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
美聯儲“鷹”聲漸強,這些分析師為何看好新興市場?
北京時間週四淩晨,美聯儲即將公佈年內最後一次利率決議,而隔夜,最新公佈的美國11月PPI再次爆表,同比大增9.6%,刷新歷史紀錄。市場目前普遍預計美聯儲將在此次會議上宣佈從明年1月起,縮減購債規模(Taper)翻倍至每月30億。對於加息前景,不少市場分析認為,美聯儲12月會議的聲明可能會較之前有大的修改,新的點陣圖可能顯示大多數官員預計2022年將多次加息。 而近期,由於擔憂美聯儲加息預期的影響外溢以及奧密克戎毒株的出現削弱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復蘇前景。不過,展望明年,一些分析師卻不認為新興市場會受到美聯儲加息預期以及奧密克戎毒株的太大影響,甚至認為新興市場或能成為2022年投資首選。分析師們尤為看好新興市場中基本面最為穩固的亞洲市場,他們中的不少更是預計中美間的貨幣政策分化會令中國在2022年吸引更多海外資金。 與2013年“縮減恐慌”比,分析師認為2022年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可能對東盟影響有限。 新興市場是2022年投資首選? 截至12月14日,追蹤發展中國家/地區大中型上市公司的iShares MSCI新興市場交易所交易基金(iShares MSCI Emerging Markets ETF)今年以來的表現明顯落後於標普500指數:迄今為止,該ETF下跌了6%,而同期,標普500指數上漲了24%。 另據國際金融協會(IIF)的數據,除中國外,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整體非居民資金流入情況在11月底出現了2020年3月以來的首次負值。 雖然如此,仍有些分析師看好新興市場明年的表現。景順投資(Invesco)的全球市場首席投資策略師胡珀(Kristina Hooper)卻認為,儘管存在美聯儲加息預期,儘管出現了新的奧密克戎毒株,新興市場仍是2022年的投資首選。 “我們一直都知道,新興市場經濟體需要(比發達經濟體)更長的時間才能普及疫苗接種。但很明顯,這種普及正在發生,並將持續到2022年。”她稱,“因此,從經濟重新開放帶來更強勁的經濟復蘇的角度來看,新興市場經濟體將會在2022年重現發達經濟體在今年的經歷。” 大華銀行的市場策略主管Heng Koon How並不像胡珀那樣整體看好新興市場,但在他看來,至少對於亞洲市場而言,美聯儲加速Taper以及明年加息的預期影響不大,不太可能導致亞洲市場的波動。 2013年,美聯儲突然開始縮減資產購買計畫引發了“縮減恐慌”。當時,投資者的恐慌情緒引發對美國國債的拋售,並導致美債收益率飆升。受此影響,亞洲新興市場經濟體出現資本外流和貨幣貶值,迫使該地區的央行加息以保護其資本帳戶。 不過,這一次,Heng Koon How認為情況與2013年時不盡相同,美聯儲Taper及加息預期料將不會引起亞洲市場波動。他稱:“到目前為止,總體而言,亞洲所有央行都已做好充分準備,外匯儲備均處於歷史新高。並且此次美聯儲收緊政策的觀點已經得到了很好的傳達。因此,當美聯儲真正開始加息時,亞洲地區應該能夠更好地應對所謂的資本外流的情況。” 他還補充稱,亞洲強勁的貿易基本面也可能支持該地區,助力其經受住美聯儲Taper的影響。“亞洲的貿易基礎穩固,在某種意義上也受到中國的引導。亞洲的經濟模型都是出口導向型的,這有助於營造一種強勁的環境,加強當地貨幣的穩定性。亞洲正以穩定和強勁的基調迎接美聯儲加息。”他指出。 百達財富管理公司(PictetWealthManagement)的亞塔瓦齊(Alexandre Tavazzi)也持類似觀點,認為亞洲地區各國的增長前景充滿希望。 尤為看好中國及東盟明年的投資機遇 而細分來看,在分析師眼中,東盟與中國在所有新興經濟體中的投資機遇尤為顯著。 亞塔瓦齊稱,儘管東盟今年的經濟受到了疫情的衝擊,但東盟將脫穎而出,成為全球少數幾個增長前景“相當強勁”、2022年增長率將高於2021年的地區之一,這是東盟的投資亮點之一。 花旗銀行的財富管理週報也表示,2022年東盟宏觀經濟有望進一步改善。“受德爾塔病毒影響,今年東盟經濟增速受到一定拖累,尤其是第二和第三季度。年初至今東盟各國市場表現差異較大,印尼雅加達綜合指數和泰國股指 上漲超過10%,越南指數上漲超過30%,但菲律賓指數和馬來西亞吉隆玻綜合指數相對疲弱。”但花旗稱,“隨著東盟國家疫苗接種率的進一步提高,未來東盟經濟有望進一步開放。新加坡為東盟地區復蘇速度最快的國家,今年三季度,新加坡GDP已經恢復至疫情前水準。花旗預計,今年四季度,印尼、馬來西亞和越南GDP也會相繼恢復至疫情前水準。另外,菲律賓和泰國GDP也有望在2022年下半年恢復至疫情前水準。” 總體來看,花旗認為,只要疫苗能對預防重症繼續有效,未來奧密克戎毒株並不會阻礙東盟經濟重新開放的過程,疫情對東盟國家的影響也正在逐漸下降。花旗預計,2022年,除越南外,東盟五國GDP增速有望由今年的3.8%加快至5%。 除了疫情的影響將消散外,花旗還指出,與2013年“縮減恐慌”相比,2022年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可能對東盟影響有限。 具體而言,報告分析稱,第一,東盟國家經常帳戶出現明顯改善。 一方面,大宗商品出口國的貿易條件出現改善,另一方面,在供應鏈轉移背景下,外國直接投資(FDI)前景也有望繼續改善;第二,海外持有的東盟國家政府債務出現明顯下降。在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的背景下,海外債務比重的下降有望降低東盟國家的外匯貶值壓力;第三,美元走強可能反而有利於部分東盟國家,一方面,美元走強本幣走弱,或利好部分國家的出口,另一方面,東盟國家國內通脹水準可能相對溫和。 基於上述兩點,花旗認為,東盟市場或具有長期投資機遇。隨著東盟各國疫苗的進一步接種以及經濟的進一步復蘇,東盟市場或存在均值回歸機遇。並且,在當前高波動性的市場中,全球多元化分散配置依然重要。