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2 3594 6776

用心为每一个客户服务

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Financial Bulletin
每股 68.8 元,發行市值 2.1 萬億超過茅臺!螞蟻定價該怎麼看?

10月26日晚間,上交所官網資訊顯示,螞蟻集團 IPO 初步詢價完成,A H 股 IPO 擬募集約 345 億美元。 經過近 1 萬個機構帳戶詢價,螞蟻集團 A 股發行價確定為每股 68.8 元,港股發行價同日公佈,為 80 港元,剔除匯率影響後與 A 股定價基本持平。 按此價格計算,螞蟻集團 A 股發行總市值 2.1 萬億元,對應 2019 年扣非淨利潤市盈率為 96.48 倍,與前期各大機構的預判基本相符。這一估值與摩根大通的市值相當,超過高盛和富國銀行等一些美國大型銀行的市值,也超過當前 A 股 " 股王 " 貴州茅臺 2.06 萬億的市值。 樂觀派:還有翻倍的可能 對於 68.8 元的價格及其對應的估值,DZT Research 駐新加坡分析師 Ke Yan 表示,達到這一估值並不意外,因為定價權掌握在螞蟻手中,而不是買方及機構投資者手中。" 即便估值在 3130 億美元(2.1 萬億元),我認為還有上行空間,至少 20-30%。" 福建同亨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創始合夥人楊廷武則更加樂觀,他表示,對於投資者來說,現在的問題就在於螞蟻開盤價會是多少,如果參考中芯國際上市首日的表現,螞蟻上市首日市值可能達到 5 萬億元。 中芯國際發行價格為 27.46 元 / 股,7 月 16 日上市首日開盤價達到 95 元,比發行價高出 246%。 謹慎派:相比中芯國際二級市場溢價有限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螞蟻上市為投資者提供了買入一家科技龍頭的機會,但是也應避免在上市首日為它付出過高溢價。 他還提到,螞蟻上市對二級市場的分流難以避免,特別是在螞蟻上市前以及上市當日影響較為明顯。在螞蟻上市期度過之後,對 A 股影響會相應變小。 廣發策略戴康團隊此前也表示,由於發行前市場給予螞蟻高估值,相比中芯國際,二級市場溢價有限且短期回調亦有限。 戴康團隊認為,長期看,螞蟻 " 示範效應 " 主要體現在估值體系重塑,A 股趨於美股、港股化,即優質成長股可能長期被市場賦予高估值。 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王涵也提到,螞蟻上市對未來 A 股上市企業市場結構將有較大的改善作用,作為少數在國內上市的互聯網巨頭,螞蟻登陸 A 股會使得市場結構與宏觀經濟結構趨向一致,使 A 股對宏觀經濟有更強的代表性。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0-10-27
查看详情
字节跳動考慮部分業務單獨上市,抖音或選港股

字节跳動表示在考慮部分業務上市計畫,考慮港股,但還沒有最後確定。 10月26日,有消息稱字节跳動正考慮推動抖音業務單獨在香港上市,高盛等多家投行已溝通承銷事宜。 對此,字节跳動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回復稱:在考慮部分業務上市計畫,但還沒有最後確定。至於該上市計畫的具體目標資本市場到底是哪里,字节跳動方面回應稱:考慮港股,但沒有最後確定。 此前字节跳動曾聲明表示,新成立的TikTok Global是字节跳動持股100%的子公司,總部在美國。TikTok Global計畫在IPO之前啟動一筆融資,融資後TikTok Global將成為字节跳動持股80%的控股子公司。 另外,TikTok Global的董事會包括字节跳動的創始人和字节跳動的現任董事,以及沃爾瑪CEO。未來TikTok Global還將啟動上市計畫,進一步增強公司治理結構和透明度。 TikTok是獨立於字节跳動之外的國際化短視頻平臺,抖音是字节跳動聚焦國內市場的短視頻平臺。這意味著字节跳動兩款分別聚焦海內外的短視頻平臺均將獨立上市。今日字节跳動板塊走強,板塊內24只上漲,28只下跌,截至發稿,賽為智能、佳雲科技、宣亞國際分別漲8.56%、5.04%、6%。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20-10-26
查看详情
從今天起,陸港兩地投資者可通過這四只 ETF 互相投資

