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
歐盟稱英國脫歐可能是一場“重大災難” 呼籲備好緊急資金迎挑戰
據外媒報導,歐盟的一份檔稱,英國脫歐可能是一場“重大災難”。對此,歐盟相關機構呼籲,動用約6億歐元的緊急資金,以應對英國脫歐後帶來的影響。 報導稱,歐盟的一份檔表示,如果英國在10月31日無協議脫歐,那麼將會對貿易模式、發展和就業等造成巨大影響。對此,歐洲委員會將提議,動用2002年創建的一筆基金,用於應對脫歐事宜。 據報導,這筆基金原本是用來幫助歐盟成員國應對自然災害,比如洪水、風暴、火山爆發和林火等。檔分析稱,英國脫歐是一項“特別事件”,可能導致“重大災難”,符合動用這筆基金的的原則。 此外,歐盟的“全球化調整基金”中,還將挪出一筆錢,用於幫助或因工廠破產而失業的工人。分析稱,比利時、德國、荷蘭、丹麥和西班牙等多個國家,因經濟貿易尤為依賴英國,在英國脫歐後,將會面臨嚴峻挑戰。 據報導,歐盟成員國各政府必須在10月底前表決,是否通過這項開支計畫。 英國首相鮑裏斯·詹森此前多次揚言,不論是否達成脫歐協議,都將帶領英國在10月31日脫離歐盟。詹森還表示,他不會要求布魯塞爾延長英國脫歐進程,即使英國議會強迫他這麼做。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19-09-04 -
IMF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 專家呼籲協商解決經貿摩擦
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張濤在接受央視記者專訪時表示,經貿摩擦正在拖累全球經濟增長。他呼籲各方在多邊體制框架下,通過協商找到解決分歧的辦法。 張濤指出,一系列數據顯示,全球經濟正在經受經貿摩擦的負面衝擊。他呼籲有關各方通過協商找到可持續方案,有效解決分歧。 央視記者:您覺得目前的中美經貿緊張局勢和中美經貿摩擦對全球經濟的增長有哪些影響?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 張濤:其實我們一直說經貿摩擦最大的犧牲品就是全球經濟,全球經濟會受到摩擦、關稅的拖累,所以我們希望有關各方還是在多邊體制框架下進行真正的溝通、協商,找到可持續的解決辦法,回到多邊體制框架內,從而實現有規則的、透明的、公平的貿易體制和框架讓世界經濟,包括中國和美國的經濟都受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7月份發佈的一份報告中再次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分別將2019年和2020年世界經濟增速下調至3.2%和3.5%。其中,英國脫歐和經貿摩擦帶來的不確定性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作出調整的重要因素。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19-09-03 -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調貶4點,美元指數上探99關口
9月2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7.0883,調貶4點;上一交易日中間價7.0879。上一交易日官方收盤價7.1452,上日夜盤報收7.1585。 同時,央行未開展逆回購操作,因今日無逆回購到期,實現零投放零回籠。 週五紐約尾盤,美元指數漲0.4%報98.8436,創逾兩年來新高,盤中一度漲破99關口。 武漢大學經濟學博導管濤表示,今年8月26日起,境內銀行間市場人民幣匯率交易價跌破7.10,不只是一個整數關口,更是對境內外匯市場韌性進一步的經濟測試。目前看來,市場再次經受了考驗。 社科院學部委員餘永定表示,匯率是一種穩定資本流動、穩定金融跨境流動,讓國際收支趨於平衡的重要調節機制。但目前我們對人民幣匯率的浮動過於擔心,應該讓人民幣有相當的靈活性,增加人民幣匯率的彈性。“我們現在完全是自己嚇自己,人民幣匯率如果由7變為7.1,中國並不會出現大問題。如果現在讓匯率在7附近晃動,大家適應了就不會有大問題,我們應該用比較自然、放鬆的心理看待匯率的變動。7、7.1、7.2與6.9和6.95沒有太大區別,我們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應該有信心。”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19-09-02 -
人民日報鐘聲:美方一再升級摩擦於事無補
