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2 3594 6776

用心为每一个客户服务

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Financial Bulletin
歐銀決議重磅來襲,歐元區經濟前景堪憂,降息已是板上釘釘

9月12日(週四),歐洲央行將公佈9月利率會議決議,同時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基將會召開新聞發佈會。市場預計歐洲央行將會把存款利率下調10個基點,甚至可能降息20個基點至-0.6%。主要再融資利率和邊際貸款利率將分別維持在0%和0.25%不變。 預計歐洲央行會宣佈實施利率分級,以減輕負利率對銀行業的負面影響。存款負利率意味著銀行必須向中央銀行支付存款超額準備金的利息。這將進一步損害它們的盈利能力,尤其是在低利率環境下。在工程技術體系中,一些銀行向中央銀行存入超額準備金時將免收利息。瑞士、丹麥、瑞典和日本的中央銀行也採用了不同設計的分層體系。人們普遍預計,歐洲央行將推出一個雙層體系。然而,19個成員國銀行體系的多樣性將增加複雜性。 大和證券預計,歐洲央行還會宣佈新的QE計畫,以體現其將盡一切努力達到通脹目標的的決心。預計新的淨資產購買計畫將以300億歐元/月的速度持續至2020年6月底。 自上次會議以來,歐元區經濟發展保持穩定。然而,經濟增長有限,經濟下行風險越來越明顯。歐洲央行上一次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顯示,歐洲央行對歐元區增長和通脹前景評估較之前更為悲觀,決策者認為包括調整利率指引和資產購買等在內的一攬子方案可能是最佳應對方式。 紀要顯示,歐洲央行決策者認為,歐元區經濟增長放緩有可能比之前預計的更為持久,經濟持續面臨下行壓力,衡量通脹前景的指標已經下降。另外,歐洲央行日前發佈經濟公報稱,全球增長前景有進一步惡化的風險。 報告特別指出,長期的不確定性正在抑制歐元區增長,特別是製造業部門。在此背景下,歐元區通脹依然低迷,通脹預期指標也有所下降。歐元區仍需要貨幣政策刺激,以確保有利的融資條件來支持經濟擴張。 在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和英國脫歐不確定性的打擊下,歐洲製造業已經陷入衰退,有可能蔓延至服務業最新的經濟預測將顯示,GDP增長和通脹前景雙雙下調。此外,義大利的政局波動,以及德國的經濟敲響警鐘也都影響歐元區經濟發展。 分析師認為,當前是歐洲央行推出經濟刺激方案的好時機。在全球寬鬆降息潮來臨之下,歐洲央行做些什麼,總比什麼都不做要好。歐洲央行推出刺激措施以抵消貿易緊張和需求趨弱影響的巨大壓力,對於經濟或許會有提振作用。 此次降息之後,歐洲央行應對經濟變化的彈藥也幾乎消耗殆盡了。德拉基在擔任歐洲央行行長的8年間,已經將歐洲央行的貨幣寬鬆政策發揮到了極致。其繼任者拉加德未來或將面臨多重考驗。 *本文來自匯通財經

2019-09-10
查看详情
美聯儲估算中美經貿摩擦代價:美國GDP損失2000億美元

據估計,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約為20萬億美元,全球GDP約為85萬億美元,貿易不確定性對美國GDP和全球GDP的負面影響分別為約2000億美元和8500億美元。 據路透社6日報道,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本周發佈的研究報告顯示,由特朗普政府發起並不斷升級的中美經貿摩擦所引發的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意味著到明年初美國將損失數千億美元的產值,全球產值則將損失多達8500億美元。 美聯儲研究人員分析了報紙文章和企業財報等資訊,以估計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他們發現,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最近“飆升至上世紀70年代以來的最高水準”。 美聯儲研究人員隨後估計,隨著企業減少投資和生產,這種不確定性給經濟活動帶來的衝擊,在全球和美國其影響約為GDP的1%。 據估計,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約為20萬億美元,全球GDP約為85萬億美元,貿易不確定性對美國GDP和全球GDP的負面影響分別為約2000億美元和8500億美元。研究人員說,這些預估損失並非是已經可以確定的數字。 但值得注意的是,美聯儲這些研究人員是第一批量化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貿易決策的巨大影響的人之一。 此外,特朗普呼籲美聯儲削減美國利率,以支持經濟,抵消貿易戰的影響。 美聯儲決策者則表示,他們不會讓政治因素左右利率政策。但他們一直表示,這些關稅不利於美國經濟增長。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上個月指出,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是全球經濟放緩和美國製造業疲軟的一個重要原因。 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埃文斯週三表示,貿易緊張加劇可能會使美國的潛在年增長率放緩至1.5%,只有特朗普政府承諾數字的一半。 *本文來自環球時報國際