內地與香港 ETF 互聯互通迎來歷史性一刻! 10 月 23 日,深港 ETF 互通開通儀式舉行,首批 4 只互通產品掛牌上市,深港 ETF 互通正式落地實施。 首批互通產品中,嘉實恒生中國企業 ETF、銀華工銀南方東英標普中國新經濟行業 ETF 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恒生嘉實滬深 300 指數 ETF、南方東英銀華中證 5G 通信主題 ETF 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投資香港 ETF 的新管道 對於內地基金投資者而言,嘉實恒生中國企業 ETF、銀華工銀南方東英標普中國新經濟行業 ETF 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意味著又多了一個投資香港 ETF 的管道。 8 月 28 日晚間,中國證監會發佈公告稱,准予 2 只深港 ETF 互通產品註冊,產品由境內基金管理人在境內設立,採取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模式,將不低於 90% 的基金淨資產投資於香港單只目標 ETF。 它們分別跟蹤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標普新中國行業指數市場表現,基金份額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中國證監會公告未提及這兩只產品的具體名稱,不過當時媒體報導稱,銀華基金及嘉實基金 7 月 22 日分別上報了恒生中國企業 ETF(QDII ) 、工銀南方東英標普中國新經濟行業 ETF(QDII)兩只基金,它們就是此次獲批參與深港 ETF 互通的產品。 其中,銀華工銀南方東英標普中國新經濟行業 ETF 將投資於南方東英資產發行的工銀南方東英標普中國新經濟行業 ETF(基金代碼:3167.HK),嘉實恒生中國企業 ETF 將投資於恒生投資發行的恒生中國企業 ETF(基金代碼 :2828.HK)。 從對應的指數標的來看,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是由恒生指數公司編制,於 1994 年 8 月 8 日推出,該指數成份股範圍包括在聯交所主板作第一上市的 H 股、紅籌股及 P 股公司。在今年市場震盪中,截至目前恒生國企指數年內下跌 9.6%。 南方東英標普中國新經濟行業 ETF 跟蹤標的指數為標普新中國行業指數,它旨在衡量在內地和香港註冊成立的消費和服務行業公司的表現,年內漲約 33.6%。它的前十大成分股為阿裏巴巴、騰訊、貴州茅臺、美團、AIA 集團、京東、平安保險、五糧液、美的以及恒瑞醫藥。 截至早盤收盤,嘉實恒生中國企業 ETF 上漲 0.6%,銀華工銀南方東英標普中國新經濟行業 ETF 下跌 1.2%。 境外投資者能買到純正的 A 股 ETF 了 對於境外投資者來說,深港 ETF 互通正式落地實施意味著,他們終於可以買到純正的 A 股 ETF 了。 同在 8 月 28 日,香港證監會也發佈公告,認可了兩只在香港與內地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互掛計畫下的 ETF 在香港聯交所上市。這兩只 ETF 將分別投資於一只獲中國證監會批准且目前在深交所上市的 ETF。 這一公告同樣未說明這兩只 ETF 的名稱,不過現在看來,它們正是恒生嘉實滬深 300 指數 ETF 與南方東英銀華中證 5G 通信主題 ETF。 從跟蹤指數來看,恒生嘉實滬深 300 指數 ETF 跟蹤的是滬深 300 指數,截至目前,該指數年內漲近 17%。 南方東英銀華中證 5G 通信主題 ETF 跟蹤的則是 5G 通信指數(931079.CSI),截至目前年內漲幅約 21%。 深港 ETF 互通落地實施也引發海外市場的高度關注,彭博行業研究 ( Bloomberg Intelligence ) 分析師 Sharnie Wong 表示," 這意味著(深港)ETF 互通的開始。" 對於海外投資者來說,值得他們興奮的地方在於,儘管在香港、倫敦以及紐約的市場本來已經存在跟蹤 A 股市場的 ETF,但是由於受到外資持股比例的限制,這個跟蹤誤差很大,有時甚至能達到 15%。 這種跟蹤誤差意味著什麼?去年底資深基金研究專家王群航在接受 21 世紀經濟報導採訪時的評論給了很好的參考: 評價 ETF 優劣最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跟蹤誤差,一般來說 ETF 與其跟蹤指數的日誤差不宜超過 0.2%,年化累計不宜超過 2%,大幅偏離顯然是不可取的。其次 ETF 要有良好的流動性。 根據統計,按照過去一年來計算 ( 2018 年 12 月 11 日至 2019 年 12 月 10 日 ) ,與區間業績比較基準出現負偏差的 ETF 有 90 只,其中偏差幅度超過 5% 的 ETF 有 10 只,超過 10% 的 ETF 有 1 只。 按照目前的監管要求,在 A 股市場中,外資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比例上限為 30%,當外資持股比例觸及 28% 之後,港交所不再接受買盤,隨後外資處於只賣不買的狀態。 而如果直接投資這兩只互通 ETF 則不會存在這種問題,這是因為它們的發行人內地機構,不會存在對 A 股持股比例限制的問題。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0-10-23
