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2 3594 6776

用心为每一个客户服务

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Financial Bulletin
萬億元“麻辣粉”如期而至,央行等量續做有何深意

11月MLF到期量為年內最高水準,央行實施等量續作,表明政策面繼續支持銀行中長期流動性適度寬鬆。 新一期“麻辣粉”如期而至。11月15日,央行網站發佈公告,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央行開展10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含對11月16日和30日兩次MLF到期的續做)和100億元逆回購操作。 11月MLF到期量為年內最高水準 Wind數據顯示,11月共有1萬億元MLF到期,即11月16日8000億元和11月30日2000億元到期。因此總體上,央行MLF投放完全對沖了,而逆回購仍然保持著100億的操作節奏,實現淨回籠資金900億。 東方金誠指出,央行實施等量續作,表明政策面繼續支持銀行中長期流動性適度寬鬆。11月MLF到期量為年內最高水準,作為對比,上半年合計到期量為10000億。 東吳證券指出,12月將有9500億元MLF到期,結合央行近期表述與操作思路,等量或超量續做MLF+OMO(公開市場操作),仍舊為維護流動性主要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11月8日,央行逆回購放量至1000億,華創證券認為,11月資金缺口壓力不小,主要集中於公開市場到期,地方債發行高峰或帶來一定程度的資金壓力,但財政支出規模也相對較大。央行本月主要以逆回購投放對沖資金波動,央行當前對流動性整體或仍為維護的態度。 未來LPR報價仍有可能下調 此前,央行召開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佈會,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稱,四季度銀行體系流動性供求將繼續保持基本平衡,不會出現大的波動。人民銀行將綜合考慮流動性狀況、金融機構需求等情況,靈活運用中期借貸便利、公開市場操作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適時適度投放不同期限流動性,熨平短期波動,滿足金融機構合理的資金需求,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同時,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實施在增加流動性總量方面也將發揮一定的作用。 東方金誠指出,1年期MLF操作利率是1年期LPR報價的參考基礎。自2019年9月以來,兩者一直保持同步調整,點差固定在90個基點。11月MLF利率不動,意味著當月LPR報價基礎未發生變化。綜合考慮到近期銀行邊際資金成本變化、信貸市場走勢,11月LPR報價有可能繼續保持不變。不過,考慮到7月央行降准後1年期LPR報價下調動能正在累積,若年底前央行再次實施降准,不排降在MLF利率保持不動的同時,1年期LPR報價單獨下調的可能。 東方金誠認為,後續降准依然可期。面對年底前流動性波動加大、穩增長需求上升的局面,若單純從流動性管理角度出發,年底前央行階段性加大逆回購操作規模,以及適度加量續作MLF,即可應對各類流動性擾動;若在兼顧流動性管理的同時,著眼釋放溫和穩增長信號,推動信貸、社融增速較快回升,並引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行,年底前央行也可能再次實施降准。 華創證券認為,從當前流動性投放結構來看,MLF由於在11月和12月面臨較大的續作規模,處於“增量有壓力,縮量不必要”的狀態,央行年內對“降准”工具的使用顯得略“不情願”。若中長期資金投放持續受到控制,年內問題不大,但在明年初的“寬信用”發力時點不易維持。故以逆回購大規模投放來跨年和跨春節,跨年可能問題不大,明年1月信貸投放大月似乎需要更長期的工具投放配合。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21-11-15
查看详情
下屆美聯儲主席提名進入倒計時 投資者關注點在哪里?

