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2 3594 6776

用心为每一个客户服务

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Financial Bulletin
納指再創新高!繼續“放水”!美聯儲釋放重要經濟信號

在美國新一輪財政計畫與美聯儲強化購債承諾的刺激之下,週三美股收盤漲跌不一,其中,納指繼續創出收盤歷史新高。 數據來源:同花順 市場期待已久的美聯儲12月議息會議也悄然而至,這是美聯儲今年最後一次政策會議。 根據其最新利率決議,將基準利率維持在0%-0.25%區間不變;將超額準備金率(IOER)維持在0.1%不變;將貼現利率維持在0.25%不變,整體符合市場的普遍預期。此外,根據美聯儲加息路徑點陣圖顯示,美聯儲預計維持利率在當前水準直至2023年,與9月的預期一致。 “1名委員預計將在2022年加息,5名委員預計將在2023年加息。”——美聯儲 與此同時,美聯儲將每月繼續購買至少8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和至少400億美元的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直到委員會朝著實現充分就業和物價穩定目標取得進一步實質性進展為止,且擴大了臨時的美元互換額度和回購工具,旨在維護並促進平穩的市場運作和寬鬆的金融環境,進而支持信貸流向家庭和企業。 總體來說,基於目前新冠疫情形勢依舊嚴峻,繼續會對美國的經濟前景造成負面影響,美聯儲將使用一切工具來支持經濟,以最大化實現就業和物價穩定的雙重目標。 此外,美聯儲更新了對美國的經濟預期:預計今年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將下降2.4%,相比9月的預測上調了1.3個百分點;將2021年實際GDP增速上調0.2個百分點,達到4.2%;預計美國2020年失業率將降至6.7%,高於9月時的預估為(7.6%);2021年失業率將進一步降至5%,低於此前的預估(5.5%);此外,維持其對今年通脹水準的預估(1.2%)不變,預計明年個人消費支出(PCE)通脹率將升至1.8%,高於此前的預估(1.7%)。 中信證券指出,美聯儲通過增加購債指引,強化後續QE的持續性,雖然並未實質性地調整QE的規模和購買的債券期限,但是能夠有效地延長對寬鬆政策預期,避免出現緊縮的恐慌;同時,在疫苗逐漸被批准使用和美聯儲在此次會議上提高對通脹和經濟的預期的背景下,美聯儲本次議息會議的動作可以使其擁有更大靈活性,即QE的規模和期限的調整仍在其未來的選項內,美聯儲傾向於有更多時間觀察經濟變化。 而基於美聯儲的鴿派態度,在一定程度給予了市場信心支撐,這也就是美元指數短線沖高,以及金銀出現階段性新高的原因。 COMEX黃金主力合約盤中最高觸及1871.40美元/盎司,COMEX白銀主力最高觸及25.61美元/盎司,達到一個月以來的高位。 數據來源:同花順 數據來源:同花順 然而,雖說美聯儲對市場信心有所提振,但目前來說,美國的經濟形勢還是較為嚴峻。 儘管近期疫苗方面頻出利好,為美國的疫情防控帶來一定的積極性,但關於疫苗的不確定性還是存有,尤其是如今美國確診人數已超過1739萬人,這一疫情挑戰依舊不可忽視。 “最近一周時間裏,美國平均每天至少有3000人死於新冠肺炎,這就意味著每40秒就有1人死亡。”——公開數據 數據來源:廣發證券 而由於疫情的不斷反彈爆發,使得美國復工複產的進程受到一定的阻礙,進而影響了人們的就業水準和消費能力。 例如,11月季調後美國非農就業新增只有24.5萬,明顯低於市場預期(46.9萬)及前值(63.8萬);11月份美國零售銷售額環比下降1.1%,這一降幅遠遠超出市場普遍預期,已是連續第二個月下滑,可以看出,無論是就業數據還是消費數據都顯出疲軟之勢。 而這也使得人們對美國新一輪的財政計畫刺激有所期待,如今來看,目前美國國會受到一定的施壓,兩黨已接近就一項9000億美元的紓困法案達成一致,其中,包括了向民眾直接發放600-700美元的現金支票(用來提供聯邦補充失業救濟),以及總額約3000萬美元的小企業救助等,畢竟如今美國經濟依舊面臨明顯的不確定性,距離就業和價格穩定目標取得實質性進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文來自壽司英雄

2020-12-17
查看详情
樓繼偉對話達利歐:貨幣政策“放水”會是應對危機的“良方”嗎?

