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
義大利之後是德國?整個歐洲都有興趣“封禁”ChatGPT?
4月3日週一,德國聯邦數據保護專員發言人稱,出於數據保護方面的考慮,可能會暫時禁止在德國使用ChatGPT。該發言人稱,是否決定禁止將由德國聯邦數據保護機構研判後決定。 義大利率先動手,其他歐洲監管機構躍躍欲試 該機構稱,儘管根據OpenAI發佈的條款,ChatGPT針對的是13歲以上的用戶,但並沒有年齡核實系統來驗證用戶年齡。 沒有任何法律依據表明,為了‘訓練’平臺背後的演算法而大規模收集和存儲個人數據是合理的。 另外,OpenAI必須在20天內通過其在歐洲的代表,向義大利個人數據保護局通報公司執行保護局要求而採取的措施,否則將被處以最高2000萬歐元或公司全球年營業額4%的罰款。 義大利封禁ChatGPT所援引的法律工具是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除了大型互聯網公司,GDPR也能拿來監管新出現的人工智慧公司。法國和愛爾蘭的隱私監管機構已經與義大利的同行聯繫,以瞭解更多關於禁令的依據。 歐洲的隱私監管機構往往獨立於政府,在隱私保護上權力很大。義大利和德國的政府都不支持封禁ChatGPT,義大利副總理批評了本國監管機構的決定,稱其 "過度";德國政府發言人則對媒體稱,沒有必要禁止ChatGPT。 禁令可能擴展到其他公司和其他地區 三星表示,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再次發生,他們已經告知員工謹慎使用ChatGPT。如果後面仍發生類似事故,將考慮禁止在公司內網上使用ChatGPT。 但穀歌長期以來都是歐盟監管機構的眼中釘,對於如何與其“周旋”已經有了豐富的經驗。而OpenAI作為一家新興的獨角獸企業,甚至沒有歐洲辦事處。在意大利作出禁令後,它也只是在意大利將ChatGPT下線,沒有直接回應問題,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3-04-04 -
壞消息不再是好消息!摩根士丹利:投資者最好指望美國經濟強一點
去年,經濟放緩→更低利率→美股上漲的市場邏輯正發生逆轉;如今,增長減速對市場的影響更重要,美股投資者最好指望美國經濟強一點。 週一,摩根士丹利首席跨資產策略師Andrew Sheet在報告指出,越來越多跡象表明以前強勁經濟急劇放緩,包括:收益率曲線倒掛、盈利預期下降、高通脹、勞動力市場緊張、商品價格疲軟和銀行貸款標準收緊。 從歷史上看,這些因素越多,股票相對於債券的回報就越差。最近的歐美銀行業危機,可能會進一步收緊貸款標準,強化美國經濟大幅減速的前景。 Andrew Sheet預計: 今年美國和歐洲的經濟增長都將大幅減速,而經濟放緩意味著企業盈利面臨風險,從而導致美股EPS(每股收益)預測低於共識。 經濟放緩→更低利率→美股上漲的邏輯正在逆轉 為什麼投資者應該希望美國經濟強一點,而不是增長減弱?Andrew給出四點原因: 首先,去年美股和長期債券150年來首次下跌超過10%,這是一個例外情況。現在美股和美債的估值起點都較好,為更高的利率留下了空間。在2022年年初,美國10年期債券收益率僅為1.6%,全球股票交易的遠期收益為18.5倍。今天,收益率是原來的兩倍多,而全球股票的估值要低16%左右。 其次,股票與債券的相關性表明了不同的擔憂。在整個2022年,較高的利率推動了股票的下跌。但最近,這種情況正在轉變,在過去60天裏,股票和債券收益率似乎更有可能一起下跌,這種模式與增長成為市場關注點更為一致。 再者,較弱增長帶來的更寬鬆的貨幣政策對股市支持作用並沒有想像那麼強。在1989年8月、2001年1月、2007年9月和2022年2月,美聯儲在增長減弱的同時放鬆了政策,所有這些時期美債和美股都遭到拋售。 最後,投資者預期的降息幅度也很重要。美國市場現在定價美聯儲在未來兩年內降息約160個基點,這種大規模的寬鬆並不符合1995年、1997年、1999年或2019年的“有益降息”,這些年所有降息水準都比目前定價低得多,大多是75個基點或更少。自1980年以來,六個美聯儲寬鬆週期為150基點或以上,其中五次與經濟衰退有關,再次提醒投資者要小心謹慎。 總的來看,大摩認為,在增長好於預期的情況下,風險資產會繁榮起來,而不是在增長更弱的情況下。此外,大摩指出亞洲(日本除外)地區今年增長將加速。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3-04-03 -
