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2 3594 6776

用心为每一个客户服务

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Financial Bulletin
業績超過索羅斯、達利歐?2020年小型對沖基金強勢上揚

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巴菲特的伯克希爾、達利歐的橋水……投資者總是對於這些大型對沖基金和投資大佬的一舉一動十分關注。然而,在今年對沖基金整體表現差強人意的大環境下,一些專注於某一兩個投資策略、管理資金少於10億美元的小型對沖基金卻榮登表現最好的基金。 受益於其更易於管理的投資組合,在今年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帶來的市場波動中,這些更具投資靈活性的基金往往可以快進快出,以保護收益或減少損失。受其靚麗回報率的推動,市場上湧現出更多對這類小型基金的需求。 小型對沖基金今年強勢上揚 根據研究公司eVestment截至10月31日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最大的十家對沖基金的平均回報率下降了1.85%。與此同時,全球管理資金超過10億美元的對沖基金同期的平均回報率也下降了2%。而全球資產管理規模不足2.5億美元的對沖基金今年截至10月31日的平均回報率為1.12%。此外,eVestment’s對沖基金加總基準指數(eVestment’s Hedge Fund Aggregate benchmark)的同期回報率為0.74%,而標普500指數的同期回報率則是2.77%。 事實上,2015年的一項學術研究發現,在1995年~2014年期間,規模較小的對沖基金在危機中的表現往往勝過規模更大的對沖基金。2019年的一篇報告還指出,隨著基金規模不斷變大,基金經理可獲得的管理費也水漲船高,這反而使其越來越缺乏進一步提升基金表現的動力。 數據研究機構HFR的數據還顯示,近幾年來,小型對沖基金的整體表現已超過了大型基金,但許多投資者依舊堅持認為,(規模)越大越好。也因為如此,那些資產規模超過50億美元的對沖基金們控制著整個行業總共3.3萬億美元資產的三分之二。 不過,如今越來越多的投資者也逐漸開始注意到這些偏好“小而精”、快進快出投資策略的小型對沖基金。 根據聯結機構投資者和基金經理公司Murano的資訊,今年第三季度,對精品基金經理人的需求較上年同期增長了22%。為另類投資籌集資金的機構Impactus Partners的聯合創始人恩德(Maria Kindness)也表示,近幾個月來,投資者對規模較小的基金的查詢激增。 今年3月,倫敦投資公司Eighteen 48 Partners的聯合創始人塞沃(Julien Sevaux)在考慮佈局不良證券策略(即主要投資於財務狀況惡化、瀕臨破產或剛經歷重組的企業的債券和股票的策略)時,就避開了那些規模更大、業務更全面的不良證券基金。他稱,他當時想尋找那些規模較小的專業基金經理,以更快、更專注的方式為其配置資金。最終,他找到了一家規模不足10億美元、專注於投資結構性產品的基金。 為家族理財辦公室選擇對沖基金的諮詢師羅傑斯(Karl Rogers)也稱,投資者通常偏好那些擁有較久遠業績紀錄的基金。但他個人十分信任那些安然度過了今年疫情、並經歷過2019年市場大反彈以及2018年市場大波動的新興基金。 “小而精”的專注投資模式 對於小型基金今年的卓越表現及日漸受到關注的原因,恩德她認為“這源於這些基金採用單一或專業策略的做法吸引了投資者”。 比如,總部位於倫敦的Alanda Capital Management Ltd.管理著不到5億美元的資金。截至今年11月,其收益率高達約53%。其創始人克勞森(Christian Vogel-Claussen)稱,他所管理的基金的競爭優勢來自於其專注式的投資組合,而這一組合的構建則是基於數據科學和基礎研究。具體而言,其投資組合集中在科技股和消費股上,通常包括15筆押注股市上漲的交易和相同數量押注股市下跌的對沖交易。“我們想成為靈活的快艇。”其稱。 無獨有偶,高爾頓投資團隊的投資組合經理瑞蘭德(Adam Rilander)透露,今年3月初,伴隨抵押貸款發放量激增以及抵押貸款擔保證券與美國國債的利差擴大,其押注抵押貸款證券的收益率將上升。隨後,在3月稍晚,瑞蘭德又判斷抵押擔保證券的價格已經下跌太多,會重新吸引買家,加之美聯儲決定購買抵押貸款擔保證券也有提振作用,該市場將反彈,收益率將隨之下跌。他於是又進行了反向操作。兩次交易都獲得了大幅收益。 Accendo Capital也是一家業績領先的小型對沖基金。這家主動投資型基金管理著1.4億歐元(相當於1.7億美元),專注投資於北歐企業。截至11月,其投資回報率高達41%。今年吸引了5名新投資者,為其帶來了逾1000萬歐元的新增管理資產。不過,其創始人歐斯特倫德(Henri Österlund)坦言,其還是希望將基金的管理資金規模控制在5億美元左右。 BlueBay資產管理公司(BlueBay Asset Management LLP)的信貸策略今年截至11月也獲取了21%的投資回報。這一策略涉及管理資金為2.19億美元。 該公司高級投資組合經理查平(Geraud Charpin)介紹稱,其策略的一大部分收益來自於交易美國和其他國家汽車製造商的債券。今年年初,由於傳統車企向電動汽車和無人駕駛汽車過渡的代價高昂,他押注這類車企的債券價格將下跌。隨後,在3月底車企債券由於新冠肺炎病毒疫情而遭到拋售時,他兌現了這筆看跌押注。其後,在車企債券自3月低位逐步反彈後,查平又於9月再次做空車企信貸,因為他認為這些車企的問題依舊存在。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20-12-23
查看详情
“美聯儲主席”耶倫喜歡弱美元,但“美國財長”耶倫必須力挺強美元?