全球疫情發展加速了世界格局的變化,一些影響未來的改變正悄然發生。應對疫情衝擊,各國央行大開“貨幣門”,為何沒有引發“通脹”?如何看待赤字貨幣化?明年資產配置策略又應如何轉變? 圍繞以上話題,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和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在“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上進行了“雲對話”,探討後疫情時代大變局下的應對之道。 距離成為儲備貨幣國家有多遠? “此次全球疫情發生之前世界格局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而這些變化即使在危機和疫情過去之後仍然會繼續。”達利歐近日以線上方式參加論壇時表示,疫情只是一次壓力測試,人們必須認識到已經存在並會影響未來的一些變局。 第一,如今多國邁入零利率甚至負利率的時代,很多國家大量舉債,為了舉債央行不停印鈔發行貨幣,由此改變了金錢的價值,改變了儲備貨幣的地位。 第二,美國人口的財富差距越來越大,不僅帶來了非常大的價值鴻溝,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政治分歧。 第三,中國的崛起對現有的大國發起了挑戰,而且在多方面展開競爭。 達利歐認為,現階段,資本市場在開放,而世界對中國的投資還是相當不足的,世界的資金過分投資在美國了,而中國有很多市場同樣具有吸引力。 達利歐在對話中談到,中國是貿易大國,而且正在向世界金融中心和世界的儲備貨幣國的方向發展。達利歐表示,“2020年在歷史上將會被銘記為一個轉變之年,我相信中國和美國資本市場的重要性以及儲備貨幣的地位將在這一年開始被確立。” 而對於這一觀點,樓繼偉在論壇上表達了不同看法。 樓繼偉直言,2020年確實是一個轉捩點,有很多跨境投資,帶有流動性的配置在擴大,但是中國要成為全球金融中心和真正的儲備貨幣國尚需時日,它需要人民幣在資本項下完全開放。 赤字貨幣化將成常態化調控手段? 2020年,應對新冠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各國央行大開“貨幣門”,但卻並沒有引發通貨膨脹。這是否意味著財政赤字貨幣化可以成為常態化的調控手段? 對此,達利歐認為,隨著債務規模的擴大和貨幣發行的增加,金錢的價值發生了貶值,比如,資產的實際回報率將是負的,因為金融資產的流動性增加了。他指出,流動性其實是到了擁有資產的富人手中,他們本身就擁有金融資產,但其實他們的資產回報率是下降的。 “整個世界正在失去美元這種儲備貨幣的力量,美國不得不向全世界發債,它需要借更多的錢,發更多的債,而當今世界已經充斥了大量的債券,所以我認為現在是一個轉捩點,在對比之下我們就看出,中國的表現確實要亮麗得多。”達利歐說。 對於達利歐所說的美國問題,樓繼偉表示認同。同時,樓繼偉指出,面對疫情衝擊,中國的貨幣政策也是較為寬鬆的,債務率也有所提高,去年中國宏觀杠杆率和今年相比,又增加了20個百分點,到了260%多。同時,中國人口財富差距也有所擴大,目前正在採取一系列措施解決這些問題。 “不只是美國有這些弱點,我們也有,我們自己要有清醒的認識。”樓繼偉表示。 在樓繼偉看來,赤字貨幣化,央行貨幣政策不斷地放水,反映為金融資產價格、房地產價格的上漲,不反映為一般貨物和服務的價格上漲。 對於仍在肆虐的疫情,經濟何時復蘇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樓繼偉指出,如果明年疫苗能夠普遍研發成功,並且廣泛接種,經濟出現向好的局面,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就面臨退出的問題。 “我們現在不是過去的債務積累期對應經濟的繁榮期,這時候的貨幣政策如果退出不當的話,就會觸發一些風險。特別是資產價格已經過高的時候,怎麼退,是一個問題。”樓繼偉強調。 資產配置策略如何轉變? 對於明年的資產配置策略,達利歐認為,現在,投資者在美元資產的投資比例已經過高了,需要有高質量的分散投資策略,包括貨幣的分散、資產類別的分散以及國家投資的分散。“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高質量的投資分散化,而不僅僅包括之前的老資產類別。對於七國集團來說,現在時代已經不一樣了。” 達利歐認為,這種分散化、多元化不光對中國資產有利,同時也會對亞洲有利,甚至這種轉移也會對有創新力的國家以及收大於支的國家有利。 “這些國家沒有赤字,有良好的資產負債表,有很好的人力資本發展,都會從中受益。”達利歐說。 談及資產配置問題,樓繼偉建議,發達國家該配置還是要配置,同時要增加對東亞的配置。在他看來,東亞是面對此次疫情衝擊表現最好的區域,而且今年中國極有可能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保持正增長的國家,中國可能會帶動整個東亞的發展。 *本文來自國是直通車