查看详情
美聯儲褐皮書:經濟繼續緩慢溫和復蘇 但部分行業仍處困境

美聯儲週三公佈的褐皮書報告表示,隨著消費者的購房和支出增加,美國經濟在10月初繼續小幅至溫和復蘇,但不同行業的情況差別很大。 美聯儲的最新褐皮書顯然比9月發佈的更為樂觀,更多地區使用“正面”和“樂觀”兩個詞來描述當地經濟的各個方面。儘管如此,這份有關美聯儲各地區商業狀況的報告描繪了一幅這樣的圖景,即從大流行引發的經濟低迷中復蘇的狀況並不均衡。 以消費者支出為例,芝加哥聯儲報告稱“強勁增長”,紐約聯儲稱“增長放緩”,堪薩斯城聯儲稱“略有下降”。 製造業活動以“溫和”的步伐增長,消費者支出增長,但一些地區稱零售支出增長開始放緩。 美聯儲發現,穩定的房屋需求提振了住宅房地產市場,並推動了整體貸款需求增加。但相比之下,除倉庫和工業用地外,許多地區的商業地產市場情況繼續“惡化”。 一些地區表示,房屋和汽車庫存較低,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這些市場的銷售增長。許多地區的銀行聯繫人也表達了對違約率可能上升的擔憂,儘管到目前為止,違約率保持穩定。 就業情況喜憂參半。不同行業和不同聯儲地區的招聘活動繼續以不同的速度進行,但臨時裁員轉變成為永久性裁員的趨勢依然存在。 一份費城聯儲的新冠疫情調查總結道:“強制休假員工被召回速度已經放緩,從7月的13%降至9月的5%。與此同時,宣佈永久裁員的公司所占比例從7月的6%微升至9月的7%,而新宣佈強制休假的公司所占比例則從6%小幅下降至5%。” 儘管全國總體失業率居高不下,但大多數地區報告勞動力市場“吃緊”。報告顯示,在某些情況下,公司的應對措施是提高薪資,或增加有兒童看護需要的工人的靈活性;另一些公司則提高了自動化程度;聖路易斯聯儲地區的一家公司報告稱,“不得不用醫療福利來威脅強制休假的員工,以給他們施壓,讓他們重返工作崗位。” 疫情形勢嚴峻 亟待財政刺激 該報告是基於美聯儲12家地區聯儲截至10月9日收集的資訊,將作為美國大選後的11月4日至5日召開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的決策依據。經濟學家預計,央行在此次會議上幾乎不會對政策做出任何改變。 在7月下旬至9月初一度下降後,美國新增病例再次上升。根據路透分析,50個州中有34個州的新增病例至少連續兩周增加,之前一周有29個州報告出現這種情況。 天氣轉冷可能會讓更多的消費者選擇室內消費,這可能會導致更多病例出現。如果客流量減少,在夏季幾個月受益於戶外用餐和服務的餐館和其他店鋪也可能面臨另一次挫折。 眾議院議長、民主黨人佩洛希週三重申,她對國會能在11月3日大選前敲定新一項救助計畫以幫助陷入困境的家庭和企業持“樂觀態度”,但共和黨人是否會同意相關計畫仍是個疑問。 美聯儲決策者在9月會議上承諾將維持近零利率,直到通脹處於在一段時間內高於聯儲2%目標的軌道上、且勞動力市場更接近充分就業。 總體而言,褐皮書重申了此前美聯儲官員發出的警告,即這種不均衡的復蘇可能會或多或少成為一種永久性的狀況,除非聯邦政府出臺更多援助措施。 美聯儲理事佈雷納德(Lael Brainard)週三表示,儘管美國經濟從新冠疫情造成的最初衝擊中“令人振奮”地復蘇,但復蘇仍不平衡,存在不確定性,需要持續的支持,以確保復蘇的廣度和持續性。她補充稱,未能提供更多財政援助是她前景的最大下行風險。 *本文來自環球外匯報

2020-10-22
查看详情
人民幣大漲!在岸突破 6.66 創逾兩年新高 離岸漲破 6.65

