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2 3594 6776

用心为每一个客户服务

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Financial Bulletin
跟隨美聯儲加息,香港金管局第五次上調基準利率

美聯儲如期加息75個基點後,香港金管局緊隨其後。 週四,中國香港金融管理局將基準利率上調了75個基點至3.5%,為連續第五次上調利率。在幾小時前,美聯儲也採取了同樣的加息幅度,並暗示借貸成本將繼續上升,突顯出抗擊通脹的決心。 投資者正在密切關注香港各大銀行是否會跟隨金管局,自2018年以來首次上調優惠利率。到目前為止,匯豐、渣打和其他銀行都沒有採取行動。 然而人們猜測,在8月份一些銀行將HIBOR掛鉤抵押貸款計畫的利率上限提高了25個基點之後,這種情況可能會改變。分析認為,銀行此舉是他們在今年年底最終提高優惠貸款利率之前的一種戰術性舉措。 更高的利率給經濟增長帶來了額外的風險,由於全球經濟衰退,香港今年已兩次下調了經濟增長預期。 香港的貨幣政策需要維持港幣與美元的掛鉤關係,美聯儲今年激進的政策還引發了有關香港聯繫匯率制度可持續性的辯論。 7月,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餘偉文在官網撰文稱,聯繫匯率制度實施近四十年以來,經歷過多次經濟週期,一直行之有效,是香港金融及貨幣穩定的基石。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2-09-22
查看详情
魏尚進:全球正面臨各大央行競相加息風險

全球正在面臨各大央行競相加息的風險。加息舉措與幅度對單個國家或許可取,卻可能將全球經濟拖入不必要的衰退。雖然這種情況仍有迴旋的餘地,但機會窗口正在關閉。 為了對抗國內的高通脹,美歐英等國央行大幅加息似乎情有可原。例如,如果考慮到美聯儲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低估了通脹的持續性,那麼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近期關於“即使有經濟衰退的風險也要繼續加息”的承諾,對於美國而言就合乎情理。為了確保美國通脹的預期能維持在較低水準,美聯儲寧願措施過激,也不願措施不足。而在大西洋彼岸,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也許諾要提高利率,以應對本國幾十年來最高的通脹水準。 輪番加息的問題在於,任何主要央行的加息都會通過匯率機制向其他國家輸出通脹,迫使其他央行加息的幅度超過它們本應做的。比方說,美聯儲提高利率時,英國央行和歐洲央行如果沒有做出回應,英鎊和歐元就會對美元貶值,導致其進口價格上漲,加劇原本已經很高的通貨膨脹。如果英國央行和歐洲央行將進一步提高利率作為回應,就會將一些通脹輸回美國和其他經濟體。其結果是各國利率螺旋式上升,對全球產出和就業的破壞性比這些國家希望的更大。 另外,對於66個將本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的較小經濟體——尤其是那些沒有重大資本管制的經濟體,如中國香港、巴拿馬和沙烏地阿拉伯——每次美國加息時,其利率往往會自動跟著上升,即使加息對這些經濟體的經濟前景有害。 由於俄烏衝突和隨之而來的能源和食品價格飆升,全球經濟增長已經在放緩,一波不斷上升的利率可能會將世界經濟推向負增長。反過來,如果通過一些政策協調,全球主要央行可能可以通過不那麼激進的加息策略來達到控制通脹的目標,而不是依靠各央行獨自努力。不過地緣局勢緊張加劇,一些主要經濟體之間的不信任加深,會使政策協調更加困難。 值得慶倖的是,全球化的競爭性加息還沒有發生。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的中國和日本,通貨膨脹率目前均低於3%,遠好於美國、英國和歐元區的8%或更高的通貨膨脹率。中國和日本目前不需要為了應對美聯儲、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而提高利率。事實上,中國政府正在考慮降低利率以刺激經濟增長,而幾十年來更擔心通貨緊縮而不是通貨膨脹的日本決策層似乎也不太擔心。目前看來,中國和日本似乎都願意接受本幣貶值。 但這種情況可能會改變。俄烏衝突還沒有結束的跡象,能源價格預計不會很快大幅下降。中國和日本都是石油和天然氣的進口大國,與能源價格上漲的受益者美國相比,能源價格飆升更讓它們擔心。雖然中國和日本的通脹率明顯低於其他主要經濟體,但在快速上升。中國通脹率自年初以來增長了兩倍,年化通脹率從0.8%增至2.9%;同期日本通脹率則從0.5%增至2.6%,增長了五倍。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輸入型通脹也將很快成為兩國的主要政策關注點。 各國政策制定者應抓住合作的機會,以免為時過晚。2009~2010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協調應對模式為此類合作提供了有益的參照。當時對其他國家搭便車的擔憂,最初阻礙了各個經濟體在財政刺激方面採取大膽的行動。但各國之間以及它們與中國之間在20國集團等論壇上的討論緩解了這些擔憂,中國大規模經濟刺激提高了中國對歐洲、美國和其他地區商品的需求,也使得其他國家更願意推出自己的大規模刺激計畫。這一多邊行動幫助緩解了當時的危機。 這一次,不斷升級的地緣緊張局勢和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貿易摩擦遺留問題,加深了一些經濟超級大國之間的不信任。雖然這次的通脹與2009~2010年的衰退相比,經濟挑戰的性質不同,但政策協調的必要性同樣重要,其目的也是為了盡力減少產出和就業損失。如果成功,將改善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所需的政策協調的機會。

