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
如果市場繼續崩,不能緊急降息的美聯儲,有哪些牌可以打?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及其同僚正明確表示,在通脹持續高於目標的情況下,他們將抵制過早降息的沖動,這無疑對市場的降息預期潑了冷水。 但投資者押註,美債收益率上升引發市場波動,最終將迫使美聯儲采取幹預措施,包括放松銀行杠桿規則、通過回購市場註入現金等多種措施可能箭在弦上。 美聯儲的"忍耐遊戲" 美聯儲官員們近期明確表示,他們正在遠離預防性降息路徑,轉而采取更為謹慎的態度。在經濟數據顯示通脹粘性仍然存在、就業市場依然強勁的背景下,這一立場轉變已經逐漸成形。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最新表態中強調:“我們需要看到更多有力的證據,確信通脹確實持續朝著2%的目標穩步下降。"他警告稱:"過早或過多地降息可能會逆轉我們在控制通脹方面取得的進展。" 這一立場在美聯儲內部獲得了廣泛支持。據彭博社報道,美聯儲理事克裏斯托弗·沃勒(Christopher Waller)近日表示:"如果通脹指標不再改善,我們可能需要在政策方面保持耐心。"而亞特蘭大聯儲主席Raphael Bostic則進一步推遲了其降息預期,預計今年只會有一次降息,並可能延至第四季度。 支撐美聯儲鷹派姿態的是近期經濟數據。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3月份非農就業人數增加22.8萬,遠超預期。失業率略有上升,薪資增長保持穩定。這顯示在全球經濟面臨廣泛關稅沖擊前,美國勞動力市場仍然健康。 而在通脹方面,雖然3月CPI同比上漲2.4%,為7個月來最低水平。但市場普遍預計這種良好態勢可能難以持續,特別是在特朗普推出全面關稅政策之後,目前“只是通脹風暴來臨前的平靜”。 彭博社引述經濟學家觀點稱,這些數據組合給美聯儲釋放了明確信號:經濟並不需要立即的政策支持,而通脹風險仍然存在。 美聯儲還有什麽牌可以打? 盡管美聯儲官員們的強硬態度日益明確,但市場仍在賭註今年可能有多次降息。 目前交易員預期美聯儲將在9月首次降息,並在年底前總共降息50個基點。這比今年早些時候市場預期的6次降息已經大幅減少,但仍然高於美聯儲官員們最新的點陣圖預期。 這種預期差距導致了市場波動加劇。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最近飆升,甚至短暫突破4.5%,創下近期新高。股市也隨之經歷了顯著回調,尤其是科技股和其他對利率敏感的板塊。 隨著美國國債收益率飆升,市場對美聯儲可能不得不采取措施穩定市場的猜測也在增加。 美聯儲仍有多種工具可用於應對市場動蕩,巴倫周刊認為,包括放松銀行杠桿規則、通過回購市場註入現金、購買特定類型的美國國債。 放寬SLR規則要求 在放松銀行杠桿規則方面,一個解決辦法是暫時修改“補充杠桿率(SLR)”的規則。這項規則限制了大型銀行可以承擔的風險,包括它們可以持有的美國國債數量。 SLR要求銀行的核心資本(如普通股)至少覆蓋其全部表內和表外資產的 3%(對系統重要性銀行要求更高),無論資產風險高低。若SLR嚴格限制其資產規模,交易商可能因資本不足而減少做市行為(如不願囤積債券庫存),導致市場 “中間商” 缺位,加劇供需失衡。 2020年疫情期間,美聯儲放寬了這項規定,通過臨時將國債和銀行在美聯儲的準備金排除在SLR計算之外,實質釋放銀行的資本 “容量”,讓其能在不消耗額外資本的前提下擴大國債持倉,為銀行吸收大量新增政府債務騰出空間。 如果債券交易商的資產負債表再次出現空間不足的情況,美聯儲可能會再次采取同樣的措施。這不會影響利率,也不會發出任何令人困惑的經濟信號,它只會釋放銀行管道系統中的空間。 購買特定類型的美國國債 美聯儲也可能會開始購買特定類型的美國國債,以平息市場中特別不穩定的部分。但與過去的債券購買計劃(即量化寬松)不同,這將是一項短期、有針對性的舉措,是“精確修復”而非“總量寬松”。 這就是英格蘭銀行在2022年所做的。