中境內主體涉足軍工等國防安全以及關係國家安全的重要農產品、重要資訊技術和互聯網產品與服務等領域,外商投資取得該主體的實際控制權,需進行安全審查。 由於備案新規提出了股權穿透要求,因此只要最終實控人並非來自境外,則新規所帶來的影響或有限。 但有關外商投資“限制或禁止領域”的負面清單,才是此次VIE企業最受市場矚目的關鍵變數。 據外商准入負面清單顯示,互聯網、教育等不少於21個行業均屬於外商禁止投資的領域。 信風據2月18日至2月28日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的13家企業統計,宜搜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宜搜科技”)、UGenix Biotech(下稱“優訊醫學”)、嘀嗒出行和Beisen Holding Limited(下稱“北森控股”)4家發行人均搭建了VIE架構,且涉及限制或禁止外商投資的領域。 宜搜科技旗下閱讀推薦和廣告業務等屬於禁止外商投資的“互聯網文化活動”,而數位化作品出版則更屬於禁止外商投資的“網路出版”業務;優訊醫學所開展的基因診斷與治療技術開發及應用業務也屬於負面清單中的禁止類別範疇;而嘀嗒出行涉及的增值電信業務則屬於限制外資參與投資的領域等。 信風注意到,目前僅有宜搜科技、優訊醫學公開在招股書表示將向證監會進行備案,北森控股認為其無須備案,而嘀嗒出行尚未做出明確表態。 “《試行辦法》的詮釋、應用及實施仍不明確。倘日後任何其他集資活動鬚根據《試行辦法》向中國證監會辦理備案手續,尚不確定。”嘀嗒出行表示。 備案新規將對這些企業帶來何種影響,業內目前尚無定論。 “過去無監管狀態默認是可上市的,但是現在多了備案程式,監管尺度以及受理標準、哪些企業會面臨實際障礙,目前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馬盛君對信風表示,“由於沒有先例,所以我們只能第一批企業報了之後看看回饋意見是什麼,再來推動後續哪些企業備案不受影響。” “還要後續觀察和瞭解,目前說不准,反正是一個非常難的事。”李壽雙對信風表示。 此外,新的備案制可能給部分業務存在合規性爭議的行業出海上市帶來更大衝擊。 “例如某些公司具有類金融業務,但沒牌照,這類企業港股、A股可能都上不了,過去來說可以搭建VIE去美股,因為兩邊市場都不會做合規審查。”馬盛君指出,“但如果涉及到備案制,這個企業又沒有牌照,甚至沒有明確的主管部門,證監會該向誰徵求意見,都是潛在的問題。” 過渡期搶跑是與非 備案新規提出了過渡期安排。 3月31日前,若VIE等特殊架構企業已獲境外交易所同意,且無需履行額外監管程式的,可在9月30日前完成IPO,無須進行備案。 根據該規則,搭建VIE架構、已是第三次遞表的北森控股雖然從事外商投資限制業務,但其仍認為已無須履行備案程式。 “本公司預計能夠於2023年3月31日或之前通過上市委員會的聆訊,並於2023年9月30日或之前完成本次上市,因此,我們的董事認為我們將無需向中國證監會完成上述相關備案程式。”北森控股指出,“倘若須就取得中國證監會的批准或向其備案,我們無法預測我們能否取得有關批准或完成相關備案。” 但業內人士認為該進度或較難實現,因為北森控股此次交表的時間是剛剛過去的2月20日。 “如果可以是最好了,但是交易所的審核速度可能沒有這麼快。”上海一位法務人士指出。 另據業內猜測,無法完成備案的企業未來的出海上市恐將遇阻。 “備案不是行政許可,但是實踐操作中的港交所聆訊審核大概率需要證監會的備案手續。”馬盛君表示,“如果企業不能備案,交易所又無法提起聆訊,招股書就可能失效。” 根據港交所2月24日針對備案新規提出修訂《上市規則》的建議,VIE企業若不能取得備案,或難以被提起聆訊。 “如果在中國內地註冊成立(或於其他司法權區註冊成立但主要業務營運在中國內地)的新申請人須按中國內地監管新規就其於聯交所申請上市向中國證監會備案,則須在預計的聆訊審批日期至少4個營業日之前提交由中國證監會發出的確認新申請人完成備案程式的通知書。”港交所在諮詢檔中指出。 VIE企業的出海上市未來究竟將如何演變,市場正在拭目以待。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3-03-02