2022-09-20
查看详情
即使衰退,也在所不惜!全球央行掀起“加息競賽”

在發誓要遏制數十年來最大通脹之後,全球主要央行不惜一切代價,已經掀起一場”你追我趕”式加息狂潮,並且在本周就將上演一波高潮。 前有美聯儲FOMC將公佈利率決議,在漲幅超預期的美國8月CPI數據出爐後,市場討論焦點已經從“50或75基點”升級成“75或100基點”;後有日本央行將公佈利率決議,市場關注在屢次發出口頭干預並實施匯率檢查機制後,日本央行是否還會“按兵不動”;英國央行也頗受關注,市場預計英國央行在本周加息75個基點至2.5%的可能性為79%,屆時將成為英國央行自1989年以來的最大加息幅度。 迄今為止,今年約有90個國家的央行開啟加息,其中一半至少一次性加息75基點,由此引發的是十五年以來最大規模的全球加息潮。根據摩根大通的數據,全球主要央行在本季度還將啟動1980年以來最大加息,而且並不會止步於此。 世界銀行也在上周四發佈的報告中寫道,投資者預計明年各國央行將把基準利率提高至近4%的水準,達到2021年平均水準的兩倍,以此將核心通脹率控制在5%左右。而按照報告中模型的計算結果,如果央行致力於將通脹控制在目標區間內,利率可能會高達6%。 遏制通脹 各國央行“不惜一切代價” 為了給通脹降溫,各國央行“猛踩刹車”,不惜以犧牲經濟發展為代價。 不僅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上個月承認,雖然更高的利率、放緩的增長和疲軟的勞動力市場條件會降低通脹,但也會給家庭和企業帶來一些痛苦,歐洲央行執行委員會成員Isabel Schnabel也提及遏制通脹過程中的“犧牲率”。 而這所謂的痛苦和犧牲究竟會帶來怎樣的衝擊? 媒體稱,按照貝萊德集團分析師的觀點,如果美聯儲致力於將通脹水準控制在2%的目標,那麼美國經濟將直面深度衰退,將有300萬人失業。而在能源危機之下,歐洲央行需要採取更為緊縮的貨幣政策才能達成目的。 美國銀行全球研究主管Ethan Harris認為,英國&歐元區和美國經濟將分別於今年四季度和明年陷入衰退。 值得注意的是,眾多主要央行朝著共同目標前進,此舉也加劇了風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Maurice Obstfeld認為“他們正在加強彼此政策的影響”,並且上述央行還參與到針對本國貨幣的競爭性升值之中,而這個過程也將通脹輸出到海外。 然而即便如此,全球主要央行依然沒有放慢前進的腳步。 一方面是擔憂過早放鬆政策會導致通脹複燃,之後可能不得不重新緊縮,因此導致經濟衰退。今年7月“新美聯儲通訊社”也曾撰文表示,過早轉向寬鬆將導致1970年“通脹失控”的覆轍。 另一方面,央行急於恢復自己“通脹鬥士”的聲譽。在今年的通脹“高燒”面前,去年的“通脹暫時論”讓央媽顏面盡失。 對此野村首席經濟學家Rob Subbaraman表示: 對中央銀行而言,聲譽就是一切,卻因錯誤的暫時性通脹言論受到損害......從1970年代的經驗來看,恢復聲譽是他們的首要任務,即便這意味著經濟衰退。 既控通脹,又保經濟? 最新的世界銀行報告提及,經濟學家Justin-Damien Guenette、M. Ayhan Kose和Naotaka Sugawara發現了央行在不引發全球衰退的情況下控制通脹的方式,並為政策制定者制定了一項行動計畫: 各國央行必須清楚地傳達政策決定,錨定通脹預期,並降低所需的貨幣緊縮程度。 在發達經濟體,央行應牢記貨幣緊縮的跨境溢出效應。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應加強宏觀審慎監管,建立外匯儲備。 財政部門需要謹慎調整財政支持措施的退出,同時確保與貨幣政策目標保持一致。 明年收緊財政政策的國家數量預計將達到1990年代初以來的最高水準,此舉或將放大貨幣政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政策制定者需要制定可信的中期財政計畫,並為弱勢家庭提供有針對性的救濟措施。 其他經濟政策制定者也需要加入對抗通脹的行列之中,採取強有力的措施來增加全球供應。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2-09-19
查看详情
美股短期仍然受壓