2019-09-09
查看详情
繼百度之後,阿裏參與網易雲音樂7億美元融資

9月6日,阿裏巴巴宣佈,作為領投方參與了網易雲音樂此輪7億美元的融資。此次融資為網易雲音樂B2輪融資,融資後網易公司仍單獨享有對網易雲音樂的控制權。 從2016年開始,網易雲音樂傳出獨立融資的消息,在傳出獨立融資消息近一年後,2017年4月11日,網易雲音樂正式對外宣佈獲得7.5億元A輪融資,2018年10月12日,網易雲音樂宣佈達成B輪融資,百度為戰略投資方。 網易雲音樂2013年4月正式上線,六年多以來實現持續快速增長,並憑藉歌單、評論、個性化推薦及獨特的社區氛圍、優質的原創音樂土壤,形成差異化特色優勢。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目前網易雲音樂總用戶數破8億,同比增長50%,其中付費有效會員數同比增長135%。 今年二季度,網易雲音樂所在的創新及其他服務版塊實現營收15.07億元,同比增長23.2%,毛利率首次轉正為1.4%,主要是由於雲音樂、CC直播和有道線上教育等收入增加,以及更好地成本控制。 在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網易高管表示:“創新業務還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這些業務不斷發展,能夠促進用戶增長,並且改善利潤趨勢,現在很難說這些起步階段的業務從本季度開始都能夠產生正收益。但是我也並不認為利潤會下降。以後只要有道和網易雲音樂健康發展,網易雲的重中之重將會一直是實現盈利並且為我們的股東貢獻收益。” 對於此次融資,網易公司首席執行官丁磊表示,網易公司也將繼續大力支持網易雲音樂的發展,助推中國原創音樂人創作出更好的作品。阿裏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張勇表示,很高興參與網易雲音樂的發展,希望未來在文化娛樂板塊雙方也能產生更多化學反應。 事實上,阿裏早前也對線上音樂市場有所探索。 2013年1月,在收購了蝦米之後,阿裏宣佈成立音樂事業部,這是阿裏正式進軍音樂產業的開端,隨後,阿裏收購了音樂播放器天天動聽。在此基礎上,2015年,阿裏組建阿裏音樂,高曉松任董事長、宋柯任CEO。 2016年4月,阿裏音樂推出了一款囊括音樂播放器、粉絲社交、直播等眾多功能的APP阿裏星球,但結果並不如人意。阿裏星球由天天動聽改版而來,突然間的巨大變化讓許多用戶一時感到不適應,同時,阿裏星球龐雜的功能架構對用戶而言意味著更高的使用門檻。 在經營不如意的時候,阿裏選擇投資網易雲音樂來補齊線上音樂這塊短板。 當前,線上音樂行業兩強格局已經形成。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的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與網易旗下的網易雲音樂位於行業第一陣營 。 極光大數據曾發佈報告指出,線上音樂步入存量紅利時代,社區化成大勢所趨:線上音樂平臺的重心從獲取用戶轉向深耕用戶、提高用戶粘性,而社區化是深耕存量用戶的主要方向。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9月6日,阿裏巴巴宣佈,作為領投方參與了網易雲音樂此輪7億美元的融資。此次融資為網易雲音樂B2輪融資,融資後網易公司仍單獨享有對網易雲音樂的控制權。 從2016年開始,網易雲音樂傳出獨立融資的消息,在傳出獨立融資消息近一年後,2017年4月11日,網易雲音樂正式對外宣佈獲得7.5億元A輪融資,2018年10月12日,網易雲音樂宣佈達成B輪融資,百度為戰略投資方。 網易雲音樂2013年4月正式上線,六年多以來實現持續快速增長,並憑藉歌單、評論、個性化推薦及獨特的社區氛圍、優質的原創音樂土壤,形成差異化特色優勢。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目前網易雲音樂總用戶數破8億,同比增長50%,其中付費有效會員數同比增長135%。 今年二季度,網易雲音樂所在的創新及其他服務版塊實現營收15.07億元,同比增長23.2%,毛利率首次轉正為1.4%,主要是由於雲音樂、CC直播和有道線上教育等收入增加,以及更好地成本控制。 