查看详情
放棄“商業銀行夢”,高盛還是做回“投行之王”老本行吧

高盛進軍新業務的夢想可能即將破碎,但其在華爾街投行中的地位仍無法撼動。 當地時間週二,在高盛的投資者日上,該公司CEO所羅門(David Solomon)表示,該行正在考慮消費者平臺部門的“戰略替代”。另外兩位高管也紛紛強調,在考慮消費者貸款業務的戰略性替代選擇。 有媒體因此評論稱,這些高管都暗示,高盛正考慮是否可能出售旗下消費者平臺。 事實上,雖然有野心,但高盛的消費貸業務一直進展得不太順利。2月16日,高盛已經放棄擴張這項業務,砍掉除了 Apple Card 之外的所有消費者信用卡業務。就在幾周前,高管們承認,高盛進軍消費貸業務使其損失了近60億美元,引發了員工的不滿,並削弱了CEO所羅門在公司中的地位。 數據顯示,自2020年的第一個投資者日以來,高盛的整體股東權益回報率接近60%,是標普500指數回報率的兩倍多,但橫向來看回報的增長仍是非常溫和的。 FactSet 的數據顯示,在2020年高盛投資者日當天,其未來12個月的市盈率為9.7倍;週二,其市盈率剛剛超過10。相比之下,作為高盛競爭對手的摩根士丹利市盈率已從低於10上升至超過13。 分析認為,高盛所構築起的“商業銀行夢”——進軍消費貸業務,並不能實現公司的高估值目標。即使高盛繼續保留這一部門,如今消費貸業務的增長也很艱難,因為銀行正在為潛在的貸款損失撥備大量資金。這對一家追求快速增長的銀行來說尤其重要,因為它還沒有同樣規模的貸款壞賬來產生利息收入,以抵消準備金。 這就使得幫助實現公司增長的責任可能將落在資產和財富管理部門。 高盛多次承認,該部門是其最重要的增長機會,對於實現公司的高估值至關重要。所羅門週二當天還對媒體表示,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將是高盛未來的增長引擎,“今後這些年,真正的增長機遇故事將圍繞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展開。他還說,高盛已經是全球第五大主動資產管理者。 作為華爾街的頂級投行,高盛仍然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高盛仍將利用其資產負債表與客戶資金共同投資,這可以幫助該公司在與其他另類資產競爭對手(私募股權、風險投資、對沖基金等等)的競爭中獲取獨特優勢。 另外,高盛目前的整體股本回報率保持在14%至16%,在過去的三年裏,其平均股本回報率為14.8%。雖然沒有設定新的回報率目標,但在為投資者日發佈的幻燈片中,高盛透露,其平臺解決方案部門的目標是,到2025年實現盈虧平衡。高盛還重申,公司的有形股本回報率目標仍是15%到17%。 媒體分析稱,這在一個週期內是可行的,但消除波動性仍然是一個關鍵目標。在股市和債市都表現不佳的情況下,高盛的股票和債券投資收入大幅下降,該公司的這一回報率在2022年為3%,低於2021年的28%。 媒體還表示,高盛可能無法成功說服市場,它能夠實現自己理想中的藍圖,將自己與傳統投行區別開來。但提高股本回報率的下限,同時保持一定的增長上行空間,仍是一個同業競爭中的“制勝法寶”。投資者應該繼續關注高盛作為一家投行的出色表現,而不需要擔心可能出現的意外。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3-03-01
查看详情
摩根士丹利大空頭警告:美股3月危險了!

