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2 3594 6776

用心为每一个客户服务

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Financial Bulletin
新美聯儲通訊社:銀行危機讓美聯儲“進退兩難”

面對美國仍處高位的通脹和矽谷銀行帶來的金融市場動盪,美聯儲該如何選擇。 有“新美聯儲通訊社”之稱的華爾街日報記者Nick Timiraos在最新文章裏指出,金融市場穩定和通脹問題同時出現,激進加息的副作用出現的“太快太猛”,使得美聯儲陷入兩難困境,Timiraos解釋稱: 在過去一年中,美聯儲官員曾多次承認未來同時應對金融穩定和通貨膨脹的風險。但除了房地產市場的急劇放緩外,美聯儲激進加息的舉措對經濟和金融系統還沒有出現明顯的副作用。 然而,矽谷銀行一夜資不抵債,迫使投資者重新考慮地區性銀行的未來,這可能會使不少公司為因高額利率大幅減少貸款規模。 Timiraos指出,上周因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雙重鷹派發言”及遲遲無法降溫的通脹和就業數據,市場一度認為3月加息50個基點“板上釘釘”。 但矽谷銀行的風暴使得一切都逆轉了,週一,市場對歐洲央行利率峰值的預期跌破了3.5%,對美聯儲下周加息幅度的預期不到14個基點,甚至預期美聯儲年底前降息50個基點。 根據芝加哥商交所的FedWatch最新數據顯示,3月美聯儲不加息概率為35%,一天前尚為0;加息25個基點的概率為65%,一個月前為90%;加息50個基點的概率降至0,在矽谷銀行倒閉之前的可能性曾高達70%。 美聯儲激進加息的副作用可能失控 Timiraos認為,美聯儲通過收緊金融條件來使需求降溫,以對抗通貨膨脹,這些舉措的副作用不會太快出現,但一旦出現或許會失去控制: 這可能類似於從玻璃瓶中倒番茄醬:反復敲打瓶子無果,然後一不注意倒出過多的番茄醬。 信用利差的顯著擴大將使銀行和企業的借貸成本更高,這可能導致貸款大幅回撤,這一切對美聯儲來說太快也太猛了。 儘管美聯儲已經緊急出手,試圖穩定金融市場,但美國金融環境急劇收緊,整體金融系統依舊呈現緊張態勢。 摩根大通首席美國經濟學家Michael Feroli 在周日晚上的報告中表示,雖然美聯儲希望收緊金融條件以抑制總需求,但他們不希望政策產生的影響迅速蔓延且脫離控制,這無疑將對納稅人的利益造成損害。 Timiraos認為,未來這場危機將如何展開尚不得而知,但分析師週一曾發出警告,這可能導致美國銀行體系運作方式發生更根本性的變化: 如果銀行的無保險交易存款的持續減少,信貸規模可能會回落,進一步打擊中小型企業的發展前景。 Fredric E. Russell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的首席執行官 Fredric Russell 認為,這可能僅僅是“廚房裏的第一只蟑螂”:銀行業陷入了自滿的黑暗之中,然後降低了他們的品質標準。 “進退兩難”美聯儲如何抉擇 Timiraos指出,美聯儲可以像2008年金融危機時那樣,帶美國重回低利率和量化寬鬆的時代,但現在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在內的核心通脹比當時高得多,這對美聯儲未來的政策構成了更嚴峻的考驗: 如果美聯儲在打擊通脹方面變得緩和,這可能會使通脹問題遲遲得不到緩解,1998年美聯儲為應對對沖基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破產而降息後,市場出現崩盤。 畢馬威美國經濟顧問和首席經濟學家Diane Swonk指出,當前的首要任務是確保美國銀行業的穩定,如果美聯儲的措施緩解了金融市場狀況,或許會在一定程度上緩通脹壓力: 唯一可能破壞美聯儲緊縮政策的事情就是金融危機,現在仍無法判斷尚不清楚危機是否已經避免,當前最終要的事是確保銀行業健康穩定。但如果這些措施緩解了金融市場狀況,你不知道你會在多大程度上降低通脹壓力。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3-03-14
查看详情
明明是監管眼裏的“優等生”,矽谷銀行為何會爆雷?