在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網易高管表示:“創新業務還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這些業務不斷發展,能夠促進用戶增長,並且改善利潤趨勢,現在很難說這些起步階段的業務從本季度開始都能夠產生正收益。但是我也並不認為利潤會下降。以後只要有道和網易雲音樂健康發展,網易雲的重中之重將會一直是實現盈利並且為我們的股東貢獻收益。” 對於此次融資,網易公司首席執行官丁磊表示,網易公司也將繼續大力支持網易雲音樂的發展,助推中國原創音樂人創作出更好的作品。阿裏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張勇表示,很高興參與網易雲音樂的發展,希望未來在文化娛樂板塊雙方也能產生更多化學反應。 事實上,阿裏早前也對線上音樂市場有所探索。 2013年1月,在收購了蝦米之後,阿裏宣佈成立音樂事業部,這是阿裏正式進軍音樂產業的開端,隨後,阿裏收購了音樂播放器天天動聽。在此基礎上,2015年,阿裏組建阿裏音樂,高曉松任董事長、宋柯任CEO。 2016年4月,阿裏音樂推出了一款囊括音樂播放器、粉絲社交、直播等眾多功能的APP阿裏星球,但結果並不如人意。阿裏星球由天天動聽改版而來,突然間的巨大變化讓許多用戶一時感到不適應,同時,阿裏星球龐雜的功能架構對用戶而言意味著更高的使用門檻。 在經營不如意的時候,阿裏選擇投資網易雲音樂來補齊線上音樂這塊短板。 當前,線上音樂行業兩強格局已經形成。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的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與網易旗下的網易雲音樂位於行業第一陣營 。 極光大數據曾發佈報告指出,線上音樂步入存量紅利時代,社區化成大勢所趨:線上音樂平臺的重心從獲取用戶轉向深耕用戶、提高用戶粘性,而社區化是深耕存量用戶的主要方向。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19-09-06
查看详情
聯合國報告:全球數字經濟增長迅速且高度集中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4日發佈報告指出,全球數字經濟活動及其創造的財富增長迅速,且高度集中在美國和中國。 這份名為《數字經濟2019》的報告稱,美國和中國目前佔有超過75%的區塊鏈技術相關專利,50%的全球物聯網支出,75%以上的雲計算市場。全球70家最大數字平臺公司中,七個“超級平臺”占總市值的三分之二,以規模排序依次是微軟、蘋果、亞馬遜、穀歌、臉書、騰訊和阿裏巴巴。 報告說,一些數字平臺已成長為“霸主”。穀歌擁有90%的互聯網搜索市場,臉書占全球社交媒體市場的三分之二。在中國,騰訊旗下的微信擁有超過10億活躍用戶,阿裏巴巴旗下的支付解決方案和支付寶幾乎佔據了整個移動支付市場。阿裏巴巴還佔據近60%的中國電子商務市場。 報告指出,近年來全球互聯網的數據流量顯著增長。1992年,全球互聯網每天大約有100GB(千兆位元組)的流量;2017年,這一數據飆升至每秒45000GB;到2022年,全球互聯網的數據流量預計將達到每秒150700GB。數據流量的激增反映了互聯網使用人數的增加,以及區塊鏈、數據分析、人工智慧、3D列印、物聯網、自動化、機器人和雲計算等前沿技術的應用,一個全新的“數據價值鏈”已經發展起來。 報告同時警告稱,如果數字經濟沿著當前趨勢繼續發展,美中兩國同世界其他地方,特別是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區的差距會越來越大。報告強調,只有廣大發展中國家充分參與,才能在區域和國際層面有效解決數字經濟中的競爭、稅收、跨境數據流、知識產權、貿易和就業政策等問題。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19-09-05
查看详情
歐盟稱英國脫歐可能是一場“重大災難” 呼籲備好緊急資金迎挑戰

