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
印花稅將引南下資金持續回流A股?投資人現在這麼看
調升港交所股票印花稅稅率的消息仍在衝擊市場,24日尾盤南下資金淨流出近200億港元,甚至有觀點認為,交易成本的提升將導致南下資金持續回流A股。多地配置的機構投資者究竟如何看待此事?他們會否對A股和港股的配置進行再平衡? 對此,第一財經記者採訪了多位中、外資機構投資人。他們大多認為,南下資金並不會因此就大幅回落,但此前港股的漲幅的確超出了基本面,此次港股的階段性大幅調整也提供了更好的機會。“我們會趁此機會,配置性價比很高、A股稀缺的優質港股公司;在A股方面,近期兌現了部分估值過高的個股收益,同時沿著順週期邏輯調整了部分組合配置,在能源、有色等順週期行業增加了配置。” 煜德投資合夥人、首席投資官蔡建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印花稅“砸坑”港股,機構或順勢建倉 香港的政府預算赤字創下多年以來新高,支出增加而收入減少的現狀導致2020年赤字高達2688億港元。由於上調工資稅或利得稅被認為可能會影響經濟競爭力,香港政府決定將證券交易印花稅從目前的0.1%上調至0.13%。這一決定將在立法會投票表決後進行(預計在5月)。市場上的一些機構認為,這一政策的首要考慮因素是增加政府收入,而非抑制投機的政策工具。 2020年,港股總成交額同比增長48.7%,日均成交額為1291億港元,而2021年前兩個月的成交額較2020年增長了1倍以上。“2019年到2020年,印花稅對稅收收入的貢獻約332億港元。去年以來,港股成交量激增,這一數字預計將進一步大幅上升。展望未來,即使成交額受到印花稅上調的影響,預計政府收入仍將顯著增加。”建銀國際首席港股策略師趙文利對記者表示。 自1993年以來,印花稅有過3次下調,而此次上調將是這段時期內的首次,0.13%也將是1998年以來的最高水準。美銀證券報告認為,港股是全球交易成本最高的主要市場之一。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其交易成本包括:傭金(介乎0.03至0.25%)、印花稅(0.10%,而上調後為0.13%)、交易征費(0.0027%)、交易費用(0.005%)以及清算費(0.01%)。印花稅是交易成本的主要部分,尤其是在經紀商降低傭金費率時。 “這樣做的代價將由金融部門承擔,最大的影響可能是高頻交易。擬議的印花稅上調預計將使現有交易成本整體增加約8%,如果交易量受到衝擊,券商也可能受到負面影響。”趙文利稱。但他也表示,回顧自1998年以來的三次印花稅調低的影響,儘管當年宣佈調低印花稅,但恒指仍傾向於下跌,因為當時推動市場的其他因素超過了印花稅的改變。任何反應都是短暫的,對成交量的直接影響也很小,預計現在這一趨勢將會重演。更廣泛的因素在未來更為重要,包括流動性環境、經濟和企業盈利。因此,行業輪轉仍是近期的主流趨勢,機構建議在這個關鍵時刻增持低估值的舊經濟板塊,把握“再通脹交易”的熱潮。 億衡投資管理投資總監楊健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06年A股大牛市時也加過印花稅,短期影響情緒,但不會因此逆轉市場走勢,除非是資本利得稅。港股此前“抱團”也相當明顯,如美團等香港數字經濟相關公司的漲幅其實都很大,市場本身有較強的調整需要,這次正好借機調整,不會改變長期趨勢。 在佈局港股時,機構關鍵看的仍是哪些產業是港股有而A股沒有的,“估值低並非最主要的因素,關鍵還要看標的是否稀缺。例如在港股市場,互聯網、連鎖餐飲、18A醫藥公司等都是A股沒有的,而內地最好的一些科技股也都聚焦在香港,因此我們會側重這些佈局。”蔡建軍稱。 A股“抱團股”回調,機構調倉持續 也有觀點認為,港股交易成本提高,有望令部分南下資金回流,對A股市場影響相對正向。但相比之下,目前各界更關注的仍是機構調倉。近期如新能源、白酒等A股“抱團股”持續大幅回調,投資組合的再平衡仍在持續。 “結構性的行情在春節前演繹至極致,節後諸如白酒等機構‘抱團股’的調倉引起市場情緒波動,報團龍頭股的調整對市場衝擊格外明顯。”蔡建軍表示,節後倉位整體有所下降,兌現部分估值過高的個股的收益,同時沿著順週期邏輯調整了部分組合配置,在能源、有色等順週期行業增加了配置。 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方面對記者稱,近期歐美地區經濟數據持續改善,全球經濟復蘇預期加強,疊加美國公佈1.9萬億刺激草案,全球大宗商品共振,國內有色、能化產品引領大宗商品走強。通脹預期提升,帶動長端利率上行。同時,中國央行公開市場資金投放數量邊際收緊,基金發行也有所降溫,投資者對流動性有所擔憂。 在利率上行及資金面趨緊的環境下,前期漲幅較大的消費及科技板塊核心資產估值承壓。 展望後市,在全球經濟復蘇向好的背景下,A股市場整體仍然向好,一年之始,相關政策預期也有望提振市場情緒。長期而言,機構普遍表示將繼續關注優質消費和科技龍頭,此外,上半年還將重點關注順週期邏輯下,金融、週期及可選消費的配置機會。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21-02-25 -
華爾街評鮑威爾講話:通脹不是當前重點,貨幣寬鬆短期料將持續
週二,在民主黨人入主白宮並控制參眾兩院後首次參加國會聽證會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再次明確:將保持當前的超低利率和 QE 購債,直到經濟復蘇有實質性的進一步進展為止。 鮑威爾認為," 經濟復蘇仍不均衡,(復蘇)遠未結束,未來道路有很高的不確定性 ",而美聯儲降息和每月 1200 億美元政府債券購買 " 大大緩解了金融困境,並為經濟提供了實質性支持 "。他暗示,仍將維持債券購買計畫不變,並繼續提供貨幣政策支持,以此保證實現通脹和就業目標。 鮑威爾講話開始後不久,黃金、白銀、美股均自低位大幅反彈,納斯達克指數跌幅由近 4% 收窄至 0.5%,美債收益率進一步下行。此前逾一周伴隨美債收益率加速上升,美股尤其科技股陷入持續回調。 一些市場分析師隨即對鮑威爾的講話做出評論。 分析師認為,此番講話暗示當前經濟復蘇相較控制通脹更為優先,寬鬆的貨幣政策短期內不會改變,緩解了近期美債利率上升所引發的市場恐慌。 分析同時指出,鮑威爾仍為未來政策的靈活調整留有餘地,意味著市場未來仍可能受到不確定性擾動。 市場恐慌情緒有所緩解 鮑威爾講話之際,正值美債利率本月急劇攀升,從年前的不到 1% 一度躍升至 1.39% 以上。貨幣政策水閘大開,低利率持續數月之後,通脹壓力信號愈發顯著。 與此同時,美股市場陷入回調,尤其向來強勢的科技股明顯熄火,納斯達克指數上周下跌 1.2%,週一再度大跌 2.46%;比特幣價格本周也自高點大跌 10000 美元。伴隨著寬鬆政策推出的擔憂,恐慌資產泡沫破裂的情緒席捲市場。 在此背景下,鮑威爾對政策寬鬆前景的再次明確,無疑給市場吃了一劑定心丸。 National Securities 首席市場策略師 Art Hogan 表示: 過去一周左右,市場一直在消化美國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意味著什麼。這顯然表明,要麼我們將迎來更強勁的經濟復蘇,要麼通脹壓力正在上升。 如果你是擔心高通脹的一派,並為此打算拋售股票,那麼美聯儲主席計畫堅持低利率和寬鬆貨幣政策的表態,可能會緩解一些恐懼。 Truist/SunTrust Advisory Services 的美國宏觀策略師 Michael Skordeles 表示: 鮑威爾很擅長傳達資訊。美國部分地區出現了通脹,但仍有許多經濟領域沒有得到修復,而美聯儲沒有為當前問題感到慌亂,這多少有些振奮人心。 芝加哥 KINGSVIEW 資管公司基金經理 Paul Nolte 表示: 人們預期鮑威爾會非常 " 鴿派 ",果然不出所料。他仍然準備將利率維持在非常低的水準,並保持相當寬鬆的貨幣政策。 