當前,美聯儲正處於準備縮減資產購買規模並開始加息的關鍵時刻,而美國總統喬拜登 (Joe Biden)將挑選誰擔任下一屆美聯儲主席仍未可知,這為投資者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很多投資者預計,現任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Jerome Powell)將再次獲得提名。然而,這卻並非板上釘釘。一位政府官員週三表示,拜登仍在權衡是讓鮑威爾連任還是讓美聯儲理事佈雷納德(Lael Brainard)擔任下一屆美聯儲主席。 本周早些時候,有報導稱,拜登將在感恩節前(11月25日)決定是否重新提名鮑威爾或另選他人作為美聯儲主席。 投資者將主要關注以下幾方面問題: 誰將獲選,何時以及如何? 根據線上博彩網站PredictIt的數據,截至週四,鮑威爾獲得參議院批准連任美聯儲主席的可能性為74%,而佈雷納德獲得提名的可能性為26%。 在往年這個時候,美聯儲主席人選大多已定。比如,現任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於2017年11月2日被特朗普提名,而前美聯儲主席珍妮特耶倫於2013年10月9日被時任總統巴拉克奧巴馬提名,而本伯南克於2005年10月25日被喬治W布希總統提名,並於2009年8月25日被提名連任。 無論拜登提名誰,都將首先接受參議院銀行委員會(Senate Banking Committee)的審查,然後在參議院全體會議上接受投票,屆時被提名者將需要獲得簡單多數票。 作為一名共和黨人,鮑威爾在經營與國會的關係方面做得比近些年來任何一位美聯儲主席都要好得多,他會定期與兩黨議員會面。 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中至少有一名民主黨成員、蒙大拿州議員喬恩特斯特(Jon Tester)支持鮑威爾連任。大多數觀察人士認為,鮑威爾將得到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共和黨人的支持。 誰擔任美聯儲主席為何對市場如此重要? 儘管美聯儲主席人選對市場而言一直很重要,但今年重要性更甚一籌,因為美聯儲已宣佈計畫開始縮減每月1200億美元的債券購買規模。與此同時,由於全球供應鏈仍受疫情干擾,美國通脹正在發生歷史性飆升。一些投資者表示,他們希望保持現狀,以確保可預測性。 鮑威爾任期將於2022年2月到期,在他任職期間,風險資產大行其道,自其2018年2月5日被任命以來,標普500指數錄得了74.5%的漲幅,並創下了一系列新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美聯儲為應對疫情而採取的緊急措施。 對貨幣政策意味著什麼? 佈雷納德於2014年被前總統奧巴馬提名為美聯儲理事, 外界普遍認為,佈雷納德的鴿派色彩比鮑威爾更濃,部分原因是,她主張在就業復蘇取得更多進展前持續實施超寬鬆貨幣政策。如果佈雷納德被選定出任下屆美聯儲主席,美聯儲可能會延續鴿派政策,把加息時間推遲至2022年以後。 不過,儘管更溫和的貨幣政策可能更有利於股票等風險資產,但考慮到當前美國經濟正從疫情中復蘇,投資者對此時更換美聯儲掌舵人持謹慎態度。一些人認為,掌舵人的變更可能會導致對美聯儲政策的誤讀,並可能加劇市場波動性。 掌舵人變動還會帶來什麼變化? 美聯儲掌舵人變動還將對華爾街在銀行資本、公平貸款、氣候變化風險和加密貨幣等一系列問題上的監管產生影響。 在過去的四年裏,佈雷納德反對許多由美聯儲監管副主席蘭德爾誇爾斯(Randal Quarles)領導的放鬆監管的改革,而鮑威爾也予以了支持。許多華爾街人士預計,如果佈雷納德擔任美聯儲主席,她將對該行業採取更加嚴厲的措施。 “用一個鴿派換掉另一個鴿派不一定會改變貨幣政策前景,但對銀行監管和氣候變化等方面將產生更大影響。” 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分析師寫道。 *本文來自財聯社

2021-11-12
查看详情
美聯儲戴利:現在就考慮加快政策收緊步伐還為時過早

三藩市聯儲主席戴利週三表示,一旦新冠疫情消退,高通脹將有所緩和,但現在就判斷美聯儲是否應加快政策收緊步伐還為時過早。 作為美聯儲最溫和的官員之一,戴利認為,不確定性要求決策者保持警惕、等待和觀察。 美聯儲官員正面臨30年來最高的通脹,美國勞工部週三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10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環比上漲0.9%,超過市場預期的0.6%,同比上漲6.2%,超過5.8%的預期,創下1990年以來的新高。 戴利指出,美聯儲正面臨挑戰,通脹固然很高,令人瞠目結舌,它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損害了他們的錢包,但問題是新冠疫情仍然存在。 戴利補充稱,供應鏈瓶頸和消費者對商品的高需求是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疫情的影響仍然在限制勞動力市場。 在被問及政策制定者是否應該考慮加快縮減資產購買的步伐時,戴利表示,現在考慮這一選項還為時過早。 儘管戴利重申了美聯儲的一貫論調,即高通脹是暫時的,未來會緩和,不過目前市場預計通脹至少在短期內不會緩和。 富國銀行經濟學家週三發佈報告稱,預計明年第一季度的CPI將繼續超過6%。 富國銀行的Sarah House和Michael Pugliese稱,消費者需求相當強勁,並且就業市場趨緊,看來會繼續打壓薪資,通脹可能還將持續較長時間。 *本文來自財聯社