據外媒報導,歐盟的一份檔稱,英國脫歐可能是一場“重大災難”。對此,歐盟相關機構呼籲,動用約6億歐元的緊急資金,以應對英國脫歐後帶來的影響。 報導稱,歐盟的一份檔表示,如果英國在10月31日無協議脫歐,那麼將會對貿易模式、發展和就業等造成巨大影響。對此,歐洲委員會將提議,動用2002年創建的一筆基金,用於應對脫歐事宜。 據報導,這筆基金原本是用來幫助歐盟成員國應對自然災害,比如洪水、風暴、火山爆發和林火等。檔分析稱,英國脫歐是一項“特別事件”,可能導致“重大災難”,符合動用這筆基金的的原則。 此外,歐盟的“全球化調整基金”中,還將挪出一筆錢,用於幫助或因工廠破產而失業的工人。分析稱,比利時、德國、荷蘭、丹麥和西班牙等多個國家,因經濟貿易尤為依賴英國,在英國脫歐後,將會面臨嚴峻挑戰。 據報導,歐盟成員國各政府必須在10月底前表決,是否通過這項開支計畫。 英國首相鮑裏斯·詹森此前多次揚言,不論是否達成脫歐協議,都將帶領英國在10月31日脫離歐盟。詹森還表示,他不會要求布魯塞爾延長英國脫歐進程,即使英國議會強迫他這麼做。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19-09-04
查看详情
IMF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 專家呼籲協商解決經貿摩擦

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張濤在接受央視記者專訪時表示,經貿摩擦正在拖累全球經濟增長。他呼籲各方在多邊體制框架下,通過協商找到解決分歧的辦法。 張濤指出,一系列數據顯示,全球經濟正在經受經貿摩擦的負面衝擊。他呼籲有關各方通過協商找到可持續方案,有效解決分歧。 央視記者:您覺得目前的中美經貿緊張局勢和中美經貿摩擦對全球經濟的增長有哪些影響?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 張濤:其實我們一直說經貿摩擦最大的犧牲品就是全球經濟,全球經濟會受到摩擦、關稅的拖累,所以我們希望有關各方還是在多邊體制框架下進行真正的溝通、協商,找到可持續的解決辦法,回到多邊體制框架內,從而實現有規則的、透明的、公平的貿易體制和框架讓世界經濟,包括中國和美國的經濟都受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7月份發佈的一份報告中再次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分別將2019年和2020年世界經濟增速下調至3.2%和3.5%。其中,英國脫歐和經貿摩擦帶來的不確定性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作出調整的重要因素。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19-09-03
查看详情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調貶4點,美元指數上探99關口

9月2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7.0883,調貶4點;上一交易日中間價7.0879。上一交易日官方收盤價7.1452,上日夜盤報收7.1585。 同時,央行未開展逆回購操作,因今日無逆回購到期,實現零投放零回籠。 週五紐約尾盤,美元指數漲0.4%報98.8436,創逾兩年來新高,盤中一度漲破99關口。 武漢大學經濟學博導管濤表示,今年8月26日起,境內銀行間市場人民幣匯率交易價跌破7.10,不只是一個整數關口,更是對境內外匯市場韌性進一步的經濟測試。目前看來,市場再次經受了考驗。 社科院學部委員餘永定表示,匯率是一種穩定資本流動、穩定金融跨境流動,讓國際收支趨於平衡的重要調節機制。但目前我們對人民幣匯率的浮動過於擔心,應該讓人民幣有相當的靈活性,增加人民幣匯率的彈性。“我們現在完全是自己嚇自己,人民幣匯率如果由7變為7.1,中國並不會出現大問題。如果現在讓匯率在7附近晃動,大家適應了就不會有大問題,我們應該用比較自然、放鬆的心理看待匯率的變動。7、7.1、7.2與6.9和6.95沒有太大區別,我們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應該有信心。”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19-09-02
查看详情
人民日報鐘聲:美方一再升級摩擦於事無補