高盛交易員:美元儲備貨幣體系正在終結
近期,在矽谷銀行倒閉事件之後,關於“去美元化”的消息又開始多起來。 此前報導稱,各國央行以九年以來最快速度減持美債,最新是巴西、東盟等新興市場開始轉用本幣結算。 關於此,高盛董事總經理、宏觀交易員Bobby Molavi在最新的市場點評中表示: “我聽到的一種說法是,美元儲備貨幣體系正在走向終結,我們正在轉向一個更加多極化的儲備體系。” 他列舉現象說: 2022年以前,黃金價格走勢與通脹掛鉤的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的相關性約為90%。但自2022年以來,這種關係已經破裂(我們在2008年看到了令人擔憂的類似情況)——線性關係可能仍然存在,但基線(baseline)和凸度(convexity)已經發生了變化。 俄羅斯已將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海外貿易甚至個人銀行服務的主要貨幣之一。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說,超過50家俄羅斯銀行現在提供以人民幣計價的存款,而且人民幣在俄羅斯出口結算中的份額增加了8倍。 普京最近公開表示,俄羅斯打算越來越多地使用人民幣進行國際結算,並可能為石油人民幣鋪平道路。 觀察未來幾年中東的外匯儲備會很有趣。 在其他地方,我們看到印度增加了通過盧比而不是美元進行國際貿易結算的國家名單,而且我們還看到最近比特幣作為一種潛在的替代儲備貨幣的反彈,因為一些人擔心量化寬鬆及法定貨幣印鈔重現江湖。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3-03-31 -
亡羊補牢!美國政府擬加強中型銀行監管
收拾完銀行倒閉擠兌的爛攤子,美國政府開始著手加強中型銀行監管。 據媒體報導,白宮計畫最早於本周開始針對中型銀行提出更嚴格的規定。本月早些時候,矽谷銀行、Signature銀行的倒閉震動了整個美國銀行體系。 預計這些提議將要求美聯儲和其他機構制定新規則,包括針對資產規模在1000億至2500億美元之間的銀行。 官員們表示,兩家資產超過1000億美元的銀行——矽谷銀行資產約2090億美元,Signature的資產約1100億美元——的倒閉和引起的混亂提醒人們,金融體系面臨的風險並不一定只來自擁有數萬億美元資產的全球大型銀行。 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局長、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董事會成員Rohit Chopra本周在一次行業會議上表示,一家擁有1000億美元資產的銀行倒閉,“確實會引發大量系統性風險,並最終蔓延至整個金融體系”。 據稱,白宮官員已就呼籲立法恢復2010年多德-弗蘭克法中的措施展開了討論,這些措施在特朗普政府期間被撤銷。但這一政策的倒退得到了一些民主黨議員的支持,其中包括明年面臨連任的一些參議院民主黨人。這可能會使在這個問題上通過立法變得困難。 此前,政府官員還討論了修改聯邦存款保險的想法,或者暫時將保險範圍擴大到所有銀行客戶,或者提高現有的25萬美元存款保險上限。但他們尚未就相關提案達成一致。 美聯儲重新考慮對中型銀行實施更嚴格的規定 即使沒有新的立法,美聯儲本身也有靈活性。 報導稱,美聯儲已經在重新考慮對資產超過1000億美元的銀行實施更嚴格的規定。選項包括更嚴格的資本和流動性要求,以及採取措施加強年度“壓力測試”,評估銀行抵禦假設的嚴重衰退的能力。 目前對地區性銀行健康狀況的擔憂已經平息,尤其是在FDIC宣佈第一公民銀行將收購矽谷銀行之後。此外,紐約社區銀行旗下的Flagstar銀行表示,將接管Signature的存款業務。 俄克拉荷馬州共和黨眾議員Kevin Hern說,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週三在一次閉門會議上對共和黨議員說,銀行系統的存款流動在過去一周已經企穩。 