通脹不是當下重點,寬鬆政策短期內不會改變 分析師認為,鮑威爾目前沒有將重點放在通脹上,貨幣政策短期內料將不會發生轉變。 鮑威爾在講話中重申,將來某個時候有必要減少聯邦預算赤字,但他補充說,實現全面的經濟復蘇應該是目前的重中之重。 道富環球首席投資策略師 Michael Arone 評論稱: 鮑威爾認為,貨幣政策需要支持。儘管我們在復蘇中取得了進展,但在修復就業市場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遠遠沒到真的開始擔憂通脹的時候。從我的角度來看,結論是,我預計短期內美聯儲不會對貨幣政策做出任何改變。 Pantheon Macroeconomics 宏觀經濟首席經濟學家 Ian Shepherdson 表示: 由於經濟距離我們的就業和通脹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美聯儲認為當前的政策立場仍然適當……由於疫情對某些經濟部門的影響,通貨膨脹不是近期的威脅,但鮑威爾提醒參議員,即使通脹率真的進一步上升,美聯儲也可以容忍通脹高於目標水準 " 一段時間 " 後再進行加息。 為未來政策靈活性留有餘地 不過有分析師指出,鮑威爾此次講話並未對寬鬆政策延長或退出的時限、節點、指標作出進一步明確,也未對美債利率飆升的現象涉及很多,未來政策仍然具有較大靈活性。同時,一旦市場條件再次發生變化,市場也很可能再受擾動。 Michael Skordeles 表示: 我沒有聽到太多關於利率的討論。總的來說, ( 美聯儲 ) 採取了更廣泛、更長遠的視角,市場可能對鮑威爾表態不那麼具體有些失望。 ( 美聯儲 ) 正試圖降低精確度,以賦予自己靈活性……不幸的是,這會給市場帶來不確定性。 不過,如果他們說了具體要怎麼做,然後情況發生了變化,這也會導致波動和不確定性。 美國財富管理公司 KeatorGroup 的管理合夥人 MatthewKeator 表示: 回顧之前鮑威爾的任期,美聯儲的立場向來就有些含糊。但是在過去的一年中,為了應對疫情,他在傳達對穩定市場和充分就業的承諾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政策向平均通脹目標的轉變為美聯儲提供了靈活性,以定奪貨幣政策是暫時的還是可持續的。 寬鬆退出可能在明年 該來的遲早會來,不過不是現在。 FTN 策略師 Jim Vogel 預計,縮減購債規模可能會在明年出現。 所有美聯儲有關產出缺口或盈餘的經濟模型都告訴我們,不要指望經濟刺激或經濟復蘇能帶來永久的通脹……在服務經濟中,盈餘 / 短缺函數的關鍵是勞動,很難想像 2022 年以後,美國或全球價格水準還在受到勞動力短缺的影響。 許多供給短缺(尤其是大宗商品)可能適用於新興市場的通脹,但它們很少會影響到西方發達國家。如果第三季度情況仍是如此,有關縮減購債規模的討論或將再次啟動。然而,基本面因素,尤其是公共衛生領域的復蘇需求,將把縮減推遲到 2022 年。 某個階段一定會有縮減恐慌,這是大家都預料到了的。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1-02-24 -
美聯儲加息預期大幅升溫 2022 年年底概率高達 70%
隨著通脹預期持續升溫,市場上關於美聯儲加息的預期也隨之水漲船高。 在聯邦基金利率期貨市場上,押注美聯儲最快將在 2022 年年底加息的概率已經高達 70%,這一概率上周還是 50%。 至於 2023 年 3 月加息,幾乎是交易員們眼中板上釘釘的事。 美銀美林將美聯儲面臨的進退維穀描述得十分生動:短期的甜蜜收益,卻打開了長期潛在痛苦的大門。 在他們看來,伴隨著美聯儲踩下 " 刹車 ",這在經濟復蘇進程中很常見,而且緊隨其後的通常都是一場經濟衰退。 只不過,與以往相比,這一次美聯儲的喘息空間顯得更多,因為通脹及其預期目前仍處於相對低位,而且他們願意給予適度的過渡期。因而他們可能逐漸踩下刹車踏板,而不是急刹。 警惕 2013 年 taper 恐慌重演 中金公司固收團隊提醒,當前美聯儲貨幣政策仍以寬鬆為基調,年內美聯儲不會加息是市場共識,但需要警惕的是之後的加息時點是否會提前啟動,以及美聯儲是否會提前削減 QE 規模。