今年以來,美元指數已經累計下跌 6.5%,有望創下十年來第二大年度跌幅。其中自三月下旬美聯儲宣佈一系列力度空前的措施以來,美元貶值幅度已達 12%。 今年以來美元指數已經累計下跌 6.5% 美元指數年度漲跌幅(來源:wind) 儘管在耶倫本人看來,弱美元有助於美國的出口,但是作為即將上任的美國財長,她可能要面對回歸強勢美元的壓力。 正如 Jefferies 全球外匯主管 Brad Bechtel 所言,作為美聯儲主席,耶倫可以談論弱美元的有利之處,但是作為美國財長,典型的立場是強美元政策。 回顧歷史,美國的強美元政策要回溯至上世紀 90 年代後期。在克林頓任期內,當時的美國財長魯賓提出了強美元這一政策。不過在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政府對待美元的態度有所變化。特朗普曾多次表示 " 美元太強了 ",認為美元過強有損美國競爭力,而弱美元有助於美國出口。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拜登當選新一任美國總統,市場也聚焦新一屆政府對美元的態度。 今年 11 月,美國前財長薩默斯在一封寫給下任美國財長的公開信中表示,考慮到對擴張性經濟政策的需求,不論是表現出積極貶值的態度,還是對美元漠不關心,都是不明智的。 薩默斯稱,基於強勁的經濟或諸如此類的因素,支持強勢美元似乎是審慎的做法。" 在下屆政府內部,你的重要職責是強調,如果美國過度利用美元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核心作用,來追求狹隘的目標,那麼這將致美元的核心地位於危險之中 "。 另一位美國前財長保爾森也於 12 月在華爾街日報專欄撰文指出,當前利率處於歷史地位,聯邦政府債務占經濟的比重比二戰以後的任何時候都要高。" 當疫情過去後,扭轉不斷攀升的國家債務軌跡是至關重要的,否則美元將最終貶值,華盛頓將無力支付它的帳單。" 德銀經濟學家 Peter Hooper 和 Matthew Luzzetti 在 11 月下旬認為,預計耶倫很大程度上會遵循薩默斯的建議,即強調穩定美元在國內和全球金融穩定中的作用。 可以預計的是,在耶倫的領導下,美元政策將恢復穩定。美國財政部將不會指示美聯儲進行干預,以推高美元匯率,但是美國財政部將會和美聯儲協調,在市場變得無無序的情況下干預,以使市場平穩。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0-12-22
查看详情
美股IPO狂熱創2000年來之最,接下來要擔心“IPO泡沫”了嗎