Wilson指出,當前華爾街分析師們暫停下調對未來12個月美股的盈利預期,這令一些投資者的樂觀情緒獲得提振。然而美股熊市的特點是,在季度財報季中間會出現這種前景展望趨於平緩的情況,之後盈利預期將重新遭到下調。美國股市往往會提前一個月回應並走低,這個週期完美地說明了這種模式。 Wilson堅信,美股的盈利衰退遠未結束,3月將是股市下一輪下跌的高風險月份。 雖然認為無論如何美股最終都會下跌,但Wilson指出,如果標普500指數能維持站在200日移動均線上方,那麼在市場大幅調整之前,還能有最後的一波反彈。要想做到這一點,那麼利率和美元需要下跌。如果利率和美元反而走高,那麼標普500指數無法在200日移動均線獲得支撐,技術支持將會很快失效。 Wilson此前曾預計,美國股市將在今年春季觸底,預計今年上半年標準普爾500指數將下跌24%至約3000點,而當前標普500指數位於近4000點的水準。 與Wilson一樣,在華爾街分析師中享有極高聲望的,有著華爾街最准分析師之稱的美銀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在最新報告中表示,在下一次衰退中,為保持美元的儲備地位和西方金融體系不被分解,美聯儲將會效仿日本央行,被迫啟動收益率曲線控制政策,而只有到那時,美股才會有牛市。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3-02-28
查看详情
白皮書稱美聯儲無法在不“大幅”加息的情況下抑制通脹

根據週五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美聯儲不太可能在不大幅提高利率的情況下降低通脹,從而導致經濟衰退。該論文於週五上午在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University of Chicago Booth School of Business)舉辦的貨幣政策論壇上發表。 前美聯儲理事弗雷德裏克·米什金(Frederic Mishkin)是白皮書的作者之一,該白皮書研究了央行努力創造通貨緊縮的歷史。 美聯儲實施了一系列加息措施,以遏制通脹,通脹處於約41年來的最高水準。市場普遍預計,在美聯儲暫停評估收緊政策對經濟的影響之前,還會再加息幾次。 然而,這篇論文表明,可能有一段路要走。 “對我們基線模型的模擬表明,美聯儲將需要進一步大幅收緊政策,以便在2025年底前實現其通脹目標,”研究人員表示。 “即使假設通脹預期穩定,我們的分析也對美聯儲設計軟著陸的能力表示懷疑,即通脹在2年底前恢復到2025%的目標,而不會出現溫和的衰退,”他們補充說。 然而,該論文拒絕了提高2%通脹標準的想法。此外,研究人員表示,央行應放棄2020年9月通過的新政策框架。該更改實現了”平均通脹目標“,允許通脹比正常情況更熱,以實現更具包容性的就業復蘇。 研究人員表示,美聯儲應該回到先發制人的模式,即在失業率大幅下降時開始加息。 美聯儲理事菲利普·傑斐遜(Philip Jefferson)發佈了對該報告的回復,稱目前的情況與之前的通脹事件不同。他指出,美聯儲作為通脹鬥士的可信度比其一些前任更高。 傑斐遜說:“與1960年代末和1970年代不同,美聯儲正在迅速有力地應對通脹的爆發,以維持這種可信度,並維護長期通脹預期的’良好錨定’屬性。”

2023-02-27
查看详情
美聯儲需要繼續加息壓制通脹

最近關於美聯儲3月份加息的鷹派言論落地了。當地時間2月22日,美聯儲發佈了1月31日至2月1日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貨幣政策會議紀要,美聯儲認為,雖然有跡象表明通脹正在下降,但不足以抵消進一步加息的必要性,目前通脹率“仍遠高於”美聯儲2%的目標,由此決定把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25個基點。 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此次加息,支持了美聯儲3月份加息的判斷。 加息50個基點缺少支撐 市場上一度有說法認為,美聯儲在2月份宣佈加息後,3月份會緩行加息動作,不過這一說法逐漸被強預期的言論淹沒直到證實,而事實上,仔細梳理美聯儲的相關言論,3月份再加息還是有跡可尋的。 