在2022年養老金危機中,英國央行一邊通過臨時購債(Targeted Long-Term Repo Operations)穩定金邊債券市場,一邊繼續加息以抑制通脹,證明流動性管理工具與利率政策可以獨立運作。 美聯儲可以采取類似的方法,即所謂的市場運作采購計劃(market functioning purchase program)。 美聯儲在2024年金融穩定報告概述了美聯儲在介入之前所尋找的具體內容:買賣價差擴大(買家和賣家相距甚遠)等跡象、交易量較小時的價格上漲,以及買家和賣家匹配越來越困難的證據。 通過回購市場註入現金 另一種選擇是美聯儲通過所謂的回購操作,隔夜向銀行和債券交易商提供貸款。作為交換,銀行將美國國債作為抵押品提供給美聯儲。 “回購協議(Repo)”是美聯儲通過向銀行和債券交易商提供短期(通常是隔夜)貸款,同時接受美國國債等高質量資產作為抵押的操作。其本質是一種抵押融資。這種措施快速、幹凈,而且不會影響利率。 美聯儲還與其他央行設有互換額度,允許其在全球市場資金短缺時向海外放貸美元。如果美國國債市場壓力與更廣泛的融資問題相關,這些工具可能會迅速增多。 當矽谷銀行倒閉並引發區域性銀行業危機時,美聯儲設立了一項機制,以比貼現窗口更低的懲罰性措施提供額外的流動性。在美聯儲仍在應對通脹的同時,買家得以成功地將資產負債表擴大數千億美元。換句話說,美聯儲能夠增加流動性,且不會發出通脹方面的混合信號。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5-04-11 -
高盛喊熊市了:美股周期性熊市通常持續約兩年,通常需五年才能反彈至起點
在特朗普貿易戰的陰影下,高盛警告熊市風險迫在眉睫,貝萊德下調美股評級。 周一,高盛Peter Oppenheimer、Lilia Peytavin的策略團隊發出了更為嚴峻的警告。他們認為,目前的股市拋售潮可能演變為一場持續時間更長的周期性熊市,因為經濟衰退風險正在攀升。 與此同時,貝萊德策略師Jean Boivin和Wei Li將未來三個月的美國股市評級從“超配”下調至“中性”,稱由於全球貿易緊張局勢的重大升級,預計短期內風險資產將面臨更大壓力。 就在兩個月前,標普500指數剛剛創下歷史高點,而目前已迅速下跌20%,正式進入技術性熊市區域。高盛補充稱,周期性熊市通常持續約兩年,並需要五年時間才能回到起點。 與由單一事件驅動的短期市場沖擊截然不同,周期性熊市是經濟周期函數的反映。高盛表示,在兩種類型的熊市中,股票平均下跌幅度都約為30%,但“在持續時間上存在差異,事件驅動型熊市持續時間更短,且復蘇速度更快”。 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及,此前,高盛已將美國陷入衰退的概率從35%上調至45%,並將美國四季度GDP增長預測從之前的1.0%下調至僅0.5%。 系統性風險尚未出現,但金融市場壓力信號明顯 過去三天來,全球股市損失已接近10萬億美元,不過大多數分析師和投資者尚未看到對全球金融市場的系統性風險。 但他們同時也指出了一些壓力信號——例如凍結的企業債務市場和違約風險指標的跳升——這些信號隨著經濟前景的迅速惡化而不斷積累。 貝萊德首席執行官Larry Fink直言不諱地表示,他交談過的大多數CEO認為美國已經陷入衰退。與此同時,交易員積極增加對美聯儲將大幅降息的押註,擔憂美國政府的貿易政策可能導致全球經濟收縮。 Fink透露,從長期來看,現在更像是一個買入機會,而不是賣出機會,但美股不排除再跌20%的可能性。 貝萊德在報告中警告: “國際社會的全面回應和與各國與美國之間的談判需要時間,因此很難預測何時以及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巨大的財富損失可能會損害市場情緒和消費者支出。”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5-04-09 -
鮑威爾面臨的困境,和市場一樣:“薛定諤的特朗普”