人民幣匯率持續走高,在岸、離岸雙雙創下逾兩年新高。 10 月 21 日週三,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 6.6781,上調 149 點,升值至 2018 年 7 月來新高;上一交易日中間價 6.6930,上一交易日官方收盤價 6.6818,上日夜盤報收 6.6770。 在岸人民幣兌美元亞市盤初上漲逾 100 點,漲破 6.67 關口,至 2018 年 7 月來新高。隔夜,離岸人民幣也創逾兩年新高。 截至發稿,在岸人民幣兌美元日升破 6.6 關口,日內漲近 200 點,現報 6.6595,創 2018 年 7 月以來新高;離岸人民幣漲破 6.65 關口,現報 6.6472 點。 瑞穗銀行亞洲首席外匯策略師張建泰認為,人民幣最新一波升值是美元下跌帶動,目前籃子指數還比較穩定。 經濟參考報評論則稱,儘管央行日前已下調外匯風險準備金率,有意為人民幣過快升值降溫,但在國內經濟數據強勁復蘇以及海外疫情前景未明的背景下,機構紛紛把握遠期售匯準備金政策下調帶來的匯率短期反彈機會釋放結匯需求,推動人民幣匯率走升。 此外,對於近期人民幣的走勢,分析人士認為有多方面因素支撐。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一是中國經濟基本面持續向好的支撐;二是美元指數持續下跌,包括人民幣在內的非美貨幣出現了升值的走勢;三是國際投資者看好中國經濟的前景和人民幣資產,國外資本持續流入中國的資本市場,帶動人民幣的升值。 不過,中信證券明明等人則在報告中稱,長期來看,人民幣匯率或不會過度走強。 就目前走勢而言,人民幣的走勢主要受到中美之間相互力量的影響,包括國際收支角度、美國基本面表現、美元週期下的中期疲軟以及美國大選帶來的政治擾動,人民幣走勢可能表現出總體偏強的特徵。 從長遠角度來看,一方面,若美國經濟逐漸修復再次走向復蘇,人民幣匯率仍將承受一定的壓力。 另一方面,從 " 雙迴圈 " 的角度來看,經常專案和資本專案仍需保持整體均衡,人民幣若過度走強或將在一定程度上帶來經常專案的壓力,因此長期來看人民幣匯率或不會過度走強。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0-10-21
查看详情
鮑威爾:美聯儲不急於發行數字貨幣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週一表示,美聯儲並不急於發行數字貨幣,因為盜竊和詐騙等安全性隱憂尚未解決。儘管鮑威爾態度謹慎,但市場認為美聯儲發行數字貨幣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年度會議中,他說,美聯儲尚未決定發行數字貨幣,在此之前,美國還需進行更廣泛的公眾諮詢。 鮑威爾稱,使用數字貨幣能讓國際交易更便捷、節省手續費,但美聯儲也須考慮網路攻擊,制假和詐騙的風險,以及其對現有貨幣政策和金融穩定的影響。 他稱,美元在全球金融交易中發揮著核心作用,美聯儲需要保持政策研究和制定的前沿性,同時也需要採取正確的數字貨幣政策。全球約有 2 萬億美元紙幣在流通,其中約有一半在美國境外。 同時鮑威爾也指出了使用數字貨幣的好處:國際交易更快、手續費更便宜;實體貨幣的使用量正在減少,數字貨幣助推無現金社會;使支付基礎設施更加現代化。他強調 " 全世界 80%的央行都在探索數字貨幣 "。 儘管鮑威爾對發行央行數字貨幣態度謹慎,但市場認為,從最近的政策動向來看,美聯儲發行數字貨幣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美聯儲官員支持開展全面研究,並在考量是否有一種數字貨幣適合美國。 今年八月,美聯儲宣佈擴大數字貨幣技術的試驗規模。此外,波士頓聯儲正在與麻省理工的研究員合作,開發可供央行使用的數字貨幣。 全球各大央行都在加速數字貨幣領域的佈局和試驗。 中國已經在深圳、蘇州、雄安新區和成都四個城市開啟央行數字貨幣的封閉測試。日本央行宣佈,將在下一財年初也就是 2021年 4月,測試央行數字貨幣的發行、分配和贖回等基礎核心功能。 10月9日,美聯儲、歐洲央行、日本央行、英國央行、加拿大央行、瑞士國家銀行、瑞典央行與國際清算銀行共同發佈了報告《央行數字貨幣:基本原則與核心特徵》,報告中重點討論了央行數字貨幣在跨境支付方面的內容。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0-10-20
查看详情
進一步大規模量化寬鬆?美聯儲恐怕無能為力了

週五,Seeking Alpha分析師Austrolib表示:“不論從哪個角度分析,美聯儲想要繼續購買國債進行大規模量化寬鬆都是不可能的。” Austrolib的結論基於近日美聯儲高級經濟學家、金融穩定部門副主管Michael T. Kiley的一篇論文,其在論文中表示:“美聯儲需要購買相當於美國GDP 30%——6.5萬億美元的國債,才能抵消基準利率已經接近於零的影響。” 自3月以來,美聯儲已經購買了創記錄的3萬億美元債券,根據Kiley的觀點,這意味著未來美聯儲還需要繼續購買3.5萬億美元債券。但分析師Austrolib指出: “美聯儲已經沒有能力繼續購債,而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很可能早已知曉這一點。” 