觀察中美經貿摩擦,從來不難發現彼此“對撞”的資訊。當地時間8月28日,美國政府再次宣佈對中國商品分階段加征關稅。同一天,超過160家美國商業組織組成的“美國自由貿易聯盟”聯名致信美國領導人,要求立即推遲對中國商品加征的所有關稅。 理性與非理性的較量,成為中美經貿摩擦最明顯的特點。透過一個又一個回合,成堆的問號擺在人們面前:美方一些人要解決的問題究竟是什麼?解決的辦法在哪里?美方一些人執意不肯走回正軌,究竟想幹什麼?……理智告訴世人,以加征關稅相威脅、不斷升級經貿摩擦的行徑,不僅無益於解決中美經貿問題,還給解決問題不斷製造新的困難。 經貿摩擦的原點,貌似就是美方一些人視貿易逆差為絕對威脅,只有美元嘩嘩流入才叫公平。但是,經過一通打鬥之後,美元去哪兒了?加征關稅,物價上漲,美國民眾兜裏的美元正止不住地流出。美國《外交政策》網站刊發的文章還給出新的視角是:“鮮為人知的是,真正大幅減少的不是貿易,而是中國在美國的投資。”法新社的報導指出,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不會解決貿易逆差問題。 貿易戰沒有贏家,升級摩擦解決不了經貿問題。如果有人總想通過不斷升級經貿摩擦來迫使中國就範,註定失敗。中方不可能在極限施壓面前讓步,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必然。 互利共贏,才是順應時代潮流的選擇。解決中美經貿問題,必須著眼中美雙方共同利益,拿出解決問題的誠意與行動,切實為雙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進行磋商創造條件,而不是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中方始終認為,用冷靜的態度進行磋商與合作,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正確路徑。這種理性的力量,才是中美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所歡迎的。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19-08-30
查看详情
財經觀察:經貿爭端令美債收益率承壓

美國國債收益率28日再現整體下跌,其中3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跌至1.93%附近,為歷史最低水準。分析人士擔憂,美債可能在美方挑起經貿爭端引發的避險風潮下加速跌向負收益率,給全球金融體系帶來劇烈衝擊。 數據顯示,最受全球金融市場關注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當天跌至1.5%以下,為2016年6月來的最低水準;2年期國債收益率也跌至1.5%左右,為2017年9月來最低水準。 近期,受經貿爭端升級、全球經濟放緩等因素影響,美債收益率基本處於下跌態勢,其中10年期國債收益率近一年來的跌幅約為135個基點。 美債收益率迅速下跌讓金融界人士擔憂美債存在陷入負收益率的風險,更擔憂關稅威脅和經貿爭端升級,可能加速導致美債收益率跌向負值。 業界一家資產管理公司首席投資官馬克·赫彭斯托爾稱,目前很多人擔心負收益率將蔓延至美國國債。美聯儲前主席艾倫·格林斯潘日前也表示,美國國債收益率降至零以下沒有障礙。 美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全球經濟顧問約阿希姆·費爾斯日前警告,如果貿易緊張局勢繼續升級,美債轉入負收益率的速度可能會超過許多投資者的預期。 由於美債在全球金融市場發揮著重要作用,分析人士對於美債陷入負收益率的風險感到擔憂。安聯集團首席經濟顧問穆罕默德·埃爾-埃利安警告,一旦美債進入負利率,將非常令人擔心,因為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場,負收益率將會“破壞一切”,“現有金融體系無法在負收益率基礎上運行”。 埃利安說,現有金融體系在負收益率下無法提供優良的人壽保險和退休金。這將使得消費者和家庭傾向於進一步規避風險。此外,負收益率還將破壞銀行體系,對經濟運行產生巨大影響。 在收益率劇烈下跌的同時,美債收益率延續了此前令金融界廣泛擔憂的倒掛態勢。美聯儲數據顯示,2年期與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進入倒掛,而3個月期與10年期國債收益率倒掛程度接近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水準。 短期國債收益率高於長期國債收益率的反常狀態被稱為“倒掛”,被視為美國經濟即將進入衰退的預警信號,這是目前廣泛令人擔憂的動向。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19-08-29
查看详情
美元儲備存風險 全球急尋替代型儲備貨幣