在矽谷銀行和Signature倒閉後的幾天裏,美國銀行存款從較小的銀行轉移到美國最大的銀行。美聯儲上周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商業銀行的存款在3月8日至15日期間減少了980億美元,但前25家銀行的存款增加了670億美元。 不過,如果一些中小型銀行長期面臨存款壓力,它們在未來幾個月內仍可能面臨風險。位於三藩市的第一共和銀行擁有大量存款保險之外的存款,儘管該銀行努力改善其健康狀況,但一直受到投資者的密切關注。 週三,美聯儲一位高級官員將矽谷銀行的倒閉歸咎於銀行管理不善,同時承認美聯儲和銀行監管機構存在失職。 美聯儲負責銀行監管的副主席Michael Barr對眾議院議員說: “我認為,任何時候出現這樣的銀行倒閉,顯然是銀行管理層失職,監管機構失職,我們的監管體系失職。”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3-03-30 -
貨拉拉申請香港IPO,去年首次實現盈利,收入年複合增長40%
近幾年頻傳上市消息的貨拉拉終於塵埃落定,要在發家地香港尋求上市了。 3月28日週二,港交所網站顯示,貨拉拉遞交招股書,申請在港交所上市,上市主體名為拉拉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英文名Lalatech Holdings Limited,由高盛、美銀證券和摩根大通共同擔任保薦人。 2021年6月曾有報導稱,貨拉拉秘密提交IPO申請檔,計畫赴美上市,至少融資10億美元。一個月後消息稱,貨拉拉考慮將上市地點從美國轉移到中國香港。去年4月又有消息稱,貨拉拉尋求在IPO前以100億美元的估值進行一輪5億美元的融資,因市場波動,香港上市時間可能比預期的晚。對這些消息,貨拉拉一直回應稱沒有具體的上市計畫和時間表。 公開信息顯示,貨拉拉於2013年創立,成長於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家從事同城/跨城貨運、企業版物流服務、搬家、零擔、汽車租售及車後市場服務的互聯網物流商城。成立以來,貨拉拉歷經數輪融資,投資者包括高瓴資本、紅杉資本、博裕資本、清流資本、鐘鼎投資、順為資本、PV Capital、襄禾資本、MindWorks Ventures、零一創投等。 本週二公佈的招股書顯示,2022年,貨拉拉平臺全球貨運交易總額(GTV)達67.15億美元,完成超過4.275億訂單。截至2022年末,貨拉拉在11個市場的400多個城市開展業務,聯通平均約1140萬商戶月活用戶(MAU)和月活司機100萬。 據諮詢公司Frost & Sullivan統計,以2022年上半年閉環GTV計,貨拉拉是全球最大的物流交易平臺,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同城物流交易平臺;分別以2022年度平均商戶MAU和完成訂單計,貨拉拉都是全球最大的物流交易平臺。 招股書顯示,貨拉拉成立以來運營和財務方面增長強勁。 2022年,貨拉拉全球GTV從2020年的37.323 億美元增至73.072 億美元,營收從2020年的5.29億美元增加到10.358 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均為39.9%。 2022年,貨拉拉自成立以來首次實現年度盈利,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非IFRS口徑下,全年調整後利潤為5323.3萬美元。而同口徑下,2020年和2021年的調整後虧損分別為1.5539億美元和6.3126億美元。 招股書解釋,貨拉拉2020年和2021年曆史性的虧損主要源於,公司在擴大規模和經營地區、用戶增長和參與度、產品創新方面持續投資。 因為這些投資,貨拉拉建立了龐大的配送員和商戶網路,確立了在同城貨運市場作為明確的市場領導者和數字貨運服務首選的地位,從長遠來看,為公司可持續增長和盈利的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些投資也讓貨拉拉過去三年的GTV和營收取得大幅增長,鞏固了公司作為長期市場領導者的地位。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3-03-29 -