收市後,我們得到消息稱,由於宏觀經濟疲軟導致需求疲軟,聯邦快遞 (FDX) 未能達到季度盈利預期。 收盤後,該股一度下跌超過 15%。 此外,雖然公司收入低於預期不多(235.2 億美元相對 232 億美元),但每股盈利卻與預期差得多,這反映了利潤率受壓。在經濟下行週期,很多企業收入下降速度遠快於成本,因為成本往往由於粘性強的勞動力成分而更難下降。隨著我們越來越接近業績期,由於經濟活動疲軟,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令人失望的盈利和/或未來盈利指引。亞特蘭大 GDPNow 昨天將美國第三季度 GDP 增長率從 +1.3% 下調至 +0.5%,而美國經濟已經連續兩個季度收縮。 我附上了一張標準普爾 500 指數的圖表。趨勢線顯示,一些支撐應該出現在 3750 點附近。基於上述因素,這似乎是短期的下行目標。 跌穿這一點打開了通往 6 月份低點 3600 點左右的大門。AAII 和 「Investor Intelligence」的衡量投資者情緒指標處於低位,CNN 恐懼和貪婪指數處亦處於 「恐懼」。 然而,這些指標還沒有達到分享指標利好的極端水平。 筆者認為,高於 32 的 VIX 讀數可能是達到短期低點的信號,而目前 VIX 為 26.27。在此日之前,我傾向於保持防禦部署,傾向醫療保健和消費必需品板塊。一年期國債現在收益率高達 3.96%,對我來說也很有吸引力。 這可能是持有與現金接近的資產類別的好方法。

2022-09-16
查看详情
“美聯儲最關注的通脹指標”強勁反彈成定局?

9月14日週三,美國勞工部發佈的數據顯示,美國8月PPI(生產者價格指數)同比增長8.7%,相比7月的8.8%環比下降0.1%,與預期持平。 野村認為,美聯儲理事沃勒最近的言論顯示,0.25%可能是美聯儲考慮是否結束緊縮政策時所能接受的最大通脹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從8月份的數據開始,美國經濟分析局將修改其評估核心PCE指數中二手車價格的方法——停止使用PPI的零售利潤率指數來估算二手車價格,作為年度GDP數據修正的一部分。 瑞銀與野村的預期相似。 展望未來,瑞銀預計9月份的核心PCE同比增速將大致維持在當前水準,然後在今年第四季度下降約1個百分點。但即便如此,核心PCE在明年1月也會保持在3.75%的同比增速。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2-09-16
查看详情
下周美聯儲加息100基點概率多大?摩根大通:不到1/3