中泰證券研究所政策組負責人、首席分析師楊暢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地時間2月1日,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25個基點,至4.50%-4.75%,符合市場預期。同時美聯儲也重申,會“持續加息”直至利率具備足夠的限制性,使得通脹恢復至2%的目標水準。不難看出,2月份之後美聯儲再次加息也不無可能,通脹數據是關鍵。 “儘管1月份美國CPI、核心CPI同比漲幅有所回落,但環比漲幅還是創2022年10月以來新高。特別是勞動力市場持續緊張,服務價格刷新40年來新高,零售等與消費有關的多項指標表現均超出預期。”中國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趙雪情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美國通脹壓力依然存在,回歸2%目標水平面臨較大差距。同時,她提出,近期美國金融緊張情緒有所緩解,3月份美聯儲加息25個基點的概率超過80%,也是合理的。 對於有預測提出,3月份可能加息50個基點,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認為,25個基點是合理的,以美國目前的經濟數據分析,其還是具有韌性的,不會硬著陸,50個基點較為激進,不合適,最終聯邦基金利率峰值將在5.25%-5.5%區間。 會暫停加息嗎? 結合各界資訊,美聯儲下一次加息似乎也不遠了。 美聯儲理事鮑曼的言論也代表著一種預測,她表示,對1月份的通脹數據“非常失望”,並認為美聯儲需要繼續加息以壓制通脹。 趙雪情稍顯謹慎,她提出,預計2023年上半年美聯儲將延續貨幣政策緊縮立場,但加息幅度將適度控制。一方面,美國經濟下行趨勢沒有根本改變。美聯儲在遏制通脹的同時,必然會打擊需求、犧牲經濟增速,二者之間存在兩難。儘管1月份美國數據向好,但更多來源於結構性、季節性因素。其中,個人消費、私人投資對利率、經濟週期高度敏感,將出現較大回落,加劇美國經濟下行風險。 另一方面,貨幣政策對通脹具有滯後性。加息直接抬升商品消費成本,但在服務消費方面,需要通過企業雇傭、勞動者薪資等鏈條逐漸發揮作用。隨著能源與房地產價格壓力在2023年上半年緩解,美聯儲加息進程將有所調整。此外,一些系統性因素,如全球化進程、地緣政治格局、勞動力結構等,已發生重大轉折,過去完美的低通脹難以實現,美聯儲或將調整實際通脹目標,在通脹與經濟增長之間實現均衡。 楊暢則認為,下一次加息的可能性在逐漸增強。她表示,在美聯儲2月議息會議新聞發佈會的問答環節,當有記者問到“委員會是否討論了暫停加息的條件”,鮑威爾並未否認,還指出“會議紀要將釋放更多細節,包括未來加息路徑的探討”。 而這次會議紀要內容確實有所表示:據瞭解,幾乎所有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貨幣政策會議與會者都支持這一決定,並同意在通脹得到控制之前繼續加息步伐。 由此,楊暢給出推論:從初期公佈的會議聲明來看,美聯儲對未來加息的指引沒有發生明顯變化,即持續加息是更合適的。同時,她表示,近期,考慮到美國超預期的就業市場、CPI數據,以及供給端所出現的短期擾動因素,抗擊通脹仍需一定時間,美聯儲未來連續進一步加息25基點的概率較大。 對於美聯儲加息的外溢影響,在趙雪情看來,未來一段時期,美元利率趨於上升,總體高於此前常態水準,金融價格將面臨調整,債務壓力加劇,資產價格估值趨降,新興市場匯率承壓。對於我國,中美利差存在,美元相較於人民幣處於強勢地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將延續中樞穩定、雙向寬幅波動態勢。這有助於改善北向資金大規模單向流入局面,緩解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對於我國出口也形成一定利好。

2023-02-24
查看详情
美聯儲紀要:幾乎全體支持放緩加息,相比衰退更擔心通脹,警告美股估值高