根據最新的美國財政部數據,在外流通的未償國債和債券總額達13.148萬億美元,據美聯儲最新的資產負債表統計數據,美聯儲擁有此餘額的3.815萬億美元,占美國國債總餘額的85%,如下圖所示: Austrolib指出,根據推算,目前外資持有的美債總額大約是6.38萬億美元,但通過購回外資所持美債只會破壞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因此美聯儲剩下需要購買的3.5萬億美元國債需要從國內的供給端下手。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我們將外資持有的6.38萬億美元加到美聯儲目前的3.815萬億美元債券儲備中,再加上Kiley提出的3.5萬億美元,數額將高達13.7萬億美元,這已經高於截至8月底的美國國債和債券的總發行量13.148美元,如果沒有新債的發行,美聯儲就無法繼續購債。 為了讓美聯儲能夠繼續購買債務,鮑威爾正敦促國會增加支出,這樣美聯儲才能購買更多的國債。近日以來,除了鮑威爾以外美聯儲還有多位官員呼籲國會儘早出臺新一輪刺激法案,例如今日美聯儲官員卡什卡利表示,如果不採取更多的財政刺激措施,經濟復蘇將非常緩慢。 但問題又來了,國會批准國債發行規模後在公開市場上進行買賣,需要商業銀行先承接過來,進而美聯儲才能通過商業銀行體系向外釋放流動性,這會讓美聯儲陷入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悖論中,具體來看: 首先,商業銀行必須先吸納新增的國債後,美聯儲才能從前者手中買進; 其次,商業銀行要有足夠的準備金用於吸納新增的國債,但銀行系統中只有2.8萬億美元; 最後,如果要增加商業銀行的準備金,美聯儲必須購買更多的美國國債。 也許美聯儲的Kiley也意識到了這一矛盾所在,所以他在論文中鼓勵美聯儲購買私人證券而不是購買政府債券,他寫道: “按美元購買量計算,購買私人證券的量化寬鬆比購買政府債券更有效,這一發現基於Gertler和Karadi(2013)模型中的假設,即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約束對套利的限制比私人證券更大。” Austrolib指出,美聯儲確實可以購買更多的私人證券,可它已經擁有整個美國抵押貸款市場的約30%。據外媒報導,美聯儲已擁有1.982萬億美元的抵押支持證券,約占該市場總額的30%。按照推算,美聯儲目前至少擁有約4.62萬億美元的抵押貸款。 最後,Austrolib表示,如果新一輪財政刺激法案通過,並且美聯儲迅速收納新增美國國債的話,可能會推動黃金、白銀、銅、石油、農產品價格的上漲。 *本文來自金十數據

2020-10-16
查看详情
央行超額續做MLF淨投放3000億資金,年內降准降息概率下降

10月15日,央行宣佈開展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5000億元,中標利率為2.95%,與9月持平。此為央行連續三個月對MLF進行超額續做。有分析稱,這表明央行正在向銀行體系補充中長期流動性,釋放“穩貨幣”信號。 事實上,央行此次操作也符合市場預期。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顏色表示,在宏觀經濟持續向好、供需兩側修復良好的情況下,央行將繼續施行常態化貨幣政策,鬆緊適度。貨幣政策將以穩為主,不會過於收緊,在流動性方面會根據需求給予足量支持。 而在本月MLF操作利率不變後,多位業內人士預計20日公佈的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報價也將保持不變。 MLF超額續做 10月15日,央行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當日開展5000億元MLF操作(含對10月16日MLF到期的續做)和500億元逆回購操作,充分滿足了金融機構需求。 據瞭解,本月MLF到期規模為2000億元,央行此次續做對沖到期資金外,還向銀行體系淨投放了3000億元中長期流動性資金。對此,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其背後的原因主要在於,四季度銀行壓降結構性存款任務較重,亟需尋找替代性穩定資金來源,因此對MLF需求較大。 近日以來,同業存單發行規模一路走高也可以說明這一點。6月監管層要求壓降結構性存款,作為替代品種,銀行同業存單發行持續量價齊升,9月1年期股份行同業存單發行利率均值達到3.02%;進入10月,1年期股份行同業存單發行利率仍在上行,14日升至3.13%,已明顯高於1年期MLF操作利率。相比之下,MLF的資金成本更低,銀行對MLF操作的需求自然變大。 