該預期差可能會導致美債收益率出現超預期上行的風險。 在美國歷史上,2013 年便出現過因美聯儲表態轉向而引發的利率大幅上行。雖然當時美聯儲並沒有真的退出 QE,但美聯儲態度的變化還是引起了市場的恐慌。如果今年下半年美聯儲再次出現態度的調整,很有可能也會打市場一個措手不及,交易盤可能會開始大量建立美債空頭。 如果我們參考 2013 年的歷史,二季度美債利率可能因為通脹超預期而進一步上升,或許會升至 1.5-1.8 之間,然後三四季度如果看到美聯儲政策態度的轉向,可能進一步上到 1.8-2.0 甚至比較有可能破 2.0%。畢竟按照過去期限利差的極值看,2% 的期限利差並不算高。 上述中金團隊還表示,美聯儲和市場可能同時低估的一個點在於美國後續經濟封鎖放開疊加財政刺激發力,所帶來的就業、通脹以及資產負債表的修復超預期。 即使美聯儲堅持了原有的不加息政策,但如果 QE 規模提前縮減,也會引來同樣的預期差,市場可能出現新一輪類似 " 減碼風暴 "(taper tantrum)發生時的高波動。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1-02-23 -
美聯儲三號人物:收益率上漲不足為慮 QE 方面保持觀望
紐約聯儲主席、美聯儲三號人物 John Williams 週五表示,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是市場對經濟復蘇抱有樂觀情緒的信號,這表明美聯儲可能無意採取措施阻止這一轉變。 他說:" 我們正看到通脹預期上升的跡象,回到我認為更接近與我們 2% 長期目標相一致的水準,也看到未來長期內實際收益率稍稍上升的跡象,反映出對經濟的樂觀情緒上升。所以這對我而言不是個問題。主要反映了市場感覺經濟前景會更好。" 美國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週五稍早觸及 1.35% 的一年左右高位,在國會權衡拜登 1.9 萬億美元經濟刺激計畫之際,市場對經濟復蘇前景抱有越來越樂觀的預期。共和黨人指責這份刺激計畫規模太大,包括前財政部長勞倫斯 · 薩默斯在內一些民主黨人表達了對經濟過熱的擔憂。 Williams 則沒有這種擔心,他認為經濟還沒有爬出 " 深淵 "。 " 目前,經濟距離恢復就業最大化還有很長一段路,我們距離實現 2% 通脹目標也還有很長一段路," 他表示。" 所以,我不擔心目前的刺激政策或財政支持會過度。"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1-02-20 -
不宜過度看重央行“運算元量”!那市場應該看什麼?
央行主管的《金融時報》昨日刊文稱,當前已不應過度關注央行運算元量,否則可能對貨幣政策取向產生誤解。 在節後首個工作日淨回籠資金 2600 億元之際,該文章迅速引發高度關注。投資者也不禁疑問,如果不應過度關注央行運算元量,那麼應該關注什麼? 光大證券固收分析師張旭、危瑋肖在 2 月 18 日的報告中給出了他們的看法:更建議關注 OMO(公開市場操作)所傳遞出的價格信號。 光大證券認為,不要過多地依賴 OMO 操作量、淨投放量等數量上的指標來判斷貨幣政策,因為這樣會導致以偏概全的錯誤,甚至時常得到與事實相反的結果。 報告解釋稱: 第一,單純依賴操作量(以及其對應的淨投放量)來判斷會帶來以偏概全的錯誤。銀行體系流動性受到貨幣政策操作、現金投放與回籠、財政收入(如稅收和政府債券發行)與支出、外匯流入與流出、存款準備金交存與退繳、市場主體持有資金意願等因素的影響。公開市場操作只是諸多影響因素中的一個,如果僅僅據此來判斷貨幣政策的取向,免不了會出現以偏概全的錯誤。 例如,春節後現金回籠使得銀行體系流動性得以補充,今日(2 月 18 日)央行亦相應地回收基礎貨幣以保持資金供需的平衡,這並不能算是貨幣政策趨緊。