美東時間本月22日週三,美聯儲公佈1月31日到本月1日貨幣政策會議的會議紀要,顯示聯儲官員大多支持進一步放緩加息,認為放慢速度是平衡緊縮過度和緊縮不足的最佳方式,也有些官員警告,放慢加息有風險。 媒體的情緒模型評估顯示,總體而言,本次會議紀要比之前更偏鴿派,至少是兩年來鴿派傾向最大的。不過,在紀要內容中,還有些或是有鷹派傾向或是體現對金融市場擔憂的“雷點”。 幾乎所有決策者支持放緩加息至25基點 少數支持加50基點 紀要提到國外有央行稱處於或接近適合暫停加息 此次會後美聯儲宣佈決定連續第二次放慢加息,暗示還要加息。不同於前次的是,這次利率指引稱,判斷未來加息程度時要考慮到加息影響的滯後性等一系列因素,而上次說,判斷未來加息速度時要考慮到這些因素,而且,這次在重申通脹仍高時新增了通脹已一定程度上緩和的說辭。市場由此認為這次決議偏鴿派,暗示加息行動接近尾聲。 本週三的會議紀要顯示,雖然這次會議上,全體美聯儲與會官員都投票支持放緩加息至25個基點,但有少數官員當時傾向加息50個基點。紀要寫道,與會聯儲決策者一致認為,最近有跡象表明,貨幣政策委員會FOMC收緊貨幣的累積效應已開始緩和通脹上升的壓力,而通脹率還遠高於2%FOMC的長期目標,美國勞動力市場供應仍非常緊張,導致工資和物價持續上漲。 鑒於上述背景,考慮到貨幣政策對經濟活動和通脹影響的滯後性,“幾乎所有與會者都認為”,加息25個基點是合適的。“其中多人(many)指出,進一步放慢加息步伐將更好地讓他們評估,經濟在實現(FOMC)委員會的充分就業和價格穩定目標方面取得怎樣的進展,因為他們要判斷,為實現這些目標而達到足夠限制性的(貨幣)立場,未來政策需要緊縮到什麼程度。 少數(a few)與會者表示,贊成在這次會議上將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區間提高50個基點,或者他們本可以支持將(利率)目標提高50個基點。支持加50個基點的與會者指出,考慮到他們認為及時地實現價格穩定存在風險,加息幅度越大,(利率)目標區間就會越快地接近他們認為能夠實現充分限制性立場的水準。” 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到,上周已有兩名官員給加息50個基點敞開大門。其中梅斯特稱,本月初就認為,在經濟方面有令人信服的理由繼續加息50個基點,布拉德稱,不排除支持3月加息50基點。 華爾街見聞注意到,在本週三的紀要中,有一次提到“暫停”加息,是在介紹國際前景時指出,今年有些國外的央行表示,他們已經或接近處於適合暫停加息、評估緊縮累積影響的階段。 暗示擔心金融環境脫鉤 多人指出近幾個月金融環境寬鬆 一些人認為因此可能有必要更加緊縮 值得一提的是,本月初會後的新聞發佈會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說,從去年12月的聯儲會議到現今,金融環境實際上並沒有很大改變。而本次紀要顯示,本次會上,一些美聯儲決策者表達了金融環境寬鬆的擔憂。紀要寫道: “與會者觀察到,相比2022年初,金融環境仍然收緊很多。但是,多名(several)與會者觀察到,過去幾個月金融環境的一些指標已經寬鬆。少數(a few)與會者指出,市場參與者對通脹將迅速下降的信心增強,似乎導致市場對短期之後聯邦基金利率路徑的預期下降。 與會者指出,為了讓通脹率回到2%的目標,整體金融環境要與(FOMC)委員會實施的政策限制程度保持一致,這點很重要。” 與會者討論了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增加,以及可能影響通貨膨脹和實體經濟活動的多種因素。與會者普遍認為,未來的決策將繼續基於未來的數據、及其對經濟活動和通脹前景的影響。 “多名(a number of)與會者觀察到最近幾個月金融環境有所緩和,其中一些人(some)指出,這可能讓更加收緊貨幣政策成為必要之舉。” 聯儲工作人員警告美股估值高 紀要寫道,在評估金融系統的穩定性時, (美聯儲)工作人員判斷,資產估值壓力依然顯著。工作人員特別指出,住宅和商業地產市場的估值指標仍然很高,房地產價格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仍然高於往常水準。 此外,雖然過去一年股價下跌,但標普500成份股公司的遠期市盈率仍高於中位值價值。 