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
美聯儲哈克:預計美聯儲2024年降息一次
美國費城聯儲銀行主席哈克,作為2026年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的票委,近日在費城的一場活動中發表了對當前經濟形勢及未來貨幣政策的看法。哈克表示,盡管五月的通脹報告“令人欣慰”,但美聯儲仍需更多證據來確信通脹正朝著2%的目標穩步前進。 哈克強調,基於他的基本預測,如果經濟形勢符合預期,他認為在年底前進行一次降息是合適的。然而,他也提醒,面對經濟的不確定性,美聯儲在2024年降息兩次或不降息的可能性同樣存在,決策將完全取決於未來的經濟數據。 哈克進一步解釋說,如果未來幾個月的數據持續顯示通脹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他將考慮支持降息。但他同時指出,目前尚未到達采取行動的階段,需要保持謹慎,並希望看到通脹在未來幾個月內有進一步的改善。 值得註意的是,盡管哈克對2024年的降息持開放態度,但他今年並不參與貨幣政策的投票決策。上周,美聯儲官員決定將基準利率維持在二十年來的高位,並削減了他們對2024年降息的預期。根據最新的預測中值,政策制定者預計今年可能只有一次降息,相較於三月份預測的三次降息有所減少。 哈克對利率的展望與中值一致,他預計經濟增長將放緩,但仍然會高於趨勢水平,同時失業率將溫和上升。他認為,實現美聯儲通脹目標的過程將是一個長期的調整過程。 盡管哈克今年沒有貨幣政策投票權,他仍然認為目前的利率水平足以繼續降低通脹。哈克表示,目前的政策利率已經保持近11個月不變,預計將在更長時間內發揮作用,幫助美聯儲保持緊縮狀態,以實現通脹目標並減輕上行風險。 哈克總結道,維持政策利率不變並等待更多經濟數據是合理的。他需要保持謹慎,並希望再觀察幾個月的數據,同時指出企業最大的顧慮是資本成本和不確定性。他還提到,美國就業市場遠未達到“實質性惡化”的狀態,而全球利率雖然都在下行,但速度各不相同。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4-06-18 -
離岸產品需更豐富 推動人幣國際化
圖:香港人民幣存款走勢。 香港除了是內地與全球之間的金融橋樑,更是最大離岸人民幣中心。任志剛表示,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已發展了20年,未來要配合國家政策,加強境內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水平。他指,在互聯互通的渠道上,在照顧內地金融安全的環境下,香港要研究如何去擴大容量,如何讓更多投資者參與。 任志剛表示,香港作為內地與外地資金融通的主要渠道,因為內地需要管理金融安全的風險,故互聯互通等措施均設有限制,如額度、種類、參與資格等限制。對於互聯互通業務的發展,他指,現時市場已有很多建議,新措施一定會有,擴容一定在考慮中,亦會研究再放寬多一些機構或個人投資者參與這些渠道。「譬如外資來到香港,利用互聯互通買內地農產品;又如中東的資金如何通過這個渠道投資內地。這方面我們一定要繼續推動。」 便利國際投資者使用人幣 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方面,任志剛表示,經常項目的國際交易已可使用人民幣支付,資本項目上使用人民幣作支付,香港已經在做,但可以加把勁。「去年交易所雙櫃台模式已經推出,有20多隻股票可以用人民幣做買賣,未來是否可以繼續擴大呢?是否可以有優化模式2.0的出現,如恒生指數裏面80多隻股票,都可以用人民幣去買賣呢?當香港豐富了人民幣資產,外國投資者可以很方便地使用人民幣投資,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就發揮財富儲存的功能。」 任志剛又提到,中央提出要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堅持市場驅動和企業自主選擇,營造以人民幣自由使用為基礎的新型互利合作關係。他特別點出「自由使用」這四個字,指當年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時,有一個條件就是人民幣不需要自由兌換,但要自由使用,「那時我和人民銀行都有一個共識,就是人民幣在離岸是自由使用的。」 任志剛認為,特區政府在推動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在離岸作為交易媒介,是沒有阻力的,是否需要中央批准是可以討論。但他個人認為沒有需要,因按照當時的概念,香港一萬億元人民幣的流動資金,是可以自由使用的。但他提到,若香港建議一些互聯互通的措施,當然一定要有中央政策配合及批准,如新股通,因這涉及內地金融風險,就要好好管理及討論。