在亞洲市場中,東盟市場可以作為投資者佈局亞洲市場的選擇。 正如花旗研報所提及的,另一個被市場廣為看好的新興市場投資選擇就是中國。 尚渤投資管理(Thornburg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董事總經理兼基金經理王磊在近期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稱,中國經濟受惠於自我迴圈,美元的調整反而會將國際遊資引導至中國的優質資產,明年大概率會發生資金淨流入。他說,中美貨幣政策出現差異,美國收緊貨幣政策,而中國穩中趨松,這個情況在過去很少發生,對經濟以及資本市場影響深遠,會引起國際投資者對貨幣政策差異對於資產影響的高度關注。 王磊進一步稱:“隨著美聯儲啟動利率正常化的週期,美元強勢的現象將對新興市場產生較大的貨幣貶值壓力,特別是相對弱勢的新興市場貨幣。而中國的貨幣政策將帶動進口的增長,並緩衝美聯儲加息對其他國家造成的壓力。因而,從股票市場而言,此現象對中國風險資產有利,將會出現更多的投資機會,預期中國股市在2022年或可反轉2021年下調的態勢,甚至反超美國股票市場的表現。”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21-12-15 -
大華銀行:美聯儲加速Taper對亞洲市場影響有限
本周,美聯儲今年最後一次月度貨幣政策會議如期而至。在市場已經普遍預計美聯儲在會後將宣佈加速縮減購債規模之際,新加坡大華銀行(UOB)策略師認為,美聯儲加速Taper的舉動不太可能導致亞洲市場出現波動。 市場預計,美聯儲將從明年1月開始每月縮減300億美元的債券購買規模,而目前的縮減規模為每月150億美元。市場還預計美聯儲將釋放信號,暗示將在明年開始加息。 2013年,當美聯儲上次開始縮減資產購買計畫時,曾一度引發引發了“縮減恐慌(taper tantrum)”。當時由於美聯儲政策轉變較為突然,投資者的恐慌情緒導致美債遭到拋售,美債收益率飆升,而這導致亞洲新興市場遭遇了資本急劇外流和貨幣貶值,迫使亞洲地區的央行提高利率,以保護其資本帳戶。 而這次,隨著美聯儲再次開啟縮減資本購債的步伐,亞洲市場相較上次已經有所準備。 “亞洲總體而言,到目前為止,所有的央行都準備得非常充分。外匯儲備處於歷史高位。關於美聯儲收緊政策的觀點也已經得到了很好的傳達。”大華銀行市場策略主管Heng Koon How表示,“當美聯儲真的開始加息時,我們應該能夠應對更多所謂的熱資本外流。” 他還補充稱,亞洲強勁的貿易基本面也可能支持該地區各個國家經受住美聯儲縮減購債規模的影響。 “亞洲在貿易方面有著強大的基礎,而這在某種意義上也受到中國的引導。我們的經濟模式都是出口驅動的,這有助於營造一個強勁的環境,加強當地貨幣的穩定,”他補充說,“我們正在以穩定和強勁的基調迎接美聯儲的加息。” 百達財富管理公司(Pictet Wealth Management)全球策略師亞曆山大•塔瓦齊(Alexandre Tavazzi)也發出了類似的言論。他表示,亞洲國家的增長前景充滿希望。 塔瓦齊強調,這對東盟國家來說尤其如此。儘管東南亞地區今年經濟受到了疫情的衝擊,但目前東盟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增長前景“相當強勁”的亮點之一。 “東盟國家很突出。它是地球上少數幾個2022年增長率將高於2021年的地區之一。”他說。 *本文來自財聯社
2021-12-14 -
“央行超級周”來了!美英日歐央行年內最後一次議息會說些什麼?
本周,美聯儲、歐央行、日本央行、英國央行都將公佈2021年的最後一次利率政策決議。由於這些央行所在地區的經濟體量占到全球近一半,因而市場正密切關注他們的決定。 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將把縮減購債規模(taper)翻倍,並因此提早了首次加息預期時間。但與對美聯儲的預期不同,對英國央行、歐央行、日本央行,市場認為奧密克戎毒株的出現將放緩其退出量寬的速度。 美聯儲最無懸念? 由於美聯儲官員在進入緘默期前不斷與市場溝通,本周議息的央行中,美聯儲的決議可算是最無懸念的一個。 外界普遍預計美聯儲將將在會議上宣佈加快taper步伐。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近期曾表示,美聯儲將在12月討論是否比預期提前幾個月結束每月購買1200億美元的購債行動。 美聯儲加快Taper無懸念?(來源:新華社圖) 德銀首席美國經濟學家路詹緹(Matthew Luzzetti)在研報中稱,“我們預計美聯儲在12月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FOMC)上宣佈加倍縮減購債的規模至300億美元,即每月200億美元國債和100億美元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使得整個縮債進程在明年3月結束,並令首次加息提早。” 瑞士信貸的分析師斯威尼(James Sweeney)也預計,美聯儲將從明年1月中旬開始把每月的縮債規模由150億美元調整為300億美元,並在2022年3月中旬結束縮債計畫。 上周公佈的最新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越發強化了市場對加息的預期。美國11月CPI同比上漲6.8%,增速達到近40年來最大;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環比上漲0.5%,同比上升4.9%,也創下30年新高。 根據12月3日~8日的路透調查,分析師預計美聯儲將在明年第三季首次升息,早於一個月前的預估。 在9月會議時,18位美聯儲決策者對明年或2023年加息的必要性出現兩派觀點,且支持和反對加息的人數相當。但自此以後,美國通脹壓力持續升高。 富國銀行的高級經濟學家豪斯(Sarah House)在稱,“11月CPI證實了美聯儲有望在明年某個時候開始加息,我認為即將公佈的點陣圖上對利率的預測會顯著上升。” BMO Capital Markets的高級經濟學家李(Jennifer Lee)稱,“過去我們的預期是9月,最近我們把一切都提前了三個月,我們現在認為首次加息會發生在明年6月,最新通脹數據讓我們仍保持在既定軌道之上。” 