熟悉2008年金融危機的讀者可能會發現,矽谷銀行拿到的,是和當時遭遇擠兌的北岩銀行、哈裏法克斯銀行等大型商業銀行一樣的劇本。 一句話總結矽谷銀行的的崩潰:將儲戶的短期存款(一筆隨時都可以被提走的錢),投資於長期債券如MBS和美國國債(一筆流動性較差的錢)。隨著聯儲加息,債券走熊,大筆投資變成了未實現虧損,迫使它向市場融資。捕捉到危險信號的儲戶在恐慌中一天取走420億美元,引發流動性危機。 諷刺的是,就在不到一個月前,矽谷銀行還登上了《福布斯》雜誌“2023美國百大銀行”榜單,憑藉出色的盈利能力名列加州第5位、美國第20位。矽谷銀行遵守了監管機構的所有要求,一向以運營穩健著稱,它的投資組合裏都是傳統意義上最安全的資產。但風險依然爆發了。 那麼問題來了,同樣的危機為什麼會發生第二次?監管機構眼裏的優等生是怎麼爆雷的? 小銀行更容易逃避監管 在金融危機後,國際監管機構痛定思痛,制定了巴塞爾協議III,主要從兩方面對銀行業進行監管。 首先是流動性覆蓋率 (LCR),意在衡量應急資金能力。確保商業銀行在面臨嚴重流動性壓力時,能夠保持充足的、無變現障礙的優質流動性資產。這裏的流動性壓力指的是假設銀行面臨批發融資枯竭,部分小額存款和企業存款出現擠兌的場景。 流動性覆蓋率=銀行持有的優質流動資產/流動性壓力下未來30天資金經流出量。 巴塞爾協議III規定,銀行流動性覆蓋率必須高於100%,確保銀行有30天的“存活期”。 第二個指標是淨穩定融資比率 (NSFR),意在衡量結構性融資流動性。它計算的是一家銀行資產負債表兩邊的比率,每一邊都根據流動性風險調整權重。 資產端的權重是根據資產變現的難易程度決定。例如,短期美國國債獲得100%的權重,而長期公司債券獲得50%的權重,貸款的權重為0。 負債端的權重根據債權人希望立即收回現金的可能性來確定。因此,隔夜回購的權重為100%,零售存款的權重為90%。長期債券、存款的權重為0。 根據巴塞爾協議III,資產/負債的比率也必須高於100%。 然而,問題在於,一些規模較小的美國地區性商業銀行非常依賴借短貸長的模式盈利,它們並不希望受到巴塞爾協議的制約。這些銀行花了大筆資金遊說美國政府放鬆監管。最終,美聯儲選擇了“抓大放小”,把監管的重點放在了那些“大型跨國銀行”身上,總資產達到2500萬美元以上的銀行才需要遵循審慎監管要求。 以下這段話摘自矽谷銀行的最新10-K報告: 作為一家銀行,我們的流動性受到監管機構的審查。由於我們的固定資產總額小於2500億美元、短期批發融資小於500億美元、跨境交易小於750億美元,因此我們目前不受到美聯儲LCR和NSFR要求的制約。 矽谷銀行遵守了監管機構的所有要求 儘管按資產負債表規模計算,矽谷銀行是美國第16大銀行,但按照美國法律,它受到的監管非常有限——這純粹是美國監管機構的疏漏。正如它在10-K報告中所稱,一家銀行只有在擁有500億美元以上的短期批發融資時,才需要遵守NSFR和LCR規則,而矽谷銀行的負債端主要是來自企業客戶的存款。 它既沒有違反法律,也沒有涉足高風險金融衍生品投資。金融博客Zerohedge稱,矽谷銀行是一家乏味而保守的銀行,2021年的科技牛市,讓它的存款增長到1890億美元。矽谷銀行把不斷增加的存款投資於世界上(美聯儲加息之前)最最安全的資產:美國國債、聯邦機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 (MBS)。 它是銀行業照本宣科管理的典範:在大額存單湧來的科技牛市,遵守了監管機構的所有要求,選擇了安全躺平。 銀行之所以會累積風險,唯一可能就是,它覺得這麼做沒有一絲風險。 大規模的期限錯配,就在美聯儲的眼皮子底下發生了。隨著矽谷銀行的資產和存款迅速增加,財務報表附注中債券投資浮虧也在顯著增長。而且,面臨巨額浮虧風險的不光是剛剛倒閉的矽谷銀行。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整個銀行業的證券未實現損失約為6200億美元。監管機構和銀行高管的疏忽,已經累積成了一個越來越大的窟窿。 隨著美聯儲出手救市,銀行的儲戶們暫時安全了,華爾街的分析師們也相信,在這一次的危機後,監管機構可能會重新審視流動性規則。但下一場危機會在什麼時候到來?沒人能說清楚。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3-03-13