2020-12-16
查看详情
李小加港交所11年:推動互聯互通、上市改革

任職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達11年的李小加將在年底離任,12月14日,他在媒體交流會上分享了任內對工作的一些感受。 回顧在任期間的成就,李小加表示,這些年主要做了四件事,一是“連水”,即互聯互通,二是“換魚”,即市場內容的更新換代,三是跨界出去,到別的資產類別,到別的市場中去,四是讓港交所的交易體系更加現代化。他表示,這四個專案都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每一項都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李小加表示,退任後,並不會離開香港,更不會離開中環,他對香港的未來從未懷疑,更堅信港交所繼任者未來會做得更好。 推動互聯互通、上市改革 李小加所稱在任期間四項主要成就中,外界最為矚目的莫過於滬深港通、債券通的互聯互通機制、允許同股不同權等的上市機制改革。 2014年4月,中國證監會和香港證監會正式宣佈中國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互聯互通機制試點,即滬港通。經過多個月的市場準備及系統測試後,同年11月17日,滬港通正式開通。平穩運行兩年多後,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應運而生。 如今,數據能說明這項改革的成功。互聯互通自開通以來,截至2020年12月14日,南向資金合計高達16956.2億港元,北向資金合計達11719.53億元。滬深港通北向及南向交易,今年前三季度平均每日成交額分別創下了900億元人民幣及232億港元的新高,並分別於7月7日及7月6日創下1912億元人民幣及602億港元的單日新高。 互聯互通機制還將進一步完善,滬深港交易所此前已同步官宣,預計於2021年初將符合條件的科創板股票納入滬深港通股票範圍,僅限於機構專業投資者買賣。 債券通則於2017年7月3日開通,通過香港與內地債券市場基礎設施機構連接,由港交所旗下債券通公司為北向通投資者備案入市提供支持與幫助,境內外投資者通過“北向通”可實現在香港買賣內地債券。 開通以來,境外機構投資中國債券的持債規模年均增速達40%。今年前11個月債券通的交易量4.365萬億元,日均交易量198億元。其中,11月債券通總成交4850億元,創單月曆史新高,日均交易量231億元。 李小加早前曾表示,“南向通”會是下一步的自然延伸,有信心債券通將來的南向通也會像北向通一樣成功。 2012年6月,以2B業務為主體的上市公司阿裏巴巴從港交所退市,謀求集團整體IPO。李小加表示,2013年9月寫“夢”(《投資者保障雜談》)日誌期間很難,因為當時港股市場的結構不允許同股不同權。因此,作為世界上最大的IPO,阿裏巴巴居然要遠走他鄉。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審慎的程式是我們最強大的優點,但某一個時候也是我們最大的制約。我們需要改變……這些東西不變的話市場沒有任何新的生命力。”李小加談及當時的阻礙時表示,港交所迫切需要“換魚”。 在其後的幾年,李小加鍥而不捨地發起了兩輪港股IPO改革嘗試,最終在2018年4月30日,修訂後的《主板上市規則》正式生效,同股不同權架構公司和未盈利生物醫藥企業被允許在港股上市,新規還增加《合資格發行人第二上市》章節,“為大中華地區申請人赴港作第二上市提供便利”。這場在爭議中落地的改革,是香港市場近25年來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機制改革。 不僅如此,李小加還對港交所交易時間進行改革,延長了港交所交易時段,自2011年3月7日起,港股開盤時間與A股同步。2011年6月22日,李小加宣佈人民幣股票在港的招股模式將分為“單幣單股”和“雙幣雙股”兩種。這標誌著繼首只人民幣REITIPO(房地產投資基金IPO)以來,香港人民幣業務發展的更進一步。 從“中國的魚”到“世界的魚” 早在2010年3月4日,李小加上任第二年就公佈了港交所《戰略規劃2010-2012》,給港交所兩個定位,內地與國際。在其規劃裏,核心戰略是吸引更多新上市的企業,核心市場及產品的增長。除此之外,港交所還要進一步拓展及擴張,從而保持現有地位。 李小加在任十一載,其間,港交所曾7次榮膺全球IPO募資額桂冠。2020年全球前十大IPO交易中,京東集團、京東健康及網易均落戶港交所。 今年9月29日,港交所公告,李小加於當天通知港交所董事會其意欲提早退任。在董事會全面支持及同意下,他將繼續擔任港交所行政總裁及董事會成員直至12月31日。 12月14日的網上媒體交流會上,談及未來,李小加透露,離開港交所後不想打工,已一把年紀,想嘗試一下不打工。更不會離開香港,在港25年,香港已是自己的家,根在這裏,退休後也在這裏,而且仍會在中環工作。 即使香港經歷了社會動盪和疫情下的一段困難時間,但李小加表示,自己對香港的未來從來沒有懷疑過,“杯子永遠一半是滿的,一半是空的,滿的永遠多於空的”,需要動態地看。李小加認為,香港的定位很清晰,世界和內地緊密相連、不斷融合,這是香港能夠保持核心競爭力的優勢所在,香港市場要在這一融合過程中不斷做深,不斷提高自己的韌性,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李小加指出,近年已為互聯互通打下基礎,未來將要考慮將相關發展擴展,例如將機制由現貨市場擴至期貨市場和衍生品,由南下發展至北上,有關方面仍有很多工作需要做,而人民幣國際化仍是大方向。 “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大方向,既要有自上而下的政策突破,也需要自下而上的市場層面的發展。目前兩者之間已經產生了良性互動,內地越來越意識到人民幣國際化的迫切性。比如未來的新股通可以吸引全球能源國家的公司在香港發新股,內地投資者通過股票通投資,這就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對沖,港交所正是最佳的地點。”他詳細解釋道。 李小加還表示,港交所今後在二次上市等方面仍有工作要做,他在任內雖“將水換了”,但目前仍以“中國的魚”為主,未來需要吸引更多外國投資者到中國香港並投資A股市場。將“世界的魚”吸引到香港來,是未來的繼任者重點工作之一,雖然不是短期內就可完成,但目前方向非常清晰,相信繼任者未來會做得更好。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20-12-15
查看详情
通脹的隱隱現身 美聯儲是否會有反應?