花旗同樣預計美聯儲將在明年6月首次加息。其近期的研報預計美聯儲的加息速度和幅度極有可能高於市場定價或美聯儲點陣圖顯示的水準,“我們的基本預期是美聯儲將於明年6月首次加息,與市場預期大致相符,後續或將每季度加息一次,直至政策利率達到2%左右。” “我認為他們現在的計畫可能是明年加息3次,2023年加息4次。”摩根大通的資產管理首席全球策略師凱莉(David Kelly)在接受外媒採訪時稱,“這意味著到2023年底,聯邦基金利率將在1.75%~2%之間,仍低於通脹率。” 至於此後開始的具體加息前景,斯威尼預計,美聯儲此次的點陣圖將顯示在2022年加息兩次,2023年和2024年再分別加息四次。 “強勁的經濟增長、勞動力市場復蘇以及通脹上升已經明確地表明,美聯儲將致力於加快終結量化寬鬆政策。”貝萊德的全球固定收益首席投資官兼多資產策略全球配置投資團隊負責人裏德(Rick Rieder)在上周五的郵件中稱,“話雖如此,美聯儲也必須平衡這些因素與奧密克戎毒株導致對商品和服務需求下降的潛在影響,以及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的可能性。” 不少分析師認為,美聯儲也需要在此次會議上謹慎表態,不要表現得過於“鷹派”以至於嚇壞了市場。 DailyFx.com的高級戰略師維奇奧(Christopher Vecchio)稱,“美聯儲當然希望通脹能在未來數月得到控制,但他們也會意識到,加息無法促進對於基礎設施的固定資金投入,也就是無法解決供應鏈問題。在此情況下,美聯儲真的不得不小心表現得過於鷹派的潛在市場影響。” 穆迪的貨幣政策研究負責人斯威特(Ryan Sweet)也指出,“雖然美聯儲很可能因為通脹升高而從明年開始加息,但我不認為美聯儲會變得過分激進,鮑威爾希望看到長期的經濟增長,要做到這一點,美聯儲需要保持耐心。” 其他三大央行退出量寬底氣不足 除了美聯儲外,英國央行、歐央行和日本央行的議息同樣牽動市場神經。 此前,英國央行曾暗示本月加息的可能。在11月議息會議中,英國貨幣政策委員會曾表示,如果經濟(尤其是就業市場)的表現符合預期,那麼“未來幾個月”將需要加息。而此後公佈的幾乎所有公佈的數據都強於委員會在11月的預測中所預期的水準。 英國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英國10月CPI同比上漲4.2%,為2011年11月以來的最高增幅。此外,英國統計局上月公佈的數據還顯示,按國際勞工組織(ILO)的標準計算,英國截至今年9月的三個月失業率降至4.3%,好於市場預期。英國央行行長貝利與英國央行副行長布羅德班特近期也多次釋放“鷹”派言論,使得市場對英國央行或成為首個加息的主要發達國家央行的預期一度大增。但奧密克戎毒株的出現和政府收緊限制的決定大大降低了英國央行本月加息的可能性。 因此,市場目前普遍預計英國央行此次仍將按兵不動,貨幣政策委員會將以9比0的投票結果支持維持0.1%的利率不變,並可能將資產購買目標維持在8950億英鎊。市場還預計,委員會很可能重申在奧密克戎毒株得到控制不會大幅延誤英國經濟復蘇的情況下,或將在明年2月加息。 花旗最新的研報中預計,英國央行料將維持利率不變,明年或加息兩次。報告稱,奧密克戎毒株的蔓延已經成為關鍵的不確定性。然而,勞動力市場緊縮和一些需求增強的跡象意味著貨幣政策委員會仍有可能在2022年初發出收緊政策的信號。“我們預計,英國央行將在明年2月加息15個基點,5月進一步加息25個基點,隨後將暫停加息,直到2023年5月。然而,如果新冠疫情持續惡化或進一步推遲,英國央行可能會在2022年只加息一次,甚至根本不加息。”上述研報寫道。 對於與英國央行同日議息的歐央行,市場預計,歐央行仍有可能在本次會議上宣佈結束“緊急抗疫購債計畫”(PEPP),並宣佈擴大“資產購買計畫”(APP),但由於奧密克戎毒株的出現增添了不確定性,APP擴大的決定推至明年的可能性上升。 歐央行會怎麼做?(來源:新華社圖) 對於PEPP結束的具體時間點,市場目前普遍預計為明年3月。瑞典北歐斯安銀行稱,歐央行預計將確認在2022年3月底前逐步退出PEPP,到期債券將至少在2023年底前進行再投資。對於APP,其預計歐央行將維持每月200億歐元的步伐,可能會在該計畫中臨時增加1000億至1500億歐元,以便在2022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以靈活的方式進行。該行同時預計歐央行將重申此前的利率前瞻指引,指出2022年不太可能滿足加息條件。 彭博經濟研究則認為,歐央行可能不會在此次會議上宣佈擴大APP的確切數字或持續的時間,而將僅僅給出擴大資產購買規模的含糊承諾,具體情況留待新年奧密克戎毒株資訊更確定時再行評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期建議,只要當前的CPI飆升看起來只是暫時的,歐央行就應該堅持其超寬鬆的貨幣政策立場。IMF在其2021年《工作人員總結聲明》中表示,鑒於按照基線預期,潛在的通脹動態在中期內將保持疲軟,歐央行應該忽略暫時的通脹壓力,並維持高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立場。 這一建議與歐央行行長拉加德的觀點也不謀而合。歐元區11月通脹率飆升,整體通脹率達到4.9%,核心通脹率達到2.6%,均大大超過市場的普遍預期。但與鮑威爾近期放棄通脹“暫時論”不同,拉加德堅持認為,物價飆升是因為能源成本和供應停滯等不會持久的因素導致。 本周最後一個登場的將是日本央行。市場預計日本央行在此次會議中可能會繼續維持超寬鬆的貨幣政策,但將討論是否將其緊急疫情援助計畫延長到目前計畫的最後期限(2022年3月)之後。日本央行在應對新冠疫情的援助中,採取了雙管齊下的方式,使用擴大購買公司債券和商業票據來幫助較大的企業,並使用鼓勵私營部門放貸的措施來幫助較小的企業。 此前,有消息人士資訊稱,在全球多家主要央行逐步取消疫情緊急援助計畫後,日本央行也有可能最早於本周宣佈縮減去年實施的新冠病毒援助計畫的規模。