2024-06-17 -
美聯儲釋放的信號:暗示今年降息一次,但對降兩次持開放態度
走軟的美國5月CPI數據,引來隔夜美股市場的狂歡,標普納指續創新高。盡管美聯儲傾向於認定5月CPI為單一數據點,且6月點陣圖偏鷹,不過決議聲明仍然認可通脹放緩的進展。許多市場人士相信,美聯儲對今年兩次 25bp 降息持開放態度。 6月利率決議顯示,美聯儲連續第七次將基準利率維持在5.25%至5.5%的區間內,維持20多年來的新高。點陣圖顯示近八成官員預計今年至少降息一次,預計今年不降息人數較3月翻倍至四人。 但會後公布決議聲明不再說降通脹缺乏進一步進展,改稱取得適度的進一步進展,聲明繼續重申要對通脹降至2%更有信心才會降息。 尤其值得註意的是,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會後聲明中表示,5月份核心CPI通脹“令人鼓舞”,並暗示點陣圖可能沒有完全反映這一利好因素。他解釋稱,在貨幣政策會議臨近結束時收到此類數據,“大多數人通常不會”及時更新預測。 總體來看,鮑威爾會後聲明雖顯猶疑,且有意淡化5月CPI數據的降溫,但仍偏鴿派: 是否足以抑制需求還有待時間觀察。但很明顯,貨幣政策已經收緊,並正在產生我們所希望的效果。 票委中,達拉斯聯儲主席洛根認為,較高的利率可能未能像之前預期的那樣對經濟構成足夠的限制性。而紐約聯儲主席威廉姆斯則堅持認為,目前的政策定位有利於將通脹降至聯儲的目標水平。 諾瑞斯聯邦互助保險公司首席經濟學家Kathy Bostjancic對媒體表示: 美聯儲仍有可能在今年9月開始降息兩次,但需要得到數據支持,從而增強信心。保守一些是可以理解的,他們傾向於謹慎行事。不過,我認為降息的大門仍然敞開。 芝商所美聯儲觀察工具顯示,目前,期貨市場預計 9 月會議降息概率超過 60%。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4-06-13 -
“刺激的週三”來了,美債多頭連夜平倉,亞洲交易員“熬夜備戰”
本周三,美國CPI數據和美聯儲利率決議先後登場,市場註定不會平靜,全球投資者已經開始未雨綢繆嚴陣以待。 經歷過上周五非農數據意外強勁的沖擊後,交易員正迅速撤出對美國國債看漲的押註;而在亞洲,交易員高度警惕,準備“熬夜備戰”。 美債多頭連夜平倉 美國國債期貨市場定價顯示,對美聯儲將長期保持高利率的預期目前占上風,取代此前對降息漸近的樂觀預期。 數據顯示,自上周五以來,美國10年期國債期貨的公開持倉量已經減少約80000份合約,反映了交易員正在解除他們的看漲押註。 摩根大通針對其美國國債客戶的調查顯示,投資者凈多頭倉位降至兩個月以來的最低點。具體來看,在截至6月10日的一周內,摩根大通的美債客戶減少了7個百分點的多頭持倉,轉而采取中性立場,使得凈多頭持倉降至自4月8日以來的最低水平。同期,直接做空持倉未發生變化。 上周五就業報告公布之後,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最低的4.27%攀升至近4.48%,顯示交易員大幅調整了降息預期。 面對本周三的“雙重沖擊”,Manulife Investment Management全球首席投資官Nathan Thooft表示:“面對這樣的會議,我們不願意持有大倉位押註於任何方向。鑒於聯儲的政策動向及其時機存在不確定性,今年我們普遍減小了押註規模。” 先鋒集團高級投資組合經理John Madziyire也表示:“在CPI數據和聯儲會議前,我們變得非常謹慎,減輕了我們的倉位。” 在與擔保隔夜融資利率(SOFR)相關的期權市場中,交易員近幾周開始押註政策利率保持高位,甚至將持續到明年晚些時候甚至2026年初。 亞洲交易員嚴陣以待 由於時區差異,亞洲的交易員需要在淩晨時分加班加點,以應對美國通脹數據及美聯儲利率預期點陣圖可能給股市、債市和匯市帶來的巨大波動。 據媒體報道,三菱UFJ信托銀行外匯及金融產品交易部的東京部門主管Motonari Sakai正準備熬夜度過這個月最為重要的一天: “我沒有晚餐的安排,也打算避免在家喝酒,就為了能專心看美國的CPI發布,然後我可能會通宵等待淩晨3點公布的美聯儲決策。” 而Sakai並非個例。 在新加坡,Mizuho Bank經濟與策略主管Vishnu Varathan表示,他將設好鬧鐘,以迎接一個特別早的清晨: “理想的準備方式是請假一天,下午睡一覺,晚上11點起床,泡杯咖啡,吃些小吃,坐在電腦前等待。”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4-06-12 -