隔夜美股上演了“七分鐘暴漲”的戲劇性場景。先是一則關於特朗普考慮暫停征收關稅90天的消息引發市場狂熱反應,美股在短短七分鐘內市值飆升約2.5萬億美元。然而,當白宮新聞秘書卡羅琳·萊維特澄清這是“假新聞”後,漲勢迅速回落。 分析稱,短期內,令人摸不著頭腦的、“量子態”的特朗普可能令暴跌後的股市躺平,從中長期來看,市場真正反轉需要改變關稅會引爆經濟衰退的敘事,潛在觸發因素包括美聯儲出手。 然而,面對如“薛定諤之貓”般不可捉摸的特朗普,鮑威爾同樣陷入兩難:是通過降息刺激經濟,還是維持高利率以遏制潛在的通脹風險? 分析認為,在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籠罩下,美聯儲根本沒法預判特朗普會做什麽,和市場的困境一樣:如果如他所說維持關稅不變,經濟可能迅速萎縮,標普500指數將跌入熊市;但若取消關稅,經濟則可能重新增長,股市有望重返歷史高位。 太早降息或刺激通脹反彈,但等到一切明朗可能太晚 目前,市場傾向於降息。在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導致全球股市暴跌之後,交易員們現在押註美聯儲今年將降息4到5次,遠高於關稅落地前的2-3次。華爾街已經上調了今年的通脹目標,同時下調了經濟增長預測,甚至警告稱,如果特朗普不從關稅邊緣撤退,美國可能會陷入衰退。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利率問題上則更為強硬。上周五,在特朗普宣布大範圍征收對等關稅後的首次公開表態中,鮑威爾重申,美聯儲需要先觀望,等明確了形勢,再考慮行動。他指出,本次特朗普公布的新關稅遠超預期,可能持續推升通脹,聯儲需要保證通脹預期不會上升。 富國銀行高級經濟學家Sarah House表示:“美聯儲目前處境異常艱難。”她預計,美聯儲將“盡可能長時間”將利率維持在4.25%至4.5%的水平。 前美聯儲官員、New Century Advisors首席經濟學家Claudia Sahm表示:“在目前這種也有通脹壓力的環境中,美聯儲不太可能采取預防性行動並進行保險式降息。” 然而,前美聯儲官員、現任BNY Investments首席經濟學家Vincent Reinhart警告說,美聯儲等待關稅影響經濟的“明確證據”的危險在於可能行動太晚。他補充道:“盡可能長時間地等待,就是為行動過晚量身定做的。” 也有人認為,如果特朗普堅持最嚴厲的關稅,對消費需求的影響可能嚴重到足以消除任何價格上漲的擔憂,使焦點全部集中在經濟健康上。正如Evercore ISI的Krishna Guha所說:“從概率上看,這最終不會導致長期通脹。” 在這個“薛定諤的特朗普”狀態解決之前,市場波動將持續加劇,既可能因恐慌繼續暴跌,也可能因突然的政策轉向而大幅反彈,唯一確定的是繼續的不確定性。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Adam Posen表示,美聯儲不會對關稅或特朗普的財政計劃(例如大幅減稅)的影響進行“預判”。Posen指出:“無論這是否有效,這顯然是鮑威爾和美聯儲領導層為應對這一政治局勢所采取的立場。”他還補充說,美聯儲“可以且或許應該等到9月再考慮降息”。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5-04-08 -
降息預期升溫!市場押註美聯儲今年降息五次,最快下個月開始
盡管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可能引發通脹壓力,但在美國經濟衰退的恐慌中,市場已完全定價美聯儲年內降息五次的預期,兩年期美債收益率跌至2022年9月以來最低水平。 根據隔夜利率互換市場走勢,市場定價顯示美聯儲到年底前將降息125個基點,相當於五次25個基點的降息。就在上周,市場還只是篤定會有三次降息。 摩根大通的Jay Barry策略師團隊預計,從現在到2026年1月,美聯儲將在召開的每次FOMC貨幣政策會議上都決定降息,並預計到明年年初,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的頂部將下滑至3.0%。 截止發稿,2年期美債收益率已觸及2022年9月以來最低水平,收益率跌至3.5%附近,10年期美債收益率則短暫跌破4%,創去年10月以來新低。 “我們正處於極端宏觀不確定性時期,”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集團首席投資官Daniel Ivascyn表示:“這次沖擊的本質與過去幾十年的其他沖擊不同,因為通脹已經處於高位,而且很可能繼續上升。” 