8CPI9100 野村再度成為首次喊出100100Nick Timiraos10050%. 100 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在剛剛發表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美聯儲在下周的議息會議上不太可能在將利率上調個基點。表示: 個基點的波動概率——儘管肯定不是零——但低於。 FOMC Feroli1005%2023 Feroli75100CPI4.50%-4.75% Feroli6GDPPCE8PCE 從表面上看,這並不需要對年底的利率進行實質性的上調,而且即使考慮通脹超出預期,也很難將月份的利率預測中值從提高到以上。 FeroliFOMCFeroli 對明年寬鬆預期的回擊不僅僅是調整預測的問題,而是對長期利率施加更大的影響,基本上與許多市場參與者提出的 Feroli1002023 目前,交易員認為下周加息個基點的可能性只有,低於摩根大通的“三分之一”。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2-09-15
查看详情
個股推薦:Freeport-McMoRan (FCX)

費利浦·麥克莫蘭銅金公司 (FCX) 是全球第三大銅生產商(僅次於 Codelco 和 BHP),經營著全球最大的金礦(Grasberg 礦),也是全球最大的鉬生產商。 2022 年第二季度,銅、金和鉬的銷售收入分別佔公司總收入的 78%、15% 和 7%。 雖然銅價歷來被視為關鍵的經濟指標,但全球轉向再生能源和電動車的趨勢創造了與經濟增長相關性較低的巨大需求驅動因素。美國最近通過的《降低通貨膨脹法案》亦為增加銅含量高的電動汽車、充電站和可再生能源提供了激勵措施。電動車中的銅使用量大大高於傳統的汽油動力汽車。一輛典型的特斯拉 (TSLA) 包含大約 180 磅的銅,而純汽油汽車則大約為 50 磅。 銅價從 2 月份的 4.90 美元左右的高位跌至 7 月份的 3.25 美元的低位之後回升至昨天的 3.53 美元。 以每磅 3.50 美元的銅價計算,FCX 每年產生約 31.3 億美元的經營現金流 (OCF),即每股 2.15 美元。 這轉化為 6.9% 的經營現金流收益率。 銅銷售價格每變動 0.10 美元,每年都會對經營現金流產生大約 4.6 億美元 (或每股 0.315 美元)的影響。 按銅價 4 美元計算,FCX 經營現金流約為 54.3 億美元(OCF 收益率為 12%)。 因此,不難看出FCX的股價對銅價敏感度非常高。 如果美聯儲和其他央行繼續推高利率以抑制通脹,由此導致的經濟增長放緩將損害大多數商品價格,銅相信亦不會例外,但鑑於電動汽車採用和向可再生能源過渡的長期增長驅動力,銅價可能會更快恢復。 FCX 有強勁的資產負債表抵禦銅價短期疲弱,其淨負債已從 2013 年的超過 180 億美元減少到截至第二季度末的約 16 億美元。由於對全球經濟疲弱的擔憂導致銅價走弱,FCX 的股價已從 3 月份的高點回落約 40%。 鑑於未來多年對銅的強勁需求,FCX 的短期弱勢提供一個長期買入機會。 買入價:US$30; 目標價:US$38; 止蝕價:US$26。 發佈日前收市價:US$31.05; 同日標準普爾 500 指數值:3932.69 (筆者是證監會持牌人,並沒持有 FCX股票)