2021-11-11
查看详情
美聯儲布拉德大放鷹言:明年預計加息2次

美東時間週二,美國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布拉德(James Bullard)表示,他目前預計美聯儲在結束債券購買計畫後,將在2022年兩次上調基準利率。 儘管布拉德不是美聯儲政策制定委員會2021年的投票委員,但將在2022年成為票委,因此他對美聯儲加息的判斷相當重要。 布拉德稱,他的觀點是基於當前的經濟數據,所以他的預測也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 “我們能做的是評估明年春天的形勢,看看我們當下的狀況,然後我們可以決定是否提高政策利率。”布拉德表示,“基於我對於現狀的判斷,我實際上計畫在2022年加息兩次……(不過)在我們進入明年上半年的時候,這種情況可能會發生改變。” 布拉德的加息判斷顯然比美聯儲當下的預期更為激進。9月份公佈的點陣圖預測顯示,美聯儲加息最快將在明年進行,明年大概率最多加息1次。按照目前的步伐,美聯儲的債券購買將在明年7月左右結束。官員們曾表示,他們預計在購債結束之前不會開始加息,換言之,美聯儲多數官員預計明年最早的加息時機是在7月。 眾所周知,布拉德一向比美聯儲其他多數官員更為鷹派。相對於仍然堅持認為“通脹是暫時的”的鮑威爾等人,布拉德已經對美國不斷飆升的通脹水準表現出了焦慮。 週二公佈的新數據顯示,美國10月份PPI同比上漲8.6%,創下近11年來的最高年度漲幅。美國10月份PPI環比上漲0.6%,美國10月核心PPI同比上漲6.8%,環比上漲0.4%。 隨著美國經濟逐步從疫情衝擊中恢復,美聯儲已經走在了縮減寬鬆的路上。美聯儲上周表示,將在本月晚些時候開始縮減債券購買規模,並承認物價上漲的速度和持續時間都超過了央行的預期。 *本文來自財聯社

2021-11-10
查看详情
2022年經濟展望:宏觀政策將轉向“穩貨幣、寬財政”