別想“連續降息”了!歐央行給市場潑冷水
歐央行行長克裏斯蒂娜·拉加德警告稱,盡管在上次貨幣政策會議上降息25個基點,但這並不意味著歐央行將開啟連續降息的步伐。 周一,她在接受歐洲四家媒體聯合采訪時強調,未來可能不止一次在貨幣政策會議上保持利率不變: 我們仍處於緊縮階段,只要能通脹率還沒回到2%,我們就需要繼續下去。 上周,連續22個月維持高利率之後,歐央行宣布先於美聯儲和英國央行降息25個基點,主要再融資利率降至4.25%,邊際貸款利率降至4.50%,存款機制利率降至3.75%。 不過從數據來看,歐元區通脹走勢仍不穩定,調和CPI從4月份的近兩年低點2.4%上升到5月份的2.6%,促使歐洲央行上調未來兩年的通脹預期。 拉加德的言論為市場預期歐央行將陸續大幅降息澆了冷水。投資者此前押註歐央行今年將大幅降息,以應對通脹放緩的壓力。但拉加德強調,歐央行需要等待並評估勞動力成本等數據走勢後,才能決定是否進一步降息。 拉加德指出,通脹數據的確"本可以更好”,但她認為降息決定"適當”,”通脹下行已充分推進”,只是歐央行需將利率維持在一定水平,繼續遏制需求抑制通脹。 她指出,勞動力成本上升、公司利潤增長和生產率下降等因素加劇了通脹壓力,是“歐央行的弱點”。只有在這些領域數據朝好的方向發展時,歐央行才會考慮再次降息。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4-06-11 -
富蘭克林鄧普頓推新基金,投資比特幣和以太坊之外的數字貨幣
富蘭克林鄧普頓(Franklin Templeton),這家以紀念美國國父本傑明·富蘭克林而命名的老牌共同基金公司,正在計劃推出一只全新的加密貨幣基金。 據知情人士透露,該基金將投資於比特幣和以太坊之外的一系列被稱為“另類幣”的數字資產(altcoins),這一舉動在傳統資產管理公司中頗為罕見。新基金將面向機構投資者,以私募基金的形式出現,規避了ETF面臨的監管障礙。 富蘭克林鄧普頓管理著1.6萬億美元的資產,自2018年開始涉足數字資產領域。2021年,該公司推出了基於區塊鏈的貨幣市場基金,比資產管理巨頭貝萊德(BlackRock)的類似基金早了三年。 盡管如此,受制於法律和監管的不確定性,許多資產管理公司在加密貨幣投資方面仍保持謹慎態度。 今年1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批準了直接持有比特幣的ETF,使個人投資者能夠像購買股票一樣方便地投資比特幣。同月,富蘭克林鄧普頓和其他大型基金公司紛紛推出比特幣ETF,合計資產達約600億美元。今年5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又邁出了批準以太坊ETF的第一步,其中包括富蘭克林的申請。 富蘭克林鄧普頓的新基金將不面臨ETF的監管障礙,因為它不面向小投資者。該基金有望通過主動管理或跟蹤加密貨幣指數來進行投資,基金經理將挑選代幣進行投資。此外,該基金還可能提供押註獎勵,投資者將因基金抵押其資產以驗證區塊鏈交易而獲得回報。 目前,灰度(Grayscale)和銀河數字(Galaxy Digital)等專註於加密貨幣的資產管理公司已經推出了包括Solana、Avalanche和XRP在內的代幣基金。 富蘭克林鄧普頓此前曾推出過針對富裕投資者的私募基金,並通過Eaglebrook Advisors提供了一系列加密代幣的獨立管理賬戶。 此外,該公司還在美國以外的地區積極擴展數字資產業務。今年4月,富蘭克林鄧普頓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成立了一家合資企業,探索開發一種類似於穩定幣但能支付利息的“收益幣”。 公司首席執行官Jenny Johnson表示,未來將有更多人通過區塊鏈獲得投資機會,並透露公司正在考慮為市場上的傳統ETF創造代幣化的投資機會,使其更易於投資者管理和使用。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4-06-07 -
最早明年投入商業運營,美國“eVTOL龍頭”獲得監管關鍵認證