查看详情
上古集團資產管理及家族信託專講會

2023年3月4日,上古集團應邀到深圳好品中國公司進行了一場關於上古集團的資產管理及家族信託板塊的介紹演講活動,吸引了大量客戶及業內人士的關注。 演講的開場,Alvin Chan通過PPT向大家展示了上古集團在全球範圍內的業務佈局,並分別介紹了上古集團旗下的各項業務,為大家梳理了上古集團在資產管理及家族信託領域的實力和優勢。 接著資深基金經理Earnest Leung詳細闡述了上古集團資產管理板塊的業務範圍,並重點介紹了如何運用雙向期權操作方式獲得穩健收益。同時,他也深入解析了當前金融市場的熱點話題,為現場嘉賓們提供了多角度地思考金融市場的視角。 Earnest Leung演講現場圖

2023-03-13
查看详情
一夜之間,全球市場發現美國銀行業有“大雷”

隔夜美國銀行業驚爆“SIVB時刻”,矽谷銀行突遭流動性危機,四大銀行一夜蒸發524億美元。 當地時間週四早晨,矽谷銀行(SVB)宣佈,出售其所有210億美元的可銷售證券,因此遭受了18億美元的虧損,並尋求通過出售普通股和優先股募資22.5億美元。 消息發佈後,矽谷銀行暴跌60%,創1998年以來最大跌幅,目前盤後跌近23%。同時觸發了美國銀行股的普遍拋售,四大銀行市值蒸發524億美元。摩根大通跌5.41%,美國銀行大跌6.2%,富國銀行跌6.18%;花旗集團跌4.1%。此外,費城銀行指數暴跌7.7%,創2020年6月份以來最差單日表現。 目前,恐慌正在持續蔓延,Coatue、USV、Founder Collective等三家機構建議企業從矽谷銀行取出資金。更可怕的是,矽谷銀行或是釀成危機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其他美國銀行有可能不得不效仿SVB,紛紛虧本出售證券以應對取款需求。 存款流失+債券減值“雙殺” 矽谷銀行正面臨存款流失和債券減值的雙重困境。 矽谷銀行可供出售的證券基本上由美國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組成,過去一年美聯儲大幅加息,導致債券價值下跌——尤其是那些還有很多年到期的債券。 與此同時,儲蓄者在美聯儲不斷提高利率的情況下尋求更高的收益率,帳面損失的增加與銀行存款的減少同時出現,導致SVB出現流動性危機。 目前,恐慌正在持續蔓延,Coatue、USV、Founder Collective等三家機構建議企業從矽谷銀行取出資金。 Tribe聯合創始人Arjun Sethi說: 重要的是要瞭解銀行都有杠杆作用並且它們使用存款。由於風險不為零且成本很小,銀行客戶最好能盡力分散風險。 美國銀行業遭遇“SIVB時刻” 更可怕的是,矽谷銀行或是釀成危機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其他美國銀行在疫情期間將大量存款投資於美國國債等長期證券。 SVB危機讓市場關注到其他銀行的潛在風險,即其他銀行可能不得不效仿SVB,紛紛虧本出售證券以應對取款需求。 分析師指出,矽谷銀行的流動性危機把投資者嚇壞了,因為該行歷來是一家非常強大、運營良好的銀行。如果連矽谷銀行現在都有了問題,投資者不免會想,其他那些在資產和聲譽方面不如矽谷銀行的銀行會怎麼樣。 富國銀行分析師Mike Mayo將此次拋售描述為美國銀行業的“SIVB時刻”(矽谷銀行母公司SVB Financial股票代碼為SIVB),他表示: 矽谷銀行的問題似乎是由“缺乏投資多樣化”造成的。更高的利率、對經濟衰退的擔憂以及IPO市場的冷清,使得初創公司更難籌集資金。 儘管矽谷銀行的疲軟並不能說明整個行業的問題,但仍在影響投資者的情緒。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3-03-10
查看详情
美聯儲褐皮書:今年初美國經濟活動略有增長,未來幾個月經濟不會有太大改善

