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2 3594 6776

用心为每一个客户服务

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Financial Bulletin
美聯儲議息會議開幕,利率三連降將成中點還是終點?

為期兩天的美聯儲10月議息會議已經開幕。受貿易形勢回暖和全球央行寬鬆預期提振,美國股市再次回到歷史高位,資本市場已經將降息納入估價之中,而對於12月及後續政策預期,機構觀點存在明顯分歧,與7月和9月兩次會議相比,本月政策聲明的不確定性更加明顯。 經濟下行壓力大,利率三連降幾無懸念 今年以來,全球經濟放緩趨勢愈加明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10月15日發表的《世界經濟展望》中警告稱,由於貿易壁壘上升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今年世界經濟增速將降至3%,這也是近10年來最慢的增速。 近期美國經濟也開始表現出掙紮的跡象,占全美GDP 12%的製造業徘徊於榮枯分界線,企業資本開支明顯降速,由此引發的擔憂情緒開始向服務業和消費蔓延。美國9月ISM非製造業PMI指數大幅回落至52.6,在服務業18個行業中,包括房地產、批發貿易和教育服務業等四個行業已經陷入萎縮狀態。而作為消費支出的風向標,美國9月零售銷售意外環比回落0.3%,同時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從年內高位震盪回落,顯示出外界對經濟的擔憂情緒。 二季度,美國GDP增速已經回落至2%,創近兩年新低。目前機構普遍將三季度美國經濟增速進一步下調,紐約聯儲預期為1.91%,較9月末的預測下修0.33個百分點,亞特蘭大聯儲預期為1.76%,較上月高點回落0.35個百分點。紐約梅隆相對悲觀,該行預測美國三季度經濟增速僅為1.5%,且四季度經濟放緩壓力或有增無減。 美銀美林下調美國經濟增速預期 此外,美聯儲最關注的就業和通脹也面臨挑戰。雖然美國失業率處於近50年低位,今年以來新增就業人數均值持續走低。受通用汽車罷工事件影響,10月非農就業報告前景堪憂。同時勞動力市場接近充分就業的情況下薪資增速卻有所放緩,對通脹回升形成壓力,紐約聯儲上周公佈的未來三年通脹預期水準已經降至有記錄以來最低點,這料將引起美聯儲的密切關注。 荷蘭國際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奈特利(James Knightley)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面對有所惡化的經濟形勢和疲軟的通脹預期,美聯儲本月應該會繼續降息,這不僅可以降低融資成本,也可以緩解美元持續走高對企業海外業務的壓力。目前美國經濟面臨加速放緩的壓力,因此美聯儲必須有所行動。 當記者問及如何看待有美聯儲官員提到降低利率可能導致經濟過熱及債務情況惡化的擔憂時,奈特利認為金融危機以來美國金融體系抗風險能力不斷上升,從最新的美聯儲壓力測試看機構資本金等指標整體表現良好,風控體系升級應足以有效防範類似於次貸危機等事件發生。 降息小週期終點臨近?未來數據成關鍵 隨著中美第十三輪高級別經貿磋商結束,全球貿易形勢有所好轉,加之地域政治風險有所緩解,英國硬脫歐擔憂解除,投資者避險情緒得到明顯改善,這些外部條件為全球股市近期的良好表現保駕護航。近兩個月來,包括歐央行在內的多國央行陸續宣佈推出刺激政策,市場對於美聯儲未來的政策預期同樣充滿期待。然而CME利率觀察工具顯示,雖然交易員預測美聯儲明天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接近98%,但12月降息的概率僅為22%,美聯儲進一步寬鬆的預期並不明朗。 事實上,9月美聯儲會議紀要就顯示出決策者的觀點分歧,點陣圖顯示,17位委員中僅有7位預計年內將繼續降息。雖然經濟下行風險已變得更加明顯,部分票委希望美聯儲就何時結束應對風險措施提供更清晰的資訊。從美聯儲官員近期的表態分析,多數人傾向於在第三次降息後採取觀望態度。 兩周前,美聯儲副主席克拉裏達表達了自己在貨幣政策方面的一些關鍵原則,即貨幣政策沒有既定路徑,委員會將在每次會議上評估經濟前景以及潛在風險,並採取適當行動以維持增長、強勁的勞動力市場以及通脹率實現對稱的2%目標,強調政策將取決於經濟數據,他的觀點與鮑威爾和紐約聯儲主席威廉姆斯的最新表態相互呼應,這些很可能將成為未來政策會議的主基調。 美聯儲政策聲明將近兩次降息稱為“保險式降息”,鮑威爾此前已多次提及1995年和1998年美聯儲為應對經濟停滯而推出的小降息週期,作為應對經濟衝擊的政策行動參考。考慮到貨幣政策運行的滯後性,評估政策對經濟的影響效果需要時間。 對於美聯儲是否會釋放進一步降息的信號,機構觀點分歧明顯。高盛和巴克萊預計10月降息將是本輪週期的結束,未來聯邦基準利率將在該水準維持一段時間。高盛研報預計鮑威爾的表態將偏強硬,美聯儲或將在其聲明中調整一些措辭,以暗示今年的第三次降息將完成所謂的“週期中調整”,削弱寬鬆基調以評估降息效果。鮑威爾會重申經濟前景樂觀,但保留強調依賴數據以及在前景惡化時迅速做出反應的能力的說法。 渣打則預計美聯儲將在10月和12月連續降息,該行在研報中指出經濟增長放慢的跡象及溫和的通脹預期為降息提供了條件,而企業邊際利潤下滑及消費者開支增幅放緩則應該讓美聯儲引起警惕。如果經濟增長持續乏力,12月降息概率將難以避免。 牛津經濟研究院經濟學家施瓦茨(Ben Schwartz)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他認為12月降息的概率不容忽視,從目前的情況看美國,乃至全球經濟數據短期改善的可能性不大,維持寬鬆的政策預期依然有必要,因此保留選擇權比直接關閉降息大門更有意義。 施瓦茨認為,現階段的經濟環境與上世紀90年代很相似,全球經濟面臨放緩壓力,且危機四伏,美聯儲需要通過降息避免經濟受到拖累。未來貿易因素依然是重中之重,貨幣政策也許並不足以解決由此對經濟產生的巨大衝擊。 從目前逐步深入的美股財報季看,美國經濟並沒有出現進一步惡化的趨勢。金融研究公司Sentieo在統計了近200家標普500指數成分股企業財報電話會議後發現,只有32家公司提到了經濟衰退,銀行業、信用卡企業普遍對美國經濟支柱消費表達出相對樂觀的情緒。CFRA Research首席投資策略師斯托威爾(Sam Stovall)認為,目前外界對經濟的看法逐步從“衰退”轉變為“緩慢但穩定的增長”,說明經濟擴張軌跡可能會有所下降,但出現衰退的概率很低。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19-10-30
查看详情
月活用戶數超過4660萬,音頻社區荔枝赴美IPO