但上周,據外媒援引知情人士資訊,儘管日本大公司的信貸條件隨著公司債券和商業票據市場的改善而有所改善,奧密克戎毒株的出現讓一些日本央行官員對結束或縮減該計畫持謹慎態度。 曾領導日本央行應對疫情危機的日本央行前執行董事前田榮二(Eiji Maeda)近期也表示,日本央行可能會縮減該計畫援助的範圍和規模,將旨在幫助大企業的企業債券購買上限降低至危機前水準,但允許針對小企業的貸款機構在更長時間內利用其在央行的計息帳戶,以此維持對小企業的援助。 對於中長期貨幣政策,前田榮二指出,如果日元在美聯儲明年加息的背景下走軟,導致進口價格更加昂貴,特別是考慮到加油站的汽油價格已經如此之高,那麼公眾對日本央行超寬鬆政策的反彈可能會開始形成。此外,如果潛在通脹率超過1%,日本央行官員也可能會開始討論如何從當前的超寬鬆貨幣環境中逐步退出。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21-12-13 -
畢馬威:明年香港仍是全球首選上市地之一 總募資額4000-4500億港元
畢馬威中國週四(12月9日)表示,2021年香港證券市場預計錄得約110宗上市交易,集資總額將達3560億港元。 對於明年,畢馬威中國預期,香港將繼續是全球新股上市的重要市場,2022年新股集資額將在4000-4500億港元,上市專案數量在100-120宗之間,香港將繼續是全球首選上市地之一。 畢馬威稱,受中概股及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帶動,香港新股市場集資額維持在過往十年間的高水準。港交所的主板新股排隊維持強勁勢頭,超170家企業的申請正處理中,反映發行人仍熱衷尋求在港上市。 在新股集資總額方面,今年上交所在全球五大交易所中排名第三位,而港交所和深交所則分別排名第四及第五位。 畢馬威中國資本市場及執業技術主管合夥人劉國賢表示,新冠疫情推動了政府和企業對可持續發展方案的關注,加速了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和其他專注可持續發展的創新公司上市數量的增長。儘管經濟持續存在不確定性,資本市場將繼續為快速增長公司提供所需的資金,並推動明年的集資活動。 回顧2021年港股IPO,香港市場73%的IPO屬於科技、媒體及電訊業(TMT);工業;醫療保健/生命科學這三大行業。其中科技、媒體及電訊業仍然是最活躍的板塊(38%),其次為醫療保健/生命科學(23%)和工業(12%)。 同時,受惠中概股回歸港股市場,年內五家內地科技公司完成二次上市。兩家在美上市的內地電動汽車製造商已在香港完成雙重上市。 另外在生物科技行業方面,新股數量由2020年的17家增加至今年的30家,反映市場氣氛穩健,行業生態系統持續成長。今年香港的生物科技新股集資額將達705億港元,相當於新股集資總額的20%。 畢馬威中國香港區新經濟市場及生命科學主管合夥人朱雅儀預計,新引入的SPAC上市制度將為未來的改革提供基礎,以保持香港資本市場對內地及其他地區的發行人和投資者的吸引力。 *本文來自財聯社
2021-12-09 -
香港金管局:全球資金持續流入中國資產 未見外資擔憂中概股問題
隨著美國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監管趨嚴以及近階段中概股走勢偏軟,外界對中概股未來走向出現了分歧。綜合多家港媒報導,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週三公開表示,目前全球資金正持續流入與中國經濟相關的資產,未見外國投資者因中概股而感到擔憂。 他還指出,若更多中概股回流大中國區上市,或許對香港是好事。 餘偉文在一個論壇上表示,目前內地經濟仍有良好增長,在港掛牌的內地資產與環球的關聯性較低,環球投資管理機構亦想找一些與國際關聯度低且高增長的資產,因此他相信國際資金仍會繼續流入,不會因為中美爭執而受到大的影響。 同時他指出,香港一直都是良好的橋樑,連接內地及國際市場或投資者,在互聯互通方面均有條件擴大及深化,改善跨境理財通的銷售流程,以及推出有助風險管理的產品。 11月,美國證券監管委員會(SEC)落實《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的實施細則,要求外國公司提供審計底稿檢查,否則將於3年內除牌。這意味著,最早到明年3-4月中概股提交2021年年報之時,這一法規就會開始發揮作用,即3年的除牌期限“倒計時”將開始。另外,美國參議院已經通過了“加速版”法案,一旦走完所有立法程式,除牌時間甚至有可能被縮短至2年。 《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給中概股投資帶來不確定性,這導致其風險溢價上升,近日股價顯著承壓。然而在過去的十年間,美股一直是中國企業最重要的離岸融資管道,10年裏共有265家中概股在美國完成IPO,募資總規模超過730億美元,而2021年是近10年來融資第二多的年份(集中於上半年),共募資140億美元,僅次於阿裏巴巴上市的2014年。 中信證券近日發表研報稱,未來港股市場將承接更多稀缺標的回歸。經測算,當前符合優化後的港交所二次上市條件的美股中資企業多達77家,較此前多出43家,市值約2.4萬億港元。且在新制度下,不乏如每日優鮮、老虎證券等細分賽道龍頭將有機會回港上市。 廣發證券近日研報則認為,中概股全部摘牌概率不高,但市場預期修正仍需要時間。研報指出,中概股除牌的威脅已是由來已久,早在特朗普時期,美國國會參議院就通過了旨在針對中概股的《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該法案也是懸在中概股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廣發指出,在這個過於嚴苛的法案真正推行之後,也會對美國市場產生一定的“反噬”作用:一方面,美股投資者投資優質中國標的、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紅利的難度將大幅上升;另一方面,將金融監管問題“政治化”的行為有悖於美國長期標榜的自由市場原則,且《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實際上面對的是所有在美上市的外國公司,因此後續美國作為全球最重要融資市場的地位也將遭受衝擊。 *本文來自財聯社