觀察中美經貿摩擦,從來不難發現彼此“對撞”的資訊。當地時間8月28日,美國政府再次宣佈對中國商品分階段加征關稅。同一天,超過160家美國商業組織組成的“美國自由貿易聯盟”聯名致信美國領導人,要求立即推遲對中國商品加征的所有關稅。 理性與非理性的較量,成為中美經貿摩擦最明顯的特點。透過一個又一個回合,成堆的問號擺在人們面前:美方一些人要解決的問題究竟是什麼?解決的辦法在哪里?美方一些人執意不肯走回正軌,究竟想幹什麼?……理智告訴世人,以加征關稅相威脅、不斷升級經貿摩擦的行徑,不僅無益於解決中美經貿問題,還給解決問題不斷製造新的困難。 經貿摩擦的原點,貌似就是美方一些人視貿易逆差為絕對威脅,只有美元嘩嘩流入才叫公平。但是,經過一通打鬥之後,美元去哪兒了?加征關稅,物價上漲,美國民眾兜裏的美元正止不住地流出。美國《外交政策》網站刊發的文章還給出新的視角是:“鮮為人知的是,真正大幅減少的不是貿易,而是中國在美國的投資。”法新社的報導指出,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不會解決貿易逆差問題。 貿易戰沒有贏家,升級摩擦解決不了經貿問題。如果有人總想通過不斷升級經貿摩擦來迫使中國就範,註定失敗。中方不可能在極限施壓面前讓步,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必然。 互利共贏,才是順應時代潮流的選擇。解決中美經貿問題,必須著眼中美雙方共同利益,拿出解決問題的誠意與行動,切實為雙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進行磋商創造條件,而不是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中方始終認為,用冷靜的態度進行磋商與合作,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正確路徑。這種理性的力量,才是中美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所歡迎的。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19-08-30 -
財經觀察:經貿爭端令美債收益率承壓
美國國債收益率28日再現整體下跌,其中3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跌至1.93%附近,為歷史最低水準。分析人士擔憂,美債可能在美方挑起經貿爭端引發的避險風潮下加速跌向負收益率,給全球金融體系帶來劇烈衝擊。 數據顯示,最受全球金融市場關注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當天跌至1.5%以下,為2016年6月來的最低水準;2年期國債收益率也跌至1.5%左右,為2017年9月來最低水準。 近期,受經貿爭端升級、全球經濟放緩等因素影響,美債收益率基本處於下跌態勢,其中10年期國債收益率近一年來的跌幅約為135個基點。 美債收益率迅速下跌讓金融界人士擔憂美債存在陷入負收益率的風險,更擔憂關稅威脅和經貿爭端升級,可能加速導致美債收益率跌向負值。 業界一家資產管理公司首席投資官馬克·赫彭斯托爾稱,目前很多人擔心負收益率將蔓延至美國國債。美聯儲前主席艾倫·格林斯潘日前也表示,美國國債收益率降至零以下沒有障礙。 美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全球經濟顧問約阿希姆·費爾斯日前警告,如果貿易緊張局勢繼續升級,美債轉入負收益率的速度可能會超過許多投資者的預期。 由於美債在全球金融市場發揮著重要作用,分析人士對於美債陷入負收益率的風險感到擔憂。安聯集團首席經濟顧問穆罕默德·埃爾-埃利安警告,一旦美債進入負利率,將非常令人擔心,因為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場,負收益率將會“破壞一切”,“現有金融體系無法在負收益率基礎上運行”。 埃利安說,現有金融體系在負收益率下無法提供優良的人壽保險和退休金。這將使得消費者和家庭傾向於進一步規避風險。此外,負收益率還將破壞銀行體系,對經濟運行產生巨大影響。 在收益率劇烈下跌的同時,美債收益率延續了此前令金融界廣泛擔憂的倒掛態勢。美聯儲數據顯示,2年期與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進入倒掛,而3個月期與10年期國債收益率倒掛程度接近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水準。 短期國債收益率高於長期國債收益率的反常狀態被稱為“倒掛”,被視為美國經濟即將進入衰退的預警信號,這是目前廣泛令人擔憂的動向。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19-08-29 -
美元儲備存風險 全球急尋替代型儲備貨幣
隨著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美元在全球儲備貨幣的主導地位也開始遭遇越來越多爭議。 近日,英國央行行長卡尼(Mark Carney)在傑克森霍爾全球央行年會期間明確表示,美元在全球金融體系的主導地位,增加了超低利率和疲弱經濟增長所造成的流動性陷阱風險。因此全球主要國家央行或許需要聯合起來,創立自家的替代儲備貨幣。 在他看來,美元在全球經濟體系所帶來的“不穩定”有所加大,比如新興市場國家占全球經濟活動的份額從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約45%,升至當前的60%,但使用美元結算的國際貿易仍占到全球貿易總額的50%以上,是美國在全球進口占比的五倍,因此許多國家仍有可能被美國經濟動盪所“殃及”。 “不過,要構建新的替代儲備貨幣,絕非易事。一方面近期剛面世的超主權虛擬數字貨幣Libra依然遭遇不少國家金融監管部門的抵制,另一方面不少國家更傾向使用IMF的SDR(特別提款權),作為新的替代儲備貨幣。”