美國當地時間10月28日,音頻平臺“荔枝(原荔枝FM)”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IPO招股說明書,交易代碼“LIZI”,計畫通過IPO募集1億美元,主要用於AI研發投入、創新產品研發和海外市場拓展等。 成立於2013年的荔枝,以UGC(用戶產生內容)模式,讓人們“用聲音記錄和分享生活”,由此積累了大量的用戶和內容創作者。招股說明書顯示,荔枝今年第三季度月均活躍用戶數超過4660萬,擁有超過570萬月活躍內容創作者,已累積超過1.6億音頻內容上傳到平臺。 不同於PGC(專業機構產生內容),UGC的內容形式更加多樣化,種類豐富且不斷裂變。荔枝的原創音頻內容覆蓋了27個大類及107個細分類別,包含情感調頻、親子、語言學習、音樂電臺和脫口秀等。與線上音頻行業的喜馬拉雅、蜻蜓FM相比,荔枝更強調互動性與社區氛圍。 截至2019年9月底,已累積超過1.6億音頻內容上傳到平臺,用戶平均月度互動次數超過25億次。同期,荔枝擁有超過4660萬移動端月均活躍用戶,570多萬的月活躍內容創作者,移動端用戶日均使用時長約53分鐘。 艾瑞諮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線上音頻市場用戶規模達3.77億,是全球音頻用戶最多的國家。在移動互聯網紅利見頂的今天,線上音頻是為數不多的仍存在巨大增長滲透空間的賽道。目前音樂、遊戲、線上視頻的移動互聯網用戶滲透率已分別達到89%、82%、74%,而線上音頻市場的滲透率僅為45.5%。 在用戶構成方面,招股書顯示,截止2019年9月,荔枝有約60%的用戶出生於1990-2000年之間,在此基礎上,荔枝探索多類商業模式,如直播社交、付費內容、粉絲會員、遊戲聯運、IoT場景拓展等。 業績方面,2017年、2018年、2019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4.54億元、7.99億元、3.67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54億元、-934.2萬元、-0.56億元。 對於虧損的原因,荔枝方面稱主要是對於主播補貼支出的提升,以及對AI研發和培育全球化市場的投入。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上半年,公司在行銷與市場方面的費用支出分別為2.07億元、1.35億元、1.21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5.60%、16.91%、24.96%。 身處音頻賽道的荔枝,成立六年來,已完成多輪融資,最後一輪融資為2017年完成的D輪融資。截至目前,荔枝創始人賴奕龍所帶領的管理層持股29.9%;經緯中國持股21.9%,為第二大股東;晨興資本持股21.5%,為第三大股東;其他投資者包括戰略投資者小米、順為、蘭馨亞洲及TPG。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19-10-29
查看详情
負利率現象反映了全球經濟的脆弱性