達利歐再談硅谷銀行危機:全世界都借錢投資,所有人都賠錢
世界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創始人瑞·達利歐,週一在YouTube平臺發表視頻評論硅谷銀行危機。他指出,目前的經濟形勢非常特殊,金融部門的資產端和負債端之間普遍存在價值錯配。 達利歐解釋說: “銀行和保險公司以一定的利率借錢,進行股票和債券等投資,但這些投資與融資成本相比無法提供足夠的收益。結果每個人都在虧錢。” 而且,這不僅僅是美國的狀況,而是“全球經濟體系中普遍存在的情況”。 他表示: “全球都在做多,投資者加了杠杆,借錢持有這些頭寸,因為他們相信這些資產能夠升值。” 而這讓美聯儲陷入了一項極為艱難的境地: “你很難制定一個足夠高的利率,扣除通脹後還能提供實際回報,足以支付投資者持有資產的成本,同時防止高利率傷害借款人。” 達利歐指出,硅谷銀行危機,本質上是由一種不平衡導致的: “美國政府層面存在一種供需失衡,政府用巨額赤字來應對這種局面,這意味著發行更多債券。要想讓投資者買下這些債券,那這些債券需要提供足夠高的實際回報;否則,投資者可能會賣掉手中的債券,來償還自己的債務。” 這種情況造成了美國國債貶值,持有美債的銀行,如硅谷銀行,則面臨流動性危機。 他補充說,許多實體如果按市值計價所持債券,實際已經陷入了財務困難。 早在2018年,達利歐就曾警告過,美聯儲維持低利率,讓許多機構“借錢買股票,市場因此上漲。”而大部分投資者都沉浸在眼下賺錢的歡喜中,沒想過要保護自己,所以下一場熊市將會非常痛苦。 他認為: “你必須在不給投資組合添加太多beta的情況下創造差異化,由此才能區分出誰能夠賺取alpha,誰不能。”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3-03-28 -
矽谷銀行倒閉,初創企業集體“斷糧”
作為債權融資市場的先驅,和全球獨此一家的創投圈專業銀行,矽谷銀行可以說是美國初創企業的生命線。它在一個月前的倒閉,讓科技行業的風投和CEO們步履維艱。 根據Preqin的數據,在加州,由矽谷銀行提供的VL融資(風險債)約占今年迄今已發行風險債券總額的60%。 多名科技行業投資人、創始人對媒體表示,他們認為,在本已艱難的融資環境下,矽谷銀行的倒閉可能引發連鎖反應,許多失去矽谷銀行支持的小企業將加速倒閉,眾多科技初創企業面臨滅頂之災。 矽谷銀行的“債權融資”—中小科創企業的“生命線” 矽谷銀行給企業提供了股權融資管道之外的另一種融資來源——債權融資。 相比股權融資,債券融資能實現創始人、風投資本和有能力控制風險的銀行三贏: 首先,對公司創始人來說,債權融資無需創始人股權被稀釋過快,可以保護創始人對公司的控制權。 其次,對於風投資本來說,引入風險借貸資金可以減少孵化單個企業的投入,分散經營風險,拉長了的融資週期。同時,意味著高成長企業在下一輪融資中的估值更高,早期股權投資回報將更加豐厚。 並且,對於銀行來說,由於創業企業風險較高,它們更有意願支付較高的貸款利息,同時搭配支付少量不立刻產生財務負擔的權證,作為一種額外利息補償。矽谷銀行也會通過貸款條約要求投資人與企業的存款留在銀行內部,僅支付較低利息。這樣,銀行負債端與資產端都有了保證,獲得更高的淨息差。 Uber、Facebook、Airbnb等公司在發展過程中都大量採用過風險債作為融資管道。 不過,有能力做好貸款風控、扶持初創企業的銀行並不多,矽谷銀行提供的風險借貸服務幾乎獨此一家。 科技初創企業面臨生存危機 自美聯儲啟動加息以來,利率上升讓科技初創企業獲得股權融資的困難大大提升,使得它們更加依賴矽谷銀行提供的債權融資。 在美國,儘管風投活躍度降低,但去年的風險債券市場依然為初創企業提供了一條生命線。PitchBook的數據顯示,2022年,風險資本規模從2021年的3450億美元大幅降至2380億美元,而風險債總額仍與2021年持平,為320億美元。 提供信託服務Dynasty的首席執行官Alessandro Chesser認為,矽谷銀行崩潰將對科技行業的生態系統產生毀滅性的影響: “依賴風險債券的公司目前陷入了很多麻煩。