對沖基金MKS PAMP分析師Sam Laughlin向記者透露。不過,卡尼的表態也反映出當前不少國家央行對美元資產在外匯儲備占比過高的擔憂——一方面是若美國這輪降息週期令美元基準利率跌至零(甚至出現負利率),將導致大量美元資產收益率也跌向負值,拖累這些國家外匯儲備難以實現保值增值;另一方面美元超低利率將再度觸發美元流動性氾濫,令這些國家遭遇熱錢大進大出與金融市場劇烈波動的經濟風險。 “這也是近年不少國家央行正積極削減外匯儲備美元資產占比的重要原因之一。”他透露,但如今他們面臨的一大挑戰,是歐洲眾多國家與日本國債收益率均跌入負值,令全球負利率國債規模超過16萬億美元,導致他們外匯儲備多元化配置遇到新的挑戰。 Sam Laughlin坦言,這正驅動越來越多國家央行與大型機構要麼通過發行熊貓債,要麼直接買入中國國債加倉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因為與美債、德債、日債同等信用評級的國債裏,只有中國等少數國家國債收益率還能維持在3%左右;加之中國經濟增長基本面相對平穩與中國央行對降息持審慎態度,令這些央行機構更傾向將人民幣視為現階段的替代型儲備貨幣。 英國央行行長卡尼認為,人民幣最有可能成為與美元相匹敵的儲備貨幣,但在此之前,人民幣國際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美元儲備的煩惱 多位華爾街對沖基金經理向記者透露,美元在全球儲備貨幣占比過高的風險,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期間已初露端倪。當時為了應對危機衝擊,不少國家央行決定將本國貨幣匯率盯住美元,因此他們在外匯儲備裏配置了大量美元資產。 然而,他們很快遭遇美元超低利率的煩惱——隨著美聯儲決定採取“QE拯救恐慌”措施,他們驟然發現美聯儲此舉導致美元資產收益率趨於下降與美元流動性氾濫,不但令自身外匯儲備(以美元資產為主)保值增值面臨挑戰,還引發美元熱錢大舉流入衝擊本國金融市場穩定。 “近年阿根廷、土耳其等新興市場國家先後遭遇金融市場劇烈動盪與資本大舉流出,表面而言,是這些國家外匯儲備無法應對資本流出壓力所致。”一位華爾街大型宏觀經濟型對沖基金經理向記者透露。這背後深層次的原因,是近年美聯儲鷹派加息導致這些國家美元外債的償還成本驟增,而他們外匯儲備的投資回報卻因美元此前超低利率而走低——難以“覆蓋”美元外債償還成本上漲壓力,最終觸發資本大舉外流與金融市場劇烈動盪。 在他看來,其間一些國際性經濟組織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比如他們在向阿根廷、土耳其等新興市場國家提供臨時性資金援助時,要求後者必須以美元償還相應援助資金,迫使這些國家只能大量囤積美元外匯儲備(導致美元占比偏高),無法通過資產多元化配置解決美元資產收益率過低所帶來的保值增值壓力。 數據顯示,為了降低對美元的過度依賴以及潛在的金融風險,近年很多國家央行開始削減外匯儲備美元資產占比,導致美元在全球儲備貨幣的比重從2008年的70%降至當前的約52%。 道富環球顧問(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宏觀策略主管Tim Graf認為,這背後,一方面是越來越多國家吸取了阿根廷、土耳其等新興市場國家的教訓,通過外匯儲備多元化配置提升收益率,以應對美元超低利率及美元流動性氾濫的衝擊,另一方面他們也意識到美聯儲如今再度啟動降息週期,很可能會導致歷史再度重演——一旦外匯儲備美元資產占比過高,其低收益(因美聯儲持續降息)與未來美元外債償還成本上漲壓力出現“錯配”,勢必引發投機資本大舉沽空本國股票匯率套利,進而令金融市場劇烈動盪。 他向記者透露,按照此前美聯儲內部預估,應在基準利率上調至4%左右再降息,如今美聯儲在2.25%-2.5%就扣動降息扳機,因此不少國家央行與大型機構開始擔心美聯儲本輪降息週期會將美元基準利率壓低至負利率區間,進一步拖累美元資產收益率走低與美元流動性氾濫(熱錢大進大出風險驟增),因此他們正加快削減外匯儲備美元資產占比的步伐。 “事實上,英國央行卡尼的表態,只是將眾多國家央行的上述擔心公開化了。”Tim Graf指出。 新的替代型儲備貨幣花落誰家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美元儲備貨幣地位趨降,誰能替代美元成為新的儲備貨幣,正成為全球金融市場關注的焦點。 卡尼認為,最好的解決辦法是通過技術建立多元化、多極化的金融體系,因此,新的替代型儲備貨幣最好由公共部門提供,或許通過央行的數字貨幣網路,這樣可以抑制美元對全球貿易的“霸道”影響。 “這也令市場猜測英國央行可能傾向使用虛擬數字貨幣取代美元儲備貨幣地位,儘管這條路走起來很難。”Sam Laughlin向記者分析說,一方面是FACEBOOK所發行的超主權數字貨幣Libra因各種原因,正遭遇不少國家金融監管部門抵制,令數字貨幣替代美元儲備貨幣地位的征途異常艱辛,另一方面不少國家央行比較傾向用SDR作為新的替代型儲備貨幣。 記者多方瞭解到,SDR能否成為替代型儲備貨幣,也存在不少爭議,比如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央行認為SDR的權重貨幣主要是美元、歐元、日元與英鎊等,並沒有按照新興市場國家在全球經濟體系的占比提升而調高新興市場貨幣的占比,因此他們認為SDR依然存在“缺陷”,需要進一步調高新興市場貨幣占比才能全面反映當前全球經濟發展趨勢,令其替代型儲備貨幣角色更顯得“貨真價實”。 