2022-09-14
查看详情
摩根大通:相比於衰退,全球經濟更有可能軟著陸

摩根大通策略師週一表示,比起衰退,全球經濟更有可能實現軟著陸,這將繼續為風險資產帶來利好。 Marko Kolanovic(華爾街最堅定的看漲者之一)和 Nikolaos Panigirtzoglou等摩根大通分析師組成的團隊在週一的一份報告中寫道,近期數據顯示,通貨膨脹和工資壓力有所緩和,經濟出現反彈,消費者信心企穩,這表明全球將避免經濟衰退。他們表示: 經濟數據和投資者頭寸才是決定風險資產表現的更重要因素,而不是央行的花言巧語。 摩根大通認為,通脹逐步緩解對週期股和小盤股是有利的,更青睞新興市場和中國股票,而不是“昂貴的”防禦性股票。該行還看好近期下挫的能源股,並主張“大舉”增持大宗商品。 我們堅持認為,隨著扭曲因素消退,通脹將自行好轉,而美聯儲加息75個基點是反應過度。我們可能會看到美聯儲轉向,這對週期性資產是有利的。 我們預計,全球經濟將不會陷入衰退,財政刺激將會加碼,投資者頭寸和情緒仍然非常低,因此,儘管央行最近的措辭更為強硬,但這些因素應繼續為高風險資產提供利好。 金融服務公司Oreana Financial Services首席投資官Isaac Poole與小摩持類似觀點。Poole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數據顯示,全球經濟正走向軟著陸。“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實際上認為,明年美股收益可能會相對較好”。盈利增長可能會好於預期,“因為有很多悲觀情緒在裏面”。 然而,隨著美國最新通脹數據出爐,全球尤其是美國經濟實現軟著陸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 在摩根大通發表以上觀點的第二天,美國勞工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8月整體CPI同比回落不及預期,核心CPI同比意外加速,美聯儲9月加息75基點幾成定局,而加息100基點的預期開始升溫。暴力加息預期和衰退恐懼嚇趴美股,標普500指數、納指和納指100接近抹去9月6日來漲幅,道指創7月18日來最低,美股齊跌破50日均線。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2-09-14
查看详情
個股份析:Qualcomm (QCOM)

近年來,QCOM 已經從依賴智能手機業務逐漸轉向其他市場,例如物聯網(IoT) 和汽車相關業務等。這一個多年轉型計劃將令公司不再依賴單一市場和將使公司的收益減少對消費者終端市場的依賴,從而提升公司的價值。 在最近的第三財政季度(截至 2022 年 6 月),公司收入的細分為:手機 – 56.3%(同比增長 59%);技術許可 – 14.2%(同比增長 2%); 物聯網 (IoT) – 16.7%(同比增長 31%); 射頻前端 – 9.6%(同比增長 9%); 汽車 – 3.2%(同比增長 38%)。 高通將在 9 月 22日 舉辦汽車業務投資者日,這可能有助於將投資市場注意力轉移到公司日益重要的汽車領域(自動駕駛和半自動駕駛汽車),並成為股價上漲的催化劑。根據公司積壓訂單的規模,汽車業務應該是未來幾年收入增長的重要推動力。在最近的季度財報,高通的汽車業務訂單超過 190 億美元,比上一季度增加了 30 億美元。訂單積壓的規模遠超部門本財政年第三季度 3.5 億美元的收入。除了汽車領域,早在 9 月 2 日,高通 (QCOM) 就宣布已簽署協議,為 Meta 的 Quest 虛擬現實裝置開發定制虛擬現實 (VR) 芯片組。 透過與三星合作,高通是 Android 高端智能手機市場的主要芯片供應商,公司最新的 Snapdragon 「8+」 Gen 1 移動平台進一步鞏固了這一地位。 「XDA Developers」 最近稱讚該芯片 “CPU 性能提升了 10% [vs. Snapdragon “8” Gen 1] 同時還將峰值功耗降低了近 20%,這是一項不小的壯舉,消費者在電池壽命和性能方面都會注意到這一點。” 該平台還具有一個 18 位圖像信號處理器,可幫助手機攝像頭處理比以前的 14 位 ISP 更多的數據。 早在 7 月 27 日,高通就公佈了第三財季(截至 6 月 30 日)好於預期的業績。收入同比增長 37% 至 109.3 億美元,高於預期的 108.6 億美元。調整後每股收益為 2.96 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 54%,也超過了管理層第三季度指導範圍的高端,遠高於預期的 2.86 美元。雖然第四財季指引弱於預期,但公司仍預計季度環比增長。管理層指導第四財季(本季度)收入在 110 億美元至 118 億美元之間,中間值為 114 億美元,低於預期的 120 億美元,但高於第三財季 109.3 億美元的收入。最重要的是,預計第四財季調整後的收益將在每股 3 美元至 3.30 美元之間。這個 3.15 美元的中點,包括由於宏觀逆風和全球手機預測下調而導致的每股 20 美分的估計削減,低於 3.30 美元的估計,但仍意味著強勁的同比增長率和 10% 按季增幅。 高通未來 12 個月的市盈率僅為 10.4 倍,即使納斯達克指數因金融狀況收緊而再次下跌,高通仍有相當高防禦性。 該股受到來自芯片行業的負面消息(例如 NVDA 疲軟的遊戲市場需求和中國芯片禁售令)的拖累,但這些消息並非針對 QCOM。高通在 2022 財年前三個季度產生了 60 億美元的自由現金流(定義為淨運營現金流減去資本支出), 以 132.05 美元的股價計算,這年化為不錯的 5.4% 的自由現金流收益率。 買入價:US$130; 目標價:US$170; 止蝕價:US$110。 發佈日前收市價:US$132.05; 同日標準普爾 500 指數值:4067.36 (筆者是證監會持牌人,並持有 QCOM股票)