另外,王青還提及,10月MLF超額續作,也意味著央行有意遏制以同業存單利率為代表的中期市場利率上行勢頭,釋放穩貨幣信號。近期10年期國債收益率、同業存單利率均已明顯高於MLF利率,央行開展MLF超量續做,有助於穩定市場預期。而伴隨著流動性的投放,10月中期市場利率也有望結束此前持續上升的過程。王青稱,這意味著5月中下旬以來的“緊貨幣”過程有望告一段落,資金面將由“緊”轉“穩”。 不過短期來看,銀行間流動性仍相對緊張。最新數據顯示,Shibor(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短端品種多數上行,隔夜品種上行10.1BP報2.063%,7天期上行5.5BP報2.191%,14天期上行11BP報2.171%,1個月期下行0.4BP報2.633%。 年內降准降息概率不大 在本次MLF超額續做後,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短期內實施降准降息的可能性下降。 顏色說,以當前經濟恢復情況來看,四季度經濟增速有望達到6%的潛在增長水準。若不出現其他風險點,預計明年一季度經濟或將實現雙位數增長,2021年經濟增速或能達到7%以上。基於此,未來貨幣政策不必過於寬鬆,年內乃至明年上半年MLF利率或將保持不變。 國家統計局15日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9月CPI同比上漲1.7%,預期上漲1.8%,前值上漲2.4%;PPI同比下降2.1%,預期下降1.7%,前值下降2.0%。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分析稱,整體而言,前9個月CPI累計同比上漲3.3%,已經回落到3.5%的年度控制目標之內。 溫彬對記者表示,目前CPI和PPI數據顯示通脹仍在合理區間,預計短期內降准和降息概率下降。央行將繼續利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組合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如加大對製造業、中小微企業中長期信貸投放,進一步提升企業信心,加速需求恢復,促進PPI穩步回升。下一階段,預計CPI將繼續呈現回落趨勢,但不會對貨幣政策構成掣肘,貨幣政策仍要繼續加大對市場主體的結構性支持力度。 具體到央行投放流動性的方式上,顏色稱,一方面,未來央行將繼續通過壓縮LPR加點的方式推動實際貸款利率下行,並將進一步強化最終貸款利率跟LPR之間點差的考核;另一方面,若出現流動性導致銀行質押式回購利率快速上行的情況,央行將通過逆回購釋放流動性,使市場利率圍繞政策性利率波動。 對於結構性存款壓降對銀行體系流動性帶來的影響,王青分析,壓降結構性存款並不代表銀行整體資金來源出現大幅萎縮,更多的是相關資金在不同銀行、不同金融機構之間的轉移、騰挪,資金總量並沒有發生大的變化。 “一旦這類資金逐步騰挪到位,摩擦性供求錯位現象就會有所緩解。”王青說,由此判斷,在這一過程中,央行會優先選擇通過MLF操作,階段性地向銀行體系注入中長期流動性,而非實施全面降准,因而短期內實施降准的可能性下降。 不過,也有觀點提及,考慮到四季度銀行壓降結構性存款壓力,再加上銀行不斷加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地方政府債的大量發行,作為結構性貨幣政策的一個發力點,小規模定向降准窗口也有可能在年底前後打開。 此外,作為LPR報價的參考基礎,本月MLF操作利率不變後,市場普遍預計20日公佈的1年期和5年期LPR報價也將大概率保持不變。原因在於,報價行下調10月LPR報價加點的動力並不足,當前同業存單發行利率等中期市場利率仍在走高,銀行平均邊際資金成本難現明顯下行,從而影響銀行貸款利率的下降。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20-10-15
查看详情
IMF最新《全球金融穩定報告》劃重點,這些風險不容忽視