今年美股IPO市場的狂熱態勢創2000年互聯網泡沫以來之最。 IPO數據研究機構Dealogic的數據顯示,今年截至12月初,美股市場上已有430宗IPO交易,募資規模已超1550億美元,遠超1999年互聯網泡沫後任何一年的全年募資紀錄。在此狂潮下,除了傳統的IPO發行方式,一些急著趕上好時機上市的企業紛紛曲線救國,採取“借殼上市”的方式,使得這種過去較冷門的上市方式也火了一把。根據Dealogic的數據,今年截至10月初,通過“借殼上市”籌集的資金佔據所有IPO籌資的40%以上,而過去10年的平均比例僅為9%。 除了創紀錄的發行規模,今年美股IPO的首日平均收益也創出互聯網泡沫以來的最高水準。佛羅里達大學教授、IPO專家裏特(Jay Ritter)編制的數據顯示,今年美股IPO的首日回報率平均為41%,也為2000年互聯網泡沫時期以來的最高水準。當時,IPO首日平均漲幅為56%。 IPO發行熱堪比互聯網泡沫時期 借著這股“東風”上市的企業均表現驚人,投資了相關股票的投資者也賺得盆滿缽滿。 房屋租賃公司愛彼迎(Airbnb)在12月初以68美元的價格上市後,首日開盤即飆升至146美元,上漲逾一倍,使其估值達到了1000億美元。早其一天上市的美國外賣平臺DoorDash開盤首日飆升86%的股價也將其總市值推高至550億美元以上,而其估值在上一輪私募融資時僅為160億美元。 今年9月上市的雲計算企業雪花(Snowflake)截至今年10月的過去12個月的營收為4.89億美元,而其上市後的市值已達到其營收的200倍以上。數據分析公司Palantir Technologies Inc.9月上市時的估值約210億美元,目前市值已漲至500億美元,相當於其營收的50倍。 此外,今年至少有三家新上市的電動車企業目前的估值已超過20億美元,但他們至今都未實現盈利,這使得更多規模更小的電動車企業也開始計畫公開上市。 此前多項投資連續遭遇虧損的軟銀集團因Door Dash而一掃陰霾。過去三年,軟銀在Door Dash的四輪融資中總計投資了6.8億美元,持有其25%股份,這些股份在Door Dash上市首日暴漲後升值至119億美元,軟銀淨賺112億美元。這也使得軟銀自身的股價升至20年最高,市值升至約1600億美元。 同樣地,此前被人懷疑廉頗老矣的“股神”巴菲特也同樣因重倉雪花而在其上市當日一遭淨賺8億美元。 不過,這一IPO狂潮近期似有放緩的趨勢。原本計畫在12月上市的電子遊戲企業Roblox Corp.將其上市時間推遲到明年年初。其給出的原因是企業目前正在改善流程,以提高員工、股東和未來投資者的利益。 另一家計劃於12月上市的金融科技企業Affirm也稱IPO可能推遲到最早明年1月,因為其尚未獲得美國證監會(SEC)的批准。Affirm12月稍早宣佈,計畫以3.4億加元(合2.66億美元)收購加拿大的PayBright。知情人士稱,這筆收購也可能是SEC遲遲不批准其IPO的原因之一。 估值虛高,不可持續? 伴隨今年的IPO熱潮及企業上市後與業績不成正比的超高估值,如今,IPO“泡沫”的擔心論調有開始浮現。不論美股今年的IPO狂潮是否會偃旗息鼓,市場人士已對此表示質疑甚至做出警示。在他們看來,這些上市的企業的估值存在嚴重虛高。 近期IPO的一些企業相對於其收入的估值處於互聯網泡沫以來的最高水準。許多依舊虧損的初創企業的估值甚至已超過一些美國大型企業、行業龍頭。 比如,DoorDash的市值為560億美元,僅略低於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 Co.);愛彼迎的市值已超過830億美元,超過了聯邦快遞(FedEx Corp.);雪花的價值更是超過1000億美元,比高盛還高。 根據裏特編織的數據,今年投資者對新上市的科技企業的估值中位數為其上市前12個月營收的23.9倍,為過去20年來最高。在2010~2020年期間,這一估值中位數一直在6倍左右。 軟銀集團旗下規模為1000億美元的願景基金的首席執行官米斯拉(Rajeev Misra)在上個月與新街研究有限公司的一位分析師的談話中也稱:“眼下,公開市場非常活躍。不同於2018年、2019年,企業能在公開市場獲得的估值比私人市場還好。” 但裏特就表示:“我很難理解其中一些企業的估值。”在他看來,市場如今對盈利能力不強的初創企業和利潤穩定的老牌巨頭的熱情可謂“天差地別”。 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 Inc.)的首席執行官芬克(Larry Fink)也在愛彼迎、Doordash上市當周的一個線上活動中表示,某些IPO的定價水準最終“不可持續”。 “問題在於,市場對這些公司的預期增長率是否定價過高?”芬克毫不諱言,“(未來)可能會有很多事故發生。” Fit Advisors的創始人加裏瓦拉(Anjali Jariwala)也預警稱:“人們應該對IPO謹慎,因為在上市之前它們往往被高估了。就像任何投資一樣,你應該謹慎行事,不要被媒體的狂熱所吞噬。” 而一些IPO企業的負責人自己也被近期如此高的市場定價“驚嚇”到。 愛彼迎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切斯基(Brian Chesky)當日在彭博電視臺露面時,當聽到愛彼迎的首日開盤價時,一時間竟也不知所措、瞠目結舌。 裏特稱,對這些IPO給予如此高的定價可能意味著投資者指望這些企業能在未來多年內維持快速增長,並希望其中一些企業能夠主導行業,創造巨額利潤。 但事實上,要滿足股市投資者的高期望可能會很困難。雖然亞馬遜、穀歌等證明企業在規模已經很大的情況下還有可能繼續快速擴張,但大部分上市企業在成熟和壯大後,都無法保持其早期的增速。 以愛彼迎為例,其年收入增長率從2016~2019年,逐漸從80%放緩至31%。在此次疫情初期,由於旅遊業停滯不前,愛彼迎平臺上的預訂量大幅下降,使得其在2020年前9個月的營收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2%。 “但(在這種IPO市場狂熱下)人們會被大勢驅使著投資。”美國銀行的美洲股票資本市場主管庫尼(Jim Cooney)感慨稱,“即使投資者不喜歡某些科技企業的估值,他們也知道它們很可能會繼續上漲,至少在短期內是這樣。”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20-12-21
查看详情
2021年全球經濟幾大懸念