2021-12-08 -
摩根大通朱海斌:中國全面降息可能性低,美聯儲明年料加息2次
北京時間12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宣佈於12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此次降准在預期之中,上周五決策層再提“適時降准”。未來是否還會有降息跟進?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變化又會構成何種溢出效應? 對此,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日前接受了第一財經記者的採訪。在他看來,未來降息的可能性較小,中國央行更傾向於結構性政策。 中國明年降息概率進一步下降 “目前央行更多強調經濟結構轉型,所以央行的貨幣政策也有一個很明顯的變化,即更加願意使用結構性的貨幣政策,而非總量型政策,所謂‘有保有壓’。”朱海斌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12月6日宣佈的降准符合市場共識預期。“早在今年7月央行意外降准之後,市場判斷再次降准會來得更早一些,因為四季度有大量MLF(中期借貸便利)到期,尤其11月和12月,連續兩個月有接近1萬億元的MLF到期,所以理論上可以更早用降准來置換MLF。”朱海斌提及,但央行在過去幾個月連續公佈了幾個定向的政策支持工具,比如,2000億元針對小微企業的再貸款;此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前期設立碳減排金融支持工具的基礎上,再設立2000億元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現在又新設針對去碳行業新能源領域的再貸款。朱海斌預計,明年全年上述工具會達1萬億元~1.5萬億元規模。 談及傳統的利率工具降息,朱海斌表示,“央行當前相對不會選擇降息,所以我們現在的預測裏並沒有降息。”他稱,明年降息的可能性應該比今年更低,原因在於,從通脹走勢來講,明年CPI大概率會比今年略高,今年全年約為1%,明年預計達2%左右,離官方3%的目標仍低不少,但CPI走勢向上;從經濟的走勢來看,如果按環比,今年三季度應該是低點,即使拿兩年平均增速來比較,可能今年的低點也是在四季度,明年上半年會慢慢轉好。因此,明年降息的概率比今年要低。 雖然中國政策“以我為主”,“但如果考慮到全球,美聯儲和其他新興市場央行的緊縮政策可能對中國構成一些間接制約,明年是一個全球加息週期。”他稱,相對而言,降准更多是政策選擇,“從流動性角度來講,降准也好,再貸款也好,最主要的是社會融資增速能夠穩定在什麼程度,我們判斷明年增速為10%,基本與最新的10月份數據一致,相對比較中性。” 料美聯儲明年加息2次 美國的貨幣政策無疑最受市場關注。各界預計,在通脹壓力下,12月美聯儲可能會宣佈加速縮表,從每個月縮減150億美元購債規模提高至300億美元。此外,有機構預計,美聯儲此輪加息週期可能加息4~5次,其中明年夏天後加息2次共計50個基點。 摩根大通則預計,美聯儲將從明年三季度開始加息,明年加息2次。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宣佈在今年12月擴大縮表規模,那麼縮表將在明年4月左右結束,比此前的計畫提前幾個月,而且這是大概率事件,隨後則可能開始加息。二者之間的間隔要遠小於上一輪週期,上一次美聯儲在2014年12月底完成縮表,耗時近1年,而且一直到2015年12月才開始加息,中間隔了12個月。 此前,鮑威爾始終更希望呵護經濟,未來是什麼因素可能誘發美聯儲決定開始加息?兩大關鍵指標是失業率和通脹。 朱海斌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通脹並不是決定性因素。根據最近摩根大通的調查,即美國核心CPI何時回到2%,只有約18%的人認為在明年下半年可以到2%,49%的人認為在2023年,另外28%的人認為在2024年甚至更晚。他表示,明年通脹大概率會一直高於2%,所以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是失業率,失業率何時能夠到4%可能是一個誘發因素。摩根大通判斷,明年二季度末美國失業率可能會到4%以下,預測為3.9%,到明年年底會到3.5%。換言之,在明年二、三季度之交,美聯儲會正式將加息提上日程。 美國11月非農就業人數新增21萬人,預期值新增55.5萬人。表面上看,11月非農就業讀數糟糕,但各界預計不太可能影響12月FOMC議息會議的決定,而且該報告最值得注意的地方可能是失業率:伴隨著就業參與率從61.6%上升至61.8%,失業率自4.6%驟降至4.2%,預期值為4.5%。此前令很多專家“糾結”的一點是,美國整體的勞動參與人數與2019年相比仍少了四五百萬人,因而有觀點認為勞動力市場仍有待復蘇,美聯儲不會輕舉妄動。但這一現象也可能有其他的解釋。 朱海斌表示,就更低的勞動參與率而言,有觀點認為是因為疫情後的刺激政策讓很多人不願回去工作;也有觀點認為,很多老年人在疫情後決定提前退休,更注重身體健康。摩根大通現在有一個新的觀察,即新移民人數的減少對勞動參與率也有重大影響。 具體而言,從特朗普執政以後,美國移民政策開始收緊,和過去相比,現在的每年新移民人數下降了不少,據摩根大通銀行估算,過去5年美國的新增移民數量較之前的趨勢累計減少了210萬人。這可能也導致美國整體勞動參與率下降、勞動力供應不足。未來,失業率會下行更快,而通脹壓力會更高,薪資水準的上升亦會推升通脹壓力。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21-12-07 -
全球首席宏觀研究員反轉,美聯儲開始收縮後市場怎麼走?