展望2022年,在各國疫苗接種率提升和經濟內生性動能修復的基礎上,全球經濟有望回歸趨勢增長,通脹同比回落但中樞明顯高於疫情前水準,各國央行陸續進入加息緊縮週期,外部環境仍然複雜。當前中國經濟並非“滯脹”,而是“疫情尾部綜合症”,這是一種疫情衝擊後難以避免的尾部效應,總體上延緩了中國經濟疫後恢復的步伐,帶來了“二產偏熱、三產偏冷”,“消費偏弱、出口偏強”等結構性問題,但沒有動搖中國經濟的根本邏輯。基於經濟運行仍然處於潛在增速水準以下,價格自上游到下游的傳導已經出現,居民消費價格可能在2022年面臨上行壓力,預計宏觀政策將轉向“穩貨幣、寬財政”。2022年中國經濟運行將真正邁入“後疫情時代”。具體來說,預計固定資產投資結構分化、總體平穩,消費有望在2022年底前恢復至潛在水準,出口增速邊際放緩但仍維持高增長,整體經濟有望實現5.4%左右的增速,高於2021年的兩年平均增速水準。放眼疫情後的三年,相比全球其他經濟體,中國領先一步控制住了疫情極端衝擊、領先一步實現了經濟回歸至趨勢增長水準,因而以更戰略的眼光謀劃中國經濟發展的中長期問題,包括扎實推進共同富裕、落實“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將“房住不炒”原則進一步制度化等,這些政策措施將更加夯實中國經濟的基礎,保障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全球經濟回歸趨勢增長。 2022年隨著各國疫苗接種率的提升和經濟內生性動能的修復,全球經濟增長擴張態勢有望延續,預計全球實際GDP增速將由2021年的5.7%小幅放緩至4.5%,逐步向趨勢增長水準回歸。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漲幅較大,成為推動全球通脹走高的重要因素。與此同時,也需要關注疫情快速消退後發達國家居民消費需求爆發、能源危機導致成本推升型通脹持續、以及薪資和房價推升通脹預期螺旋式上升等的可能。隨著各國經濟逐步走出疫情後的經濟衰退,貨幣寬鬆的必要性下降。2021年部分新興國家為了對抗高通脹提前進入加息週期,並且多次上調基準利率,2022年預計美聯儲將持續縮減QE購買規模,6月份結束QE,明年Q4考慮加息事宜。美元指數在明年上半年預計將保持強勢,新興市場國家匯率的波動性可能有所加大。 ▍中國經濟並非“滯脹”,而是“疫情尾部綜合症”。 從當前主要宏觀經濟指標的變化趨勢來看,反映實體經濟運行與生產狀況的宏觀指標正在下行承壓,而反映價格走勢的宏觀指標卻持續保持高位上行。實際上,這是中國經濟表現出來的“疫情尾部綜合症”。這種“疫情尾部綜合症”是一種疫情衝擊難以避免的尾部效應,總體上延緩了中國經濟疫後恢復的步伐,帶來了一些結構性問題,比如“二產偏熱、三產偏冷”,“消費偏弱、出口偏強”,“PPI持續走高、CPI偏低運行”等。但是,這些因素並沒有動搖中國經濟的根本邏輯。比較需要關注的,是大宗商品價格的絕對水準整體上臺階並維持了一段時間之後,通脹自上游到下游傳導的可能。 ▍宏觀政策轉向穩健中性,“穩貨幣、寬財政”。 面對國內可能自上而下傳導的通脹,以及全球陸續進入貨幣政策收緊的週期,但與此同時,國內經濟運行仍然沒有恢復至潛在水準以上,我們預計2022年貨幣政策將保持中性,不適宜偏緊,也不適宜過松。保持對經濟的適度支持更多需要靠財政政策發力。我們預計將小幅增加赤字、但赤字率將回歸至3%。在房地產市場景氣下行,地方政府土地出讓收入減少的情況下,要維持地方財力平衡穩定,並且用更多資金支持重大專案建設、防範隱性債務風險,有必要繼續按照歷史增量規模去安排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預計新增專項債規模將繼續擴大至4萬億以上。 ▍2022:“後疫情時代”的中國經濟。 整體來看,在疫情風險越來越可控的前提假設下,經濟應該延續平穩恢復的總基調。結構上,預計房地產延續趨勢性下行,基建投資在財政政策的支持下小幅好轉,製造業投資維持恢復向上趨勢。