隨著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美元在全球儲備貨幣的主導地位也開始遭遇越來越多爭議。 近日,英國央行行長卡尼(Mark Carney)在傑克森霍爾全球央行年會期間明確表示,美元在全球金融體系的主導地位,增加了超低利率和疲弱經濟增長所造成的流動性陷阱風險。因此全球主要國家央行或許需要聯合起來,創立自家的替代儲備貨幣。 在他看來,美元在全球經濟體系所帶來的“不穩定”有所加大,比如新興市場國家占全球經濟活動的份額從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約45%,升至當前的60%,但使用美元結算的國際貿易仍占到全球貿易總額的50%以上,是美國在全球進口占比的五倍,因此許多國家仍有可能被美國經濟動盪所“殃及”。 “不過,要構建新的替代儲備貨幣,絕非易事。一方面近期剛面世的超主權虛擬數字貨幣Libra依然遭遇不少國家金融監管部門的抵制,另一方面不少國家更傾向使用IMF的SDR(特別提款權),作為新的替代儲備貨幣。”對沖基金MKS PAMP分析師Sam Laughlin向記者透露。不過,卡尼的表態也反映出當前不少國家央行對美元資產在外匯儲備占比過高的擔憂——一方面是若美國這輪降息週期令美元基準利率跌至零(甚至出現負利率),將導致大量美元資產收益率也跌向負值,拖累這些國家外匯儲備難以實現保值增值;另一方面美元超低利率將再度觸發美元流動性氾濫,令這些國家遭遇熱錢大進大出與金融市場劇烈波動的經濟風險。 “這也是近年不少國家央行正積極削減外匯儲備美元資產占比的重要原因之一。”他透露,但如今他們面臨的一大挑戰,是歐洲眾多國家與日本國債收益率均跌入負值,令全球負利率國債規模超過16萬億美元,導致他們外匯儲備多元化配置遇到新的挑戰。 Sam Laughlin坦言,這正驅動越來越多國家央行與大型機構要麼通過發行熊貓債,要麼直接買入中國國債加倉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因為與美債、德債、日債同等信用評級的國債裏,只有中國等少數國家國債收益率還能維持在3%左右;加之中國經濟增長基本面相對平穩與中國央行對降息持審慎態度,令這些央行機構更傾向將人民幣視為現階段的替代型儲備貨幣。 英國央行行長卡尼認為,人民幣最有可能成為與美元相匹敵的儲備貨幣,但在此之前,人民幣國際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美元儲備的煩惱 多位華爾街對沖基金經理向記者透露,美元在全球儲備貨幣占比過高的風險,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期間已初露端倪。當時為了應對危機衝擊,不少國家央行決定將本國貨幣匯率盯住美元,因此他們在外匯儲備裏配置了大量美元資產。 然而,他們很快遭遇美元超低利率的煩惱——隨著美聯儲決定採取“QE拯救恐慌”措施,他們驟然發現美聯儲此舉導致美元資產收益率趨於下降與美元流動性氾濫,不但令自身外匯儲備(以美元資產為主)保值增值面臨挑戰,還引發美元熱錢大舉流入衝擊本國金融市場穩定。 “近年阿根廷、土耳其等新興市場國家先後遭遇金融市場劇烈動盪與資本大舉流出,表面而言,是這些國家外匯儲備無法應對資本流出壓力所致。”一位華爾街大型宏觀經濟型對沖基金經理向記者透露。這背後深層次的原因,是近年美聯儲鷹派加息導致這些國家美元外債的償還成本驟增,而他們外匯儲備的投資回報卻因美元此前超低利率而走低——難以“覆蓋”美元外債償還成本上漲壓力,最終觸發資本大舉外流與金融市場劇烈動盪。 在他看來,其間一些國際性經濟組織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比如他們在向阿根廷、土耳其等新興市場國家提供臨時性資金援助時,要求後者必須以美元償還相應援助資金,迫使這些國家只能大量囤積美元外匯儲備(導致美元占比偏高),無法通過資產多元化配置解決美元資產收益率過低所帶來的保值增值壓力。 數據顯示,為了降低對美元的過度依賴以及潛在的金融風險,近年很多國家央行開始削減外匯儲備美元資產占比,導致美元在全球儲備貨幣的比重從2008年的70%降至當前的約52%。 