當美聯儲開始收縮時,首當其衝的就是美股那些虧損股、微利股、高估值股,這些股票內部的經營現金流不行,過去股價暴漲靠的是美聯儲貨幣擴張帶來的外部現金流,如今自然得還回去。 與之類似的是比特幣,因為比特幣也是沒有經營現金流的高估值資產。 就指數層面來說,納斯達克的估值高,受到的影響大一些,道瓊斯估值低,受到的影響比較小。 對於A股的微利股和高估值股來說,中國沒有搞貨幣收縮,不會有直接的影響,只會有間接的影響,因為A股的此類股票很多是以美股的相應股票為估值錨,比如新能源產業鏈能有這麼高的估值,都靠特斯拉在前邊頂著。 但現在特斯拉變了,居然做出了利潤,未來一年銷量繼續上升,利潤暴漲,估值將會快速下降。 這個節奏點踩得很准,在美聯儲擴張期用“格局”來衝刺市值,在美聯儲收縮期用“利潤”來儘量維持市值。 這對那些新勢力同行以及眾多新能源產業鏈就不太友好了,如果特斯拉從銷量估值體系切換為利潤估值體系,估值越來越低,這些企業該怎麼辦? 當美聯儲開始收縮,中國開始邊際放鬆時,出口和製造業產業鏈將邊際趨弱,基建和地產產業鏈將邊際趨強。 很多投資週期股的,並沒有搞明白這個道理,今天還在慣性衝刺諸如雲鋁股份、中國鋁業這樣的有色股,鋼鐵行業裏華菱和新鋼這倆板材鋼企,漲的比三鋼和韶鋼這倆螺紋鋼企多,這是不合理的。 過去一年多的時間,板材景氣度和利潤強於螺紋,板材鋼企的估值有大幅提升,螺紋鋼企的估值還在底部,但現在強弱關係已經反轉,螺紋的景氣度和利潤比板材高。 昨天看報告,市場上研究這些傳統鋼企的研究員本來就不多,然後有一份報告裏明確寫著,螺紋利潤高於板材,最後推薦的居然是寶鋼、華菱和新鋼,都不知道怎麼想的。 從出口和製造產業鏈,轉向基建和地產產業鏈,估計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市場才能慢慢理解這一點。 *本文來自奔波兒霸研究室
2021-12-06 -
外資2022年投資中國會關心什麼?
一、【Schroders 20211126】《2022年展望:亞洲(除日本外)股市》 中國股市在2021年面臨諸多不利因素,其連鎖反應可能會延續到 2022 年。房地產開發商恒大的債務問題是 2021 年的主要障礙之一,我們認為,恒大潛在的違約不會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然而,前景依然不明朗,房地產行業的流動性收緊已經導致建築開工和土地購買放緩,繼而可能影響消費者支出。此外,其他阻力可能還包括新冠疫情的持續新增和能源價格的上漲。 中國互聯網股仍存在不確定性,即便股價已經大幅回落,我們仍對備受矚目的互聯網行業保持謹慎。難以評估中國互聯網行業價值:1)監管政策落地未知。旨在解決不公平競爭、濫用消費者資訊等問題的互聯網行業新法規的實施尚不確定;2)互聯網的競爭將加劇。尤其在互聯網公司業務增長的關鍵部分,如電子商務、雲計算等;3)內容審核繼續趨嚴。平臺或許不得不實施更加嚴格的自我審查規則,可能會影響平臺的使用體驗和廣告收入。因此,在整體經濟增長趨緩,成本增加的背景下,我們認為2022年將是中國互聯網行業的艱辛之年。 但是,中國股市整體估值已經大幅回落,市場已消化掉疲弱的預期。以史為鑒,底部反轉將會帶來分化的機會。 二、【Neuberger Berman 20211111】 《2022年對策:進入新時代》 通脹:更高且更麻煩。在通脹和利率下降 40 年之後,中國的戰略調整、能源轉型、供應鏈壓力以及勞工在談判中越來越強的議價能力,所引發的成本推動型通脹可能會對央行構成挑戰。央行如何選擇應對不斷變化的通脹環境,可能會在來年引發市場波動。經濟管理加強。中國正在進行經濟戰略調整,明確將“共同富裕”和“內迴圈”等社會政治目標建立於純粹的經濟增長之上。不僅在中國,全球範圍內,各國政府和財政機構的政策工具箱都更豐富,來追求譬如氣候、社會平等、地緣政治以及社會安全等發展目標。這可能帶來加稅,而隨著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日漸式微,供需錯配、通脹以及市場波動都可能增加。“零碳”將成為主流。世界各國均在努力降低碳排放,私營部門零碳承諾和計畫也如雨後春筍。在投資時考慮氣候問題和氣候政策風險,將是未來構建投資組合時的必修課。 三、【Amundi 20211117】 《2022投資展望:於大轉型中投資》 2022年投資者面臨的三大主題是:第一,在經濟增長開始放緩之際的通貨膨脹;第二,全球財政和貨幣政策不同步,中國經濟放緩也將帶來影響;第三,ESG加速整合到投資組合中將帶來影響。 要在2050年前完成淨零碳排放目標,巨額財政刺激和私人資本配置至關重要。2022年將是關鍵一年,世界各國將大規模調動資源,來應對兩項重大挑戰:1)為應對氣候危機而必需的能源轉型;2)建立可持續的包容性經濟增長。 產能過剩已然不再,而稀缺無處不在:大宗商品(食品和能源)、熟練勞動力和替代供應鏈等等。 舊的全球化浪潮已經結束,在消費需求、氣候行動和地緣政治均衡方面中國已成為全球大國,而不僅僅是一個低成本製造大國。 四、【Allianz 20211116】 《2022展望:靈活應對顛簸和分化》 2022年宏觀特徵為:1)經濟增長將放緩。疫情導致的不確定性以及供應瓶頸影響嚴重;2)股票以及其他風險資產將受益於復蘇,但是股票已經不便宜,做好主動精選;3)追求可持續性將成為新風尚。各國以及企業都將明確淨零排放途徑。把握以下結構性主題。 重視貨幣政策的變動。我們認為央行和許多投資者低估了通脹的水準和持續性,整體來看,全球央行在應對通脹壓力方面或“落後於曲線”。儘管通脹可能會攀升,但我們預計長達數十年的整體低利率時代不會結束。 認識中國市場的價值。中國正處於前所未有的轉型之中,即使經濟增長放緩、某些行業監管收緊——波動性將繼續成為在中國投資的標誌,但我們仍然相信長期投資。那些瞭解中國更廣泛的政治背景和戰略,並積極駕馭其市場的人,可能最適合克服前行道路上的顛簸。 五、【DWS 20211129】 《2022 -經濟是否能強勁到可為貨幣問題排憂?》 從政治和經濟的角度,2022年投資前景良好。然而,股票估值偏高、通脹擔憂、貨幣政策支持退潮可能會導致市場波動。 我們預計不會出現任何強勁的利率反彈。