工作人員評估認為,公司債券和杠杆貸款的估值壓力有所緩解,因為這兩個市場的利差均已較近期低點回升。 多人認為政策限制性不足可能阻止降低通脹、通脹預期可能脫鉤 在討論政策前景時,和會後聲明一致,紀要提到,鑒於通脹率仍遠高於2%的目標,且勞動力市場供應依然非常緊張,全體與會者都認為適合繼續加息,並重申,堅定致力於讓通脹回落到2%,還認為,在確定未來加息程度時要考慮到貨幣政策滯後性等因素。同時紀要提到, “與會者主張,需要保持限制性的政策立場,直至未來公佈的數據帶來通脹持續降至2%的信心,這可能需要一些時間。” 紀要暗示,相比經濟放緩或陷入衰退,美聯儲更擔心通脹長期處於高位的風險。 在討論實施貨幣政策相關的風險管理問題時,幾乎所有與會者都表示,在FOMC評估實現目標所需的進一步緊縮程度時,放慢加息步伐讓美聯儲能進行適當的風險管理。其中多人(several)指出,經濟前景面臨的風險正變得更加平衡。 “由於通脹仍遠高於委員會的長期目標,與會者普遍指出,通脹前景的上行風險仍然是影響(貨幣)政策前景的關鍵因素,而且,從風險管理的角度看,在通脹明顯走上(降至)2%的正軌以前,保持限制性的政策立場是合適的。 多名(a number of)與會者認為,如果事實證明政策立場的限制性不足,可能阻止讓最近緩和通脹壓力取得的進展戛然而止,導致通脹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在(FOMC)委員會 2%的目標之上,並構成通脹預期脫鉤的風險。” 工作人員預計通脹2025年以前不會降到2% 多名官員認為債務上限對金融和經濟構成重大風險 在介紹經濟前景時,美聯儲工作人員預計,在2025年以前,美國的通脹率都不會回落到2%。 隨著今年消費類能源價格急劇下跌和食品價格通脹大幅放緩,預計今年的總體通脹將顯著下降,接下來的兩年內,核心通脹也會隨之下滑。到2025年,總體和核心PCE價格通脹預計將接近2%。 在評估經濟和通脹前景的不確定性時,與會美聯儲官員指出,有多種因素帶來通脹上行的風險,比如價格壓力可能比預期更持久,勞動力市場緊張的時間比預期的長,還有些國外的因素,比如中國防疫政策優化、俄烏衝突持續。 不過, 少數(a few)與會者表示,他們的通脹前景面臨的風險已經變得更加平衡。 與會者一致認為,經濟活動前景面臨下行風險。他們指出,此類風險的來源包括,在增長低迷的環境中經濟可能因意外的負面衝擊而陷入衰退,主要央行同步收緊貨幣政策的影響,以及因為美國法定債務上限可能不會及時提高,而導致金融體系和更廣泛的經濟領域受干擾。 在討論金融穩定的風險時,多名(a number of)與會官員也強調,上調債務上限的漫長談判可能對金融系統和更廣泛的經濟構成重大風險。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3-02-23
查看详情
SEC盯上了穩定幣,這可能撼動1370億美元的市場

當地時間周日,據媒體報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計畫對發行穩定幣的公司Paxos採取行動,此舉將對1370億美元的穩定幣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就在上周,紐約州金融監管機構已命令Paxos停止發行BUSD。 穩定幣是一種特殊的加密貨幣,被譽為加密貨幣中的聖杯,通常由債券或儲備現金等實物資產支持,匯率相對穩定。 雖然SEC目前尚未展開正式行動,SEC的下一步棋勢必引發幣圈震盪。除了BUSD,包括泰達幣(USDT)和USDC在內的穩定幣同樣在美國發行,僅泰達幣和USDC合計市場規模就高達1100億美元。市場擔心SEC對BUSD的監管會影響其他穩定幣。 SEC主要使用豪威測試 (Howey Test) 來判定某個產品是不是證券,豪威測試考量以下四個要素: 2)該投資期待利益(profits)的產生; 4)利益的產生源自發行人或第三人的努力。 律師事務所BCLP的合夥人Renato Mariotti對媒體表示: 加密資產投資機構CoinShares產品主管Townsend Lansing認為: SEC的下一步 律師Renato Mariotti認為: Townsend Lansing指出: Mariotti還指出,另一種可能是,SEC會細化對穩定幣的監管,更明確地規定哪些資產被用來支持穩定幣,以及相關市場資訊披露要求。 她認為,泰達幣和USDC的發行商Tether和Circle“與美國政府關係密切”,此前,Circle的CEO Jeremy Allaire還曾呼籲對穩定幣加強監管。但幣安則相反,這家全球最大交易所經常傳出洗錢、違反證券法等醜聞。Carol認為,這可能是SEC盯上BUSD的原因。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3-02-21