在今年全球市場被注入大量流動性,各國央行都大舉寬鬆的情況下,通脹一直是一個被密切關注的方面。 就在上周,前紐約聯儲主席杜德利表示,有五大理由讓人對美國物價增長有所擔憂。 杜德利提到的五大理由包括了:一段時間通脹數據低迷後,同比通脹率的躍升、疫苗後正常消費形態的恢復;疫情後新需求形態湧現、美聯儲調整了長期貨幣政策、政府增加開支。 本周橋水的達利歐則表示,大規模的錢是不會消退的。 “新債王”岡拉克則表示,明年通脹將漲至2.25%,甚至可能達到2.4%。 彭博分析師John Authers也表示,疫情帶來的影響中,美國房價的走高到家庭償債備付率的大跌,都意味著通脹將大幅升溫。 本周公佈的美國CPI數據表現好於預期,無論是否計入波動的食品和能源價格。 當然,這距離美聯儲2%的目標還差不少,但在這種情況下,美國10年前期債券盈虧平衡率接近2019年5月以來最高水準也就顯得比較合理了。 在正常情況下,美聯儲是會採取措施的,但在其公開表示可以接受超2%的通脹後,即使美國通脹真的顯著升溫,美聯儲也可能繼續寬鬆,甚至進一步寬鬆。 美聯儲將長期維持低利率視為推動美國經濟的關鍵。 美國平均30年按揭利率持續處於創紀錄的2.71%左右低水準,而投資級企業可以以不到2%的利率借10年內都不需要還的貸款。前者讓美國房屋所有者們收益良好,而後者則被認為能避免裁員。 如果通脹開始升溫,那麼長期利率或許將經歷變化。雖然說1%的10年期利率並不足以讓美聯儲有什麼感覺,但一旦利率增長開始伴隨通脹加速,那麼美聯儲一定會有反應。 本周美國CPI數據出爐後,美國國債收益率先是有所走低,主要受到了同樣當天公佈的初請失業金數據的影響,該數據表現不佳。 下周市場就將迎來美聯儲利率決議,市場在等待著鮑威爾的表態。 CPI好於預期的表現、初請失業金數據持續糟糕以及新一輪救助專案遲遲無法達成協議,這三大橫在美聯儲面前的問題,會讓美聯儲做出怎麼樣的表態呢? *本文來自中金網