日前,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在出席某論壇發表演講時表示,全球負利率值得高度警惕。全球以負利率標價的債券規模高達17萬億美元,這對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造成了重大挑戰。 他認為,美聯儲從10月15日開始每月購買600億美元規模的債券,至少持續四個月,購買規模達到2400億美元。美聯儲這種債券購買上的重大政策調整值得高度關注。在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的同時,歐央行的利率水準已經是-0.5%,這對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影響值得高度關注,尤其要警惕新危機的出現。 他認為美聯儲政策轉變考量的是提高流動性、對股市形成支撐、緩解企業債務壓力。現在不少經濟學家認為,如果爆發新的經濟危機,將很可能是由企業債券引起的。事實上,包括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內的很多人認為,美國公司債務的快速增長可能對金融穩定構成威脅。 2008年後,美聯儲多次實施量化寬鬆政策,出現了長期低利率現象,這鼓勵了市場願意借更多的錢,最終導致債務氾濫。美聯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美國非金融企業借款已升至創紀錄的9.95萬億美元,占GDP的47%。其中,約有2.9萬億美元的未償BBB公司債,是2008年的四倍多,占投資級公司債券的50%,這些都是違約可能性相對較高的企業。 但是,這些債務中大部分並沒有用於投資生產,而是被用於支付股息、股票回購和收購。通過債務融資進行股票回購是最近幾年美國股市屢創新高的主要動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其最近發佈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指出,一些市場的資產價格過高,帶來金融穩定風險,其中,主要包括美國和日本的股票市場估值過高。報告還提到,8個主要經濟體的公司在借入更多債務,但其償債能力在減弱。 低利率不僅鼓勵了企業借債,消費者的債務總額也在增長。截至2019年第二季度末,美國消費者債務總額達到13.9萬億美元,美國消費者債務總額連續第10個季度創下歷史新高。其中,消費者抵押貸款債務也達到了創紀錄的9.4萬億美元。雖然,存在借款人數量增加的狀況而使得人均債務額降低。但是,如此高的債務總額也意味著驅動美國經濟繁榮的消費需求後繼乏力,並會傳導至公司的業績,從而導致一些債務纏身的公司面臨考驗。 這也是為什麼美聯儲從10月15日開始每月購買600億美元債券的原因。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這不是量化寬鬆。的確,從美聯儲的購買行動看,它主要關注短期債券而不是購買長期債券,它的目標只是影響短期債務工具,這些工具通常被用作回購市場的抵押品。美聯儲的最終目的是穩定隔夜借款利率,解決市場流動性方面的擔憂,避免債務違約。 長期低利率的寬鬆政策本身就是希望通過更多的債務刺激增長,但是卻積累了更多的脆弱性,使得金融政策被債務綁架。一旦貨幣政策收緊,就會對資產價格與龐大債務產生壓力,可能會出現信貸品質惡化。這也是為什麼會有如此多的負利率現象出現,而17萬億美元負利率債券的投資者,顯示了市場規避風險的決心有多大,這就像一面鏡子,反映了市場風險有多麼高。 那麼,美國可能通過增加財政開支維持經濟增長,避免經濟下行帶來的金融風險嗎?事實上,美國政府的這種能力也受到限制。2019財年前10個月(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美國財政赤字達到8668億美元,已經超過2018財年的全部赤字;到今年8月,進一步突破1萬億美元,成為2011年以來美國最大的赤字。因此,雖然美國一些數據——比如就業率、消費等——看上去讓經濟顯示出繁榮景象,但風險可能隨著經濟放緩而成倍放大。 長期以來,因為發達經濟體的利率更低,促使資本從發達經濟體流向新興經濟體,使得新興經濟體外債持續增加。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顯示,新興市場經濟體的中位外債水準從2008年相當於出口的100%上升到目前的160%。如果金融狀況明顯收緊導致借款成本上升,將使這些經濟體更難以償還債務。因此,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十年之後,全球經濟的脆弱性增加了,而不是減少了。 雖然我國的政府和公司債務水準也處於較高位置,不過絕大部分是國內債務,並不受國際金融市場過多影響,尤其是考慮到我國的利率還處於相對較高水準。但應該注意,全球經濟放緩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需要更加重視。 *本文來自21世紀經濟報導

2019-10-24
查看详情
美聯儲10年來第三次降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美元多頭要小心!