鑒於SDR權重貨幣占比調整與Libra發展都遇到相當大的操作難度,當前不少大型金融機構與央行轉而將人民幣視為一種新的替代型儲備貨幣。畢竟,一方面中國在全球貿易與經濟體系的占比日益增加,與中國開展貿易投資往來的國家日益增多,因此將人民幣納入替代型儲備貨幣,有助於各國與中國開展更大規模的經貿往來,另一方面近年人民幣實際匯率因中國經濟基本面平穩增長而呈現升值趨勢,加之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匯率基本保持穩定,因此這些國家加大人民幣的儲備貨幣比重,有助於確保外匯儲備資產保值增值。 一位境外銀行全球業務主管向記者透露,當前他們正協助眾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銀行搭建人民幣帳戶創設、人民幣現金管理、人民幣貿易融資、人民幣貸款、人民幣匯率風險對沖等業務流程,令人民幣在當地擁有更大的使用範疇,助力當地大型機構企業加倉人民幣納入儲備資產。 “相比前些年不少國家金融監管部門對擴大人民幣使用範疇比較猶豫,如今情況好轉很多,有些國家金融監管部門主動提出要擴大人民幣在當地的使用範疇,包括將外匯儲備人民幣頭寸拆借給當地企業用於採購中國商品等,進而擴大與中國的經貿往來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他透露。 不過,要讓人民幣成為新的替代型儲備貨幣,要走的路還很長。 上述境外銀行全球業務主管坦言,目前人民幣國際化面臨的瓶頸依然不少,比如人民幣尚未自由兌換,因此不少國家企業機構擔心人民幣頭寸“兌換”問題而不敢過多持有人民幣,此外人民幣匯率風險對沖工具依然不夠豐富,導致很多機構擔心匯率大幅貶值問題而不敢持有大量人民幣作為替代型儲備貨幣。 “但我們看到一個新的趨勢,是倫敦等國際金融中心的離岸人民幣成交量持續快速增長,甚至倫敦人民幣交易量一度超過英鎊兌歐元交易量,表明越來越多國際金融中心與當地金融機構正在加快研發人民幣匯率風險對沖工具等金融產品,爭奪離岸人民幣交易與貨幣儲備的市場份額。”他指出。 *本文來自21世紀經濟報導
2019-08-28 -
小米總裁林斌套現超3.7億港元,線民稱可理解但很失望
“理智上能接受公司上市後高管套現,畢竟都要養家,但情感上不能認同在股價低點時套現的行為,如果引發了大規模的‘踩踏事件’,促使股價繼續下跌怎麼辦?” 港交所資訊顯示,小米集團總裁林斌於8月21日、22日、23日連續三日賣出共計4130.7萬股小米股份,套現約3.7億港元,折合人民幣3.4億。針對於此行為,一位被套牢的小米股東對第一財經記者抱怨稱。 其後,小米集團方面回應稱,林斌自小米集團上市以來一股都沒賣過,上市時也未發生過老股轉讓;其次,本次減持套現是林斌個人資金用途需要,包括做慈善等;第三,林斌短期內不會再減持,自願做出鎖定十二個月的承諾;第四,本次減持股份數量相對於林斌個人而言,持股總數是很少的,只占他自己所有股權的1.48%。 截至記者發稿,小米集團股價報8.65港元,下跌0.57%,港股市值2078億港元。 8月27日,林斌在其個人微博帳號發言稱,“十年前我有幸受雷總邀請參與創辦小米,從創業第一天,我就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小米。對於我,小米就是我事業的全部,沒有之一。這次減持只占我所有股份的1.48%,小米依然是我事業的全部。我愛小米,我對小米的未來充滿信心,我相信小米模式一定能成功。這次自願承諾未來12個月不再減持,也是我對小米有信心的體現。” 小米公告顯示,Bin Lin and Daisy Liu Family Foundation(林斌家族信託)目前持有且已確認慈善公益用途的股票數量為368.66萬B類股。林斌2010年加入小米,負責手機研發和生產工作。小米2018年年報顯示,林斌作為林斌家族信託的受託人,擁有小米24億股A類股以及3億股B類股。 小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號稱讓投資者賺一倍、集團市值可達千億美元的口號仍言猶在耳,當下卻不得不面臨高層減持的尷尬。除了林斌個人作為總裁大量減持集團股票的行為之外,小米本身持續低迷的股價也是線民議論的焦點,包括8月20日小米發佈2019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業績公告後,股價與財報中增長的業績數據背道下跌。 財報顯示,2019年第二季度,小米總營收達519.51億元,同比增長14.%,環比增長18.7%;經調整淨利潤達到36.35億元,同比增長71.7%,環比增長74.7%。 從具體業務來看,小米分部營收主要來自四方面——智能手機、IoT與生活消費品、互聯網服務、境外收入。 第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機營收達320億元,同比增長5.0%,銷量為3210萬部,在全球出貨量排名為第四名,市場佔有率增長至9.7%。