2020-12-14
查看详情
央行副行長劉國強撰文: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

財聯社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在《中國金融》撰文指出,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是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主動選擇,也是強化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體制機制建設的重要舉措。 劉國強稱,銀行作為廣義貨幣創造的主體,面臨週期性因素和結構性因素疊加、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交織的複雜環境,銀行貨幣創造服務實體經濟的意願和能力容易受到約束,造成銀行體系流動性向實體經濟的傳導出現梗阻。此時,僅靠總量調節,不僅很難有效發揮作用,還容易帶來加劇資產價格泡沫、擴大貧富差距等政策後遺症,最終又回饋到實體經濟。只有調整好結構,才能實現更好的總量調節效果;結構調整不好,總量調節也很難有效發揮作用。 劉國強指出,在我國貨幣政策工具箱中,再貸款、再貼現是典型的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今年人民銀行為具體解決普惠小微企業受疫情影響而出現的資金周轉困難問題,尤其是資金到期還款壓力和因缺乏擔保品而貸款難這兩大痛點,又創設了兩個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分別是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畫。這些直達工具都具有市場化、普惠性和直達性的特點。這兩項直達工具將貨幣政策操作與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提供的金融支持直接關聯,確保資金高效直達實體經濟。 他特別強調,直達實體經濟並不意味著人民銀行直接向企業提供資金,這兩項直達工具提供的資金支持仍通過金融機構向實體經濟傳導。人民銀行通過充分調動商業銀行,特別是地方法人銀行的積極性、主動性,激勵商業銀行更好地支持小微企業,同時政策工具設計也體現了市場化原則,壓實了各類市場主體責任。他並透露,截至2020年9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已對4.7萬億元貸款本息實施了延期;累計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2.3萬億元,同比多發放7961億元。 劉國強表示,下一階段,人民銀行將在宏觀層面,搞好貨幣政策跨週期設計。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反映潛在產出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基本匹配,以現代化的貨幣管理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以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為抓手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在微觀層面,健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體系。根據形勢變化和市場需求,精准設計激勵相容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一方面,對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出臺的政策要適時適度調整,做好政策接續;另一方面,對於需要長期支持的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要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探索建立直達實體經濟的長效機制,疏通金融體系流動性向實體經濟的傳導管道。 此外,繼續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設計和創新具有撬動作用的直達工具。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促進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形成金融、科技和產業三角良性互動。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綠色技術創新,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推進金融雙向開放,營造以人民幣自由使用為基礎的新型互利合作關係。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三農、製造業的信貸支持,增強金融普惠性。 *本文來自財聯社

2020-12-11
查看详情
中國遠強於其他新興市場,海外機構投資者定制中國資產策略

今年以來,中國的經濟增長和投資吸引力將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甩下一大截。越來越多的海外機構將中國從新興市場的大類中 " 單拎 " 出來,定制中國市場專屬資產策略。 東方匯理和荷寶都在推出針對中國市場的定制資產策略,前者資管規模近 2 萬億美元,後者資管規模為 1900 億美元。紐約梅隆投資管理公司正在 " 針對性地押注 " 中國經濟,而貝萊德公司則稱,從投資的角度而言,中國市場已與新興市場分離。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預測,今年中國 GDP 增速為 1.0%,而新興市場 GDP 增速為 -3.0%,兩者的差值將創下 2009 年以來的最高紀錄。IMF 預測,2021 年中國 GDP 增速將達 8.2%,遠超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 2020 年迄今,A 股上證指數上漲了 22%,超過了大多數國家的基準股指漲幅,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漲幅達 6.7%,表現優於所有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貨幣。 據晨星公司數據,創紀錄的國際資本湧入了中國債券市場。同時,今年前 10 個月,104 億美元的外資流入了中國股票基金,而整體來看發展中國家基金,則有 239 億美元的外資流出。 懷疑論者認為,今年中國因為迅速控制住了疫情而取得了短期經濟增長優勢,隨著新冠疫苗在全球推出,中國的優勢可能會減弱。 但多頭認為,從長期來看,幾種結構性趨勢可能會使中國市場日益獨特。 一是中國正在不斷消除外國資本進入壁壘, 中國債券、股票正在逐步納入國際主要指數。 二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力日趨多元化,既包括低附加值的製造業,也包括高精尖技術的 " 新基建 ",還包括服務業和內需的增長。 歐洲資產管理巨頭東方匯理的新興市場負責人 Yerlan Syzdykov 說: 中國是一個非常龐大、非常多樣化的經濟體,這是其他任何新興市場都不能比的。中國經濟當下的機遇與美國經濟非常相似。 荷寶全球基本面股票主管 Fabiana Fedeli 表示,越來越多的客戶將新興市場和中國市場的資產策略區分開來,她預計這種趨勢會持續下去。 為滿足客戶需求,荷寶今年 3 月發行了新的亞洲股票基金。中國資產占該基金比重的近一半。 梅隆資深市場策略師 Lale Akoner 表示:" 總體上我們對亞洲市場更加樂觀。除了中國大陸之外,我們還將關注與中國大陸經濟聯繫密切的區域,例如韓國,臺灣和越南。"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0-12-10
查看详情
達利歐:央行會印海量的錢,資產價格會“越來越高”