查看详情
大摩空頭:美股已經進入“死亡區”

流動性陰影籠罩美股,大摩警告投資者不可忽略風險。 上周,押注美股下跌的摩根士丹利首席美股策略師Mike Wilson發表了一篇文章,提醒投資者不能為眼前的反彈所迷惑,熊市還未結束。 在這篇文章中,Mike Wilson將投資者在股市中的行為類比為攀登珠峰——儘管登頂珠峰能為登山者帶來極高的榮譽,但在山頂下有一片聞名的死亡區,那裏氧氣壓力不足以維持長期生命,最終導致了許多登山者的隕落——股市中也是如此: 由於流動性(瓶裝氧氣)允許投資者進入一個他們知道不應該進入、也活不了多久的領域,投資者要麼是自願的,要麼是不得已的,再次跟隨股價升至令人眼花繚亂的高度。 他們攀爬是出於貪婪,追求最終的頂峰,以為自己能在下降時不產生災難性的後果。但氧氣最終會耗盡,那些忽視風險的人會受傷。 目前美股市盈率為18.6倍,而風險溢價(ERP)僅有155個基點,Wilson表示,在2009年開始的整個流動性驅動的長期牛市中,現在正處於“氧氣”最稀薄的時期。 他指出,始於去年10月份的合理價格和低預期的熊市反彈,已經演變成基於美聯儲暫停/轉向的投機狂潮,但這一事件最終能夠被證明並沒有到來。 與此同時,隨著通脹回升,美聯儲暫停加息的可能性逐漸減退,取而代之的是進一步加息反映在市場預期中,最終利率將達到5.25%。 儘管經濟形勢似乎略有改善,但基於美國經濟的負經營杠杆情景,盈利衰退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在美聯儲收緊政策的同時,由於其他央行提供的流動性,金融狀況正在繼續放鬆。自去年10月以來,全球M2增長了驚人的6萬億美元,為投資者提供了在“死亡區”生存所需的補充“氧氣”。 Wilson說,雖然這種“氧氣供應”可以持續更長時間,幫助“登山者”走得比他們應該走的更遠,但它也會讓他們誤以為自己比實際更安全,從而導致他們受傷: 美股最近一次上漲始於去年10月,起點為15倍市盈率,ERP也有270基點,是一個“安全得多”的地方。 然而,到了12月,隨著市盈率回到18倍,ERP下降到225bp,“空氣”又開始變得稀薄。 隨著新年的到來,倖存的登山者決定再次嘗試登頂,這一次他們選擇了一條更加危險的路線,由最投機的股票領頭。 新的說法是,美聯儲最終將在2月1日的會議上暫停加息,甚至在今年下半年開始降息。這就像一針氧氣,突然間,投資者開始更快、更積極地行動,更有信心地談論美國經濟將實現軟著陸。 隨著它們達到更高的水準,現在甚至出現了一種“不著陸”的說法——當一個人瀕死時,他開始看到並相信不存在的東西。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3-02-20
查看详情
美聯儲兩大鷹派高官稱兩周前會議就認為應加息50基點,納指大跌

受能源成本上漲影響,美國1月PPI環比上漲0.7%,為去年6月來最大增幅。1月PPI同比增長6%,較上月的6.2%有所回落,也是去年3月以來的最低漲幅,但遠高於預期的5.4%。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美國1月核心PPI同比增5.4%,較上月5.5%略微下行,但同樣大幅高於市場預期4.9%;核心PPI環比增長0.5%,高於上月以及市場預期的0.3%。通脹比預期頑固,美聯儲加息週期或比預期更長。 克利夫蘭聯儲主席梅斯特 梅斯特表示,新發佈的數據並沒有改變她的觀點,即美聯儲需要將聯邦基金利率升至5%以上,並保持一段時間。 梅斯特的基調是,如果通脹依然頑固地保持在高位,那麼美聯儲必須做好進行更多加息的準備,這與近日美聯儲多位高官意見一致。“考慮到風險和成本,如果通脹的上行風險得以實現且通脹未能按預期緩和,或者商品和勞動力市場的供需失衡持續時間超過預期,那麼我們需要準備好提高聯邦基金利率。” 