3月8日週三,美聯儲公佈今年第二次褐皮書,發佈截至2月27日美聯儲對全美12個地區的經濟調查結果。 褐皮書稱,2023年初美國整體經濟活動略有增加。 在全美12個地區中,自上次報告(1月18日公佈)以來,六個地區的經濟活動幾乎沒有或沒有變化,而另外六個地區則表明經濟活動以適度的速度擴張。 展望未來,在不確定性加劇的情況下,受訪者預計未來幾個月經濟狀況不會有太大改善。 供應鏈困境緩解,高通脹、高利率依然限制消費 褐皮書稱,全美供應鏈中斷的問題繼續緩解。 消費方面,消費者支出總體保持穩定,但一些地區報告零售額在通常平緩的時期內出現溫和至強勁增長。從全美來看,汽車銷售幾乎沒有變化,但庫存水準繼續改善。幾個地區的數據顯示,高通脹和高利率繼續降低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和購買力,並對信用卡債務上升表示擔憂。大多數地區的旅行和旅遊活動仍然相當強勁。 製造業活動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收縮後趨於穩定。 雖然房地產市場仍然低迷,業受到極低庫存的限制,但在東部沿海的一些地區,房地產市場活動出現了超出季節性正常水準的意外上升。商業房地產活動穩定,工業地產市場有所增長,但寫字樓市場持續疲軟。 全美對非金融服務的需求總體上保持穩定,但在一些地區有所回升。 全美貸款需求下降,信貸標準收緊,拖欠率小幅上升。 能源活動持平或略有下降,農業狀況喜憂參半。 勞動力市場依然穩健,工資增長將進一步放緩 勞動力市場方面,褐皮書認為,美國勞動力市場狀況依然穩健。 褐皮書稱,儘管一些公司凍結了招聘並且有零星的裁員報告,但大多數地區的就業繼續以適度的速度增長。 勞動力供應略有改善,但尋找具有所需技能或經驗的工人仍然具有挑戰性。一些地區的數據顯示,缺乏可用的托兒服務繼續阻礙勞動力進入市場。 雖然勞動力市場總體上仍然緊張,但一些地區指出,公司對員工的靈活性越來越低,並開始減少遠程工作的選擇。 工資總體上以溫和的速度增長,一些地區的數據顯示,工資壓力有所緩解。美聯儲預計今年年內工資增長將進一步放緩。 通脹壓力仍普遍存在,預計物價漲幅將繼續放緩 儘管許多地區的價格漲幅有所放緩,但通脹壓力仍然普遍存在。 一些地區報告稱,投入成本進一步上升,尤其是能源和原材料,儘管運費和運輸成本有所緩解。 一些地區的數據顯示,公司發現將成本增加轉嫁給消費者變得更加困難。 大多數地區的銷售價格溫和上漲,一些地區出現減速。 房價總體持平或略有下降,而據報導租金穩定或上漲。儘管如此,房價和租金仍然居高不下,加劇了人們對住房負擔能力的持續擔憂。 展望未來,受訪者預計今年物價上漲將繼續放緩。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3-03-09
查看详情
華爾街的新共識:美國經濟軟著陸可能性明顯提高

如今,華爾街主要投行高管關於美國經濟的新共識是美國經濟有望實現軟著陸。 3月7日週二,高盛集團首席執行官David Solomon稱,和六個月前相比,現在美國經濟軟著陸的可能性“明顯提高”。 Solomon在週二舉行的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全球金融機構會議上稱: 在2023年和2024年,美國經濟實現軟著陸的可能性甚至比我在六個月前我認為的還要高。 到目前為止,美聯儲似乎做得很好。 Solomon還說,面對外部環境和美聯儲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高盛已在業務方面進行了“重大調整”。 所謂經濟軟著陸,就是美聯儲一直希望實現的目標,即在通過加息讓經濟放緩、通脹回落的同時,不至於出現大規模失業和經濟衰退。 週一,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Jamie Dimon對美國經濟做出了類似的預測。他認為,美國有希望避免嚴重的衰退,並且“仍然可以實現軟著陸。” Dimon指出了當前美國經濟面臨的挑戰,包括歐洲的衝突以及供應鏈的問題。同樣,Solomon也提到了對美國經濟不利的因素: 我認為大家必須做好準備,因為未來可能比現在更困難。這並不意味著美國經濟將像火車出軌那樣陷入困境。