美聯儲的下一次利率決議將在北京時間10月31日(週四)02:00舉行。市場現在猜測,美聯儲這次是否宣佈10年來的第三次降息。10月22日,市場分析師Richard Barrington撰文指出,從就業和通脹等情況看,降息的條件已將具備。若美聯儲這次真的再降息,表明其對美國經濟前景感到更為悲觀。 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本周再次降息 鑒於人們普遍對美國經濟感到悲觀,甚至擔心2020年可能陷入衰退,因此對下周降息的預期很高。 FOMC已在前兩次會議上宣佈降息,為2008年經濟衰退以來的兩次降息。此前,美聯儲從2015年末到2018年末連續9次加息。 那麼,美聯儲會繼續近期的降息趨勢嗎?還是會進入觀望狀態,評估之前兩次降息對經濟的影響?要回答這些問題,首先需要對美國經濟情況有所瞭解。 人們普遍預期美聯儲可能會降低利率,想理解這背後的原因,首先需要觀察FOMC描述的兩大核心工作:鼓勵就業增長和控制通脹。 一般來說,較低的利率會鼓勵就業,但也會加劇通貨膨脹。因此,如果就業增長緩慢是首要的擔憂問題,美聯儲傾向於降低利率。然而,如果通脹有失控的危險,美聯儲傾向於加息以控制通脹。 現階段美國就業和通貨膨脹情況 ①美國就業增長放緩 美國的就業增長有望創下2010年以來最疲弱的一年,當時該國經濟仍從大衰退中復蘇。即便如此,美國的失業率也只有3.5%,按歷史標準來看,這是相當低的水準。 實際上,有很多人退出了就業市場。失業率是以目前的勞動力為基礎計算的,勞動力只算正在工作或積極尋找工作的人。在過去的20年裏,參加勞動大軍的適齡人口比例明顯下降,這表明許多人退出了就業市場。這可能是由於在工作地點、技能或工資期望方面,實際的工作和勞動者的期望不匹配。 顯然,低失業率並沒有創造出市場對勞動力的需求,勞動力需求則能以一種更有意義的方式推動工資上漲。 持續強勁的就業增長可能有助於解決勞動力參與率低和工資增長緩慢的問題。雇主需求的增加可能會迫使工資上漲,並吸引更多的人進入就業市場。然而,隨著2019年就業增長的消退,勞動力參與率低和工資增長緩慢的問題似乎仍將持續。 ②通貨膨脹又降溫了 今年早些時候,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回升,從1月底到7月底,年增長率為2.8%。 儘管2.8%的通脹率並不算太瘋狂,但仍高於美聯儲2%的目標。如果通脹率高於目標水準,美聯儲可能會對降息猶豫不決,但過去兩個月美國的通脹基本持平。 通脹率的平靜,再加上就業市場的降溫,似乎給美聯儲提供了降低利率的機會和動力。 聯邦基金利率與債券市場 金融評論員常常給人這樣一種印象,即美聯儲在控制利率。在很大程度上,美聯儲只是對推動其他利率的經濟力量做出反應。事實上,以市場為基礎的利率通常變動更快。 以美國國債收益率為例。在美聯儲於7月底進行10年來的首次降息之前,美國國債收益率就已經開始下降——實際上,美國國債收益率在去年年底開始下降,當時美聯儲仍在加息。 美國國債收益率下降表明,債券交易員擔心美國經濟正在走弱,不認為通脹是迫在眉睫的威脅。簡言之,他們認為同樣的情況可能促使美聯儲降低利率。 美聯儲制定的利率已經太低了嗎? 因此,美聯儲降低利率的條件已經具備——除非他們此前降息導致利率過低,沒有進一步的降息空間。 一方面,無論是絕對利率還是通脹調整後的利率,目前的聯邦基金利率已經低於歷史標準。這與其說是因為美聯儲最近的降息,不如說是因為美聯儲在金融危機期間大幅降息後,在加息方面相對謹慎。 此外,FOMC最近更新的經濟預測顯示,美聯儲本身預計,未來利率不會遠低於當前水準。 這些預測顯示,美聯儲預期2019年底和2020年聯邦基金利率將為1.9%。雖然這低於6月份之前的預測,但處於1.75%-2.00%的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 當然,這些預測和實際的聯邦基金利率可能會根據經濟發展出現變化。不過,市場分析師Richard Barrington認為,就目前而言,如果美聯儲在週四會議上真的降低利率,這將是一個信號,表明自9月中旬的會議以來,美聯儲對經濟的前景變得更加悲觀。 *本文來自匯通財經

2019-10-23
查看详情
納市對中企“隱形劃線”,36氪赴美成功概率幾何?

在聚焦了成百上千家企業IPO之後,36氪(北京多氪資訊科技有限公司,36Kr Holdings Inc.)終於邁出自己的IPO步伐。 從36氪的招股書來看,公司此次上市擬募集1億美元,主要用於加強內容提供、擴大商業服務規模、提高數據分析和技術能力以及補充日常運營資金,其中擴大商業服務規模、客戶基礎和服務程度的預計投入最多。 今年10月初,36氪向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遞交了IPO申請,敲響了納斯達克的大門。這扇大門是否會打開以及何時打開,目前仍無法預測。 市場人士對於中國企業赴納斯達克上市的前景並不樂觀。老虎證券的分析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納斯達克近期IPO要求較為嚴格,雖然沒有成文的規定,但是在審核和回復上有放緩節奏的跡象。 此一時,彼一時 2018年是自2010年以來中國企業赴美上市最“熱情高漲”的一年。 根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2018年共有42家中國公司登陸美國資本市場,其中不乏廣為人知的明星企業。視頻網站愛奇藝(NASDAQ:IQ)以及嗶哩嗶哩(NASDAQ:BILI)均在2018年順利掛牌納斯達克市場。 事實上,自1971年納斯達克成立以來,由於上市條件較為寬鬆,吸引了一大批未盈利的企業。 36氪同樣將上市目標定位在了納斯達克市場。但目前納斯達克市場對於中國企業的態度隨時可能發生反轉。10月初,彭博(Bloomberg)的報導指出,白宮正考慮將中概股從美國證券交易所“勸退”。儘管這一消息被美國財政部發言人莫妮卡克勞利予以否認,但是目前分析人士認為,中小企業在納斯達克“遇阻”的可能性並不小。 上述分析師對記者表示,儘管對已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企業並無影響。但是目前納斯達克市場有收緊中國企業IPO的現象,新來者可能要“吃些苦頭”。 他表示,納斯達克現在有兩方面變化,雖然不是明文規定,但具體要求仍有跡可循。一是,此前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並不要求必須有來自美國的投資人,而現在要求IPO公司至少有100名美國投資者。二是,在股東持股方面,納斯達克之前的要求為公司至少有400名持股100股以上的股東,現在要求持倉2500美元以上的股東至少有250人。 這一說法也得到了另一名市場人士的認同,一位專攻美股IPO的律師對記者表示,納斯達克提高了對平均交易量的要求,赴美IPO的中國公司需要能夠申明與美國資本市場建立了足夠的聯繫。 另外,老虎證券的分析師還提到了目前納斯達克對於中國企業審核速度的問題,“目前存在審核慢、回復慢的情況。”他稱。 一般而言,美國股票發行註冊及上市審核週期在4-6個月。從時間上來看,今年6月28日,36氪向美國SEC遞交了上市申請草稿版,之後又分別在8月、9月遞交了修訂稿,最終於10月初遞上了正式版招股書。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嗶哩嗶哩和愛奇藝的上市情況發現,這兩家企業均在正式申報招股書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便實現“敲鐘夢”。目前,距36氪正式提交招股書已過去了20天,後續其上市的進展如何,市場參與者還需拭目以待。 野心不小,掙錢不易 36氪是一家已創辦9年的創投媒體。從初期建立到籌備上市,36氪的故事似乎和每一個創業者的故事都有相似之處。 36氪最初創始人劉成城曾就讀於北京郵電大學學習編程,2011年,36氪已生出了萌芽,劉成城從同校師兄王嘯手中拿到了100萬元的天使投資,當時36氪就已定位在科技產業媒體。 據天眼查資訊,從披露日期來看,從2017年到上市前夕,36氪共實現3輪融資。2017年底,36氪從分眾傳媒、戈壁創投、杭州金投等機構拿到了3億元的首輪融資。 事實上,早在首輪融資的時候,36氪這家企業的野心就表露無遺。“36氪傳媒從創辦至今已經走過了第一階段,業務站穩了腳跟,得到了行業的認可。接下來,在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盈利的基礎上,也要考慮上市、回報股東的事了,同時也可以在登陸資本市場後有實力做更多有價值的業務。”針對36氪的首次融資,劉成城曾公開表示,下一步的目標將瞄準IPO。 此後,2018年4月,36氪披露出其A+輪融資情況,文投控股、杭商資產、龍馬資本三家機構參與了此輪融資,但具體金額並未透露。 天眼查顯示,以今年10月11日為披露日期, 36氪還進行了一波戰略融資。此次參與的機構中還包括位元組跳動旗下公司Lotus Walk Inc.參與其中。 從首輪融資能看出,36氪對上市“志在必得”,但是其在2019年上半年出現的虧損問題也不容小覷。 根據招股書,2017年-2018年,36氪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21億元人民幣和2.99億元人民幣,呈現出明顯的增長。淨利潤方面,2017年36氪取得792萬人民幣的成績,2018年,更上一層樓,淨利潤為4052萬人民幣。 這種增長在2019年進入了倒退。2019年36氪的營業收入為2億元人民幣,但是淨利潤卻轉向虧損,虧損總額達4550萬元。 同時在2019年上半年,36氪的主要業務的盈利排位情況發生了轉變。企業增長服務的收入達1億元,超過以往貢獻最多的線上廣告業務收入,成為36氪第一大收入來源。36氪在2019年上半年的廣告業務收入為7948萬元人民幣。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19-10-22
查看详情
10月港股IPO回暖 新股大受追捧