但需要注意的是,Canalys數據顯示,小米智能手機在國內市場的表現下滑20%,是手機品牌TOP5中下滑比例最大的;IoT與生活消費品業務收入達149億元,同比上漲44%,環比上漲24.17%;互聯網服務營收為46億元,同比增長15.7%,環比增長6.98%;其他部分營收14億元,同比增長89.9%,主要在於金融科技服務與有品電商平臺的迅速增長。 綜合來看,小米集團自我定位的“互聯網公司”再次未能於財報數據上得到證明,智能手機收入占比仍是主要部分,達61.6%,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占比28.8%,互聯網服務占比8.8%。核心手機業務下滑明顯,且伴隨來自華為巨頭的行業威脅;自我定位的互聯網公司業務卻占比不明顯。矛盾的佈局與成績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投資人對小米集團的認可。 8月26日,第二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開幕式上,雷軍稱,在過去兩年裏,小米投資了12家智能製造和半導體晶片產業,在過去的兩個月已經有3家在科創板上市。今年年初把AIoT列為了跟手機同等重要的戰略,並啟動了手機和AIoT的雙引擎戰略,承諾在未來五年時間裏投入100億人民幣在AIoT領域。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19-08-27 -
避險情緒引離岸在岸人民幣跌破7.1,但股、匯跌幅克制
“美元指數短期還下不來,但上有頂,102可能是個頂部。人民幣最近一直窄幅區間波動,估計下周會有些動靜。”上周五,某國有大行外匯交易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話音剛落,經歷了週末的全球央行年會和再起的貿易不確定性,本週一開盤,離岸、在岸人民幣對美元雙雙跌破7.1。截至北京時間8月26日12:40,美元/離岸人民幣報7.1676,美元/人民幣報7.1440。26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7.0570,較前一交易日上調2bp。根據相關模型測算,今日中間價變動中,有253點下跌反映市場供求影響,另有171點上漲反映的是隔夜一籃子匯率基本保持不變所需要的點數,剩餘則為逆週期因數的作用。 在全球避險情緒推動下,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至1.454%,國際金價大漲至1550美元/盎司。26日早盤,滬深兩市大幅低開,隨後震盪反彈。截至午間收盤,滬指跌0.95%,深成指跌0.72%,創業板指跌0.53%。醫藥、汽車零部件、黃金、種業等板塊逆市上漲。不過,相較於大跌近3%的美股和香港恒生指數,今日A股跌幅較為克制。富時羅素擴大納入A股的決定將在9月23日正式生效,MSCI的擴容決定則將在北京時間8月27日收盤後正式生效。 相較於在岸跌幅,26日離岸人民幣跌幅反而較小。隔夜離岸人民幣HIBOR漲至4.07%,創2018年10月以來新高;7天期離岸人民幣HIBOR漲至4.09%,創2018年11月以來新高;14天期離岸人民幣HIBOR漲至4.04%,創2018年11月以來新高。目前美元指數交投於97.5附近。週末期間,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全球央行年會上稱:“令人驚訝的是,在經濟擴張期間,通貨膨脹一直保持穩定:經濟疲軟時,通脹率並沒有下降多少,而經濟增長強勁時,亦沒有上升多少。去年大部分時間裏,通脹率都接近我們設定的2%的對稱目標,但今年的通脹率略低於2%。”這似乎在暗示,美聯儲沒有持續降息的必要性。 不過,貨幣政策持續寬鬆的空間並非不存在。鮑威爾此次稱,當前最大的不確定性就是貿易問題,“以(白宮)宣佈對中國進口品徵收新關稅為開端,在我們7月FOMC會議之後的三個星期變故叢生。我們已經看到全球經濟放緩的進一步證據;地緣政治事件佔據大片新聞版面,包括愈演愈烈的英國硬脫歐可能性、義大利政府的解體等。”機構普遍預計,美聯儲今年仍有望降息25bp。 “美元/離岸人民幣目前上方的目標阻力位在7.1500、7.2800,”嘉盛集團亞洲首席技術策略師王綏勤(Kelvin Wong)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市場開始關注人民幣的溢出效應,從人民幣在2015年8月出人意料地貶值以來,美元/離岸人民幣一直與MSCI亞洲(除日本)與MSCI新興市場股指呈現明顯的負相關聯繫。 2019年4月以來,美元/離岸人民幣一直處於“緩慢上升”的通道內,給MSCI亞洲(除日本)與MSCI新興市場股指增添下行壓力。“美元/離岸人民幣的上漲已經開始‘傳染’標普500指數。繼7月創下歷史高點之後,該股指一直隨著美元/離岸人民幣的上漲而下跌。股票交易員眼下必須開始非常緊密地關注美元/離岸人民幣走勢。”王綏勤稱。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19-08-26 -
美聯儲左右為難 鮑威爾央行年會講話至關重要