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又現身 Reddit 社區舉辦的線上問答活動 "Ask me Anything",這次他回答了對於央行流動性和資產價值的看法。 在 12 月 8 日週二的線上問答活動中,有網友詢問達利歐對於金融市場走向的看法。達利歐表示,當前市場正處於貨幣和信貸的洪流中,這推高了大部分資產的價格;最可能的情況是,洪水不會退去,所以當以貶值的貨幣來衡量時,這些資產價格也不會下降。 達利歐稱,他認為,在已經創造和未來還將創造出大量債務和貨幣的情況下,最需要關注的是債務和貨幣相對於資產和其他貨幣的價值。 現在的貨幣政策,我稱其為貨幣政策 3(MP3 ) ,也就是中央政府借了很多錢,央行印鈔,把錢送到他們認為需要的地方。我知道現在這是必要的,但同時我也知道,對於這些債務和資金是否去到了那些能產生廣泛生產力收益的專案中,人們並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 對於投資哪種資產,達利歐認為,有如此多的錢在那裏,現金是如此糟糕的選擇,沒有理由說股票不能夠以 50 倍的收益交易。他建議,投資者應該在資產類別、貨幣和國家中這些方面明智地分散投資。 對於前不久大幅上漲的比特幣,達利歐在11 月中旬曾表示,自己可能錯過了一些有關比特幣的東西。 在這次的問答活動中,達利歐認為,比特幣和其他數字貨幣在過去十年已經成為一種類黃金資產替代品。比特幣與黃金等供應有限的可移動財富存儲方式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因此可作為黃金的一種分散投資。 對於美國,達利歐稱:" 我擔心我們是自己最大的敵人,或者我們集體不願意做出革命性改變,而這些改變是在處理我們環境的最佳路徑上所必須的。" 達利歐認為,從現在到 2022 年的中期選舉,以及從那時到 2024 年的下屆美國總統選舉,美國將在國內貨國際上面臨關鍵選擇。 這一看法與達利歐上周發佈在 LinkedIn 上的" 大國變遷 "系列最新一期文章相呼應。文章認為,美國可能正處於某種臨界點,隨時可能從目前 " 可控的 " 緊張局勢中,爆發出一場全面階層矛盾。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0-12-09
查看详情
經濟風險增加 但美聯儲暫時不大可能調整購債計畫