2020年在驚心動魄中接近尾聲。百年一遇的疫情、十年一遇的金融震盪、前所未遇的央行印鈔和聞所未聞的封城堵路,打造出不平凡的一年。 在過去三年,筆者在年初給出的年度關鍵字都是“動盪”、“不確定性”;2021年可以改為“弱復蘇”。全球經濟復蘇、拜登政府的能力、中國vs世界、聯儲政策、美元匯率,在筆者眼中是全球經濟的五大懸念,也是撬動風險資產價格的看點。 一、全球經濟如何復蘇 史無前例的封城堵路,帶來了世界範圍的產業鏈斷裂,全球經濟在2020年上半年出現斷崖式下跌,下半年隨著產業鏈修復的進程,各國GDP均有大幅反彈。疫苗的研製成功,給抗疫帶來新的希望,經濟活動恢復正常有望在2021年實現。 疫苗的成功推出,的確增加了控制疫情的確定性。估計通過疫苗和患病,發達國家在2021年年中可以達到大約40-50%人口具備免疫能力,經濟活動基本可以恢復正常。 筆者傾向於相信弱復蘇。群體免疫的逐步實現,的確可以改善疫情所帶來的不確定性,不過經濟復蘇的力度不會很強,回到疫情前的水準也許需要若干年的時間。第一階段的經濟復蘇相對容易,人群管制一旦被放鬆,生產和消費活動自然從低位快速反彈。這個第一階段復蘇是產業鏈修復所帶來的復蘇。第二階段的復蘇要難很多,涉及資產負債表的修復。大量就業機會在歐美永久性消失,導致結構性失業,這部分人口找工作時間會很長,收入也可能降低。他們現金流出問題,會帶來房租房貸/信用卡、銀行壞賬、企業投資信心等連鎖反應。全球復蘇或許需要更長的時間。 與復蘇相關聯的是通貨膨脹是否重臨。目前美國國債市場的利率強力反彈,折射著資金對通脹的憂慮。由於超低基數和部分行業補庫存,通貨膨脹在明年上半年會有明顯反彈,美國核心通脹甚至達到2%的聯儲警戒點。不過如果筆者所言弱復蘇屬實,全球通貨膨脹很難持久,起碼在2021年不會干擾到寬鬆的貨幣政策。 二、拜登政府的管治能力 拜登成為美國第46任總統,如果最終敲板,他大量啟用奧巴馬時代的高官/同事,用新瓶裝舊酒的形式,表達穩健和政策連續性(跳過特朗普時代)。儘量增加公共開支,在民生、基建和氣候問題上尋求突破,並在國際事務上重回多邊主義。 拜登接了一個爛攤子,美國社會嚴重分裂,經濟千瘡百孔,財政赤字巨大,但是運氣極佳,大選結束後疫苗研發就出現突破性進展。他選擇了一個高效、專業的執政團隊,不過他的管治能力主要不取決於團隊能力,而是國會配合。 筆者傾向於相信拜登受困於國會黨爭。共和黨維持在參議院多數黨局面的機會頗大,這幾年的黨爭和這場選舉的撕裂,讓兩黨放下爭端共建國家的機會不大。拜登志在恢復奧巴馬的政治遺產,國會共和黨人為反對而反對。懸念在於拜登政府會不會重蹈奧巴馬第二任政府的覆轍,空有大志,無法抒發。少了國會的支持,拜登其實根本沒有錢來實現其競選諾言,美國經濟復蘇也就憑添三分風險。 三、聯儲的量化寬鬆政策 2020年3月的股災,對經濟和金融市場構成巨大的威脅和系統性風險,聯儲力挽狂瀾,大幅下調利率,通過量化寬鬆政策製造出巨額流動性,並直接干預風險資產市場。聯儲在七個月內將其資產負債表規模擴大到上一次危機需要七年才做成的規模。 量化寬鬆政策對金融市場十分有效,但是對實體經濟的幫助卻並不明顯。儘管如此美國貨幣當局還是竭盡全力地放鬆貨幣政策,打造出股市、債市的一片榮景。然而近來,市場對通貨膨脹的擔心越來越大,十年期國債利率大幅攀升。 筆者傾向於相信聯儲會繼續大規模的QE計畫。這一輪的QE規模可能很大,因為美國的財政赤字可能很大,在極低利率水準下,聯儲是新增國債的主要購買者。只要債務水準不斷增加,貨幣當局是停不了印錢的,直至通貨膨脹成為持續的威脅。耶倫出任財長,更直接打通了財政及貨幣當局之間的壁壘。 四、美元匯率 美元早就應該貶值了,只是世界上找不到另一種強勢貨幣,於是美元匯率勉為其難地繼續升值。2020年春天在疫情和市場風險的雙重作用下,美元指數達到了本週期的高位。如今美元國債對各大國國債之間的利差已經大幅縮減,資金流向出現重大改變。 隨著疫苗推出和經濟復蘇展開,全球風險意識改善,在2021年資金流出美元區,流向其他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的機會頗高。這個可能進一步推低美元匯率,但是美元究竟是急跌還是慢跌? 筆者傾向於相信美元慢跌。美國的QE規模遠遠大過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一旦避險意識淡化,美匯受壓很正常,這個時間點已經來臨。然而,目前筆者尚未看到一個可以與美元抗衡的替代貨幣,歐元、人民幣各有各的問題,缺少了升值貨幣,貶值貨幣也走不遠。同時美國也不能讓全球資金一快速逃離美元區,它的財政貿易雙赤字需要外資支撐,所以匯率不能貶值太快。 *本文來自一財號