繼魯大師、德視佳之後,又一只港股新股喜迎開門紅。10月18日,信懇智能在港交所掛牌交易,開盤僅半小時,股價一度漲至4港元,較其發行價2港元大漲100%。截至當日收盤,信懇智能報收3.4港元,較發行價上漲70%。 在10月的港股市場上,像信懇智能這樣上市首日表現強勢的新股並不鮮見。東財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0月18日,10月以來港股共有13只新股上市,上市首日收漲的有11只,其中漲幅在20%以上的有6只,占比近半。業內人士表示,近來港股新股上市首日股價大漲,主要與新股普遍下限定價、港股大盤缺乏亮點以及內地資金積極參與有關。 在經歷了8月份只有1只新股上市的低潮後,港股IPO市場自9月底開始復蘇,僅10月18日就有4家公司在港交所敲鐘上市。不僅是數量逐漸恢復,港股新股上市首日的表現也日漸神勇。如,魯大師上市首日股價漲幅高達218%,位居今年以來港股新股首日漲幅榜榜首。緊隨其後的傲迪瑪汽車上市首日漲幅也高達93.75%。 接受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近來大受追捧的港股新股普遍具有募資金額少、市值小以及行業受投資者關注等特點。 以360旗下的魯大師為例,該公司主要為個人電腦、智能手機提供硬體和系統評測及監控軟體。此次在港股上市,魯大師募資金額僅約1.62億港元,按其發行價計算整體市值僅約7億港元。 “科技行業、電子行業等都是投資者偏好的板塊。”杜克資本投資總監杜先傑對記者表示。 又如上市首日漲幅分別為41.8%、15%的鑫苑服務及藍光嘉寶服務,均屬於物業管理行業。2019年以來,港股的物業管理板塊累計漲幅高達80%。而上市首日股價高開近九成的德視佳被市場稱為“德國版愛爾眼科(36.990, -0.85, -2.25%)”,此前,其港股同行希瑪眼科在上市後4個交易日內股價曾暴漲逾1.8倍。 此外,接近招股價區間下限定價也是這批新股的主要特徵。東財Choice數據顯示,以10月1日至今已上市的新股作統計,一半以上的新股最終都接近下限定價,包括信懇智能、鑫苑服務在內。“部分公司為了增加上市成功率,以接近招股價區間下限定價。估值降低,為這些新股打開了上市初期的潛在上升空間。”中泰國際(香港)策略分析師顏招駿表示。 值得關注的是,在部分暴漲新股的背後,可見內地投資者的身影。 據杜先傑透露,內地投資者投資港股新股的意願和趨勢正在逐漸加強。“在香港新股市場,做得最好的幾家機構大都以內地客戶為主。此外,目前香港券商新開戶的客戶主要來自內地,且這些客戶開戶後以參與港股新股交易為主。” 記者從東財Choice獲悉,最近這批港股新股的保薦人及首發主承銷商多為內資券商。如魯大師的四位主承銷商中,內資券商佔據了三席。 *本文來自上海證券報