上個月美國就業增長大幅放緩及新冠病例激增,預示美國經濟將面臨更多痛苦,這不大可能促使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美聯儲/FED)在本月晚些時候的會議上擴大或改變其購債計畫。 儘管美聯儲可能就未來幾個月購債計畫如何開展提供指引,繼續完善8月提出的新操作框架,但他們現在不願採取更多行動,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金融市場整體而言並未陷入困境,也沒有顯示美聯儲在未來幾年內維持低利率的承諾受到懷疑。 陷入困境的家庭和企業需要的是美聯儲無法提供的補助金,而不是美聯儲已經提供的更低借款成本。 另外,美聯儲決策者稱,新冠疫情迅速蔓延意味著現在並非擴大刺激措施的良好時機。 “我不反對進一步放鬆政策,”美國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總裁埃文斯週五對記者表示。但要等到春季疫苗推出,而且經濟前景更加明朗時,“我們才能判斷究竟應該採取怎樣的資產購買速度,以及我們應該購買哪種期限的公債,以及諸如此類的問題。” 埃文斯對當前政策的滿意看法得到了三藩市聯邦儲備銀行總裁戴利(Mary Daly)和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總裁柯普朗(Robert Steven Kaplan)的呼應。 埃文斯說,他甚至“認為不一定非要”對資產購買給出新的指引,但他認為,未來可能需要採取“大得多”的措施,才能讓通脹達到美聯儲的目標。 即便不對政策做出調整,但美聯儲依然在為受新冠疫情重創、仍在竭力從創紀錄的衰退中復蘇的美國經濟提供大量刺激。週五公佈的一項就業報告顯示,美國11月新增就業崗位為5月份就業開始復蘇以來的最小增幅。 美聯儲在3月將利率降至零,並承諾維持在該水準,直至經濟回到充分就業、通脹率達到2%並在一段時間內有望略高於這一水準。 決策者預計需要數年時間才會實現這三專案標,期間企業和家庭將能夠獲得廉價貸款,進而應提振聘雇、投資和支出。 美聯儲每月還在以1,200億美元的速度購買公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超過了其應對金融危機時的購債規模。 數周來分析師暗示,美聯儲可能增加公債購買或把購債舉措擴大至更長期限的公債,以此對較長期借款成本施加更大下行壓力,從而進一步放寬政策。 他們的想法是,新冠感染病例上升以及國會圍繞財政刺激陷入僵局,將拖累經濟增長,從而迫使美聯儲出手應對。 本周隨著財政協商重啟,一些分析師猜測,債券收益率急升可能促使美聯儲採取行動。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學院教授Amir Kermani研究過美聯儲購債計畫如何運作,對他來說,這根本行不通。 金融環境很寬鬆,指標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不到1%。 此外他表示,貨幣政策變動通常在未來幾個月對實體經濟影響最大。 屆時可能正是疫苗廣泛接種促使經濟活動激增的時候,人們將開始進行推遲已久的假期,並恢復在高檔餐廳就餐。 “不難想像,(現在)採取更多的量化寬鬆政策,一旦復蘇開始,美聯儲將更難同時管理通脹和金融穩定,”Kermani稱。 這並不是說美聯儲在12月15-16日舉行的下次會議上不會採取任何行動。美聯儲上次會議記錄顯示,他們可能很快就繼續購債的時間、以及在何種情況下會增加或減少購買資產給出更明確的指引。 約有1,070萬失業的美國人面臨現金緊張的局面,尤其是大流行失業救濟金將於月底到期。 但據俄勒岡大學教授Tim Duy估計,總體而言,美國家庭的儲蓄額約為1.4萬億美元。一旦人們有足夠的安全感來花費這些儲蓄,對於想給物價施加上行壓力的美聯儲可能是一件好事。 Duy說:“這是我們十年來最有利通脹的形勢。” 那時,美聯儲可能會發現其最大的任務不是降低通脹,而是讓市場相信它面對物價上漲將堅持讓利率保持低位的計畫。屆時,通過其債券購買計畫做更多的事情,可能正合適。 埃文斯週五表示:“或許我們的資產負債表需要大幅擴大,才能使通脹率上升。” *本文來自金融界網站

2020-12-08
查看详情
摩根士丹利:2021 全球市場的問題不是方向,而是路徑

摩根士丹利跨資產策略師 Andrew Sheets 在最新研報中指出,他們對未來一年持樂觀態度,部分原因是認為經濟增長和貨幣政策將向同一個方向前進;對2021年的市場來說,最大的爭論不是市場的方向,而是路徑。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表示,他們的觀點很簡單,那就是疲軟但持續改善的經濟增長,以及支持性的流動性,是衰退後的常態。與此同時,市場的定價往往對經濟是否會很快恢復正常化持懷疑態度。 較好的增長、支持性的流動性、以及有吸引力的估值都是在關鍵跨資產組合中採取 " 順週期 " 立場的理由:做多美國小盤股而不是大盤股、做多澳元 / 新西蘭元 / 瑞典克朗 / 挪威克朗而不是美元、做多高收益債券而非投資級債券。 儘管摩根士丹利對未來 12 個月的市場持樂觀態度,但是也有部分投資者認為新冠疫情的影響需要更久時間才能消散。 這部分持相反態度的投資者的理由是,全球經濟受到的影響將更持久和嚴重,衰退和復蘇發生得如此之快,以至於經濟週期從未真正重建,這導致企業和國家債務都過度杠杆化了。 確實,這種調整失敗常常被認為是不能成為新經濟週期開始的一個關鍵原因。 通常,衰退有助於淘汰大批較弱的企業,而 2020 年前所未有的政策干預阻止了這種情況。在這場大衰退後,沒有一家重要銀行出現倒閉;此外美國 12 個月投機級違約率為 8.0%,而在 2009 年那次衰退中這一指標達到了 14.2% 的峰值。 對此,摩根士丹利指出,他們認為當前確實是一個新經濟週期的開始,並確信是 " 動態的 ",同時還預計不會出現高得驚人的違約潮。 首先,經濟衰退不僅僅與高違約率有關,還意味著高失業率、低庫存水、高儲蓄率和低消費者信心。隨著這些負面因素情況改善,早期週期環境從中獲得動力。在我們的預測中,未來 12 個月,所有情況都會如此。 其次,關於違約率情況。從市場上淘汰這些生產力低下的企業是一個痛苦、但有必要的過程。但是這一論點假設的是,這些企業的基本面已經崩潰,而不是因為這個百年一遇的疫情才倒閉。我們沒有看到,讓大量有償債能力的企業違約,對於經濟或投資者來說會帶來什麼更好地長期結果,特別是當經濟接近穀底時,這些公司將被迫重組或清算。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0-12-07
查看详情
沃勒當選美聯儲理事,特朗普要“改造”美聯儲了?