2020-12-18
查看详情
納指再創新高!繼續“放水”!美聯儲釋放重要經濟信號

在美國新一輪財政計畫與美聯儲強化購債承諾的刺激之下,週三美股收盤漲跌不一,其中,納指繼續創出收盤歷史新高。 數據來源:同花順 市場期待已久的美聯儲12月議息會議也悄然而至,這是美聯儲今年最後一次政策會議。 根據其最新利率決議,將基準利率維持在0%-0.25%區間不變;將超額準備金率(IOER)維持在0.1%不變;將貼現利率維持在0.25%不變,整體符合市場的普遍預期。此外,根據美聯儲加息路徑點陣圖顯示,美聯儲預計維持利率在當前水準直至2023年,與9月的預期一致。 “1名委員預計將在2022年加息,5名委員預計將在2023年加息。”——美聯儲 與此同時,美聯儲將每月繼續購買至少8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和至少400億美元的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直到委員會朝著實現充分就業和物價穩定目標取得進一步實質性進展為止,且擴大了臨時的美元互換額度和回購工具,旨在維護並促進平穩的市場運作和寬鬆的金融環境,進而支持信貸流向家庭和企業。 總體來說,基於目前新冠疫情形勢依舊嚴峻,繼續會對美國的經濟前景造成負面影響,美聯儲將使用一切工具來支持經濟,以最大化實現就業和物價穩定的雙重目標。 此外,美聯儲更新了對美國的經濟預期:預計今年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將下降2.4%,相比9月的預測上調了1.3個百分點;將2021年實際GDP增速上調0.2個百分點,達到4.2%;預計美國2020年失業率將降至6.7%,高於9月時的預估為(7.6%);2021年失業率將進一步降至5%,低於此前的預估(5.5%);此外,維持其對今年通脹水準的預估(1.2%)不變,預計明年個人消費支出(PCE)通脹率將升至1.8%,高於此前的預估(1.7%)。 中信證券指出,美聯儲通過增加購債指引,強化後續QE的持續性,雖然並未實質性地調整QE的規模和購買的債券期限,但是能夠有效地延長對寬鬆政策預期,避免出現緊縮的恐慌;同時,在疫苗逐漸被批准使用和美聯儲在此次會議上提高對通脹和經濟的預期的背景下,美聯儲本次議息會議的動作可以使其擁有更大靈活性,即QE的規模和期限的調整仍在其未來的選項內,美聯儲傾向於有更多時間觀察經濟變化。 而基於美聯儲的鴿派態度,在一定程度給予了市場信心支撐,這也就是美元指數短線沖高,以及金銀出現階段性新高的原因。 COMEX黃金主力合約盤中最高觸及1871.40美元/盎司,COMEX白銀主力最高觸及25.61美元/盎司,達到一個月以來的高位。 數據來源:同花順 數據來源:同花順 然而,雖說美聯儲對市場信心有所提振,但目前來說,美國的經濟形勢還是較為嚴峻。 儘管近期疫苗方面頻出利好,為美國的疫情防控帶來一定的積極性,但關於疫苗的不確定性還是存有,尤其是如今美國確診人數已超過1739萬人,這一疫情挑戰依舊不可忽視。 “最近一周時間裏,美國平均每天至少有3000人死於新冠肺炎,這就意味著每40秒就有1人死亡。”——公開數據 數據來源:廣發證券 而由於疫情的不斷反彈爆發,使得美國復工複產的進程受到一定的阻礙,進而影響了人們的就業水準和消費能力。 例如,11月季調後美國非農就業新增只有24.5萬,明顯低於市場預期(46.9萬)及前值(63.8萬);11月份美國零售銷售額環比下降1.1%,這一降幅遠遠超出市場普遍預期,已是連續第二個月下滑,可以看出,無論是就業數據還是消費數據都顯出疲軟之勢。 而這也使得人們對美國新一輪的財政計畫刺激有所期待,如今來看,目前美國國會受到一定的施壓,兩黨已接近就一項9000億美元的紓困法案達成一致,其中,包括了向民眾直接發放600-700美元的現金支票(用來提供聯邦補充失業救濟),以及總額約3000萬美元的小企業救助等,畢竟如今美國經濟依舊面臨明顯的不確定性,距離就業和價格穩定目標取得實質性進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文來自壽司英雄

2020-12-17
查看详情
樓繼偉對話達利歐:貨幣政策“放水”會是應對危機的“良方”嗎?