到目前為止,美聯儲似乎做得很好,但全球依然在發生很多事情,這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 美國銀行首席執行官Brian Moynihan本周稱,他預計會“看到經濟放緩,坦率地說,很多人不會看到那麼多。” 不過,當前美國的經濟可能“更像是一場技術性衰退”。 另一家美國銀行Bancorp的首席財務官Terrance Dolan週二表示,他的公司高管仍預計美國經濟會出現溫和衰退,但已經被推遲了: 對當前的狀況來說,軟著陸是一個不錯的描述方式。 2月底,美國財長耶倫稱,美國經濟有望實現軟著陸,這要歸功於勞動力市場強勁,且沒有像全球金融危機之前那樣的資產負債表問題: 我認為軟著陸是一種可能的結果,也是我希望能夠實現的結果。經濟基本上處於良好狀態,如果按12個月跨度來衡量,通脹率正在下降。 儘管華爾街和美國高官都對軟著陸信心滿滿,但在上個月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中,包括前美聯儲理事Frederic Mishkin在內的作者卻認為,美國經濟實現軟著陸的可能性很低。 這篇論文稱,美聯儲政策制定者對前景的判斷仍然過於樂觀,他們需要施加一些經濟痛苦才能控制通脹。論文寫道: 我們的分析讓人懷疑美聯儲是否有能力實現軟著陸,即到2025年底通脹率回到2%的目標,而不會出現溫和的衰退。 這份長達55頁的學術論文包括一系列模擬情景,以預測政策利率的可能路徑。根據該論文的模型和不同假設,美國聯邦政策利率將在2023年下半年達到5.6%、6%或6.5%的峰值。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3-03-08
查看详情
降通脹好消息:美聯儲稱,歷經三年動盪後供應鏈恢復正常

美聯儲的地方聯儲紐約聯儲公佈了一個有利於高通脹下降的好消息:歷經新冠疫情爆發後的三年間動盪,全球供應鏈終於恢復正常。 美東時間3月6日週一,紐約聯儲公佈的2月全球供應鏈壓力指數為-0.26,自2019年8月以來首次降為負值,1月指數值修正為0.94。紐約聯儲認為,2月的指數值暗示,供應鏈的壓力明顯下降,轉負“意味著,在年初前後暫時遇挫後,全球供應鏈環境已經恢復正常。” 全球供應鏈壓力指數是紐約聯儲彙集27個變數得到的結果,這些變數基友跨國運輸成本,也有中、日、韓、英、美等國家地區的製造業數據。如果指數為零,則代表持平歷史平均水準,正值或負值都標誌著逾平均水準的標準偏差。 截至2月的最近十個月內,有7個月該指數都在下降,體現了航運擁堵減少、零部件短缺緩解和消費者需求疲軟的影響。紐約聯儲稱,大多數因素都對2月指數下降有顯著貢獻,影響最大的是歐洲地區的交貨時間。 媒體評論稱,供應鏈壓力最近幾年一直是高通脹的一大推手。2月紐約聯儲的該指數表明,在全球範圍內運輸貨物更為容易、難度更低,這可能有助於減輕價格壓力。 瑞銀2月的報告稱,其跟蹤的全球供應鏈壓力綜合指數已低於正常值,除了2019年的1個月外,該指數已降至2013年以來的最低水準。也就是說,供應鏈壓力降至十年來次低。 瑞銀認為,由於需求不平衡現象的改善,航空、船運成本的下降等因素,全球供應鏈瓶頸正逐步緩解,通脹或許正逐步接近拐點。 不過,供應鏈壓力減緩的另一推手需求不振對各國來說不是好消息。全球經濟放緩的衝擊下,被譽為經濟金絲雀的韓國數據一再亮紅燈。 本月初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公佈,2月出口同比減少7.5%,進口同比增加3.6%,雖然進出口貿易逆差從1月創歷史新高的126.9億美元收窄到53億美元,但已經連續12個月錄得逆差,自1995年1月至1997年5月連續貿易逆差以來,時隔25年首次出現連續12個月貿易逆差。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3-03-07
查看详情
鷹派信號?歐洲央行行長:應該做更多來遏制通脹