2019-10-21
查看详情
歐盟峰會通過英國“脫歐”新協議

除英國外的歐盟27個成員國領導人17日一致通過決議,支持歐盟委員會當天與英國政府達成的最新“脫歐”協議。 歐盟28個成員國的領導人當地時間17日下午開始在布魯塞爾召開為期兩天的歐盟峰會,除英國外的27國領導人在峰會上通過了上述決議。決議還請歐盟委員會、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為確保協議在11月1日生效採取必要步驟。 經過艱苦談判,歐盟委員會17日上午與英國政府就“脫歐”達成新協議。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表示,新協議對歐盟和英國來說是一份“公平且平衡”的協議。在得到歐盟27國領導人認可後,這一協議還須分別經過歐洲議會和英國議會批准才能生效。 2016年6月,英國全民公投決定“脫歐”。2018年11月,時任首相特雷莎·梅領導的英國政府與歐盟達成“脫歐”協議。這份協議先後3次被英國議會否決,特雷莎·梅也最終辭職下臺。2019年7月24日,英國保守黨新黨首鮑裏斯·詹森正式就任英國首相。他強調,英國一定會在10月31日的期限前完成“脫歐”,相信英國能與歐盟達成一份新的、更好的“脫歐”協議。 *本文來自新華社

2019-10-18
查看详情
美聯儲褐皮書:美國經濟增速正在放緩

騰訊證券10月17日訊,美聯儲週三公佈所謂的“褐皮書”(Beige Book)報告稱,美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似乎正在放緩,自9月初以來僅以“輕微到溫和的速度”擴張,許多公司對未來幾個月的前景更加悲觀。報告顯示,全美各地商業活動的增長表現各不相同,中西部和大平原地區的商業活動表現與南部和西部地區相比較差。與此同時,通用汽車工人罷工活動的早期影響被認為是有限的。 褐皮書是根據美聯儲與全美各地的商業聯繫人士進行討論並整理出來的經濟狀況觀察報告,週三公佈的這份報告表明,美國國內的物價上漲速度仍很溫和。 農業的狀況進一步惡化,原因是這個行業受到了春秋兩季不利天氣和商品價格疲軟等因素的傷害。 總體而言,預計美國經濟增長將會放緩,但仍將持續增長。 “商業聯繫人士大多預期經濟擴張還將繼續,但許多人都下調了對未來6至12個月時間裏經濟增長的預期。”美聯儲報告中寫道。 有些地區表示,持續的國際緊張形勢和全球經濟減速拖累了美國的經濟活動。例如,一位商業聯繫人向波士頓聯儲表示,由於受到國際緊張形勢相關不確定性的影響,晶片製造商推遲了新工廠的建設工作。同樣,該地區的一家工業供應商現在計畫削減最多25%的資本支出,而之前的計畫是增加5%。 國際緊張形勢拖累了美國經濟增長,導致美國9月份製造業活動下降至10年低點,企業投資降溫,原因是企業因國際形勢的不確定性而推遲決策.。 據週三早些時候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零售銷售出現了七個月以來的首次下滑,這表明製造業主導的經濟疲軟形勢可能正在蔓延到更加廣泛的經濟領域。 “多個地區都上報稱,製造商減少了員工人數,原因是訂單疲軟。”美聯儲在褐皮書報告中表示,同時指出零售商和製造商的投入成本都在上升,“其中很多都與受到國際緊張形勢影響的產品有關”。 美聯儲表示,來自全國各地企業的零售銷售報告喜憂參半,但家庭支出總體上仍然保持堅挺。 美聯儲今年已經兩次降息,在經歷了此前三年的加息週期之後逆轉了貨幣政策立場。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Jerome Powell)表示,降息是針對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國際緊張形勢以及溫和通脹而採取的先發制人的措施,目的是保持有記錄以來最長的經濟擴張。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週二發出警告稱,今年的全球經濟增長速度將會下降至自2008年至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準。 褐皮書還顯示,商業聯繫人上報稱就業市場仍很緊張,整體而言就業人數略有上升,目前企業仍舊面臨著難以找到工人的困境。 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CME Group)的“美聯儲觀察”(FedWatch)工具顯示,投資者目前預計美聯儲在定於10月底召開的下一次會議上再度降息25個基點的可能性約為85%。 美聯儲每年八次公佈褐皮書報告,該報告可為美國經濟的健康程度提供軼事證據,幫助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評估經濟狀況。週三公佈的這份報告是由克裏夫蘭聯儲根據所有12家地方聯儲在10月7日或該日之前收集的報告彙編而成的。在舉行下一次貨幣政策制定會議以前,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將對這份褐皮書報告所反映出的資訊進行權衡考量。 *本文來自騰訊證券