全球疫情發展加速了世界格局的變化,一些影響未來的改變正悄然發生。應對疫情衝擊,各國央行大開“貨幣門”,為何沒有引發“通脹”?如何看待赤字貨幣化?明年資產配置策略又應如何轉變? 圍繞以上話題,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和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在“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上進行了“雲對話”,探討後疫情時代大變局下的應對之道。 距離成為儲備貨幣國家有多遠? “此次全球疫情發生之前世界格局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而這些變化即使在危機和疫情過去之後仍然會繼續。”達利歐近日以線上方式參加論壇時表示,疫情只是一次壓力測試,人們必須認識到已經存在並會影響未來的一些變局。 第一,如今多國邁入零利率甚至負利率的時代,很多國家大量舉債,為了舉債央行不停印鈔發行貨幣,由此改變了金錢的價值,改變了儲備貨幣的地位。 第二,美國人口的財富差距越來越大,不僅帶來了非常大的價值鴻溝,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政治分歧。 第三,中國的崛起對現有的大國發起了挑戰,而且在多方面展開競爭。 達利歐認為,現階段,資本市場在開放,而世界對中國的投資還是相當不足的,世界的資金過分投資在美國了,而中國有很多市場同樣具有吸引力。 達利歐在對話中談到,中國是貿易大國,而且正在向世界金融中心和世界的儲備貨幣國的方向發展。達利歐表示,“2020年在歷史上將會被銘記為一個轉變之年,我相信中國和美國資本市場的重要性以及儲備貨幣的地位將在這一年開始被確立。” 而對於這一觀點,樓繼偉在論壇上表達了不同看法。 樓繼偉直言,2020年確實是一個轉捩點,有很多跨境投資,帶有流動性的配置在擴大,但是中國要成為全球金融中心和真正的儲備貨幣國尚需時日,它需要人民幣在資本項下完全開放。 赤字貨幣化將成常態化調控手段? 2020年,應對新冠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各國央行大開“貨幣門”,但卻並沒有引發通貨膨脹。這是否意味著財政赤字貨幣化可以成為常態化的調控手段? 對此,達利歐認為,隨著債務規模的擴大和貨幣發行的增加,金錢的價值發生了貶值,比如,資產的實際回報率將是負的,因為金融資產的流動性增加了。他指出,流動性其實是到了擁有資產的富人手中,他們本身就擁有金融資產,但其實他們的資產回報率是下降的。 “整個世界正在失去美元這種儲備貨幣的力量,美國不得不向全世界發債,它需要借更多的錢,發更多的債,而當今世界已經充斥了大量的債券,所以我認為現在是一個轉捩點,在對比之下我們就看出,中國的表現確實要亮麗得多。”達利歐說。 對於達利歐所說的美國問題,樓繼偉表示認同。同時,樓繼偉指出,面對疫情衝擊,中國的貨幣政策也是較為寬鬆的,債務率也有所提高,去年中國宏觀杠杆率和今年相比,又增加了20個百分點,到了260%多。同時,中國人口財富差距也有所擴大,目前正在採取一系列措施解決這些問題。 “不只是美國有這些弱點,我們也有,我們自己要有清醒的認識。”樓繼偉表示。 在樓繼偉看來,赤字貨幣化,央行貨幣政策不斷地放水,反映為金融資產價格、房地產價格的上漲,不反映為一般貨物和服務的價格上漲。 對於仍在肆虐的疫情,經濟何時復蘇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樓繼偉指出,如果明年疫苗能夠普遍研發成功,並且廣泛接種,經濟出現向好的局面,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就面臨退出的問題。 “我們現在不是過去的債務積累期對應經濟的繁榮期,這時候的貨幣政策如果退出不當的話,就會觸發一些風險。特別是資產價格已經過高的時候,怎麼退,是一個問題。”樓繼偉強調。 資產配置策略如何轉變? 對於明年的資產配置策略,達利歐認為,現在,投資者在美元資產的投資比例已經過高了,需要有高質量的分散投資策略,包括貨幣的分散、資產類別的分散以及國家投資的分散。“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高質量的投資分散化,而不僅僅包括之前的老資產類別。對於七國集團來說,現在時代已經不一樣了。” 達利歐認為,這種分散化、多元化不光對中國資產有利,同時也會對亞洲有利,甚至這種轉移也會對有創新力的國家以及收大於支的國家有利。 “這些國家沒有赤字,有良好的資產負債表,有很好的人力資本發展,都會從中受益。”達利歐說。 談及資產配置問題,樓繼偉建議,發達國家該配置還是要配置,同時要增加對東亞的配置。在他看來,東亞是面對此次疫情衝擊表現最好的區域,而且今年中國極有可能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保持正增長的國家,中國可能會帶動整個東亞的發展。 *本文來自國是直通車