事實上,公開市場運算元量上的靈活變化是引導市場利率圍繞央行政策利率波動的前提條件,這樣才有利於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 第二,利用操作量(以及其對應的淨投放量)所推斷出的結果時常與事實相反。不難發現," 央行淨回籠時資金寬裕,淨投放時資金趨緊 " 的情況經常出現。這個現象令不少投資者感到費解。在他們看來,OMO 淨回籠是央行在回收基礎貨幣,資金利率理應上行,反之亦然。 我們認為,公開市場操作的一個重要作用是對銀行體系流動性進行 " 削峰填穀 "。例如,當波峰出現時(即超儲水準較低的階段),央行會加大 OMO 投放量以 " 削峰 ",當波谷來臨時(即流動性過於寬裕的階段),公開市場操作便傾向於淨回籠以 " 填穀 "。由於央行通常不會完全削平波峰、填滿波谷,因此就會出現上述 " 央行淨回籠時資金寬裕,淨投放時資金趨緊 " 的局面。在洞察內在其機理後,投資者便不難看破,不是淨回籠(淨投放)導致的資金寬裕(趨緊),而是資金寬裕(趨緊)引發了淨回籠(淨投放)。 那麼,如何正確地讀取 OMO 所釋放出的資訊?我們認為不妨多關注市場中的價格信號:一方面可以關注 OMO 的利率,另一方面也要關注 DR007 等市場主要利率的加權值以及近段時間內的變動趨勢。今日(2 月 18 日)OMO 利率沒有變化,且 DR007 的加權平均利率運行平穩,這體現出貨幣政策穩字當頭、不左不右的態度。 在昨日淨回籠資金後,央行今日再度淨回籠資金。央行公開市場今日進行200億元 7 天期逆回購操作,今日有 1000 億元逆回購到期,淨回籠800億元。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1-02-19 -
美聯儲梅斯特:遊戲驛站逼空狂潮不會引發美聯儲政策變化
2月5日消息,克利夫蘭聯邦儲備銀行梅斯特表示,高層監管機構應關注遊戲驛站交易事件及其對市場的影響。不過目前的形勢並沒有影響她對貨幣政策改變,而且她也不認為美聯儲會對華爾街的喧囂做出任何調整。 Mester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不認為遊戲驛站時間能影響我對貨幣政策的改變。”她說:“我確實認為,我們需要確保這是一個公平的市場。因為你知道,金融市場對經濟很重要。當然我很高興珍妮特·耶倫正在召集所有監管機構調查發生了什麼。” 此前,新任財政部長耶倫呼籲召開一次監管機構峰會,包括美聯儲及其紐約特區、證券交易委員會和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這次會議是對市場動盪的回應,這是由於Reddit上的交易員購買了包括遊戲驛站在內的公司的股票,而華爾街的基金公司一直在做空這些公司。 自那以後,這些股票出現了大幅波動,此事引發了人們對市場穩定性的質疑,以及操縱是否起了作用。 另外,美聯儲的寬鬆政策是否已經造成了不穩定也引發了市場的質疑。市場分析師認為,近一年來美聯儲一直將利率維持在接近於零的水準,且每月至少購買1200億美元的債券,這些政策導致大量流動性湧入,資金四處尋找去處。但梅斯特表示,她不認為美聯儲政策是市場問題的直接原因,也不認為美聯儲政策會發生變化。 她表示:“我們當然明白,金融穩定對於我們實現價格穩定和最大就業的雙重目標是必要的。市場波動性會從各種管道產生。這不應該影響我們的貨幣政策。” 梅斯特的言論與其他美聯儲官員的言論類似,他們否認寬鬆貨幣政策在動盪的市場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她說,隨著經濟繼續從大流行造成的窟窿中爬升,寬鬆政策是必要的。美聯儲去年採取了一項新措施,即使失業率降至此前與通脹壓力上升有關的水準也不會加息。 同時她補充稱“僅僅因為失業率很低,我們不一定要調整貨幣政策。我們需要看看通貨膨脹的情況。讓我們從更廣泛的角度來審視經濟,但也要從更細分的角度來審視,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瞭解我們是否達到了就業最大化的目標。” *本文來自金融界網
2021-02-05 -
全球殺估值!