預計出口雖然有回落但總體幅度不大,消費從當前的較低水準逐步恢復到潛在水準附近。通脹領域可能從關注PPI到關注CPI,下半年開始CPI同比有突破3%的可能。 固定資產投資結構分化、總體平穩。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速較快的趨勢有望延續,帶動2022年製造業投資增速整體保持在較高的景氣區間。在財政政策的適度發力下,基建投資將積極推進,尤其是發揮重大工程專案的引領作用。房地產投資下行趨勢不改,企業拿地意願將趨於保守,但施工環節或將加快,預計房地產投資保持微幅正增長。 消費有望在2022年底前恢復至潛在水準。疫情發生以來消費修復最為緩慢,主要也是受到散點疫情的多次衝擊。但我們認為,居民的消費能力並未受到顯著破壞,疫情後消費增速的潛在水準大概率從疫情前的8-9%下降至6-7%。在當前消費增速較低的基礎上,預計後續消費增速將進一步抬升。 出口增速邊際放緩但仍維持高增長。海外供給端的恢復斜率將超過需求端的恢復斜率,海外的供需缺口收窄,外貿需求將邊際放緩。同時,影響出口更為關鍵的變數是中國產業鏈的整體優勢,這將促使中國的出口始終維持適度較高的增速水準。 PPI與CPI的剪刀差逐步收窄,關注CPI超預期上漲可能。目前PPI與CPI過高的剪刀差不可持續,預計會有所收斂。受高基數影響,預計2022年全年PPI平均值或接近0%左右。但在居民消費價格方面,豬肉重回漲價、原油價格高位運行以及居民消費改善都將推動CPI上升,我們預計CPI在下半年有突破3%的可能。 ▍需要關注的重大焦點問題。 在“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陸續收尾之後,結構改革政策的重心將逐步轉變成推進共同富裕、落實“雙碳”行動以及推動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上來。這三個方面也將是比較重頭的結構性政策,在2021年一些框架性、原則性政策思路陸續明確的基礎上,預計2022年將把改革縱深推進。 精准脫貧後,共同富裕成為時代主題。共同富裕在當前階段主要的抓手仍然聚焦經濟發展,是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努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從政策抓手上看,以行業整肅為代表的服務業供給側改革將改進社會福利,減少部分行業發展的負外部性。 “雙碳”以能耗雙控為抓手,重塑產業綠色發展新格局。預計未來中國將全面推進風電、太陽能發電大規模開發和高質量發展,“十四五”時期嚴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費增長,“十五五”時期逐步減少煤炭消費,陸路交通運輸石油消費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同時,預計在能耗雙控的考核執行上會更加精准合理,避免對經濟的擾動,進一步推動鋼鐵、有色、建材、石化、化工行業碳達峰。 “房住不炒”原則進一步制度化。在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已經基本建立的基礎上,全國人大授權國務院在部分地區開展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工作,“房住不炒”原則進一步制度化。短期來看,在規範房地產行業發展的同時,也會注意防止調控進程中的次生風險發生,在“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精神指導下,政策會注重合理調整信貸節奏,保障住房消費者的合理需求。綜合來看,中國經濟不會因房地產造成失速的系統性風險。 *本文來自中信證券研究