2020-12-16
查看详情
李小加港交所11年:推動互聯互通、上市改革

任職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達11年的李小加將在年底離任,12月14日,他在媒體交流會上分享了任內對工作的一些感受。 回顧在任期間的成就,李小加表示,這些年主要做了四件事,一是“連水”,即互聯互通,二是“換魚”,即市場內容的更新換代,三是跨界出去,到別的資產類別,到別的市場中去,四是讓港交所的交易體系更加現代化。他表示,這四個專案都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每一項都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李小加表示,退任後,並不會離開香港,更不會離開中環,他對香港的未來從未懷疑,更堅信港交所繼任者未來會做得更好。 推動互聯互通、上市改革 李小加所稱在任期間四項主要成就中,外界最為矚目的莫過於滬深港通、債券通的互聯互通機制、允許同股不同權等的上市機制改革。 2014年4月,中國證監會和香港證監會正式宣佈中國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互聯互通機制試點,即滬港通。經過多個月的市場準備及系統測試後,同年11月17日,滬港通正式開通。平穩運行兩年多後,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應運而生。 如今,數據能說明這項改革的成功。互聯互通自開通以來,截至2020年12月14日,南向資金合計高達16956.2億港元,北向資金合計達11719.53億元。滬深港通北向及南向交易,今年前三季度平均每日成交額分別創下了900億元人民幣及232億港元的新高,並分別於7月7日及7月6日創下1912億元人民幣及602億港元的單日新高。 互聯互通機制還將進一步完善,滬深港交易所此前已同步官宣,預計於2021年初將符合條件的科創板股票納入滬深港通股票範圍,僅限於機構專業投資者買賣。 債券通則於2017年7月3日開通,通過香港與內地債券市場基礎設施機構連接,由港交所旗下債券通公司為北向通投資者備案入市提供支持與幫助,境內外投資者通過“北向通”可實現在香港買賣內地債券。 開通以來,境外機構投資中國債券的持債規模年均增速達40%。今年前11個月債券通的交易量4.365萬億元,日均交易量198億元。其中,11月債券通總成交4850億元,創單月曆史新高,日均交易量231億元。 李小加早前曾表示,“南向通”會是下一步的自然延伸,有信心債券通將來的南向通也會像北向通一樣成功。 2012年6月,以2B業務為主體的上市公司阿裏巴巴從港交所退市,謀求集團整體IPO。李小加表示,2013年9月寫“夢”(《投資者保障雜談》)日誌期間很難,因為當時港股市場的結構不允許同股不同權。因此,作為世界上最大的IPO,阿裏巴巴居然要遠走他鄉。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審慎的程式是我們最強大的優點,但某一個時候也是我們最大的制約。我們需要改變……這些東西不變的話市場沒有任何新的生命力。”李小加談及當時的阻礙時表示,港交所迫切需要“換魚”。 在其後的幾年,李小加鍥而不捨地發起了兩輪港股IPO改革嘗試,最終在2018年4月30日,修訂後的《主板上市規則》正式生效,同股不同權架構公司和未盈利生物醫藥企業被允許在港股上市,新規還增加《合資格發行人第二上市》章節,“為大中華地區申請人赴港作第二上市提供便利”。這場在爭議中落地的改革,是香港市場近25年來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機制改革。 不僅如此,李小加還對港交所交易時間進行改革,延長了港交所交易時段,自2011年3月7日起,港股開盤時間與A股同步。2011年6月22日,李小加宣佈人民幣股票在港的招股模式將分為“單幣單股”和“雙幣雙股”兩種。這標誌著繼首只人民幣REITIPO(房地產投資基金IPO)以來,香港人民幣業務發展的更進一步。 從“中國的魚”到“世界的魚” 早在2010年3月4日,李小加上任第二年就公佈了港交所《戰略規劃2010-2012》,給港交所兩個定位,內地與國際。在其規劃裏,核心戰略是吸引更多新上市的企業,核心市場及產品的增長。除此之外,港交所還要進一步拓展及擴張,從而保持現有地位。 李小加在任十一載,其間,港交所曾7次榮膺全球IPO募資額桂冠。2020年全球前十大IPO交易中,京東集團、京東健康及網易均落戶港交所。 今年9月29日,港交所公告,李小加於當天通知港交所董事會其意欲提早退任。在董事會全面支持及同意下,他將繼續擔任港交所行政總裁及董事會成員直至12月31日。 12月14日的網上媒體交流會上,談及未來,李小加透露,離開港交所後不想打工,已一把年紀,想嘗試一下不打工。更不會離開香港,在港25年,香港已是自己的家,根在這裏,退休後也在這裏,而且仍會在中環工作。 即使香港經歷了社會動盪和疫情下的一段困難時間,但李小加表示,自己對香港的未來從來沒有懷疑過,“杯子永遠一半是滿的,一半是空的,滿的永遠多於空的”,需要動態地看。李小加認為,香港的定位很清晰,世界和內地緊密相連、不斷融合,這是香港能夠保持核心競爭力的優勢所在,香港市場要在這一融合過程中不斷做深,不斷提高自己的韌性,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李小加指出,近年已為互聯互通打下基礎,未來將要考慮將相關發展擴展,例如將機制由現貨市場擴至期貨市場和衍生品,由南下發展至北上,有關方面仍有很多工作需要做,而人民幣國際化仍是大方向。 “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大方向,既要有自上而下的政策突破,也需要自下而上的市場層面的發展。目前兩者之間已經產生了良性互動,內地越來越意識到人民幣國際化的迫切性。比如未來的新股通可以吸引全球能源國家的公司在香港發新股,內地投資者通過股票通投資,這就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對沖,港交所正是最佳的地點。”他詳細解釋道。 李小加還表示,港交所今後在二次上市等方面仍有工作要做,他在任內雖“將水換了”,但目前仍以“中國的魚”為主,未來需要吸引更多外國投資者到中國香港並投資A股市場。將“世界的魚”吸引到香港來,是未來的繼任者重點工作之一,雖然不是短期內就可完成,但目前方向非常清晰,相信繼任者未來會做得更好。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20-12-15
查看详情
通脹的隱隱現身 美聯儲是否會有反應?

在今年全球市場被注入大量流動性,各國央行都大舉寬鬆的情況下,通脹一直是一個被密切關注的方面。 就在上周,前紐約聯儲主席杜德利表示,有五大理由讓人對美國物價增長有所擔憂。 杜德利提到的五大理由包括了:一段時間通脹數據低迷後,同比通脹率的躍升、疫苗後正常消費形態的恢復;疫情後新需求形態湧現、美聯儲調整了長期貨幣政策、政府增加開支。 本周橋水的達利歐則表示,大規模的錢是不會消退的。 “新債王”岡拉克則表示,明年通脹將漲至2.25%,甚至可能達到2.4%。 彭博分析師John Authers也表示,疫情帶來的影響中,美國房價的走高到家庭償債備付率的大跌,都意味著通脹將大幅升溫。 本周公佈的美國CPI數據表現好於預期,無論是否計入波動的食品和能源價格。 當然,這距離美聯儲2%的目標還差不少,但在這種情況下,美國10年前期債券盈虧平衡率接近2019年5月以來最高水準也就顯得比較合理了。 在正常情況下,美聯儲是會採取措施的,但在其公開表示可以接受超2%的通脹後,即使美國通脹真的顯著升溫,美聯儲也可能繼續寬鬆,甚至進一步寬鬆。 美聯儲將長期維持低利率視為推動美國經濟的關鍵。 美國平均30年按揭利率持續處於創紀錄的2.71%左右低水準,而投資級企業可以以不到2%的利率借10年內都不需要還的貸款。前者讓美國房屋所有者們收益良好,而後者則被認為能避免裁員。 如果通脹開始升溫,那麼長期利率或許將經歷變化。雖然說1%的10年期利率並不足以讓美聯儲有什麼感覺,但一旦利率增長開始伴隨通脹加速,那麼美聯儲一定會有反應。 本周美國CPI數據出爐後,美國國債收益率先是有所走低,主要受到了同樣當天公佈的初請失業金數據的影響,該數據表現不佳。 下周市場就將迎來美聯儲利率決議,市場在等待著鮑威爾的表態。 CPI好於預期的表現、初請失業金數據持續糟糕以及新一輪救助專案遲遲無法達成協議,這三大橫在美聯儲面前的問題,會讓美聯儲做出怎麼樣的表態呢? *本文來自中金網