2019-10-17
查看详情
涉嫌傳銷被立案調查 “走路就能賺錢”的趣步長沙總部已人去樓空

《科创板日报》16日讯,以“走路就能赚钱”为噱头,号称3000万用户选择的趣步APP,9月被长沙市工商部门以涉嫌网络传销、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立案调查。 10月15日,《科创板日报》记者从趣步APP运营主体湖南趣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趣步网络”)办公所在的长沙经开区某园区物业处获悉,趣步在8月底已经办理了退园手续,去向不知。 值得注意的是,天眼查工商变更数据显示,今年7月12日,高级管理人员备案、名称变更等均发生变更,注册地则变更至重庆。 变了味的“糖果” 记者印象中,通过走路来赚钱的是当年语文课本名篇《挑山工》。不同于汗流浃背的泰山挑山工,去年6月上线推广的趣步APP,打着“让汗水不白流”的口号,一度迅速登上生活方式类app下载排行榜前列。 趣步称,用户的运动步数计算出糖果,用糖果来趣步平台兑换商品,从而实现每天走路即可轻松赚钱。趣步所称的“糖果”,即是“积分”,趣步称用户可以将“糖果”兑换“趣步商圈”中鞋帽水杯等商品,以及商家优惠券兑换、打赏、悬赏等应用。如此,“糖果”从而有了货币属性,“边走路边赚钱”。 不过,想要获取“糖果”,所谓步数其实是个幌子,关键还是要靠活跃度。活跃度如何提升?主要还是靠推荐用户,即拉人头。 此外,糖果变现需要手续费,会员等级越高,手续费就越低。而提高等级,主要也靠推广(拉人头)。 对于有一定资金的用户,可以用糖果兑换不同等级的卷轴任务,级别越高收益率越高。积累足够的糖果后,就可以继续兑换下一等级的卷轴,然后得到更高的活跃度和的糖果。 而到了专家级,仅45天的回报率,甚至疯狂的达到了36.8%。但这样的高回报率,在投资市场看来其实是非常危险且不切实际的。 业内人士称,趣步的模式就是‘运动挖矿’,把人拉进去,需要有很多新人进来才能撑住,是金字塔结构,越到后面底部就要求有越多人,只有进新人上面的人才会有收益。 从开始的噱头“走路赚钱”已经变成“投资买步数”、拉人头,趣步和糖果已经变味,在业内人看来,这实际上是典型的传销特征。 市长信箱的18条投诉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和所有的资金盘相似,趣步开发者当然也不会忘记收割。今年3月份后,趣步升级3.0版本以后关闭了其交易中心,这导致许多拥有平台奖励(糖果)的用户提现兑换渠道受阻。 于是,趣步借用跑步赚钱的名义实为变相“传销”的骗局的消息开始流出,这也引起了属地工商监管部门的注意。 一位密切关注金融行骗的人士表示,对于假借创新名义涉嫌传销、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的公司,地方政府在定性未明前一般都会实施“驱赶”。 6月14日,长沙市工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分局联合打非办执法人员就接到“趣步”涉嫌传销的投诉,上门进行检查,结果该公司已经大门紧闭,执法人员打电话都不接。 记者注意到,趣步从6月份开始,有过多次工商变更记录,从长沙迁到重庆,不过很快又迁了回来,中间还有过“注销”的记录。 最新的工商资料显示,今年7月12日,高级管理人员备案(董事、监事、经理等)、名称变更(字号名称、集团名称等)均发生变更,其中,注册地变更至重庆,登记地址为重庆市璧山区璧泉街道双星大道50号6幢7-2,工商登记部门为重庆市璧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在长沙市政府官网的“市长信箱”上,记者发现了18条有关趣步的咨询投诉记录。在9月份,市长信箱多次回复均称趣步涉嫌网络传销、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已被长沙市经开区工商立案调查,提醒公众不要参与。 10月15日,趣步原来入住的园区物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趣步今年8月底已经退园,不知道其去向。 同日,记者拨打市长热线,工作人员称趣步涉嫌网络传、非法集资、金融诈骗销已被工商部门立案调查。记者问公安部门是否也已介入,工作人员称该公司目前去向不明,属地不清,暂无警方调查方面的信息。 *本文來自財聯社