2021-11-09
查看详情
全球將進入緊縮週期?

當地時間11月3日,美聯儲召開議息會議,並宣佈了最新的貨幣政策: 一是不加息,維持聯邦基金目標利率0%-0.25%區間不變; 二是啟動Taper,也就是縮減購債,從11月晚些時候起,每月減購150億美元。 如何理解美聯儲的政策轉向? 我們先來瞭解一下什麼是Taper和QE。QE就是量化寬鬆政策,央行通過購買債券的方式向市場注入貨幣,俗稱“放水”。Taper就是縮減購債計畫,央行通過縮減購債來減少貨幣供應量,俗稱減少“放水”。Taper最終的目的是終結QE。 我們知道,2020年受新冠疫情衝擊,美聯儲開啟量化寬鬆,每月通過購債的方式向市場注入1200億美元的流動性。如今,美聯儲從11月開始每月減少150億美元的購債規模,12月購債規模減少到900億美元。按照這個步伐,預計到明年的6月,這輪量化寬鬆政策將結束。當然,美聯儲也強調,會視情況來調整減少購債的速度。從資本市場的反應來看,美聯儲當前的貨幣政策轉向還是基本符合預期的。 那麼,美聯儲啟動縮減購債計畫,是否意味著加息已經不遠了?是否意味著全球貨幣將進入緊縮週期? 對此,美聯儲在聲明中強調,投資者不應將縮減購債視為加息迫在眉睫的信號。但是按照過去美聯儲的操作經驗來看,縮減購債是加息的前兆,也是為加息鋪平道路。我們做個簡單的比喻,QE是踩油門,Taper是松油門,加息是踩刹車。松完油門後,腳一般就放在刹車板上了,但什麼時候踩刹車呢? 今年9月美聯儲18位官員中有9位預期將於明年加息。按照當前的計畫,美聯儲到明年中旬終結量化寬鬆,下半年才會考慮加息。具體什麼時候加息,則要考慮到下半年美國經濟情況,主要關注通脹率、就業恢復和美債波動。美聯儲在聲明中提出“力求實現充分就業和通脹率在較長時期內達到2%”。充分就業和長期通脹率2%,這兩個目標在經濟滯漲時期是相互矛盾的。如果加息過早、過快會打擊就業,如果加息推遲就難以控制通脹。 所以,這輪加息決策或許比任何時候都更加艱難。新冠疫情反復、供應鏈緊張、全球能源緊缺、原材料價格大漲、通脹居高不下、就業復蘇緩慢、金融泡沫和債務風險巨大、國際關係不穩定等因素,都給經濟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從而影響著美聯儲的政策空間。 自從2008年反復救市以來,全球市場清算嚴重受阻,堆積了大規模的僵死企業、各類債務和資產泡沫,如今美聯儲和全球主要國家的央行都不太敢使用利率工具,擔心小幅度的加息就會引爆全球金融核彈。所以,我們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迎接貨幣政策的轉向。 以下為美聯儲政策聲明全文: 美聯儲致力於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期使用全部工具來支持美國經濟,從而推動實現其充分就業和物價穩定的目標。 伴隨疫苗接種取得進展和強有力的政策支持,經濟活動和就業指標繼續走強。受疫情不利影響最重的部門近幾個月已出現好轉,但夏季新冠病例的增加導致它們復蘇放緩。通貨膨脹率高企,主要反映了預期是暫時性的因素。與疫情和經濟重新開放相關的供需失衡對一些領域的物價大幅上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整體金融狀況依然寬鬆,部分反映了支持經濟及促進信貸流向美國居民和企業的政策措施的影響。 經濟發展路徑繼續取決於疫情的發展。疫苗接種的進展和供應受阻的緩解預計將支持經濟活動和就業的持續增長以及通脹的下降。經濟前景面臨的風險猶在。 委員會力求實現充分就業和通脹率在較長時期內達到2%。由於通脹率曾持續低於這個較長期目標,委員會將尋求實現通脹率在一段時間內適度高於2%,以使長期通脹均值達到2%且較長期通脹預期依然牢牢錨定在2%。委員會預計將維持貨幣政策的寬鬆立場,直至實現這些目標。委員會決定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0%至0.25%,並預計,在勞動力市場條件達到與委員會對充分就業的評估相一致的水準、且通脹率已經升至2%並有望在一段時間內適度超過2%之前,維持這一目標區間是合適的。 鑒於自去年12月以來經濟已朝著實現委員會的目標取得了實質性進一步進展,委員會決定開始降低月度淨購買資產的規模,將每月購買美國國債和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的規模分別減少100億美元及50億美元。自本月晚些時候開始,委員會將每月增持至少7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以及至少350億美元的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從12月開始,委員會將每月增持至少6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以及至少300億美元的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委員會認為,每個月以類似幅度減少資產淨購買可能是合適之舉,但如果經濟前景變化導致出現必要,委員會隨時準備好對購買速度進行調整。美聯儲正在進行的證券購買和持有將繼續促進順暢的市場運作並營造寬鬆的金融條件,從而支持信貸流向居民和企業。 在評估貨幣政策的適當立場時,委員會將繼續監測後續資訊對經濟前景的影響。如果出現可能阻礙實現委員會目標的風險,委員會將準備適當調整貨幣政策立場。委員會的評估將考慮廣泛的資訊,包括公共衛生資訊、勞動力市場狀況指標、通脹壓力與通脹預期指標,以及金融和國際動態。 投票贊成此次貨幣政策行動的委員包括:主席傑羅姆·鮑威爾、副主席John C. Williams、Thomas I. Barkin、Raphael W. Bostic、Michelle W. Bowman、Lael Brainard、Richard H. Clarida、Mary C. Daly、Charles L. Evans、Randal K. Quarles和Christopher J. Waller。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