市場押註的核心邏輯已經從通脹憂慮轉向衰退恐慌。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Bruce Kasman警告:“美國貿易政策的規模和破壞性影響,如果持續下去,足以將仍然健康的美國和全球經濟擴張推入衰退。”他將經濟衰退風險上調至60%。 美聯儲或被迫轉向,今年有望降息五次? 盡管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上周五聲稱不會匆忙對關稅作出反應,但交易員們已迅速改變預期,押註美聯儲可能最早在5月就開始降息,並且全年降息幅度將達到五次之多。 Kasman預測美聯儲將從6月開始降息,並補充道:“我們現在認為委員會將在截至明年1月的每次會議上都實施降息,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限降至3.0%。” 高盛團隊在其最新研報中將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概率從35%大幅提升至45%,僅一周內就上調了10個百分點。他們警告,如果白宮在4月9日實施大部分或全部擬議的關稅措施,美國經濟將不可避免地陷入衰退。 在其非衰退基準情景下,高盛預計美聯儲將采取“保險式”降息,提前至今年6月開始(此前預期為7月),連續進行三次、每次25個基點的降息。而在衰退情景下,美聯儲的降息力度預計將達到約200個基點。 特朗普態度強硬:不顧市場崩盤,拒絕“特朗普看跌期權” 特朗普及其經濟團隊對投資者的通脹和衰退憂慮不以為然,對市場動蕩毫不道歉,並堅稱繁榮即將到來。特朗普周日在空軍一號上發表講話時,反復為上周公布的關稅狂潮辯護。 “暫且忘掉市場——我們擁有所有優勢,”特朗普表示。 上周五,標普500指數遭遇自2020年3月以來最糟糕的兩日暴跌,跌幅達6%,抹去了超過5萬億美元的市值。納斯達克100指數進入熊市。華爾街對所謂的“特朗普看跌期權”——一旦美股下跌特朗普就會放棄其政策的預期————變得更加悲觀,盡管特朗普過去曾將股市視為政績“成績單”。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5-04-07 -
最新研究:關稅升級或致1.4萬億美元損失,並大幅推高美國通脹
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3月3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可能會在4月2日宣布對等關稅細節。特朗普還表示,與其他國家相比,美國會表現得“非常友好”,“關稅計劃已經制定”。 然而,一項新的經濟模型研究發現,特朗普若實施全面25%進口關稅並引發貿易戰,全球經濟將面臨高達1.4萬億美元的損失。全球通脹壓力劇增,美國將首當其沖。 根據英國阿斯頓大學經濟學家的模型研究,在全面貿易戰場景下,美國將經歷所有國家中最嚴重的通脹效應。研究分析了132個國家的2023年雙邊貿易數據,構建了六個不斷升級的貿易戰場景。如果貿易夥伴國以同等關稅還擊特朗普的關稅措施,美國出口將暴跌超過43%。 這一研究表明,各國若相互征收25%的關稅,其效果將類似於加劇大蕭條的1930年貿易戰。阿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Jun Du表示:“這些發現與歷史先例如斯姆特-霍利關稅和現代貿易沖突相吻合,展示了保護主義如何侵蝕競爭力、擾亂供應鏈,並對消費者造成不成比例的成本。” 貿易戰初期:北美自由貿易區率先遭殃 模型顯示,在貿易戰初期,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進出口將大幅下滑。墨西哥實際收入將下降5%。隨著加拿大、墨西哥等國采取報復措施,貿易進一步受挫,墨西哥和加拿大的收入降幅加大。 在僅限於加拿大、墨西哥等三國對特朗普關稅采取25%報復性關稅的假設場景中,所有參與方的貿易都將銳減超過30%。貿易萎縮導致通脹增加,並對“經濟福利”(以人均GDP實際值衡量)產生負面影響。但美國的損失小於墨西哥和加拿大,反映了經濟關系中的權力平衡。