除非市場迅速好轉,否則我們將看到許多高價值的初創公司關門歇業。” 一家數字健康公司的創始人對媒體表示: “我們把風投債作為一個融資備選項,而且我們希望狀況能持續下去,因為目前的遊戲規則就是不確定性。你的後備選項越多越好。” 他指出,隨著矽谷銀行的倒閉,“環境將發生巨大變化,創新將變得更加困難。” 由於矽谷銀行掌握在政府手中,而且目前正被監管機構拍賣,創始人擔心獲得債務的管道將枯竭,現有貸款甚至可能面臨壓力。 儘管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擴大了拍賣範圍,希望能找到更多潛在的”接盤俠“,但目前仍未找到買家。 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及,美國第一公民銀行已接近達成對矽谷銀行的收購交易,週末曾有消息放出,第一公民銀行和FDIC最快有望於3月26日完成交易。 但截至目前,雙方尚未做出最終決定,談判最終可能會失敗。 即使找到了收購方,矽谷銀行在美國或歐洲的客戶也很少會期望業務能像以前那樣繼續下去。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3-03-27 -
月底生效!港交所發佈特專科技公司上市新規 降低營收及盈利門檻
3月24日,為進一步擴大香港的上市框架,香港聯交所推出特專科技公司上市機制,新管道允許特專科技公司於香港交易所上市,新規則將於3月31日起生效。《主板上市規則》將於2023年3月31日起新增18C章,有意根據新章節上市的公司由該日起可提交正式申請。 這是繼聯交所於2018年推出改革措施,引入特殊上市制度允許符合條件的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允許採納不同投票權制度的創新產業公司上市、為合資格的海外發行人提供第二上市管道後,又一市場期待已久的改革。預計新規將推動香港資本市場更趨多元化,擴寬投資人在香港的投資機遇。 所謂特專科技公司,指的是主要從事應用於特專科技行業可接納領域內的科學及/或技術的產品及/或服務(特專科技產品)的研發,以及其商業化及/或銷售的公司。 新規則將適用於五大特專科技行業的公司:新一代資訊技術;先進硬體;先進材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及新食品及農業技術。 特專科技公司通常具備極高增長潛力,此類公司一般具有正面效益投資的特點,可引來市場相當強大的投資需求。 然而,特專科技公司過去在香港上市面對不少困難。這些公司通常發展歷程較短,規模也不大,其中許多還在研發以將其產品及/或服務商業化,而已商業化的公司則大多未能達到現有上市制度下主板的財務資格測試中的盈利、收益或現金流量要求。 目前的《上市規則》第8章規定,於香港上市的公司經審計的最近財年營收必須大於5億港幣。而18C章則大大降低了這一門檻。 新規將特轉科技公司分為兩類:(1)已實現有意義商業化的“已商業化公司”;及(2)“未商業化公司”。如最近一個會計年度收益達到2.5億港元即為“已商業化公司”,否則就算作“未商業化公司”。 新規放寬了對收益及盈利的要求,並將市值、研發投入及歷史融資作為替代的上市要求。即使營收不及2.5億港元,如果市值大於100億港元,也可於聯交所上市。 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歐冠升表示: 「這是香港股票市場發展的另一新里程。新經濟行業正在迅速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我們引入的新上市機制將有助創新領域的新一代公司接通資本市場。香港交易所一直致力支持發行人和投資者的需要,在2018年推出的上市制度改革令香港發展成亞洲領先的生物科技集資市場,今次我們在此基礎上增設特專科技章節,將支持更多公司的集資需要並實踐創新理念。」 聯交所在政策出臺前夕的諮詢過程中共收到90份來自廣泛界別的非重複回應意見,回應人士包括投資公司、專業機構、潛在上市申請人、企業融資公司及個別人士。 收到的建議與會實施的規定的主要分別如下: 香港交易所上市主管伍潔鏇表示: 「我們提出的大部分建議均獲得大多數回應人士支持,但也因應市場意見對原先的建議規定稍作調整,同時確保能維持我們的監管原意。」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3-03-24 -