美國“低空經濟”取得關鍵進展,電動垂直起降飛機(eVTOL)制造商Archer Aviation獲監管認可,距離商業運營更近一步。 當地時間周三,Archer Aviation表示,FAA已經向其頒發Part 135航空運營證書。整個認證過程歷時約兩年,Archer Aviation提交了超過2000頁的文件和14本手冊,詳述運營程序、培訓和維護等內容。 獲得這一證書,代表Archer Aviation可以參與傳統飛機的商業運營。公司研發的"Midnight"型四座eVTOL還需要繼續完善、獲得FAA認證,才能最終投入商業服務。Archer Aviation預計最早可能在明年實現。 eVTOL被視為更環保、更先進的新型交通方式。傳統航空公司如聯合航空已在2021年下單采購Archer Aviation的eVTOL,並認為這種新技術可降低城市擁堵區域的碳排放。乘客未來有望乘坐飛行汽車在大城市中前往機場。 全美來看,Archer Aviation的競爭對手如Joby Aviation在獲證方面領先一步,兩年前已拿到Part 135證書,並與美軍和達美航空達成合作。不過,Archer Aviation的CEO Adam Goldstein認為,Joby Aviation的eVTOL設計更加簡單,認證過程會更加順利。 Archer Aviation目前計劃與車企Stellantis合作,生產數百架eVTOL。標準版"Maker"的續航裏程為60英裏,時速可達150英裏;而"Midnight"型號則將續航裏程延長至100英裏,但通常用於短途運營。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4-06-06 -
經濟向好/在港註冊公司屢創新高
香港經濟持續復甦,加上坐擁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一直是商界拓展業務的首選地。 據公司註冊處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4月,香港共有超過143萬間本地公司及1.5萬間非香港公司,同屬歷史新高。由此可見,對企業而言,香港絕對是一個充滿活力、可靠且便利的營商之地。 新成立企業續淨增長 截至今年4月份,新公司成立的數字持續錄得增長,按月增加約1.2萬間新公司,較解散公司約7400間為高,繼續錄淨增長。至於破產及清盤個案,今年4月提交破產呈請書和清盤呈請書的數目均按月下跌,4月份提交破產呈請書的數目為742份,較3月的783份減少5%;同月提交清盤呈請書的數目為66份,較3月的69份減少4.3%。 另一方面,在港註冊的非香港公司亦持續增長,由2023年底的14826間,增至今年4月底的14942間,4個月多116間非香港公司,升幅為0.8%。 今年首4個月,新註冊且設有營業地點的非香港公司數目達349間,較不再設有營業地點的非香港公司數目233間為高。
2024-06-05 -
信邦制藥“含淚甩賣”的公司,要去港交所了
港交所IPO申報潮或正在來臨。 今年5月以來,已有22家企業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同期滬深交易所仍是“0受理”的狀態。 作為浩浩蕩蕩IPO申報大軍中的一員,泰德醫藥(浙江)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泰德醫藥”)正向港交所發起沖刺。 申報材料顯示,泰德醫藥主要向藥企提供多肽新化學分子實體發現合成(CRO)及多肽化學生產、制造及控制(CDMO)服務。 報告期內,泰德醫藥已經實現盈利。2021年至2023年收入分別為2.82億元、3.51億元和3.37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0.80億元、0.54億元和0.49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泰德醫藥的核心子公司中肽生化有限公司(下稱“中肽生化”),曾是信邦制藥(002390.SZ)旗下資產。 2015年,信邦制藥以20億元的交易價格購買中肽生化的股權,但卻在5年後的2020年以7.18億的價格轉讓給泰德醫藥。 這意味著,泰德醫藥斬獲中肽生化僅3個完整自然年後,便開始向港交所發起了沖刺。 盡管當年信邦制藥認為中肽生化的業績發展存在瓶頸,不過泰德醫藥(中肽生化)2021年收入、凈利潤分別較2019年增長了63%、48.15%。 究竟是信邦制藥“看走了眼”,還是背後另有隱情,市場仍在持續關註。 3年前遭大甩賣 乘著“減肥藥”東風而起的多肽,正在受到市場的關註。 