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經濟福利預計將下降1.1%,而墨西哥和加拿大分別下降7%和5%,負面效應將在5到10年內顯現。 歐盟卷入:愛爾蘭成為最大犧牲品 當美國對歐盟征收關稅時,貿易戰的影響範圍擴大,愛爾蘭在歐洲遭受最大打擊。歐盟的報復措施進一步破壞貿易,加深愛爾蘭的痛苦。研究指出,印度、英國、日本和韓國可能從貿易轉移中獲得微小收益。 值得註意的是,愛爾蘭等與美國有密切貿易關系的國家,特別是那些依賴高度集成供應鏈的國家(如制藥產品),風險尤其大。 雖然愛爾蘭在有限的加拿大-墨西哥-美國貿易戰中出口和進口略有增加,但在美歐貿易戰的情況下,這種增長將轉變為出口下降6.6%和進口下降近13%。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5-04-02 -
未來三個月,全球股市“很難熬”
特朗普政策不確定性籠罩下,摩根大通認為,未來三個月全球市場將經歷“痛苦期”。 3月31日,摩根大通分析師Eduardo Lecubarri等在研報中指出,自年初以來,白宮政策變數已經導致全球經濟前景的可見度下降,並增加了下行風險。這些負面因素尚未被充分反映在股市表現上,標普500指數迄今僅下跌5.1%。 同時,德國的支出計劃對歐元和歐盟股市帶來相對優勢,但並非結構性變革。 三個月內全球股市面臨挑戰 摩根大通的策略報告指出,2025年初的市場共識過於樂觀,這增加了市場風險。報告預測,未來至少三個月,市場將面臨壓力,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特朗普政府政策的不確定性:白宮政策走向不明朗,不僅影響美國經濟,也影響全球經濟前景 一季度業績偏弱:部分公司可能會借機調整業績預期,進行“業績洗澡”,迫使投資者相應調整持倉 投資者尚未完全行動:摩根大通泛歐論壇的近100位CEO和投資者反饋顯示,他們雖然意識到風險上升,但尚未據此采取行動 政策預期調整:特朗普政府可能在4月2日令股市失望,以降低市場預期,為明年中期選舉建立動力,這可能會進一步影響股市表現。 因此,摩根大通預計在未來三個月內,中小盤股和整體股市都將表現疲軟。 德國支出並非結構性轉折 摩根大通認為,雖然德國的支出計劃可能對歐元和歐盟股市帶來一些相對優勢,但這並非長期的結構性改變。 報告指出德國計劃未能達到預期。即使德國的支出翻倍,使其政府債務/GDP達到100%,且歐洲其他國家也采取類似措施,對市場的影響也微乎其微,僅限於歐洲國防股。 摩根大通分析認為,只有當德國(和歐洲)通過更積極的經濟措施,例如削減企業稅、激勵研發等來調整其計劃,才能實現所謂的“代際變革”。 建議投資者堅持謹慎立場 摩根大通策略師建議投資者在未來三個月保持謹慎,重點關註以下特點的股票: 可實現的預期:避開那些分析師預期有大幅增長但難以實現的標的 重估上行空間:選擇在目前市場環境下仍有估值提升潛力的標的 一定的防禦性:選擇在市場上漲或下跌時都能表現良好的標的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5-04-01 -
特朗普“說一套做一套”?報道稱白宮再度考慮“全面高關稅”,黃金再創新高
避險情緒推動黃金價格再創新高,有媒體報道稱,特朗普政府考慮實施更廣泛、更高的關稅計劃。 周一亞市,隨著特朗普政府即將推出新一輪關稅政策,黃金漲勢兇猛,每盎司價格突破3123美元,漲幅達1.24%。 黃金今年已上漲約17%,至少創下15次歷史新高。盡管市場已經降低了對美聯儲今年降息的預期至兩次25個基點,但央行購買和地緣政治與宏觀經濟不確定性上升的避險需求仍支撐著金價。 盡管特朗普多次淡化4月2日所謂"對等關稅"計劃的力度,但據媒體最新報道,近日特朗普已轉向更為強硬立場,督促團隊設計覆蓋面更廣、稅率更高的方案。其中一項選擇是高達20%的全球性關稅,幾乎覆蓋全部美國貿易夥伴。 特朗普團隊考慮實施更廣泛、更高的關稅計劃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特朗普政府正緊鑼密鼓制定新一輪關稅政策細節,力爭在自定的4月2日截止日前敲定方案。