摩根大通:美債流動性不是問題 美聯儲可以繼續加息
本月,席捲全球的銀行業風暴,令市場對美聯儲的政策路徑產生質疑。美國國債波動率指標已飆升至疫情後新高,動輒幾十bps的波動讓市場參與者坐起了過山車。 美債期權的加權隱含波動率MOVE Index在3月15日一度飆升至200附近的高點,說明當前美債市場缺乏流動性,美債收益率暴漲暴跌。 不過,摩根大通認為,美債流動性低不是問題,相信鮑威爾能夠區分貨幣政策決定和金融穩定需求,繼續加息25個基點。 摩根大通策略分析師Jay Barry等人在週二發佈的報告中表示,雖然美債最近出現一些流動性不足的問題,但衡量市場流動性壓力的指標尚未突破2020年高點,對價格的影響並不像新冠爆發時那麼嚴重。 分析師在報告中指出: “市場上每筆交易對價格的影響在過去一年一直在上升,但最近幾周沒有明顯上升,仍低於危機水準。混亂有所加劇,但遠未達到令人沮喪的水準。” 月初以來,美國地區性銀行危機大幅降低加息預期,令許多押注美聯儲大幅加息的基金遭遇重創;上周三,短期利率期貨價格大幅波動,也導致一些押注美聯儲政策的合約交易暫停。 目前,期貨市場顯示,美聯儲本月加息25個基點的可能性為80%,這是自一年前本輪加息週期開始以來,首次出現議息會議前,交易員還沒有完全確定利率的情況。 摩根大通的團隊在報告中寫道: “期限在7年至10年之間的美國國債出現了最大的流動性混亂,表明大部分清算都發生在這裏。” 他們認為,雖然高波動性導致美債市場流動性有所惡化,但並不會影響金融穩定。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3-03-22 -
多家銀行聯合要求!美國政府考慮為所有銀行存款提供擔保
美國政府官員正在研究如何暫時將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的保險範圍擴大到所有存款,這是多家銀行聯合提出的要求,他們認為這是防止潛在金融危機所必需的。 據媒體報導,財政部工作人員正在審查聯邦監管機構是否有足夠的緊急權力,在未經分歧嚴重的國會正式同意的情況下,臨時為大多數帳戶的存款提供超過目前25萬美元上限的保險。 報導稱,有關部門尚未認為有必要這樣做,尤其是在監管機構本月已經採取措施幫助銀行滿足任何提款要求之後。白宮發言人Michael Kikukawa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沒有直接說明是否正在研究這項措施,他說: “我們將使用現有工具來支持社區銀行。自從我們的政府和監管機構上週末採取果斷行動以來,我們看到全國各地地方銀行的存款趨於穩定,在某些情況下,資金外流也略有逆轉。” 財政部發言人也在一份聲明表示: “由於最近採取了果斷行動,局勢已經穩定,存款流動正在改善,美國人可以對存款的安全有信心。” 儘管如此,媒體稱他們仍在制定一項戰略,以防止局勢惡化,這顯示出美國政府對銀行業局勢的擔憂,在本月三家貸款機構因無保險的儲戶提取資金而倒閉後,第四家銀行也在努力避免類似的命運。週一,第一共和銀行的股價又暴跌了47%。 上週末,因擔憂小銀行危機會導致大面積的銀行擠兌,美國中型銀行聯盟(MBCA)已經要求監管機構在未來兩年內將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保險範圍擴大到所有存款。 MBCA在一封致監管機構的信中表示,如果再有一家銀行倒閉,存款外逃將加速。報導稱,這封信被寄給了耶倫、FDIC、貨幣監理署和美聯儲。 據媒體稱,正在討論的一個擴大FDIC保險範圍的法律框架將利用財政部的權力採取緊急行動,並依賴外匯穩定調節基金。 這筆錢通常用於買賣貨幣,並為外國政府提供融資。但該基金創建於1930年代,近年來一直被美聯儲用作緊急貸款安排的後盾。這是唯一一筆由財政部長全權管轄的資金,其他支出和融資則由國會管轄。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3-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