歐洲央行行長最新發聲將通脹比喻成惡魔。 當地時間周日,歐央行行長拉加德對媒體表示,歐央行並不尋求通過加息來“破壞經濟”,但潛在的價格壓力將在“短期內保持粘性”,並暗示歐央行極有可能進一步加息,因為“通脹是一個需要我們迎頭痛擊的惡魔”。 拉加德表示,儘管能源價格增長已經放緩,但在使通脹恢復到歐洲央行2%目標的鬥爭中,現在就“宣佈勝利還為時過早”。她預計,總體通脹率將繼續下降,但短期內基本價格增長仍將“過高”,這意味著歐央行“非常、非常有可能”在3月16日舉行的下次會議上繼續加息0.5個百分點。 她說: “我們正在取得進展,但仍有工作要做……目前,經濟有彈性,就業強勁,失業率處於歷史最低水準。” 由於能源價格放緩,歐元區通脹率在去年10月份達到創紀錄的10.6%後,已連續4個月下降。然而,2月份整體通脹率僅下降至8.5%,低於預期,而核心通脹率創下5.6%的新高。 自去年夏天以來,歐洲央行已將利率提高了3個百分點。目前市場預計,到今年晚些時候,歐央行存款利率將從目前的2.5%躍升至4%,超過2001年3.75%的峰值。 但與此同時,繼續加息產生的不利影響也越來越受關注。 在西班牙等浮動利率抵押貸款比例較高的國家,人們擔心,家庭可能會發現難以應對更高的借貸成本。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3-03-06
查看详情
Arm和全球最大建築材料集團都要去紐約上市,倫敦“慌了”

擔憂英國市場未來的前景,軟銀旗下的晶片設計公司和全球最大建材集團都拋棄了倫敦選擇在紐約上市。 據媒體週五報導,兩位知情人士透露,儘管連續三任首相進行了激烈的遊說,軟銀還是拒絕了將旗下英國晶片設計公司Arm在倫敦上市。英國現任首相蘇納克曾在去年耶誕節與軟銀掌門人孫正義和Arm首席執行官Rene Haas舉行會晤,闡述了在倫敦上市的好處。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Arm的首席法律官Spencer Collins於週三通知了市長Andrew Griffiths,決定在美國而非倫敦上市。 週四,市值300億英鎊的國際建材巨頭CRH宣佈計畫將上市地從倫敦轉移到紐約。CRH表示,公司近四分之三的收益來自北美市場,後者將成為未來增長的主要動力。CRH還希望從美國總統拜登的基礎設施投資計畫中受益。 CRH將上市地遷至紐約的消息大幅提振了投資者情緒,CRH股價飆升了高達9%,分析師稱該集團在紐約將獲得更高的估值。 在被問及CRH的這一舉動時,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首席執行官David Schwimmer表示:“CRH大部分業務都在美國,它要做出這樣的決定,那只能這樣了。” 實際上,CRH只是大型集團紛紛出逃英國資本市場的一個縮影。過去20年,英國資本市場非但沒能吸引到最大的科技公司,反而丟失了一批上市集團。 比如,水暖供應巨頭Ferguson去年已決定將主要上市地點遷至美國,富時100成分股博彩公司Flutter計畫在紐約進行二次上市,該公司正在大舉進軍美國市場。本周早些時候,媒體還報導稱,殼牌高管曾考慮將這家能源巨頭遷往美國。 另外,在最近一波收購和私有化交易的衝擊中,英國金融市場還失去了包括電腦軟體商Aveva、 雲服務公司Micro Focus和網路安全公司Agreat在內的多家公司。 眼看金融中心地位不斷下滑,英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刺激措施,覆蓋了銀行、保險公司、經紀商、交易所和投資者等方方面面,旨在重新制定加密貨幣、房地產、股票等資產的規則。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3-03-03
查看详情
出境上市去或留:VIE備案新政影響調查

歷經多年博弈,VIE企業境外上市的監管終於有了常態化定論。 證監會日前發佈的《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等一系列配套政策(下稱“備案新規”)明確,此前長期處於制度空白地帶的VIE企業在申報上市前須履行證監會的備案程式。 “對於VIE架構企業境外上市,備案管理將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加強監管協同。證監會將徵求有關主管部門意見,對滿足合規要求的VIE架構企業境外上市予以備案,支持企業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發展壯大。”