特朗普此前承諾通過一系列征稅措施重塑美國經濟格局,目前團隊正在權衡多種選擇。 上周,特朗普曾多次淡化4月2日所謂"對等關稅"計劃的力度,表示將比原先設想的"更溫和",甚至考慮對某些國家完全豁免關稅。然而媒體援引知情人士透露,近日特朗普已轉向更為強硬立場,督促團隊設計覆蓋面更廣、稅率更高的方案。 報道稱,關稅設計的一個核心爭議點是:究竟是對不同貿易夥伴實施"差別化稅率",還是回歸競選期間提出的"一刀切式"全面關稅,這將幾乎影響所有與美國有貿易往來的國家。 具體執行方式仍未最終確定。據報道,特朗普顧問團隊近期考慮了一項高達20%的全球性關稅,幾乎覆蓋全部美國貿易夥伴。這一方案與特朗普競選期間鼓吹數月的政策一致,盡管此後特朗普曾公開轉向支持所謂"對等關稅",即"他們收我們多少,我們就收他們多少"。 一位政府官員表示,"對等關稅"方案仍在考慮之中,並透露總統傾向對所有與美貿易逆差國家征稅,希望每個國家都有一個"簡單明了的數字"。該官員強調,無論最終方案如何,總統要求政策必須"大而簡單"。 這意味著最終行動可能比早期設想更為廣泛。財政部長貝塞特此前在公開場合提到過優先對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約占全球國家的15%)征收關稅。 除關稅大框架討論外,特朗普團隊還在考慮針對特定行業推出專項征稅,可能覆蓋關鍵礦產及含這些礦產的產品等。這些專項關稅是否會在4月2日一並公布尚不確定,但預計會被納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計劃於周二提交給特朗普的貿易政策評估報告中。 特朗普:"我不在乎汽車價格上漲" 新一輪關稅來臨之際,特朗普公開淡化對價格上漲的任何擔憂,周六他對NBC新聞表示,他"完全不在乎"外國汽車制造商是否會因新關稅而提高對美國消費者的價格。 "我完全不在乎,因為如果外國汽車價格上漲,人們就會購買美國汽車,"特朗普說。"我希望他們提高價格,因為如果他們這樣做,人們就會購買美國制造的汽車。我們有很多產能。" 特朗普在采訪中還否認他曾在3月初與美國汽車制造商CEO的電話會議中指示他們不要提高價格。此前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特朗普曾警告高管們,如果他們提高價格,白宮將不會贊同,這讓一些高管感到震驚,擔心他們會因提價而受到懲罰。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5-03-31 -
對付盟友,特朗普還有個美元“核武器”,比關稅更具威懾力
2025年,特朗普反復利用關稅手段推進其地緣政治和經濟目標,瑞銀指出美元的互換額度遠比關稅更具震懾力。 3月27日,瑞銀報告中指出,美聯儲的美元互換額度是維持全球金融穩定的關鍵工具,遠比關稅更具影響力。美元互換機制控制著規模約97萬億美元的外匯掉期市場,相當於全球GDP總和。 如果特朗普盯上美聯儲的美元互換這一“核按鈕”——美國在關鍵時刻拒絕提供美元流動性,將引發嚴重的全球金融危機,但同時也會加速世界去美元化進程。 瑞銀分析師表示,美元互換額度是全球金融穩定的最後保障。非美國主體獲取美元流動性的主要途徑並非通過美國進口,而是通過外匯掉期市場。外匯掉期實質上是以外國貨幣作為抵押的美元貸款,非美國交易對手通過交換本幣借入美元。外匯掉期市場雖然規模龐大,但因為涉及交易開始時的本金全額交換,信用風險相對較低。 瑞銀強調盡管外匯掉期市場相對安全,但存在一個重大風險:大多數外匯掉期期限較短,而對應的美元資產期限較長,形成巨大的資產-負債期限錯配。當美國銀行面臨壓力或全球金融沖擊發生時,銀行可能不願或無法續借這些抵押的短期美元貸款,導致流動性危機。 美聯儲手中的美元互換額度是把雙刃劍 報告中強調如果美聯儲在全球金融壓力時刻拒絕提供流動性支持,後果將極為嚴重。瑞銀舉例表示: 如果美聯儲在2008/9年金融危機和疫情期間沒有介入,外國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國際放款機構的儲備金可能不足以滿足全球美元需求,從而導致美元借款成本比當時出現的情況進一步飆升,進而引發違約,並可能對全球金融體系產生系統性影響。 