到2022年底,我們預計十年期美債收益率僅升至2%,美國實際利率可能仍然為負,意味著風險資產的大環境依然良好,尤其是對股票而言,後者也可以防範適度通脹。 在經歷了疲軟的一年後,亞洲股市可能會在2022年再次縮小與全球市場的差距。但我們認為2022年上半年,中國股市可能依然會經歷一些負面消息擾動;美國市場方面,我們偏好成長板塊。 我們認為美元在2022年上半年將失去升值勢頭。當前美國和歐元區的息差演進路徑對美元非常有利——歐央行維持鴿派,而市場預期美聯儲將在2022年底前三次全面加息,但是我們認為聯儲將鷹派不及預期。 六、【Northern Trust 20211117】 《2022全球經濟展望:轉型之年》 美國:2022年,財政政策將從緊急紓困轉向有利於中長期發展的投資。當下,美國經濟最緊迫的需求是勞動力復工,這將支持經濟穩定增長。 民主黨渴望在明年中期選舉之前展示一些立法成果,其中基建投資得到了兩黨的支持,但社會支持計畫可能只會通過一小部分。 儘管職位空缺增加,但數百萬工人仍未重返工作崗位。其中一些工人受益於失業救濟金,但該計畫已停止,儲蓄緩衝將在未來某一時候消散;那些以Covid傳播為契機,重新接受更高價值工作的工人將帶著更高的技能重返勞動力市場,支撐經濟。 2022年年底,通貨膨脹率將回到3%以下,全年GDP增速有望超過 3%,就業將繼續增長,促使美聯儲加息。 中國:短期供應受限風險、房地產市場的挑戰將使得增長承壓;中長期來看,中國決策者對高技術領域的投資,有望使中國實現自主可控。 短期的兩大供應挑戰將持續到 2022 年:1)港口擁堵:無法在洛杉磯或鹿特丹卸貨的船隻,無法返回從中國碼頭帶走更多出口。2)能源價格上漲:煤炭和天然氣價格的飆升已經在減緩中國的電力供應,從而減緩其產出水準。 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過熱一直受關注,尤其是國內儲蓄大量消耗在為房地產開發提供資金的產品上。恒大的壓力錶明該行業已達到沸點,需要降溫。政策制定者將面臨挑戰:既要防止國內儲蓄者蒙受過多損失,又不獎勵開發商過度冒險行為。 世界變化越大,中國決策者進一步投資於技術開發的理由就越多。多年來,決策者一直明確其向價值鏈上游轉移的意圖,不僅要製造產品,還要進入設計和工程領域。中國的人口結構特徵——年輕工人相對較少,將進一步刺激對提高生產力的技術的投資。 風險提示 風險提示:本報告為資料整理,不構成任何對市場走勢的判斷或建議,不構成任何對板塊或個股的推薦或建議。 *本文來自格隆匯
2021-12-03 -
鮑威爾安撫市場:縮減購債不一定會造成破壞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週三和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共同出席了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的聽證會,他在會議上重申了週二對參議院銀行委員會發表的言論,即美聯儲決策者會在下次會議上討論是否提前數月結束資產購買計畫。 鮑威爾表示,鑒於美國經濟強勁增長,並且供需失衡仍在持續,決策者需要做好準備,以應對明年下半年通脹可能繼續存在的情況。 鮑威爾繼續表示,在下次會議上討論加快縮債是合適的,縮減購債規模不一定會對市場造成破壞性影響。當時機成熟時,美國回到可持續的債務道路上是很重要的。他說: “即使在縮債之後,我們仍有高度寬鬆的政策,這意味著縮債是合適的。” 鮑威爾此言似乎旨在安撫週二被嚇壞了的金融市場。 鮑威爾重申“通脹持續走高的風險明顯上升”,但通貨膨脹將會下降,同時稱這並不確定。他預計,隨著供應鏈問題緩和,商品通脹會下降,但預計租房通脹將上升。他指出,通貨膨脹很大一部分與亞洲的供應鏈問題相關。 鮑威爾表示,美國的復蘇比其他主要經濟體更為強勁,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更強有力的財政支持。但他說: “我們認為財政政策的刺激作用將減弱,明年將成為阻礙。” 密歇根州民主黨議員Rashida Tlaib在眾議院聽證會上向美鮑威爾發難,提出了關於氣候風險以及銀行對化石燃料行業數萬億美元計投資的問題。這次問答具有重要意義,因為Tlaib是反對鮑威爾連任的議員之一,很大原因在於不滿美聯儲對氣候問題行動遲緩。鮑威爾回答說,美聯儲正努力在職責範圍內應對氣候金融風險,也在與金融機構進行溝通。他表示,美聯儲和這些金融機構都在“試圖瞭解氣候變化的影響”。 耶倫則在講話中繼續捍衛拜登的經濟政策。她表示,美國的援助計畫促進了美國的強勁需求。然而,這只是通脹上升的一個小因素。美國消費者支出一直集中在商品上,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供應鏈問題。她說美國救助計畫是導致通脹上升的幾個因素之一,美國救助計畫是成功的。 耶倫稱拜登經濟議程中的兒童保育條款應該會提高勞動力參與率,尤其是女性。在經濟議程下,收入低於40萬美元的美國人將更少地接受國稅局的審計。 在鮑威爾和耶倫講話期間,美股走高,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漲超520點、漲逾1.5%,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分別漲近1.9%和1.8%。但後來美國宣佈發現首個奧密克戎感染病例後,納指迅速轉跌,道指和標普尾盤也轉跌。 *本文來自金十數據
2021-12-02 -
鮑威爾放“鷹”、外界開始押注加息,市場將變得更為動盪