2021-11-05
查看详情
港交所總裁:內地資本市場具三大動力 十年後規模可達100萬億美元

在香港金管局10月3日聯合投資推廣署合辦的活動“香港金融科技周2021”上,港交所行政總裁歐冠升重申看好中國資本市場。他預計,內地股票、債券資本市場規模可由現時約30萬億美元,在10年後增至約100萬億美元,規模的增長為香港和投資者帶來機會。 他認為,內地儲蓄釋放、跨境資金流和企業創新是支持中國資本市場擴張的三大動力。 歐冠升稱,中國國民儲蓄率相當於中國GDP總量的 45%,累積金額達600萬億元人民幣,從儲蓄率來看"頗為富裕"。但城鎮居民九成儲蓄用在房地產或存款,在低息環境下,需要另尋找投資標的。雖然內地已有3億證券投資者,但只占總人口21%,較美國35%的比率還是較低的。 在跨境資金流方面,他認為,全球對中國的投資力度嚴重不足,中國亦應該加大對外投資的動作。A股僅有5%市值由境外投資者持有,人民幣在國際儲備只占2%,而中國投資者境外持股只占GDP 6.1%。隨著當中國逐步開放資本市場,境內境外兩者之間的資金流動規模將會變得極大。 歐冠升還表示,疫情令多個行業進入轉捩點,企業更依重科技,中國2021年新增40家獨角獸公司,合計內地獨角獸企業達到260家。 他認為,香港角色繼續是連接世界和中國,作為集資和風險管理中心。 與歐冠升同場討論的太盟投資集團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單偉建補充,即使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現時GDP規模較2010年增2.5倍,但標杆股指上海綜指只由3000點升至3500點,所以在中國投資必須專注具潛力行業。 他認為,中國私人消費占GDP39%,較美國的68%仍有距離,有充足發展潛力。 香港是金融科技公司初創寶地 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表示,2021年至今香港的初創公司數目達到3755,當中有超過600家來自金融科技業,亦有約三分一來自香港以外地區,認為香港有能力通過融資培育初創。 邱騰華出席活動時說,大灣區發展有助傳統產業轉型,現時亦有不少內地企業高度關注區內的發展機遇,隨著香港與內地進一步融合,香港不能再只用面向國際市場的思維。他相信在金融服務及貿易行業,內地和香港有協同效應。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截至2021年9月底,電子支付平臺轉數快(FPS)的登記用戶已經超過900萬,平均每日處理超過74萬件、總值52億港元的交易。 他提到,香港仍是金融科技公司尋求在區域內及全球擴展的首選地。 陳茂波引述9月公佈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香港是亞洲第一、全球第三的金融中心,反映香港過去一段時間經歷疫情及其他挑戰,依然無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他認為,國家“十四五”規劃不單支持本港繼續發展全球金融服務,更推動香港成為創新科技中心,同時亦推進香港與內地金融市場對接,例如剛推岀的跨境理財通,使粵港澳大灣區投資者可以借道香港投資國際金融產品。 *本文來自財聯社