2019-10-16
查看详情
賈躍亭申請個人破產重組 FF新帥上任啟動B輪融資

10月14日,賈躍亭債務處理小組發佈聲明稱,賈躍亭已於美國當地時間10月13日根據美國相關法律第11章(chapter 11)主動申請個人破產重組。 根據該方案,賈躍亭在英屬維爾京法院的禁令解除後,將把美國法院認定的全部個人資產,即個人持有的全部FF股權及相關收益權正式轉入債權人信託,而該信託將由債權人委員會和信託受託人控制和管理。 該債務處理小組透露,截至目前,賈躍亭已償還債務超30億美元,待償還債務總額約為36億美元,若減去已凍結待處置國內資產以及可轉股的擔保債務,賈躍亭剩下的債務淨額約為20億美元。 而通過債權人信託的設立,賈躍亭的債務問題有望得到徹底解決,接下來決定債務能否足額償還的,將是賈躍亭的這些FF股權價值幾何。 14日下午,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在FF位於北京的辦公室見到了FF新任全球CEO畢福康。一個月前,畢福康剛剛從賈躍亭手中接過CEO職位,他告訴記者,現在他的精力主要花在兩件事情上,一個是找融資,另外就是公司的專案管理。 畢福康表示,FF目前已經有明確的財務計畫。“我們希望明年第一季度完成新一輪融資,然後在12-15個月之後開始尋求IPO的機會。而在IPO之前,FF還需要8.5億美元的資金。” 對畢福康而言,賈躍亭申請個人破產重組是一個利好,因為在過去數年間,賈躍亭的債務問題一直是阻礙FF發展的重要因素。不過,“賈躍亭”的標籤能否真正通過這種方式弱化掉,現在還無法得知,接下來畢福康的最大考驗,就是能否讓FF重新贏得投資人的信賴。 汽車老將畢福康接棒CEO 畢福康是汽車圈老將,加入FF之前,畢福康曾擔任中國電動汽車創業公司拜騰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再往前,畢福康則在寶馬公司工作了近20年,並擔任寶馬集團副總裁兼i8專案負責人,其一手打造了寶馬i8豪華插電式電動車型。 畢福康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他選擇加入FF,主要是關注於完整的出行方式及生態系統的打造。在他看來,未來的汽車將會成為移動出行方式的一個組成部分,汽車的關注重點也不再是駕駛者,而是乘客以及其他使用者。 因此,汽車產業也不再是以出售汽車為主要的商業模式,而是把汽車看成是一個智能設備,通過出售由智能設備搭載的生態系統和內容等來進行盈利。畢福康稱,這是他對未來的看法,而這也與賈躍亭的想法不謀而合。 有了共同的理念,再加上在寶馬的造車經驗以及在拜騰的管理經驗,都讓畢福康成為接替賈躍亭的不二人選。畢福康向記者表示,加入FF後他發現,公司擁有先進的產品和技術,但卻缺乏執行力,即向世人證明FF有能力交付第一款車的能力。 “從這個角度,我已經把執行力作為公司最重要的目標分配給團隊,在明年9月之前,一定要實現第一款車的交付。”畢福康表示,“對此,我也要求員工每時每刻都問自己一個問題,現在做的工作是否跟最終的目標達成有關?如果沒有關係,立即停下。” 重返中國市場 對於明年計畫交付的FF91,畢福康稱,這款車的定位是打造我們品牌形象的一款高端車型,售價會高於20萬美元,產量也不會很大,它的主要作用是證明我們是具有產品交付能力的。 而第二款車FF81,是FF對標特斯拉Model S的一個車型,它會追求銷量。“如果FF81能夠達到預量產條件,我們相信也能夠說服資本市場,我們已經具備IPO條件了。”畢福康說。 在工廠準備方面,據畢福康介紹,FF位於美國洛杉磯和三藩市之間的漢福德工廠正在進行不斷完善,未來希望能夠達到每年1萬輛的產能,所有FF91車型都會在這裏進行製造以及交付。 同時,畢福康還提出,FF也準備進入到中國市場。“在未來一定的時間節點,FF毫無疑問需要在中國有自己的生產設施,我這次來中國的目的,就是要去見幾個中國城市的代表,去討論如何能夠把FF帶到中國市場。” 畢福康進一步說道,“FF進入中國市場的戰略,與其他合資品牌不同的是,我們不准備進行重資產投資來建設工廠,而是要利用一些汽車製造廠的閒置產能來生產FF的產品。” 這實際上也是FF發生的一個變化。過去,包括和恒大合作,FF都在積極地尋找工廠用地,而在畢福康看來,FF未來將扮演的是技術公司的角色,“就像蘋果公司一樣,它不擁有任何一個工廠,但可以給全球帶來很好的技術和用戶體驗,FF也會盡可能在業務發展過程中維持輕資產的特點。” 賈躍亭放權 但FF的當務之急,仍然是要解決資金問題。今年以來,FF先後出售了其在美國內華達州北拉斯維加斯擁有的900英畝(約5463畝)土地以及在洛杉磯的總部大樓,合計售價約8000萬美元。 由此可以看出FF的帳面資金已經非常緊張,不然也不會賣地維持公司運營。隨後,FF先後宣佈了兩個合作,一是與中國互聯網公司九城達成合作,二是宣佈從一家美國商業銀行獲得一筆2.25億美元的債權及信託融資。 通過這些合作,FF也算是續上了一口氣,但是對於交付第一款汽車的目標而言,錢仍然是大問題。 對此,畢福康向記者表示,自他成為FF全球CEO之後,有很多資本表示出興趣並有很多人找來接洽。“我們不僅會跟美國的企業,也會和中國的公司進行溝通,我認為FF能夠在明年第一季度完成B輪融資。” 去年底,FF開始推行全球合夥人計畫。據畢福康介紹,現階段,合夥人主要是以公司高管為主,接下來會尋找更多層次的人員。 畢福康強調,合夥人在公司中擁有很大的權力,包括可以指派董事會的成員以及決定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等,所以,FF的控制權已經不再掌握在賈躍亭手中。而這一點,對於FF接下來的融資也至關重要,去年FF與恒大的不歡而散,核心原因便是賈躍亭不願放棄對FF的控制權。 所以目前來看,賈躍亭持有的FF股權將被用於成立債權人信託,他對公司的控制權也將交由公司合夥人,他接下來的身份,將只是FF的CPUO(首席產品和用戶官)以及合夥人的一員。 畢福康表示,他對賈躍亭解決這些問題所採取的方法表示非常尊敬,也能看出他的唯一目的就是希望FF能夠成功。畢福康也坦言,對賈躍亭個人來說,將來要想回到中國去重塑自己的信譽和個人形象,FF實現成功也是一個先決條件。 *本文來自21世紀經濟報導

2019-10-15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