梅斯特認為美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遠低於趨勢”,但不會爆發經濟衰退。零售銷售數據出現放緩跡象,經濟具有韌性。勞動力增速是經濟長期健康與否的關鍵。 梅斯特講話後,市場反應明顯。美股大幅低開,美債收益率上行,美元走高,市場對還有三次25個基點加息的預期繼續上升。 聖路易斯聯儲主席布拉德 布拉德稱,希望儘快將美聯儲的政策利率提高至5.375%的水準。他一直主張提前實施貨幣政策,也即前置加息,他認為美聯儲本可以在剛剛過去的這次會議上繼續這樣做。 在本周美國CPI、PPI數據陸續高於預期後,交易員們加大了對美聯儲激進行動的押注。他們現在認為政策制定者們在3月會議上恢復大幅加息的可能性在變大。布拉德表示,他對市場的這一預期表示歡迎,但他保留對美聯儲官員在3月份應該做什麼的判斷。“我不會排除那次會議或未來任何會議的任何可能性。”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2023-02-17
查看详情
美國會:再不提高債務上限真來不及了!聯邦政府最快7月就違約

美國政府違約最快多久到來? 在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看來: 如果債務上限保持不變,美國聯邦政府將在2023年7月至9月之間用盡其借貸能力。 更糟糕的是,該辦公室警告說,較低的稅收收入可能會使美國政府違約的日期更近。尤其是當前該辦公室預計,4月的稅收收入可能會低於此前的估計。 如果聯邦政府的收入低於預估,例如2022年的資本利得稅規模不及預期,或者2023年上半年美國人的收入增速放緩甚於預期,那麼財政部可能會在7月之前就耗盡資金。 該辦公室的結論是,如果不提高或暫停債務限額,除了替換到期證券外,美國財政部倒是將無權發行額外的債務。這將導致一些聯邦政府機能無法正常運作,並出現聯邦政府違約。 當前,市場對美國政府違約的擔憂與日俱增,達到了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水準。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上周警告稱,如果眾議院不能通過提高31.4萬億美元債務上限的法案,美國政府將面臨“經濟和金融災難”。 上周耶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自1789年以來,美國一直按時支付所有的帳單,如果不這樣做,將導致一場經濟和金融災難。 而且每一位負責任的國會議員都必須同意提高債務上限。 耶倫表示,眾議院一直在履行提高債務上限的職責,儘管有時“到了最後期限”。 上個月,美國政府債務規模達到了法定限額31.4萬億美元,但耶倫制定了相關舉措以允許聯邦政府在今年6月左右支付帳單。在此之前,立法者必須同意提高或暫停債務上限,以便政府承擔新的債務並履行責任。而美國兩黨在應對方案上存在分歧,白宮和民主黨人希望迅速提高債務上限,共和黨人則希望在提高借款上限之前削減開支。 美銀認為,此次債務違約的可能性高於過去幾年,但影響可能僅限於日常債務。 美國銀行利率策略師Ralph Axel在上月表示,由於共和黨方面似乎認為“進入違約窗口的成本很低”,對整體經濟的影響有限,但能使民主黨付出很高的代價,因此在這場兩黨博弈之中,談判很可能會被拖延到“最後一刻”,那將意味著美國政府可能會陷入“至少幾天或幾周”的違約。 華爾街見聞早些時候曾介紹,債務上限問題的本質是兩黨之爭,是兩黨討價還價的“藉口”和機會窗口:在野黨用“不同意”來爭取自己想要執行的政策。債務上限之爭本質就是一場鬧劇,從來沒有談不攏的時候,只是條件和時間問題。 美銀指出,共和黨的談判代表表示,他們打算利用債務上限作為杠杆,以推進國會通過一項全面預算法案以削減赤字。且由於政府自2011年債務危機以來已經有十年的時間為違約情況做準備,此次違約可能更類似於“部分政府關閉”,公眾可能不會立即感受到違約帶來的影響,因此對經濟的影響也“非常有限”(very limited impact)。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3-02-16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