似乎已經成為“新常態”:在每個可能的政策節點,美國總統特朗普都會“先聲奪人”,提前對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展開抨擊,公開要求其加大降息力度。美國總統不干預央行貨幣政策的“老傳統”似乎已被束之高閣。 北京時間8月22日淩晨,美聯儲公佈的7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官員將7月降息25個基點的舉措視為維持經濟擴張的“保險性”降息,主要是為防止美國通脹過於低迷,預防全球經濟放緩與貿易摩擦升級拖累美國經濟。美聯儲強調此次降息為“週期中期的調整”,未來利率走向沒有“預設路徑”。 雖然目前市場有所企穩,恐慌情緒暫時緩解,但對美聯儲加碼寬鬆提振信心的期望從未散去。 在會議紀要公佈前後,特朗普多次向美聯儲“開火”,強調美聯儲是當前美國經濟的“唯一問題”,並將鮑威爾比作“不會推杆進洞的高爾夫球手”,他呼籲美聯儲應該儘快降息100個基點,並且重新推出量化寬鬆政策。 8月22日,美元指數窄幅波動小幅收高,美國三大股票指數小幅上揚。分析指出,此次會議紀要與鮑威爾新聞發佈會的論調基本一致,對市場影響不大。但顯而易見的是,市場仍然在擔憂,美聯儲是否有足夠意願進一步降息以防經濟下滑。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會在9月份再度降息。 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的市場分析人士提醒,無論是從7月會議後出爐的通脹數據來看,還是從近期貿易局勢變動以及美債收益率倒掛影響下的市場波動來看,7月會議紀要或不足以反映過去三周的變化影響。 因此,市場焦點已經轉向鮑威爾本週五將在傑克遜霍爾(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年會上的講話。在分析人士看來,當前市場預期與美聯儲會議紀要傳達的資訊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如果鮑威爾的講話不及預期般“鴿派”,風險資產可能迎來新一輪拋售。 美聯儲頭頂“兩座大山” 在全球經濟前景黯淡,貿易摩擦升級導致美國經濟衰退風險上升的背景下,美聯儲在7月底將利率下調了25個基點。在隨後的新聞發佈會上,鮑威爾強調降息是“週期中期的調整”,而不是一個大的降息週期的起點。 由於不及預期“鴿派”,美聯儲此次降息25個基點並未取得預期效果,不僅金融市場隨後陷入了短期波動,美聯儲還遭遇了特朗普的猛烈炮轟,甚至被質疑降息是出於“政治壓力”,對美聯儲的權威與政策公信力造成不良影響。 自7月降息以來,中美貿易摩擦在經歷“一波三折”後進一步升級,特朗普政府宣佈擬對300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征關稅,而中國商務部在8月22日已經回應稱,美方任何新的關稅措施都將單方面導致貿易摩擦升級,嚴重違背中美兩國元首大阪會晤達成的共識,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將不得不採取相應反制行動。 市場方面,由於全球經濟前景黯淡,避險情緒空前高漲,美債收益率近期持續下行,10年期與2年期美債收益率曲線一度出現自2007年以來的首次“倒掛”,被普遍認為是美國經濟衰退的重要信號,進一步加劇了市場恐慌。美股市場遭遇劇烈波動,道瓊斯工業指數一天暴跌800點,創下年內最大的單日跌幅。白宮不得不出面安撫市場,為經濟衰退憂慮降溫。 雖然目前市場有所企穩,恐慌情緒暫時緩解,但對美聯儲加碼寬鬆提振信心的期望從未散去。美聯儲在特朗普政府的公開施壓與市場不斷加碼的押注中,陷入了兩難境地。如何既保持央行政策的獨立性,又能讓特朗普政府或市場交易員“滿意”,是一個相當棘手的難題。 事實上,即使7月這次降息,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的委員們立場分歧也不小。會議紀要顯示,一方面,多數委員們將其視為“週期中期的調整”,是防止經濟放緩的“保險性”降息,認為美國經濟基本面當前仍然良好,甚至有兩位委員投票反對降息;另一方面,不止一位委員支持7月降息50個基點,認為美聯儲可以更積極地展現“鴿派”立場。 根據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FedWatch工具,截至8月22日發稿,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交易員現在預測美聯儲在9月會議降息25個基點的可能性高達98.1%。 摩根士丹利首席美股策略師Michael Wilson團隊在日前發佈的報告中指出,2019年是一場基本面惡化與美聯儲政策轉向及中美貿易不確定性得以解決的市場希望之間的對決遊戲。由於美聯儲進行的10年來首次降息並未對市場產生預期影響,而隨著時間推移中美之間達成貿易協議的可能性看起來變小,“美聯儲看跌期權”(Fed put)和“貿易看跌期權”(Trade Deal put)或已到期,令投資者不得不面對一個潛在現實,即不會再有反彈的下半場。 Michael Wilson團隊指出,無論國債市場還是股票市場都不認為這是一個週期中(mid cycle)的放緩,失業率、消費者信心指數等經濟數據也不支撐當前是週期中期的觀點。 “我們認為美聯儲陷入了困境。”分析師指出,市場希望降息50個基點,而美聯儲一貫不想讓市場失望。但問題在於,上個月的消費者信心報告顯示,消費者將美聯儲10年來的首次降息視作經濟衰退即將到來的信號,從而可能導致(消費者)支出更加謹慎。如果降息25個基點對消費者產生這樣的影響,那麼降息50個基點可能會導致他們更不願消費。 