華爾街見聞曾報道,2020年疫情引發的美元流動性危機時,美聯儲在重啟三大金融危機時期工具增加流動性後,進一步推出貨幣刺激,擴大臨時美元流動性互換額度的對手方範圍。 瑞銀表示,雖然延長美元互換額度的責任在於美聯儲而非美國政府,但政府仍可通過道德勸說和任命美聯儲理事會成員間接施加影響。然而,這種做法對美國自身也是雙刃劍: 短期內,美元流動性緊縮會導致美元融資成本上升和美元大幅升值,但金融壓力也會蔓延到美國金融體系。 此外,由於外匯掉期經常用於對沖美國資產,這可能導致美國資產拋售(如美國MBS或國債),最終傷及美國自身市場。 長期影響,加速去美元化進程 瑞銀分析稱,如果特朗普盯上了美聯儲的美元互換機制,比如美聯儲采取選擇性方式使用互換額度,作為實現其他政策目標的籌碼,將導致跨幣種基差擴大,這將邊際上支撐美元。 然而,瑞銀強調這樣帶來的中期後果更為嚴重。美聯儲作為國際最後貸款人的角色撤離,相當於暫停美元作為全球最安全貨幣的地位。 市場將對美聯儲維持美元流動性承諾的懷疑——尤其是針對主要盟友——將加速各國減少對美國金融系統依賴的努力; 最終導致外國持有的美國資產減少,美元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作用普遍弱化。 值得註意的是,瑞銀指出中國和俄羅斯並不享有美聯儲的互換額度,它們通過大量官方儲備積累或去美元化來強化金融體系。 如果這種擔憂蔓延至美國盟友,很可能創造戰後全球金融架構建立以來推動全球美元去美元化最強大的動力。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5-03-28 -
微軟再度砸盤後,這只股票周五IPO將成為“AI算力風向標”
CoreWeave尋求IPO,將是一場押註AI算力需求持續爆發的豪賭? 周三,TD Cowen報告稱微軟放棄了在美國和歐洲的新數據中心項目,涉及功率總計數百兆瓦。該消息再度推升美股看跌情緒,隔夜芯片股跌幅擴大,科技七巨頭全線轉跌,英偉達一度重挫6%。 TD Cowen報告發布的時間點堪稱“糟糕”,因為就在幾天前,有傳言稱CoreWeave正在急於完成其大規模的IPO。 據媒體報道,AI雲計算服務提供商CoreWeave宣布將於本周四晚間為其IPO(首次公開募股)定價,並於周五在納斯達克交易所開始交易,上市後或將為公司籌集高達30億美元的資金。 微軟撤資大型數據中心項目的舉動引發了對“AI算力集群供過於求”的擔憂,而微軟、英偉達是CoreWeave的主要客戶,市場密切關註公司後續上市表現。 有觀點認為,CoreWeave此次尋求IPO的目的是為了掩蓋一個事實:曾經作為CoreWeave的最大客戶,微軟最近撤回了與CoreWeave達成120億美元的部分算力合作承諾。 與此同時,隨著投資者對AI實現指數級增長的信念有所動搖,面對CoreWeave的上市,市場可能變得謹慎。 增長迅猛,但背負巨額成本和債務 在英偉達、微軟等大客戶的支持下,CoreWeave近年來實現了驚人的增長速度。 數據顯示,CoreWeave的收入在2024年增長了超過8倍,達到19億美元。公司還在去年年底持有151億美元的“剩余履約義務”,並表示其中略超過一半將在2026年底前確認為收入。 此外,本月早些時候,CoreWeave還宣布與OpenAI達成的“主服務協議”,價值119億美元,合約期限持續到2030年10月。 然而,支撐這種增長所需的代價並不便宜。CoreWeave去年因建設AI基礎設施的大量資本支出而消耗了近60億美元現金,前一年則消耗了11億美元。 更值得關註的是,公司資產負債表上還背負著近80億美元的總債務,這些債務主要由其積累的用於支持客戶AI工作負載的英偉達圖形處理單元支持。 在IPO申請文件的風險披露部分,CoreWeave也承認其在財務報告的內部控制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問題包括IT系統對支持財務報告的應用程序控制不足,以及相關崗位缺乏合格人員。 “英偉達”親兒子?不足以解決競爭壓力 總部位於新澤西的CoreWeave成立於2017年,最初是一家加密貨幣挖礦公司,後來進軍雲計算服務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英偉達對於CoreWeave的偏愛已經到達了“視如己出”的程度——CoreWeave在接受了英偉達的投資之後,成為了英偉達的直系雲算力供應商,甚至連微軟都要向他們訂購雲算力。 