證監會表示。 可見,“有關部門意見”或將成為不同VIE企業能否順利獲得備案並出境上市的關鍵考量。 這緣於搭建VIE架構的企業從屬行業或涉足外商投資中的負面清單等,由此引發一個關鍵的問題:相關主管部門將如何對“沾邊”或處於禁止外商投資行業的VIE企業境外上市發表意見。 這無疑考驗著有關主管部門對於該類企業境外上市的尺度。 港交所2月24日也刊發諮詢檔,建議據備案新規修訂《上市規則》,要求包括VIE架構等在內的企業IPO的申報需完成備案程式。 在這一背景下,本文試圖從以下三個維度呈現備案新規對VIE企業境外上市的潛在影響: 1.備案新規的主要變化。 2.境外上市的行業性阻力。 3.過渡期內“搶跑”的可操作性。 VIE模式的新挑戰 長此以來,VIE模式一直是境內公司規避禁止外商投資等政策限制的主要境外上市模式。 而此次備案新政無疑對VIE的監管空白實現了“補漏”。根據規定,主要經營活動在境內,但以在境外註冊企業的名義,基於境內企業的股權、資產、收益或其他類似權益境外發行上市的企業,須向證監會履行備案程式,這意味著VIE的境外上市正式被納入證券監管程式。 證監會答記者問指出:“將徵求有關主管部門意見,對滿足合規要求的VIE架構企業境外上市予以備案,支持企業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發展壯大。” 自誕生之日起,VIE架構就自帶規避外商禁入行業的屬性,一旦將有關部門意見納入監管考量,則此次備案新政將對該類企業的出海上市帶來何種環境變化無疑備受市場矚目。 “一邊是發行人可能涉及禁止外商投資的領域,一邊又需要相關主管部門的意見,主管部門如何發表意見才不會突破外商投資的限制,這當中其實存在矛盾和博弈。”北京一位法務人士指出。 此次備案新規的潛在衝擊,還在於對發行人提出了股權穿透核查的要求。 有業內人士認為,核查要求可能會打擊以VIE為代表的協議控制專案上市的積極性。 “註冊在開曼等地的境外主體可能有保密需求,如果做股權穿透核查可能對該類公司不是很友好。”江蘇一位法務人士指出。 還有市場人士指出,若對境外上市“一視同仁”均要求履行備案程式,則選擇VIE架構的意義已然有限。 雖然如此,但仍有觀點認為考慮到VIE所帶來的股份全流通效應以及境外交易所的合規要求下,在境外上市中該模式仍然會扮演重要角色。 “傳統的H股模式只有IPO新增發部分的股票在境外,原有股東的內資股份還在境內並且無法在境外市場實現流通,即便是目前H股的全流通政策也無法確保100%全部上市交易。”北京市競天公誠律師事務所律師馬盛君指出,“紅籌架構的上市主體是境外法人,能夠實現股份的全流通,上市解禁後,股東持股賣出股票後的資產也可以留在境外。” “註冊地開曼是美股和港股都認可的非本土設立地。”泰和泰律師事務所律師郭松對信風表示。 亦有分析人士認為,由“證監會徵求意見”的操作,或許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部分VIE企業應對溝通問題。 “對於VIE,證監會表示將徵求主管部門意見,可能會解決了大家過去擔心的一個問題,就是不用申請人到各個部門去跑路條。”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李壽雙表示。 新政的行業性衝擊 根據現行規定,目前兩類企業的境外上市是明確受限的,一是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家有關規定明確禁止上市融資的企業;二是經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依法審查認定,境外發行上市可能危害國家安全的企業。 但此次備案新規對涉及“禁止外商投資”領域的VIE企業並未給出明確意見,目前僅針對發行人是否屬於外商投資安全審查範圍,以及是否屬於外商投資限制或禁止領域提出核查要求。 外商投資安全審查範圍由《外商投資安全審查辦法》確認,其中境內主體涉足軍工等國防安全以及關係國家安全的重要農產品、重要資訊技術和互聯網產品與服務等領域,外商投資取得該主體的實際控制權,需進行安全審查。 