央行年會鮑威爾講話是看點 目前,備受關注的全球央行年會正在美國傑克遜霍爾召開。雲鋒金融研究及策略執行董事馬文慧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時表示,本次年會主題是“貨幣政策的挑戰”,非常符合當下實際情況。 “就在剛剛發表的7月會議紀要中,美聯儲就表明貨幣政策面臨多重挑戰,包括政策利率接近零利率下限、對中性政策利率水準瞭解不足、通脹對資源利用率反應降低、以及通脹預期和通脹結果之間的不確定關係等。”因此,馬文慧認為,鮑威爾講話仍避不開討論上述挑戰和貨幣政策工具有效性。 “從數據看,7月底美聯儲議息會議以來,新出爐的通脹數字更高,也沒有給聯儲更多大幅降息的理由。我們跟蹤聯儲的動向,包括‘聯儲在聽’系列會議和芝加哥聯儲研討會,認為聯儲討論貨幣政策框架,從方向上是有意容忍更高的通脹,願意保持較低利率水準。本次研討會正值市場關注貨幣政策的風口浪尖,此前的市場交流也比較充分,我認為鮑威爾大概率延續此前論調。” 馬文慧說。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分析指出,這次會議上鮑威爾可能還是會強調要採取必要措施保持經濟增長,同時關注貿易爭端對投資和消費的影響。因為需求端目前暫時還不錯,但國債收益率曲線的倒掛引起市場擔憂,所以鮑威爾還是會相對謹慎,避免釋放過多的鴿派信號而引起市場預期過高、最後因為預期差而導致市場大幅波動。 花旗銀行個人銀行財富管理部投資策略部主管吳晶晶指出,7月會議紀要顯示兩名非投票委員出於對低通脹的擔憂傾向於降息50個基點,不過會議上並未就這一選項展開深入探討,表明大部分投票委員與鮑威爾更溫和的降息態度一致。 “貿易局勢以及收益率曲線倒掛近期加大了市場下行壓力,市場聚焦在週五傑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上鮑威爾講話可能帶來的新資訊。”吳晶晶認為,鮑威爾可能在講話中提示增長下行風險,並給出進一步寬鬆政策的信號以安撫市場情緒。如果避險情緒過盛導致風險資產大幅被拋售,美聯儲在9月則可能需要推出更為激進的寬鬆政策。 花旗對於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基本預期是9月降息25個基點。降息50個基點的可能性也存在,但前提是市場在此之前出現更大幅度的調整,且美國經濟數據展現明顯頹勢。 吳晶晶指出,市場可能已經計入美聯儲進一步寬鬆的預期,如果鮑威爾在年會上的發言繼續強調7月降息是“週期中期的調整”,且並不提及近期市場波動及下行風險,那麼風險資產可能因為投資者的失望情緒而遭到短期拋售。 而馬文慧提醒,即便聯儲可能有意容忍更高通脹、保持低利率更久,但考慮到目前的市場對於寬鬆的預期較為激進,有觀點認為,無論鮑威爾說什麼,市場可能都會有所失望。 *本文來自21世紀經濟報導
2019-08-23 -
華爾街與美國政府“聯合”施壓 美聯儲會大幅降息嗎?
在本週五傑克遜霍爾央行年會舉行前夕,美國政府與華爾街金融機構再度施壓美聯儲釋放大幅度降息信號。 8月2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再度“喊話”美聯儲,重申自己要求美聯儲在短期內降息100個基點,以及出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觀點。 8月21日,華爾街多家金融機構則預期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可能會在傑克遜霍爾央行年會釋放更大幅度降息以提振美國經濟的聲音。 記者多方瞭解到,目前華爾街金融機構最希望聽到美聯儲表態願不惜一切代價對抗任何經濟衰退,包括儘早大幅降息與重啟QE等。 “事實上,特朗普與華爾街金融機構此舉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美聯儲看跌期權能再度生效。”一位華爾街對沖基金經理向記者透露。所謂美聯儲看跌期權,始於格林斯潘時期,即從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時代以來,華爾街投資機構一直認為美聯儲會在必要時刻採取降息等措施“救市”,確保他們成功規避美股大幅下跌風險。 “其實,當前多數華爾街金融機構也處於自相矛盾狀態,一方面他們特別希望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能儘早釋放大幅降息信號,另一方面他們悄悄買入美股看跌期權押注鮑威爾不會鬆口。”CIBC經濟學家申菲爾德(Avery Shenfeld)指出。因為這些機構的宏觀經濟走勢模型顯示,若美聯儲短期內降息幅度過大,未來就沒有足夠的降息操作空間提振美國經濟,反而令美國經濟可能陷入更長久的衰退困局。 “喚醒”美聯儲看跌期權 由於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7月降息不代表美聯儲開啟全面寬鬆貨幣政策週期,加之2年期-10年期美債收益率倒掛與全球貿易局勢趨緊,上周以來美股陷入大幅下跌劇烈波動旋渦。 “這也令越來越多華爾街投資機構寄希望美聯儲能儘早釋放大幅降息信號,以此扭轉美股岌岌可危的大跌頹勢。”上述華爾街對沖基金經理向記者透露。