全球資產定價之錨——美國國債收益率持續上行,資產價格要 " 變天 " 了嗎? 2 月 3 日週三,因拜登政府 1.9 萬億美元財政刺激計畫推進取得進展,美國國債收益率集體上揚。其中,30 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一度升至 1.9339%,創去年 3 月以來新高。 與此同時,5 年期美債與 30 年期美債收益率利差突破 146 個基點,觸及 2016 年 2 月以來最闊。 自去年 7 月以來,該收益率曲線一直趨陡,多數維持在 55 日、100 日、200 日移動均線上方。 如今,這一曲線達到近五年來最陡,10 年期美債收益率也持續保持在 1% 上方,這對市場而言,意味著什麼? 美股估值 " 泡沫 " 要破? 在美國利率跌至歷史最低水準的背景下,美股公司估值已經攀升至 2000 年科技泡沫以來的最高峰。高盛此前曾稱,如果未來利率繼續維持創紀錄低位,美股估值可能進一步上升,會比 2000 年科技泡沫時還高。 但現狀在於,一路走高的利率將影響到美股企業未來的盈利增長,從而對股票估值本身產生壓力。也就是說,如果股價與估值不匹配,收益率上升時,美股估值 " 泡沫 " 很有可能一戳就破,引發美股下跌。 目前," 藍色浪潮 " 之下,美國財政刺激前景向好,市場情緒普遍樂觀,通脹預期和名義美債收益率水準雙雙走高。 但早在一個月前、10 年期美債收益率突破 1% 這一重要關口之際,摩根士丹利就曾發出警告,認為美債收益率短期快速飆升可能對美股造成重大影響,市場尚未就此做好準備。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 Mike Wilson 當時看到,以標普 500 指數為例,10 年期美債收益率短線上漲 1% 將導致標普 500 市盈率下降 18%;對於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 100 指數,這種衝擊更加嚴重,市盈率將下跌 22.5%。 由此,Wilson 表示,目前的關鍵點在於美債收益率的攀升速度。如果美債上升速度過快,美股所有股票都將經歷大幅調整。 與此同時,在廣發宏觀郭磊看來,美債收益率是全球無風險資產定價的經驗錨,而無風險利率又影響風險資產定價;所以在某種意義上,美債收益率也可以被當作全球風險資產定價(股票資產)的錨。 若選擇觀測利率和一些全球角度具有定價可比性的資產的估值之間的關係,則整體呈現出一定負相關性。 這也就意味著,這類資產估值系統性抬升的背景之一可能是美債收益率中樞的下行;如果美債收益率進入上行週期,且上行過快,這類資產估值會受到一定壓力。 郭磊還注意到,過去兩輪 A 股估值的典型擴張期也都處於美債收益率的下行期,一輪是 2013-2015 年創業板估值的擴張,一輪是 2019-2020 年整體估值的擴張。 未來資產表現如何?還得看收益率曲線怎麼走 分類來看,儘管估值承壓,但部分板塊和資產仍將會有不錯的表現。 國泰君安國際投資策略師李恒釗就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再通脹預期下,週期股受益於疫情過後經濟反彈的預期成為了投資者持續買入的理由,有望繼續獲得超額收益,債券收益率的回升應該會鼓勵從高質量成長股轉向受疫情影響的價值股和金融股。同時,業績確定性和增長性較強的科技股龍頭也有望持續成為市場焦點,因此今年美股市場板塊輪動將持續下去。 國元證券分析師陳大鵬則認為,美債收益率未來或將創造三種不同的歷史,為投資者帶來三種不同的投資機會: 要麼我們會看到歷史上第一次沒有降息的期限利差走闊,週期和金融板塊將表現良好; 要麼我們會看到美國第一次沒法把期限利差恢復到 200bp,可選消費和科技醫藥板塊將表現良好; 要麼我們會看到美國第一次負利率,如此一來,銀行的利潤增速可能最為承壓,而貴金屬可能受益。 消費估值怎麼看? 陳大鵬稱,如果認為期限利差不會走闊(即第二種情況),那麼當下 10 年期美債收益率在 2% 以下的現狀,也是自二戰以來的首次發生。 在上述分析師看來,這是一個核心轉變,這種情況如果繼續維持下去,意味著有更多的投資者必須前往更激進的投資領域尋找投資機會。而低利率環境下,儲蓄率的走低和無風險利率的走低將進一步推高可選消費的估值和 EPS。 