道富環球顧問(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宏觀策略主管Tim Graf認為,這背後,一方面是越來越多國家吸取了阿根廷、土耳其等新興市場國家的教訓,通過外匯儲備多元化配置提升收益率,以應對美元超低利率及美元流動性氾濫的衝擊,另一方面他們也意識到美聯儲如今再度啟動降息週期,很可能會導致歷史再度重演——一旦外匯儲備美元資產占比過高,其低收益(因美聯儲持續降息)與未來美元外債償還成本上漲壓力出現“錯配”,勢必引發投機資本大舉沽空本國股票匯率套利,進而令金融市場劇烈動盪。 他向記者透露,按照此前美聯儲內部預估,應在基準利率上調至4%左右再降息,如今美聯儲在2.25%-2.5%就扣動降息扳機,因此不少國家央行與大型機構開始擔心美聯儲本輪降息週期會將美元基準利率壓低至負利率區間,進一步拖累美元資產收益率走低與美元流動性氾濫(熱錢大進大出風險驟增),因此他們正加快削減外匯儲備美元資產占比的步伐。 “事實上,英國央行卡尼的表態,只是將眾多國家央行的上述擔心公開化了。”Tim Graf指出。 新的替代型儲備貨幣花落誰家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美元儲備貨幣地位趨降,誰能替代美元成為新的儲備貨幣,正成為全球金融市場關注的焦點。 卡尼認為,最好的解決辦法是通過技術建立多元化、多極化的金融體系,因此,新的替代型儲備貨幣最好由公共部門提供,或許通過央行的數字貨幣網路,這樣可以抑制美元對全球貿易的“霸道”影響。 “這也令市場猜測英國央行可能傾向使用虛擬數字貨幣取代美元儲備貨幣地位,儘管這條路走起來很難。”Sam Laughlin向記者分析說,一方面是FACEBOOK所發行的超主權數字貨幣Libra因各種原因,正遭遇不少國家金融監管部門抵制,令數字貨幣替代美元儲備貨幣地位的征途異常艱辛,另一方面不少國家央行比較傾向用SDR作為新的替代型儲備貨幣。 記者多方瞭解到,SDR能否成為替代型儲備貨幣,也存在不少爭議,比如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央行認為SDR的權重貨幣主要是美元、歐元、日元與英鎊等,並沒有按照新興市場國家在全球經濟體系的占比提升而調高新興市場貨幣的占比,因此他們認為SDR依然存在“缺陷”,需要進一步調高新興市場貨幣占比才能全面反映當前全球經濟發展趨勢,令其替代型儲備貨幣角色更顯得“貨真價實”。 鑒於SDR權重貨幣占比調整與Libra發展都遇到相當大的操作難度,當前不少大型金融機構與央行轉而將人民幣視為一種新的替代型儲備貨幣。畢竟,一方面中國在全球貿易與經濟體系的占比日益增加,與中國開展貿易投資往來的國家日益增多,因此將人民幣納入替代型儲備貨幣,有助於各國與中國開展更大規模的經貿往來,另一方面近年人民幣實際匯率因中國經濟基本面平穩增長而呈現升值趨勢,加之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匯率基本保持穩定,因此這些國家加大人民幣的儲備貨幣比重,有助於確保外匯儲備資產保值增值。 一位境外銀行全球業務主管向記者透露,當前他們正協助眾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銀行搭建人民幣帳戶創設、人民幣現金管理、人民幣貿易融資、人民幣貸款、人民幣匯率風險對沖等業務流程,令人民幣在當地擁有更大的使用範疇,助力當地大型機構企業加倉人民幣納入儲備資產。 “相比前些年不少國家金融監管部門對擴大人民幣使用範疇比較猶豫,如今情況好轉很多,有些國家金融監管部門主動提出要擴大人民幣在當地的使用範疇,包括將外匯儲備人民幣頭寸拆借給當地企業用於採購中國商品等,進而擴大與中國的經貿往來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他透露。 不過,要讓人民幣成為新的替代型儲備貨幣,要走的路還很長。 上述境外銀行全球業務主管坦言,目前人民幣國際化面臨的瓶頸依然不少,比如人民幣尚未自由兌換,因此不少國家企業機構擔心人民幣頭寸“兌換”問題而不敢過多持有人民幣,此外人民幣匯率風險對沖工具依然不夠豐富,導致很多機構擔心匯率大幅貶值問題而不敢持有大量人民幣作為替代型儲備貨幣。 “但我們看到一個新的趨勢,是倫敦等國際金融中心的離岸人民幣成交量持續快速增長,甚至倫敦人民幣交易量一度超過英鎊兌歐元交易量,表明越來越多國際金融中心與當地金融機構正在加快研發人民幣匯率風險對沖工具等金融產品,爭奪離岸人民幣交易與貨幣儲備的市場份額。”他指出。 *本文來自21世紀經濟報導

2019-08-28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