根據定義,所謂多肽一般指由100個以下的氨基酸通過肽鍵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分子量介於小分子和生物制劑之間,是涉及生物體內各種細胞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質。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減肥藥”GLP-1類似物正是多肽的一種。 申報材料顯示,泰德醫藥是一家主攻多肽的CRDMO(合約研究、開發及生產機構)的企業,可以為藥企提供從早期發現、臨床前研究及臨床開發以至商業化生產的全周期服務。 2023年,泰德醫藥的收入、凈利潤分別為3.37億元、0.49億元。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泰德醫藥憑借2023年收入規模成為全球第三大多肽CRDMO。 值得一提的是,泰德醫藥成立於2020年,迄今不到4年的時間。 短短時間內能夠斬獲如此地位,與泰德醫藥的核心子公司中肽生化不無關系。後者創設於2001年,是國內第一批從事多肽CRDMO的企業。 資本市場對於中肽生化或許並不陌生,其正是此前被A股公司信邦制藥以20億元的交易估值購入,最終又被以7.5億元“骨折大甩賣”出售的公司。 2001年,泰德醫藥實控人李湘設立了中肽生化,通過UCPharm Company Ltd.和American Peptide Company持有其100%的股權。 直至2012年,中肽生化還引入了多名股東,其中一名股東就是當時公司的總經理徐琪,後者通過森海醫藥持有中肽生化9.66%的股權。 不過僅3年後,李湘等主導將中肽生化“賣身”給了信邦制藥。 後來回看這起交易,對於信邦制藥來說可謂是“元氣大傷”。 2015年,信邦制藥以20億元的交易估值從中肽生化的全部股東手中購入中肽生化100%的股權。 交易分成3部分,一是信邦制藥向UCPharm Company Ltd.等7名股東發行股份以購買中肽生化89.98%股份,二是信邦制藥以自有資金2億元收購森海醫藥等股東持有的中肽生化10.02%股權,三是向投資機構配套募資19.20億元。 與此同時,李湘、徐琪還進入信邦制藥的董事會,分別位居副董事長、非獨立董事。 值得一提的是,中肽生化20億元的交易估值較評估基準日賬面值增值727.27%。 信邦制藥以如此之高的溢價收購中肽生化時,曾對此“滿懷期待”。 “中肽生化的業務發展路徑是由國外向國內延伸,創新藥向仿制藥市場拓展。”信邦制藥指出,“這一發展路徑幫助中肽生化利用國際創新藥市場積累的技術和市場優勢,反哺國內市場,形成了獨特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競爭壁壘。” 但收購不到4年後的2018年,中肽生化的業績受多肽客戶自身業務的變化影響等,業績出現了下滑,信邦制藥當年隨即對此計提了15.36億元的商譽減值,當期歸母凈虧損更是達到12.97億元。 2020年,信邦制藥以中肽生化等子公司的發展存在瓶頸、需要巨額資金在海外建廠或對上市公司業績造成較為負面影響為由,選擇剝離中肽生化等公司。 正因如此,李湘和徐琪共同設立了泰德醫藥,以作為收購中肽生化等公司股權的主體。 “徐博士及李女士共同決定成立本公司,以向信邦收購呀中肽生化,以在其控制下引領其增長和擴張,並繼續專註於及發展具有全球業務足跡的CRDMO。”泰德醫藥表示。 這一交易備受爭議之處在於交易價格——信邦制藥將中肽生化的股權以7.18億元的“骨折價”轉讓給了泰德醫藥。 這意味著,當年估值20億元的中肽生化出售時折價超6成。 對此,泰德醫藥在申報材料亦強調是正常商業行為。 “2020年收購事項的代價已於2020年12月交割。董事認為2020年收購事項乃按正常商業條款進行,並對本集團及股東整體有利。”泰德醫藥指出。 事實上,若從信邦制藥向UCPharm Company Ltd.發行股份用以購買中肽生化的對價來看,與泰德醫藥收購中肽生化基本持平。 2015年,信邦制藥向UCPharm Company Ltd.發行了9646.09萬股、每股價格為7.75 元,合計總價為7.48億元。 不過泰德醫藥(中肽生化)的業績走向頗為巧合。 2015年至2017年的業績承諾期間,中肽生化的利潤表現良好,3年合計實現了3.32億元的扣非後歸母凈利潤,累計完成盈利預測數的101.71%; 但業績承諾結束的2018年中肽生化的凈利潤出現大幅下滑,僅為0.60億元; 更為戲劇化的是,在李湘、徐琪的努力下,泰德醫藥收購中肽生化不到2年後業績就回暖了,2021年被裝入中肽生化的泰德醫藥收入、凈利潤分別達到2.82億元、0.80億元,分別較2019年增長了63.01%、66.67%。 