IMF認為,全球非金融企業部門和部分主權國家的脆弱性有所加劇。 在最新的10月《全球金融穩定報告》(GFSR)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短期全球金融穩定風險暫且得到控制。空前且及時的政策應對幫助維持信貸持續流向實體經濟,避免了不利的宏觀金融回饋迴圈,構築了通往經濟復蘇的橋樑。但同時,全球非金融企業部門和部分主權國家的脆弱性有所加劇。 非金融企業的流動性壓力可能演變為償付問題 10月的GFSR稱,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非銀行金融機構就已存在較大的脆弱性。疫情暴發後,非金融企業承受了嚴重的流動性壓力。雖然它們在政策的支持下成功應對了疫情引發的市場動盪,但依然非常脆弱。 在IMF看來,較脆弱的企業——包括償付能力和流動性頭寸較弱的企業以及較小型的企業——面臨更嚴峻的財務壓力,可能成為經濟衝擊的重要傳導管道。此外,中小企業往往在一些人與人接觸最為密集的部門(酒店、餐館、娛樂行業)中佔據主導地位,而這些部門在疫情中遭受了重創。 “為緩解現金短缺,很多企業,特別是盈利不夠支付利息費用的企業增加了借款規模,這進一步推升了若干經濟體原本高企的企業債務。違約率也持續上升。隨著疫情繼續發展,尤其是如果可持續的經濟復蘇被推遲,流動性壓力可能演變為償付問題。”報告稱,“在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部門中,企業增長前景更加暗淡,流動性壓力也更加嚴峻,因此其違約和資不抵債的風險也更高。” IMF進一步警示稱,由於非銀行金融機構在信貸市場(包括較高風險部門)中的作用日益提升,其與銀行部門的關聯性增強,脆弱性可能傳導至整個金融體系。 部分新興和前沿市場經濟體或面臨融資挑戰 除了脆弱的企業,鑒於各國紛紛在疫情後擴大了財政支持力度,IMF認為部分主權國家的脆弱性也進一步加劇。 IMF稱:“主權國家可能面臨負債的激增。多個部門的脆弱性有所加劇,在擁有系統重要性金融部門的29個轄區中,有6個轄區的企業、銀行和主權部門顯示存在嚴重的脆弱性。” IMF尤為擔憂新興和前沿市場經濟體。IMF認為,受疫情影響,新興市場的融資需求急劇增加。對新債務供給和國內基本面薄弱的擔憂,可能抑制境外投資者對這些經濟體本幣債券的需求,特別是當境外投資者持有很大比重的債務且國內投資者基礎深度不足的情況下尤為如此。為穩定市場形勢,一些新興市場央行在二級市場購買了很大比重的債券。而前沿市場經濟體面臨的融資挑戰更為嚴峻,因為疫情的衝擊使借款成本上升,導致許多國家無法負擔,需要國際社會提供支持。 支持政策對維持經濟復蘇至關重要 鑒於這些脆弱性,IMF建議,隨著各國重啟經濟,繼續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和定向流動性支持將對維持經濟復蘇至關重要。 報告還稱,健全的債務重組框架將在減少債務積壓和處置不可持續經營的企業中發揮關鍵作用。面臨融資困難的低收入國家可能需要獲得多邊支持。同時,儘管疫情影響了企業在環保方面的表現,但也為後者向綠色經濟轉型提供了機遇。 但IMF也坦言,當疫情完全得到控制後,政策支持可以逐步退出,政策重點應聚焦於重建銀行緩衝,加強非銀行金融機構監管,強化審慎監管以抑制長期低利率環境下的過度風險承擔行為。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20-10-14
查看详情
林采宜:為什麼說開放資本项目很重要?

增加離岸人民幣市場的金融產品和投資渠道、擴大人民幣離岸市場的規模,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必要前提。 1.資本项目開放有利於提升我國在全球的金融地位 在全球的金融地位是大國、強國的重要特徵。2019年,我國貨物貿易世界第一、總貿易額世界第二,與之相比,在國際上的金融地位則存在一定的差距。以資本市場為例,截至2020年三季度,海外投資者持有中國流通股市值占比僅為4.7%,遠低於美國16%的同類指標。海外融資者的參與度更低,到目前為止,我國資本市場尚無海外企業直接上市。債券市場數據顯示,2019年,海外投資者持倉比例僅為2.4%,遠低於發達國家(美國國債的海外投資者持倉比例達30%)。同樣,海外融資者在我國發行的債券規模只有598億元,占一級市場發行份額不到1%。 與此同時,我國海外直接投資(OFDI)存量占GDP比重僅為14.8%,低於發展中國家22.8%的均值。從國際比較來看,日本、法國、德國與英國的海外直接投資存量占GDP比重分別為33%、54%、41%和60%,均高出我國兩倍以上。 在證券投資市場,剔除儲備資產中對外國國債的債權,2019年我國對外股權、債券投資占GDP比重皆不足3%,而英國、日本占比常年保持在兩位數。這與我國資本项目開放程度較低、私人部門資本流出管制嚴格有關。 在國際支付市場,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仍相對較弱。2019年,國際支付清算體系中,人民幣僅占2%,而同期美元和歐元合計占70%以上的份額。在外匯交易方面,2019年全球人民幣日均交易量為2840億美元,只占4.3%,全球排名第八,與我國經濟體量和貿易地位不相匹配。 上述數據表明,由於資本流入和流出相對嚴格的管制,我國國際金融地位遠遜於經貿地位。 2.