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Fed Watch數據顯示,截至8月21日晚21點,市場預期美聯儲9月降息25個基點的幾率為95%,降息50個基點的幾率為5%;此外,多數投資機構交易員認為美聯儲基準利率年內還會有75個基點的降幅。 在他看來,這也是華爾街金融機構一種間接施壓美聯儲加快降息步伐的新手段——相比特朗普“喊話”美聯儲短期內大幅降息100個基點,這種手段看似“溫和”,實則“步步緊逼”——畢竟,美聯儲之所以7月選擇保險性降息25個基點,一個重要原因是美聯儲發現華爾街金融市場已經將降息25個基點提前計入各類金融資產估值裏,若不降息25個基點,由此會造成金融市場各類資產定價混亂與劇烈波動,不利於美國金融市場穩定與經濟增長。如今,華爾街金融機構再度如法炮製,通過Fed Watch將9月降息25個基點的信號傳遞給各類金融資產估值裏,由此迫使美聯儲不得不在9月考慮降息25個基點。 “若9月美聯儲如市場預期般降息25個基點,那麼他們會在10月、11月、12月繼續如法炮製,逼著美聯儲持續顧及市場壓力而逐月降息,最終形成大幅降息態勢。”他分析說。 這背後,是多數華爾街金融機構希望美聯儲大幅降息能令“美聯儲看跌期權”再度生效——過去數十年期間,只要美聯儲開啟大幅降息週期,美股都會出現一波淩厲漲勢,再隨著經濟衰退而大幅回調,華爾街投資機構只需趁著美股大漲期間逢高出清手裏的美股風險資產,等到美股大跌後再逢低買入,就能坐收可觀的貨幣政策套利回報。 “不過,鑒於2年期-10年期美債收益率倒掛已激發市場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情緒,即便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顧及市場與政府壓力,在本週五釋放大幅度降息與啟動全面寬鬆貨幣政策的信號,所謂的美聯儲看跌期權未必會產生效果。”Avery Shenfeld向記者分析說。 摩根士丹利首席美股策略師Michael Wilson此前發佈投資報告則指出,今年以來,儘管標普500指數漲幅超過12%,但其中94%漲幅是由估值上升推動,另外6%則是未來12個月企業盈利速度EPS上升所致。這種由估值推動的美股上漲,已令美股呈現巨大的資產泡沫風險,若美國經濟衰退與企業利潤增速放緩接踵而至,即便美聯儲釋放更大幅度的降息信號,也未必能拯救美股估值大幅回調的必然趨勢。 他甚至認為,在全球經濟放緩、企業利潤面臨更大增長壓力的環境下,鑒於標普500指數存在較大回調壓力,將它作為衡量美國經濟健康狀況和廣泛企業利潤增長的晴雨錶已經不再“合適”。 美聯儲“不為所動”探因 儘管美國政府與華爾街金融機構“各顯神通”施壓美聯儲大幅降息,但不少投資機構依然認為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仍會“不為所動”。 “面對大幅降息,美聯儲也有自己的難言之痛。”AMP Capital投資部負責人Nader Naeimi向記者分析說,相比經濟衰退與大幅降息壓力,美聯儲更擔心在未來美國經濟衰退期間,它是否擁有足夠的寬鬆貨幣政策操作空間(包括降息與重啟QE等)以有效提振經濟。 他透露,此前美聯儲內部做過評估,即美聯儲需要先將基準利率提高至4%左右再降息,既能有效提振美國經濟增長,又能避免美國經濟陷入負利率與通貨緊縮困局,如今美聯儲在2.25%-2.5%附近就大幅降息,似乎為時尚早。 在RBC Capital Markets全球市場策略主管Helima Croft看來,當前美聯儲不大敢釋放大幅降息信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它擔心此舉會導致美債收益率隨之大幅下跌,最終出現買家不願認購美債的新局面,導致美國龐大債務兌付負擔變得難以維繫。 “目前德國已經遇到類似的尷尬狀況。”他透露。8月21日德國將首次以零利率的票面利息發行20億歐元的30年期國債,整個金融市場正聚焦主權財富基金與養老基金等大型投資機構是否會嫌棄收益率過低而“罷買”。 美國銀行發佈的最新報告也指出,隨著30年期德國國債收益率跌入負值-0.17%,它正無法滿足保險公司與養老基金等機構的回報要求。 “不過,仍有不少華爾街投資機構對鮑威爾釋放大幅降息信號抱有相當高的期望值,原因是他在2013年推動QE削減恐慌政策,當時美債因QE政策而出現大幅拋售,反而令10年期美債收益率從1.7%回升至2.9%,進而吸引大型機構重新配置美債解決美國龐大債務維繫問題。”Helima Croft指出。 記者多方瞭解到,儘管當前華爾街投資機構對施壓美聯儲大幅降息成敗的看法不一,但多數大型對沖基金依然認為,鮑威爾很可能在週五除了釋放9月降息25個基點的信號,不會再透露新的貨幣政策走向信號。 “畢竟,美聯儲若此時釋放大幅降息信號,等於向整個金融市場宣告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大增,由此很可能會造成金融市場劇烈下跌動盪,美聯儲反而難辭其咎;反之美聯儲延續此前不開啟降息週期的聲音,則與當前美國經濟衰退跡象明顯相悖,同樣會導致美股持續大幅動盪。”前述華爾街對沖基金經理向記者指出。當前令美聯儲頗傷腦筋的是,若美聯儲顧及市場壓力而釋放寬鬆降息貨幣政策信號,但又沒有合理理由說明自己態度為何與一個月前出現較大轉變,那麼美聯儲公信力也會遭到較大挑戰,其貨幣政策管理難度將大幅增加。 *本文來自21世紀經濟報導
2019-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