利潤大縮水 伴隨著以司美格魯肽、替西帕肽等為代表的GLP-1靶點多肽藥物銷售額的快速增長,上遊的多肽原材料廠商走入了大眾的視野。 如此背景下,主攻多肽的CRDMO企業泰德醫藥選擇此刻沖刺港交所IPO,確實是不錯的時點, 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多肽類藥物企業對於CXO企業的依賴程度更為顯著。 2023年,將臨床開發及生產外包給第三方服務供應商的制藥及生物技術公司在全球多肽類藥物市場的占比可達70%,高於生物制劑的約30%至40%。 目前,泰德醫藥在杭州生產基地的多肽API(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藥物活性成分)年產能為500千克,每批多肽產能為20千克,能夠處理多個100千克級的多肽訂單。 如此產能與A股多肽CXO龍頭企業諾泰生物(688076.SH)相比,仍有差距。 諾泰生物的多肽原料藥產能已達到噸級以上,同時還有兩個新建多肽車間在規劃建設當中,預計2025年底多肽原料藥產能將達到數噸級。 此番IPO,泰德醫藥的目的就是將募集資金用於擴大現有錢塘園區和美國羅克林園區的多肽產能。 但擺在泰德醫藥面前的難題似乎並不是產能,而是客戶需求。 雖然業績較2019年有所回暖,但泰德醫藥報告期內的業績呈現下滑的趨勢。2023年收入、凈利潤較2021年分別同比下滑了19.50%、38.75%。 相比之下,作為同業的諾泰生物增速顯著,2023年收入達到10.34億元,這也是其上市以來首破10億大關,同期凈利潤更是達到1.65億元,較2021年增長了51.38%。 對此,泰德醫藥也承認其主要客戶的需求在減少。 “三名主要客戶因其自身多肽藥物開發資源、計劃及周期的變化而大幅減少對我們服務的需求。”泰德醫藥表示。 不過泰德醫藥優勢依舊存在,其目前主要收入源自美國和歐洲市場。2023年這兩個市場合計貢獻了1.77億元,占比超過5成。同期美日歐等在內的海外地區合計貢獻了2.63億元的收入,占比為78%。 其中,歐洲市場增速明顯,2023年貢獻了0.63億元的收入,同比增長了35.02%。 但受到地緣政治的影響,目前大型藥企似乎更傾向於自建產能,這或許也是擺在多肽CDMO廠商面前的潛在風險。 今年5月,禮來宣布追加53億美元以擴大其在美國印第安納州黎巴嫩生產基地的產能,用於生產替爾泊肽的活性藥物成分。 如此來看,泰德醫藥此番擴大產能是否能找到客戶買單,仍待觀察。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4-06-04 -
新國九條從源頭提升上市企質量
圖:資本市場三次「國九條」政策重點 國務院今年4月印發《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新國九條)》,是近10年來第三個針對資本市場的指導性文件。王勝指出,「新國九條」進一步強化「嚴監嚴管、強本強基」的導向,一方面強化上市公司發行端、上市後價值管理端,以及退市端的全流程監管;另一方面,強化證券基金市場機構監管,推動機構功能建設。基於監管層面的變化,不僅是對歷史經驗和總結的反思、糾偏,更是對未來監管新趨勢的方向引導。 監管思路「先規範後發展」 王勝表示,「新國九條」進一步壓實上市公司、中介機構、交易所、監管部門在發行端的主體責任、明確「問責機制」,對於IPO、分拆上市、再融資等重要業務環節均有涉及,將從源頭上提高上市企業質量。上市公司端,政策以「限制減持、鼓勵分紅回購」為抓手,強化「投資者為本」的導向。 強化機構監管已成為首要目標和舉措。王勝分析,監管層正引導市場機構朝着有利於資本市場高水平建設,以及長期資金壯大的方向發展,未來機構的發展須建立在規範經營基礎上。他說,政策從執行端布局了跨部門的協同,一是着眼於針對違法違規的協同執法和聯合打擊,二是央地、部際層面協調服務實體經濟的聯動,上述措施體現了「先規範、後發展」的監管思路。 王勝相信,「新國九條」的監管思路從「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朝着「強監管、防風險、促高質量發展」的方向轉變。監管層正在推動的資本市場法制化建設,與市場所偏好的「規模體量較大的底倉資產、公司治理優化趨勢」或形成共振,有望成為未來趨勢性行情的關鍵線索。他並提醒,今年國企、央企的外延成長或是「中特估」強化的重要看點,而科技企業透過併購方式突破關鍵技術瓶頸,也有望令其外延正常彈性恢復,這也是「啞鈴型策略」科技成長行業新增長點的來源。
202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