由於備案新規提出了股權穿透要求,因此只要最終實控人並非來自境外,則新規所帶來的影響或有限。 但有關外商投資“限制或禁止領域”的負面清單,才是此次VIE企業最受市場矚目的關鍵變數。 據外商准入負面清單顯示,互聯網、教育等不少於21個行業均屬於外商禁止投資的領域。 信風據2月18日至2月28日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的13家企業統計,宜搜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宜搜科技”)、UGenix Biotech(下稱“優訊醫學”)、嘀嗒出行和Beisen Holding Limited(下稱“北森控股”)4家發行人均搭建了VIE架構,且涉及限制或禁止外商投資的領域。 宜搜科技旗下閱讀推薦和廣告業務等屬於禁止外商投資的“互聯網文化活動”,而數位化作品出版則更屬於禁止外商投資的“網路出版”業務;優訊醫學所開展的基因診斷與治療技術開發及應用業務也屬於負面清單中的禁止類別範疇;而嘀嗒出行涉及的增值電信業務則屬於限制外資參與投資的領域等。 信風注意到,目前僅有宜搜科技、優訊醫學公開在招股書表示將向證監會進行備案,北森控股認為其無須備案,而嘀嗒出行尚未做出明確表態。 “《試行辦法》的詮釋、應用及實施仍不明確。倘日後任何其他集資活動鬚根據《試行辦法》向中國證監會辦理備案手續,尚不確定。”嘀嗒出行表示。 備案新規將對這些企業帶來何種影響,業內目前尚無定論。 “過去無監管狀態默認是可上市的,但是現在多了備案程式,監管尺度以及受理標準、哪些企業會面臨實際障礙,目前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馬盛君對信風表示,“由於沒有先例,所以我們只能第一批企業報了之後看看回饋意見是什麼,再來推動後續哪些企業備案不受影響。” “還要後續觀察和瞭解,目前說不准,反正是一個非常難的事。”李壽雙對信風表示。 此外,新的備案制可能給部分業務存在合規性爭議的行業出海上市帶來更大衝擊。 “例如某些公司具有類金融業務,但沒牌照,這類企業港股、A股可能都上不了,過去來說可以搭建VIE去美股,因為兩邊市場都不會做合規審查。”馬盛君指出,“但如果涉及到備案制,這個企業又沒有牌照,甚至沒有明確的主管部門,證監會該向誰徵求意見,都是潛在的問題。” 過渡期搶跑是與非 備案新規提出了過渡期安排。 3月31日前,若VIE等特殊架構企業已獲境外交易所同意,且無需履行額外監管程式的,可在9月30日前完成IPO,無須進行備案。 根據該規則,搭建VIE架構、已是第三次遞表的北森控股雖然從事外商投資限制業務,但其仍認為已無須履行備案程式。 “本公司預計能夠於2023年3月31日或之前通過上市委員會的聆訊,並於2023年9月30日或之前完成本次上市,因此,我們的董事認為我們將無需向中國證監會完成上述相關備案程式。”北森控股指出,“倘若須就取得中國證監會的批准或向其備案,我們無法預測我們能否取得有關批准或完成相關備案。” 但業內人士認為該進度或較難實現,因為北森控股此次交表的時間是剛剛過去的2月20日。 “如果可以是最好了,但是交易所的審核速度可能沒有這麼快。”上海一位法務人士指出。 另據業內猜測,無法完成備案的企業未來的出海上市恐將遇阻。 “備案不是行政許可,但是實踐操作中的港交所聆訊審核大概率需要證監會的備案手續。”馬盛君表示,“如果企業不能備案,交易所又無法提起聆訊,招股書就可能失效。” 根據港交所2月24日針對備案新規提出修訂《上市規則》的建議,VIE企業若不能取得備案,或難以被提起聆訊。 “如果在中國內地註冊成立(或於其他司法權區註冊成立但主要業務營運在中國內地)的新申請人須按中國內地監管新規就其於聯交所申請上市向中國證監會備案,則須在預計的聆訊審批日期至少4個營業日之前提交由中國證監會發出的確認新申請人完成備案程式的通知書。”港交所在諮詢檔中指出。 VIE企業的出海上市未來究竟將如何演變,市場正在拭目以待。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3-03-02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