沃勒順利上任美聯儲理事,特朗普在下最後一盤大棋? 美國參議院週三投票推進了一項特朗普提出的美聯儲理事提名案,該人選為聖路易斯聯儲研究部主管克裏斯托弗·沃勒。接著,參議院週四確認了沃勒擔任美聯儲理事,參議院以48-47的投票結果通過其提名確認,其任期將持續到2030年1月。沒有一位民主黨議員支持他,而共和黨僅有一位議員投下反對票。 當在確認聽證會上被問及美聯儲應如何應對危機時,沃勒的回答中規中矩,和美聯儲現任領導層在此次疫情中的做法大體一致,包括降息、提供利率路徑的前瞻性指引以及購買資產以降低長期借貸成本等。 特朗普提名的兩大美聯儲理事,境遇大不相同? 沃倫曾以聖路易斯聯儲官員的身份,參加過今年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在2009年加入地區聯儲之前,他曾擔任聖母大學經濟學系主任和肯塔基大學宏觀經濟學和貨幣理論系主任。 目前外界對沃勒的貨幣政策看法知之甚少,但不少人認為他傾向於更溫和的政策。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經濟學教授佩德羅·戈米斯-波克拉斯過去10年一直與沃勒共事。他說,沃勒與其說是鷹派,倒不如說是鴿派。Porqueras還提到,沃勒是美聯儲理事的“理想人選”,負利率是他最喜歡的話題之一。 有正統的學術背景及在美聯儲工作的經歷加持,沃勒的提名顯得順理成章,但另一位美聯儲理事候選人的境地就大不相同了,前特朗普經濟顧問朱迪·謝爾頓,目前的提名進程仍處於停滯狀態。 在參議院兩周前阻止對謝爾頓的提名最終投票後,她成功上位的機會已微乎其微。此外,分析人士指出, 在一位新的民主黨參議員上任後,謝爾頓的提名人選其實已無法獲得批准所需的票數。 在11月3日的特別選舉中,亞利桑那州民主黨參議員Mark Kelly擊敗共和黨參議員Martha McSally,這令共和黨在參議院的多數席位優勢縮小到52:48。此前,已有三名共和黨人——猶他州的Mitt Romney、緬因州的Susan Collins和田納西州的Lamar Alexander——確認反對謝爾頓的理事提名。 儘管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堅稱,他可以在明年1月20日特朗普任期結束前再度發起對謝爾頓的提名確認投票。但由於謝爾頓對美聯儲獨立性、金本位制和銀行存款擔保的觀點與許多議員背道而馳,特朗普關於謝爾頓的提名已經引發了非常大的爭議。 基本輸掉大選的特朗普,還在佈局?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特朗普已基本確定輸掉了今年的大選,但沃勒的提名順利獲批之後,將進一步在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中刻下特朗普的烙印,畢竟在美聯儲七大理事席位中,算上沃勒將有五人出自特朗普之手。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美聯儲副主席克拉裏達、美聯儲監管事務副主席誇爾斯和美聯儲理事鮑曼等4人,均由特朗普提名。只有美聯儲理事佈雷納德例外。 不過,特朗普安插最後一位美聯儲理事的進程,其實並不容易。 此前,特朗普曾提名過多位被視為過於黨派化或非正統的人選,但這些人最終均未能在參議院獲得足夠的支持,包括已經去世的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Herman Cain,以及為特朗普2016年競選出謀獻策的保守派傳統基金會經濟學家Stephen Moore。在參議院共和黨人的反對下,Cain和Moore最終知難而退。 *本文來自金十數據

2020-12-04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