資本项目開放有利於豐富我國對外投資渠道、提升國民資產配置效率 從投資標的來看,近十年間,全球FDI平均收益率保持在7.1%左右,且相對平穩。股票市場平均收益率與FDI收益率接近,但波動較大。債券市場收益率相對較低,保持在3%左右。 資本项目開放情況下,國內投資者可以根據資產的風險偏好和收益率追求選擇將配置國內資產還是海外資產,並根據宏觀週期的不同而切換資產配置方向,以獲得更高的投資收益率。目前日本海外資產投資收益率平均在6%左右,而我國海外資產投資收益率卻常年徘徊於3%,主要原因是兩國資本項目開放程度不一樣,從而導致海外資產結構差異明顯。 在日本海外資產投資結構中,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合計占比超60%,2019年海外投資規模超過700萬億日元(約合6.6萬億美元)。細觀證券投資結構,收益率高的權益投資占比逐年增加,而收益率低的債券投資占比逐年下降。同時,儲備資產占比逐年下降,2019年僅占13.6%。這顯示出日本海外資產主要以收益率相對較高的實體股權與證券資產為主,而收益率較低的儲備資產占比較低。1998年以來,日本資本项目擴大開放後,從海外資產中獲得的可觀收益使其國民資產配置的效率明顯提升。 相比之下,受制於資本项目開放程度低,證券資產在我國海外資產結構中占比較低。2019年,權益投資占4.8%、債券投資占3.5%,總規模僅約6460億美元,不及日本的十分之一。與此同時,儲備資產占接近一半的份額,總規模超3萬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是低收益的外國國債,這是我國海外資產收益率低的主要原因。 因此,提高資本项目開放程度能增加海外投資渠道,促進對外投資結構多元化,提高資產配置效率。 3.資本项目開放、實現全球資產配置是對抗老齡化的有效途徑 數據顯示,老齡化程度不斷提高的過程,也是該國資產收益率逐漸降低的過程。資本项目開放、促進國民資產多元配置能夠緩解老齡化導致的國內資產收益率下行壓力。目前,我國65歲以上老齡人口占比達到12.6%,且存在繼續上行的趨勢。 在老齡化大背景下,國內資本過剩而勞動力不足將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將過剩的資本投資於海外收益率更高的資產,是在國內資產收益率下行的趨勢下提高收益率的有效途徑。 在資本项目開放的情況下,我國投資者將能夠全球配置資產,並選擇更多海外高收益的投資標的,以獲取更高的投資收益率。 4.開放資本项目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必要前提 從我國現狀來看,要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兩個舉措勢在必行。第一,加緊完善離岸人民幣金融市場。從產品結構來看,目前人民幣離岸金融產品以存款、基金、股票為主,以人民幣計價的大宗商品相對匱乏(見表1)。同時,以人民幣計價的衍生品也僅限於掛鉤型存款產品,缺乏直接的投資渠道。 離岸人民幣投資品缺乏極大削弱了海外投資者持有人民幣的動力,制約著離岸人民幣市場規模的提高。數據顯示,2019年,人民幣離岸市場總量僅3萬億元。美元離岸市場中僅離岸美元存款規模便已超過12萬億美元(約合80萬億人民幣)。因此,完善離岸人民幣金融市場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提升中國在國際金融市場地位的必由之路。 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的第二條路徑是進一步開放資本流出限制。從直接投資看,當前我國OFDI存量與經濟體量相比仍不及發展中國家平均水準,主要受制於諸多限制: 因此,進一步優化OFDI投資流程,使更多國內資本參與海外實體投資將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從證券投資看,當前我國私人部門參與海外股票、債券投資的比重較低主要由於以下限制: 因此,進一步提高QDII額度,擴大試點並適當降低QDII2門檻,是鼓勵更多私人資金參與國際資本市場投資,提高資產配置收益率的必要舉措。 9月1日,中央深改委第十五次會議強調“深化科技創新、制度創新、業態和模式創新”。當金融開放進入深水區,制度創新將成為重中之重。作為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和我國對外投資渠道多元化的有效舉措,資本项目開放當為金融開放的制度創新題中應有之義,勢在必行。 *本文來自首席經濟學家論壇

2020-10-13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