這也是為什麼當前市場會出現抱團行情: 它的合理性可能存在,投資者可能花了過度的時間去探討估值點位是否合理,而忽視了這種在推高可選消費估值的行為,實際上隱藏了對於未來經濟增速的悲觀預期。而這種預期本身,比估值具體點位更值得探討。 值得注意的是,天風證券此前同樣認為,對於 A 股業績平穩且具備可持續性的消費龍頭,估值正在短期業績脫鉤,轉而取決於宏觀利率的變化。隨著利率回升、美元走強,這類公司可能觸發抱團瓦解。 當時,上述團隊注意到,自 2017 年外資流入開始,A 股核心公司的估值邏輯已經有所變遷:核心消費公司的估值與美債收益率的反向相關性極強,而與短期業績關聯度明顯下降。 天風證券稱,鑒於目前 MSCI 納入 A 股比例僅有 20%,中期來看,茅臺之流的消費龍頭估值仍然需要站在全球宏觀視角來看待。這也就是說,這批核心公司的估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球,尤其是美國利率的變化。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1-02-04 -
連續三日淨投放後 央行淨回籠資金 800 億元
中國央行公開市場連續三日的淨投放告一段落,今日重啟淨回籠。 央行今日發佈的公開市場業務交易公告顯示,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2021 年 2 月 3 日人民銀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000 億元 7 天期逆回購操作。此次操作中標利率為 2.20%,與此前持平。 考慮到今日有 1800 億元逆回購到期,這意味著今日淨回籠資金 800 億元。 銀行間市場利率今日繼續走低,1 天回購利率 DR001 盤初回落至 2% 下方,報 1.8902%;7 天回購利率 DR007 也有所回落,報 2.2000%。 從上周五到週二,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實現連續三日淨投放。其中,上周五與週一均淨投放 980 億元,週二淨投放 780 億元,這三日累計淨投放 2740 億元。 1 月中旬之後,央行公開市場操作逐步從淨投放轉向淨回籠,1 月全月淨回籠了 2165 億元。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當時也趨於緊張,1 月 28 日 DR001 利率升至 3.06%,突破 SLF 隔夜利率,DR007 利率也升至 3% 以上,明顯超出 7 天 OMO 利率。 1 月 29 日,在持續多日淨回籠、市場資金面趨緊之後,央行終於開始向市場增加了流動性。在中信證券諸建芳團隊看來,由於現階段時點臨近春節,市場仍然關注央行春節前的流動性操作,對近期流動性環境有所擔憂。 諸建芳團隊在上周日的報告中表示,通過觀察央行歷史的流動性投放時點,預計自 2 月 1 日起,央行將開始啟動明顯的流動性投放行為,幫助平抑節前的流動性缺口。 中信證券還預計春節前央行將通過 14/28 天 OMO MLF 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的方式投放約 1.7 萬億流動性,維持今年政策溫和退出的判斷不變,預計年內看到政策利率的變化的可能性較低。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1-02-03 -
澳聯儲今年首次決議:維持低利率不變 持續實施量化寬松計劃
澳聯儲(RBA)在今年首次決議中宣布,銀行董事會將利率維持在創紀錄低點0.1%,符合市場預期。行長洛威(Philip Lowe)也證實澳聯儲本月的主要政策設定將保持不變,持續實施量化寬松計劃。利率決定公布後,澳元兌美元短線波動持穩。 先來看看澳聯儲決議重要事項: 一、澳大利亞基準利率和3年期國債收益率目標均維持在0.1%不變,符合市場預期。 二、通脹達到2%-3%區間之前,澳洲聯儲都不會加息。 三、澳聯儲預計GDP將在今年年中恢複到2019年底的水平,預計2021年和2022年GDP都將增長3.5%。 四、澳聯儲將在當前量化寬松計劃到期時進一步購買1000億澳元的債券,從4月中旬開始以每周50億澳元的速度購買債券。 澳聯儲指出,最近幾個月的全球經濟前景有所改善,但前方道路可能依然坎坷。