隔夜,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出席美國國會參議院銀行委員會的季度聽證時,談及奧密克戎毒株影響以及縮減資產購買計畫(taper)等話題,剛剛成功連任的鮑威爾變得更為“鷹派”,不但聲稱將放棄“通脹暫時論”,還明確表示可能提前幾個月完成taper。 鮑威爾為何突然放棄通脹“暫時論”?在其表示將加速taper後,市場如何預期taper和加息進程呢?不論答案為何,不少分析師都表示,在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的過程中,又疊加疫情波動的影響,市場將變得更為動盪。 美聯儲的通脹“暫時論”一直就不是市場認為的“暫時”? 近期,通脹加劇已成為美國經濟和市場都繞不開的問題。最新數據顯示,美聯儲最青睞的通脹指標PCE物價指數較上年同期增長5%,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後增長4.1%。這一核心指數的增長是自1991年1月以來最大的同比增長。此情此景之下,在聽證會時,鮑威爾稱,“現在也許是讓用‘暫時’來描述通脹退役的好時機了”。 不少市場分析認為,這意味著美聯儲實現物價穩定和充分就業雙重目標(dual mandate)的側重點已轉向通脹。財經媒體CNBC點評稱,鮑威爾的鷹派言論表明,美聯儲現在的工作重點已偏向對抗通脹及其負面影響,而不是奧密克戎毒株可能對就業市場和經濟活動造成的更多潛在干擾。 此外,此前市場對美聯儲的通脹暫時論的理解,或者說美聯儲使用“暫時”(transitory)這一詞語與市場溝通對通脹的看法確實存在問題。正如鮑威爾在聽證會上所提及的,放棄“暫時”這個詞是因為這一用詞產生了混淆,美聯儲希望更清楚地傳達其意思:“暫時性”對每個人的意義不同,許多人對此的解讀是“短期的”,而美聯儲對暫時的使用偏向於強調不會對物價“留下永久印記”。 安達(OANDA)的高級市場分析師莫亞(Edward Moya)稱,投資者一直將美聯儲視為安全網,但美聯儲似乎也正感到恐慌。美聯儲此次表態似乎承認此前在通脹問題上犯了錯。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來源:新華社) 鮑威爾只說了將加速taper,市場已開始押注加息 另一個鮑威爾在聽證會上釋放的主要資訊是,強勁的美國經濟和通脹率上升可能使得美聯儲“加速taper,提前幾個月結束,在兩周後舉行的下一次政策會議(12月FOMC)上討論是否適宜提前幾個月完成減碼,是合適之舉”。 此前,在11月FOMC會議後,美聯儲已把目前每月購買的1200億美元公債減少150億美元(100億美元和50億美元抵押貸款支持證券)。 雖然鮑威爾此次加速taper的表態令市場大出意外,但事實上,美聯儲一段時間以來已經多次暗示了這一意圖。此前發佈的11月會議紀要就顯示,與會者認為如果通脹繼續升溫,將加快收緊貨幣政策的步伐。就連被視為鴿派領袖的三藩市聯儲主席戴利上周也曾表示,鑒於就業數據積極和高通脹,她可能支持加快taper的步伐。 鮑威爾此次並未明確加速taper後每月縮減購債的具體規模。花旗集團的經濟學家預測,美聯儲可能會將每月縮減規模翻一番至300億美元。 此外,鮑威爾再次強調,即使加速taper,也不應被視為加息迫在眉睫的跡象。但市場已然先鮑威爾一步,開始押注美聯儲明年加息的可能性。 傑尼盟投資銀行(Janney Montgomery Scott)的首席投資策略師露西尼(Mark Luschini)稱,“美股隔夜下跌的主要原因是鮑威爾關於加速taper的評論,因為這顯然也導致了明年加息更快到來的可能性”。 美國2/10年期國債收益率曲線也在鮑威爾言論後趨平,日內整體下挫逾10個基點。5/30年期美債收益率曲線下行至60.1個基點,為2020年3月疫情暴發初期以來最平。分析指出,美債收益率曲線迅速趨平,既代表短端收益率升幅快於遠端的升幅,說明市場的加息預期急劇升溫,也表明投資者對“美聯儲政策錯誤”的擔憂飆升。 而貨幣市場目前的價格顯示,市場預期美聯儲到2022年底會加息55個基點,高於週一時約50個基點的預期。不過,市場預期的美聯儲首次加息時點仍保持在明年7月。 市場準備迎接更為動盪的時期 不論鮑威爾放棄通脹暫時論和加速taper究竟想傳達什麼,市場人士普遍認為,接下來一段時間金融市場更為動盪已不可避免。 事實上,自從美聯儲初次討論taper時,投資者就開始擔心美聯儲的政策兩難或政策失誤可能會令市場措手不及。而事實似乎證明,雖然美聯儲一直試圖通過增強溝通來避免給市場帶來更大波動,但投資者一直以來的擔憂絕非杞人憂天。 鮑威爾此次一連丟下兩枚“炸彈”後,美股三大指數隔夜均下跌,道指、標普500指數均下跌近2%;黃金盤中轉跌,創近四周新低;週一反彈的國際原油期貨也在鮑威爾聽證會期間加速下跌,1月到期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和WTI原油期貨最終均創8月底以來新低。衡量股市波動性的VIX指數週二也從前一交易日的23升至27,高於20的長期平均水準。 而美聯儲官員將於本週六開始進入下次會議前的緘默期,到12月15日公佈下一次FOMC貨幣政策決議之間,市場將處於懸念之中。 Wedbush證券公司的股票交易總經理詹姆斯(Michael James)則稱:“鮑威爾的評論打亂了投資者對縮減購債時間表的預期,結果就是全面性的風險厭惡。投資者還要擔憂奧密克戎毒株。你可以爭論這(鮑威爾講話)比較傾向消息風險還是現實風險,但無論如何,這對與經濟增長相關的一切都有重大影響。” 投資和財富管理公司LPL Financial的首席市場策略師德崔克(Ryan Detrick)表示,鮑威爾火上澆油,終於承認通脹不會像人們希望的那樣迅速消失,其結果可能是加速減碼,這讓市場擔心盛宴即將結束。 投資服務公司Hargreaves Lansdown的高級投資和市場分析師斯崔特(Susannah Streeter)稱,金融市場又恢復了過山車走勢,週一的漲勢更像是兩次跌勢之間的暫歇,投資者現在正準備迎接一波動蕩的行情,並都在焦急等待進一步的消息。市場信心可能會因為新消息而改善,也可能遭到重創。 莫亞指出,總體而言,短期風險正在增加。接下來,美聯儲將匆忙縮減購債規模,並迅速加息。如果通脹壓力依然存在,你可能會看到一個加速的加息週期,而這可能威脅到金融狀況。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2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