2020-12-14
查看详情
央行副行長劉國強撰文: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

財聯社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在《中國金融》撰文指出,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是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主動選擇,也是強化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體制機制建設的重要舉措。 劉國強稱,銀行作為廣義貨幣創造的主體,面臨週期性因素和結構性因素疊加、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交織的複雜環境,銀行貨幣創造服務實體經濟的意願和能力容易受到約束,造成銀行體系流動性向實體經濟的傳導出現梗阻。此時,僅靠總量調節,不僅很難有效發揮作用,還容易帶來加劇資產價格泡沫、擴大貧富差距等政策後遺症,最終又回饋到實體經濟。只有調整好結構,才能實現更好的總量調節效果;結構調整不好,總量調節也很難有效發揮作用。 劉國強指出,在我國貨幣政策工具箱中,再貸款、再貼現是典型的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今年人民銀行為具體解決普惠小微企業受疫情影響而出現的資金周轉困難問題,尤其是資金到期還款壓力和因缺乏擔保品而貸款難這兩大痛點,又創設了兩個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分別是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畫。這些直達工具都具有市場化、普惠性和直達性的特點。這兩項直達工具將貨幣政策操作與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提供的金融支持直接關聯,確保資金高效直達實體經濟。 他特別強調,直達實體經濟並不意味著人民銀行直接向企業提供資金,這兩項直達工具提供的資金支持仍通過金融機構向實體經濟傳導。人民銀行通過充分調動商業銀行,特別是地方法人銀行的積極性、主動性,激勵商業銀行更好地支持小微企業,同時政策工具設計也體現了市場化原則,壓實了各類市場主體責任。他並透露,截至2020年9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已對4.7萬億元貸款本息實施了延期;累計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2.3萬億元,同比多發放7961億元。 劉國強表示,下一階段,人民銀行將在宏觀層面,搞好貨幣政策跨週期設計。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反映潛在產出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基本匹配,以現代化的貨幣管理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以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為抓手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在微觀層面,健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體系。根據形勢變化和市場需求,精准設計激勵相容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一方面,對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出臺的政策要適時適度調整,做好政策接續;另一方面,對於需要長期支持的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要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探索建立直達實體經濟的長效機制,疏通金融體系流動性向實體經濟的傳導管道。 此外,繼續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設計和創新具有撬動作用的直達工具。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促進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形成金融、科技和產業三角良性互動。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綠色技術創新,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推進金融雙向開放,營造以人民幣自由使用為基礎的新型互利合作關係。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三農、製造業的信貸支持,增強金融普惠性。 *本文來自財聯社

2020-12-11
查看详情
中國遠強於其他新興市場,海外機構投資者定制中國資產策略

今年以來,中國的經濟增長和投資吸引力將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甩下一大截。越來越多的海外機構將中國從新興市場的大類中 " 單拎 " 出來,定制中國市場專屬資產策略。 東方匯理和荷寶都在推出針對中國市場的定制資產策略,前者資管規模近 2 萬億美元,後者資管規模為 1900 億美元。紐約梅隆投資管理公司正在 " 針對性地押注 " 中國經濟,而貝萊德公司則稱,從投資的角度而言,中國市場已與新興市場分離。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預測,今年中國 GDP 增速為 1.0%,而新興市場 GDP 增速為 -3.0%,兩者的差值將創下 2009 年以來的最高紀錄。IMF 預測,2021 年中國 GDP 增速將達 8.2%,遠超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 2020 年迄今,A 股上證指數上漲了 22%,超過了大多數國家的基準股指漲幅,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漲幅達 6.7%,表現優於所有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貨幣。 據晨星公司數據,創紀錄的國際資本湧入了中國債券市場。同時,今年前 10 個月,104 億美元的外資流入了中國股票基金,而整體來看發展中國家基金,則有 239 億美元的外資流出。 懷疑論者認為,今年中國因為迅速控制住了疫情而取得了短期經濟增長優勢,隨著新冠疫苗在全球推出,中國的優勢可能會減弱。 但多頭認為,從長期來看,幾種結構性趨勢可能會使中國市場日益獨特。 一是中國正在不斷消除外國資本進入壁壘, 中國債券、股票正在逐步納入國際主要指數。 二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力日趨多元化,既包括低附加值的製造業,也包括高精尖技術的 " 新基建 ",還包括服務業和內需的增長。 歐洲資產管理巨頭東方匯理的新興市場負責人 Yerlan Syzdykov 說: 中國是一個非常龐大、非常多樣化的經濟體,這是其他任何新興市場都不能比的。中國經濟當下的機遇與美國經濟非常相似。 荷寶全球基本面股票主管 Fabiana Fedeli 表示,越來越多的客戶將新興市場和中國市場的資產策略區分開來,她預計這種趨勢會持續下去。 為滿足客戶需求,荷寶今年 3 月發行了新的亞洲股票基金。中國資產占該基金比重的近一半。 梅隆資深市場策略師 Lale Akoner 表示:" 總體上我們對亞洲市場更加樂觀。除了中國大陸之外,我們還將關注與中國大陸經濟聯繫密切的區域,例如韓國,臺灣和越南。"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0-12-10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