2022-09-13
查看详情
要見頂了?美國通脹預期急劇下降

根據紐約聯儲發佈的最新調查,消費者對美國未來幾年通貨膨脹的預期急劇下降,為正在遏制物價壓力的美聯儲決策者帶來好消息。   紐約聯儲9月12日週一發佈的月度消費者預期調查顯示,受訪者對美國未來三年通脹預期在8月降至2.8%,低於上個月的3.2%和6月的3.6%。受訪者對未來一年的通脹預期也從7月的6.2%降至5.7%,創下了去年10月以來的最低水準;五年通脹預期則從2.3%降至2%。   報告顯示,受訪者對未來三年的通脹預期創下了2020年11月以來的新低。值得注意的是,兩年前的2020年8月,當時的對未來三年的通脹預期和當前一致,只是當時市場預測美聯儲將連續多年維持零利率政策,而且持續不斷的量化寬鬆將美股一再推向高點。市場認為,當前消費者對通脹的預測和2020年8月、11月持平意味著,大家都在為即將到來的衰退做準備。    受訪者對美國未來三年通脹預期已經連續第四個月下降,而在2021年9月和10月的時候曾高達4.2%。在這期間,美聯儲開始取消疫情期的寬鬆政策,並在今年開啟加息週期。   紐約聯儲的調查顯示,美國人對汽油價格上漲的預期也繼續放緩,根據最新的統計,受訪者預計一年後的汽油價格將大致保持不變。受訪者對食品價格同比漲幅的預期下降0.8個百分點至5.8%,租金漲幅預期下降0.3個百分點至9.6%。   對之前急劇上漲、近幾個月已經降溫的房地產市場,消費者的預期也有所緩和。受訪者對房價預期中值大幅下降1.4個百分點,至2.1%,為2020年7月以來最低水準。房價漲幅預期的下降廣泛體現在各人群和地區,2022年4月時曾達到6%。房價和租金預期的下降符合房利美上周發佈的調查數據。   消費者對未來家庭收入和財務狀況更為樂觀,但漲幅仍不及通脹水準。雖然通脹預期下降,但受訪者對未來一年收入增幅預期中值在8月份持平於3%。受訪者還預計家庭支出增速將遠超收入。未來一年支出增幅預期在8月份上升1個百分點至7.8%,這一增長主要受高中或以下學歷的人群和主要由低收入者組成的群體推動。   與一年前相比,對獲得貸款的看法有所惡化,預測獲得貸款比一年前更難的家庭比例上升至新的高點。同樣,對未來貸款可用性的預期也惡化,預計未來一年獲得信貸將更加困難的受訪者比例升至新高。此外,預計未來三個月無法償還最低債務的人數增加了12.2%,增幅為1.4個百分點,為2020年5月以來的最高水準。   儘管利率上升,但消費者在調查中表示樂觀。預計一年後財務狀況惡化的家庭比例減少,對美國股市未來12個月上漲的平均預期概率上升2.1個百分點,至36.4%。   最新的報告顯示,受訪者預測美國失業率將在一年後上升的平均概率,下降了0.2個百分點至40.0%。受訪者對未來12個月內失去工作的平均感知概率下降0.7 個百分點至11.1%。同樣,未來12個月自願離職的平均概率下降0.9個百分點至18.5%,為2021年3月以來的最低值。報告顯示,找到工作的平均感知概率(如果一個人失去了當前的工作)從7月份的55.9%增加到57.2%。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2-09-13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