通脹仍處於低位且持續低於目標之下,經濟複蘇順利進行且強於預期,一段時間內經濟會有相當大的閑置產能,可能需要更高的薪資增速來刺激CPI。近年來澳元已經升值,處於區間的上端。未來幾年,通脹率和工資增長率都將保持在2%以下。 澳聯儲也稱金融環境仍然非常寬松,需要緊俏的勞動力市場以刺激薪資增長,延長債券購買計劃的決定將確保貨幣支持措施延續。在實現通脹和薪資目標之前,將繼續保持高度支持性的貨幣環境。2021年和2022年核心通脹將分別為1.25%和1.5%。核心預測是今年年年底失業率在6%左右,明年底達到5.5%。委員會預期實現通脹上漲的條件最快2024年達成,預計通脹和薪資的回升都將是漸進的。自住者的住房信貸有所回升,但投資者和企業的信貸增長依然疲軟。近期的重要問題是,家庭和企業如何適應部分新冠救濟措施的逐步減少。 澳大利亞統計局(ABS)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月16日的兩周內,澳大利亞全國各地的薪資職位數量增長了1.3%,但如果與新冠疫情前相比還是有所下降。ABS勞工統計負責人比約恩·賈維斯(Bjorn Jarvis)表示:“新數據帶來的挑戰是能夠區分經濟變化和常規季節性變化。年度比較是一種計算季節性的有用方法,直到我們有足夠的數據來生成季節性調整後的數字。” *本文來自FX168
2021-02-02 -
資金面轉松!銀行間隔夜利率從五年高位回落
週一隨著央行盤初繼續向市場淨投放資金,資金面再次轉松,A 股、港股集體高開。 早間央行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今日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 1000 億元 7 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與前次持平,仍為 2.2%。鑒於今日有 20 億元逆回購到期,這也就意味著,繼上周五暫停了連續多日的資金淨回籠之後,央行再次淨投放資金980億元。 與此同時,銀行間隔夜利率從五年高位回落。銀行間市場 DR001 加權利率下行至 2.5533%,從逾五年高位下跌約 78bp;同時 DR007 加權利率下行逾 62bp 至 2.5314%,交易所回購利率 GC001 報 4.07%,R-001 報 3.7%。而近幾個交易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全部品種均一度升破 2.7%,DR001 一度突破 3%。 早間 A 股、港股一度大漲。A 股四大股指全線高開,創業板指一度漲近 2%。港股恒生指數也一度漲至 1.3% 以上,恒生科技指數一度漲超 3%。 最近,隨著上周一到週四央行連續四天淨回籠,市場對於資金面偏緊、資金利率走高的討論十分熱烈,而市場也對流動性、利率變動極為敏感。上周五有傳言稱央行將上調 SLF 利率,A 股、港股一度全線大跌,央行闢謠後尾盤明顯回升。 目前來看,早盤流動性較月末有所改善,不過彭博援引多位資金交易員稱,仍然談不上充裕;非銀融出價格有所下行,但大行融出少,便宜資金仍然供不應求。其中一位交易員稱,隔夜有看到 4-4.5% 的報價,較上周五高達 10% 的報價回落。 為何央行週一至週四持續淨回籠?是要用偏緊的流動性階段性敲打資本市場,避免出現過快上漲為未來積累風險,而非流動性趨勢性的變化。等到市場預期發生變化,出現一定調整之後,央行流動性將回到之前狀況。 那麼資金面緊張何時能緩解?文章指出,資金面緊張是供需疊加的結果,如果央行下周投放 MLF 或進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可能明顯改善資金面預期;機構主動壓降債市杠杆也將緩解需求端壓力;此外,隨著財政支出在月末逐步下發,流動性也會重新回流銀行體系。 對於未來流動性表現,國信燕翔團隊在最新文章中保持樂觀態度。該團隊認為,當前市場高估值的背後,是對未來永續低利率的預期。只要 CPI 沒有大幅上升,永續低利率預期則不會發生改變。目前來看,燕翔團隊認為,國內 CPI 並沒有持續上行的基礎。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