作為英偉達“親兒子”,CoreWeave幫助其在獲取最先進GPU供應方面有效地與更大的公司競爭,但這並不能讓CoreWeave免於在不斷擴大的支出競賽中與這些競爭對手保持同步。 據媒體數據,微軟、亞馬遜、Meta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今年將在資本支出上共投入近3400億美元——比2024年增長39%。 而盡管CoreWeave去年的資本支已經達到了其收入的四倍多,但仍只相當於那些大公司支出的一小部分。而在IPO中籌集的資金不會大幅縮小這一距離,尤其是因為該公司已經預留了10億美元用於償還債務。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5-03-27 -
反對鮑威爾“通脹暫時論”?美聯儲票委:如果市場通脹預期也走高,將是“重大危險信號”
隨著家庭長期通脹預期的不斷攀升,美聯儲高層官員開始憂心忡忡。他們擔心,一旦市場長期通脹預期也開啟上升態勢,這無疑將是一個“重大危險信號”。 據英國《金融時報》周三報道,美聯儲芝加哥聯儲主席Austan Goolsbee警告,如果美國債券市場投資者開始預期更高通脹,將構成“重大危險信號”,可能徹底打亂央行降息計劃。稍早前,密歇根大學備受關註的調查顯示,美國家庭長期通脹預期已攀升至1993年以來最高水平。 “如果你開始看到基於市場的長期通脹預期開始像過去兩個月的調查那樣表現,我會將其視為主要的危險信號和關註領域,”Goolsbee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表示。 與此同時,Goolsbee指出,特朗普推行的關稅政策又給美國經濟帶來了新的變數,使得整個經濟形勢愈發復雜和難以預測。他認為,面對不確定性,美聯儲的下一次降息可能需要比預期更長的時間。 “黃金之路”已終結,轉入“灰塵彌漫”時期 美聯儲上周提高了通脹預期並大幅下調了經濟增長預測,因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正在全球最大經濟體蔓延。盡管如此,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仍表示有信心通脹預期受控,他引用市場預期仍保持溫和。五年期遠期通脹率——衡量市場對未來十年後半段價格增長預期的指標——為2.2%。相比之下,密歇根大學民調中消費者預計長期通脹率為3.9%。 曾擔任奧巴馬總統首席經濟顧問的Goolsbee指出,美聯儲已不再處於2023年和2024年所見到的“黃金之路”上,當時通脹似乎正回落至2%目標,而不會破壞經濟增長或提高失業率。現在已進入“一個不同的篇章”,“空氣中彌漫著灰塵”。 特朗普關稅成為決策關鍵變量 Goolsbee警告,如果投資者預期開始與美國家庭的預期趨同,美聯儲將不得不采取行動:"幾乎無論在何種情況下,你都必須解決這個問題,"他表示。 他服務的地區覆蓋密歇根,那裏是許多美國主要汽車制造商的所在地。他指出,接下來三到六周將是"解決一系列政策不確定性的關鍵時期"。 “當我與地區的高管交談時,他們經常提到4月2日是他們不確定性的關鍵點,”Goolsbee提到。特朗普此前表示,計劃在這天公布對美國貿易夥伴的對等關稅。 降息預期需重新校準 Goolsbee表示,美聯儲已承認特朗普引發的通脹和增長前景不確定性已阻礙了從當前“緊縮”水平(4.25%至4.5%)降低利率的計劃。雖然官員們仍預計今年某個時候將進行兩次四分之一點的降息,但央行上周連續第二次會議維持借貸成本不變。 鮑威爾承認,部分由於關稅,“今年在通脹方面取得進一步進展可能會有所延遲”。 Goolsbee相信,從現在起12-18個月內,借款成本會“降低不少”,但他警告稱,由於經濟不確定性,下一次降息可能需要比預期更長的時間。 我的觀點是,當空氣中彌漫著灰塵時,面對不確定性,靜觀其變才是正確的做法。但靜觀其變不是免費的——它是有代價的。你獲得了學習新信息的能力,但失去了一些逐漸行動的能力。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