2021-11-04
查看详情
拜登的1.75萬億刺激計畫也要"泡湯"?美聯儲即將釋放重磅信號

拜登政府力推的1.75萬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1萬億)刺激計畫,突生變故。11月1日,美國民主黨參議員喬•曼欽表示,不會支持民主黨正在談判的1.75萬億美元的社會支出法案。這一反對票或使得這項刺激計畫距離落地實施,變得遙不可及。 接下來,美聯儲釋放的政策信號,顯得非常關鍵。美聯儲聯邦公開市場委員從週二開始將舉行為期2天的政策會議,市場預計,或將在週三宣佈縮減每月1200億美元的債券購買計畫。另外,市場對於美聯儲2022年中開始加息的預期也日益升溫,高盛預計,美聯儲受通脹所迫將於明年7月加息,比先前預期提前了整整一年。 白宮受挫?關鍵議員拒絕承諾支持拜登最新開支草案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11月1日,美國民主黨國會參議員喬·曼欽(Joe Manchin)表示,在1.75萬億美元大規模社會開支對債務和經濟的影響“更加明確”前,他不會支持民主黨人正在談判的這項法案。 “簡而言之,如果沒有徹底瞭解法案對我們的國債、我們的經濟以及——最重要的——所有美國人的影響,我就不會支持具有這種後果的法案。”曼欽在當天下午的新聞發佈會上說。 曼欽還呼籲眾議院通過兩黨基礎設施法案,並說,“將(基建)法案作為人質”不會讓他支持更大規模的社會支出法案。自拜登發佈這項1.75萬億美元的支出法案框架以來,曼欽一直沒有對該法案做出任何承諾,並在1日重申了他的主要擔憂。 儘管拜登和他的團隊幾個月來一直在努力爭取曼欽支出縮減後的計畫,但這位溫和派民主黨人一直對這項法案態度含糊其辭。曼欽一直對一些法案內容感到擔憂,包括擴大醫療保險。 該法案的最終細則尚未最終敲定,但拜登上周宣佈了一個框架,闡明了關鍵細節,該計畫將擴大醫療健保的福利以涵蓋聽力障礙,但不會像許多進步主義者所要求的那樣涵蓋視力和牙科保險。 曼欽上周曾表示,他支持1.75萬億美元的法案價格標籤,但他沒有對整體法案和許多細節進行權衡。 另一方面,曼欽的最新表態可能會導致眾院的進步主義人士繼續抵制另一項單獨的1.2萬億美元基建法案,以此作為向曼欽施壓努力的一部分。 1.2萬億美元基建法案已經在參議院獲得兩黨支持並通過,但在眾議院一直擱淺,原因是眾院進步主義民主黨人一直堅持基建法案和社會開支法案應該一同獲得通過。 與基建法案不同,民主黨人計畫使用一種被稱為“預算調和”的立法工具通過該法案,這將使他們能夠在沒有共和黨人支持的情況下在參議院通過該法案。但這也意味著曼欽和另一位溫和派民主黨參議員西內瑪的態度至關重要。 白宮官員1日試圖軟化曼欽的最新言論,他們表示,相信曼欽的擔憂能夠通過上周的框架得到解決。 “參議員曼欽表示,他準備支持一項抗擊通脹、在財政上負責並將創造就業機會的‘更好地重建’計畫。眾議院正在敲定的計畫符合這些要求——法案已全額支付,將減少赤字,並帶來降低民眾醫療健保、兒童保育、老年護理和住房的成本。”白宮發言人普薩基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仍然相信該計畫將獲得參議員曼欽的支持。” 目前,美國總統拜登正在歐洲訪問,白宮官員則在週末繼續與議員們聯繫,敦促國會儘快通過這兩項法案。 社會開支法案將包括自由主義人士的重要優先事項,包括大規模投資和社會安全網的顯著擴張。法案將側重於擴大獲得醫療健保、解決氣候危機和增加對家庭的援助,這也是拜登國內議程的核心內容。 其實,曼欽的擔憂完全可以理解,通脹和政府債務正是美國當前最大的2個風險點。 首先來看通貨膨脹。10月公佈的美國5年期盈虧平衡通脹率攀升逾9個基點至3.007%,為有紀錄以來首次突破3%,遠超美聯儲2%的長期通脹目標。另外,據美國勞動統計局數據,美國9月CPI年率升至5.4%,超出市場預期,已經觸及到了2008年以來高點。 美聯儲即將釋放的政策信號很關鍵 美聯儲前主席艾倫·格林斯潘警示,美國通貨膨脹率面臨顯著攀升的持續風險,政府債務累積和其他深層壓力,可能使通脹率長期高企。另外,德意志銀行CEO稱,美國不斷攀升的通脹並非暫時現象,呼籲美聯儲儘快採取行動。 其次,美國政府債務規模也頻頻告急。早在9月底,美國政府的債務已經逼近28.4萬億美元,險些令美國政府“無錢可花”。當時美國財長耶倫更是發出警告,聯邦政府可能在今年10月出現債務違約,後續通過了一項臨時撥款和債務上限法案,暫時緩解了債務危機。 這背後是,美國債務的瘋狂增長。2019年末美國國債規模為23.1萬億美元,而目前的規模已接近28.4萬億美元,不到2年時間規模增長了5.3萬億美元。 由此可見,曼欽對拜登的1.75萬億美元刺激計畫表示擔憂,是有跡可循的。 接下來,美聯儲釋放的政策信號,顯得非常關鍵。 美聯儲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將從本週二開始舉行為期2天的政策會議,市場預計,將在週三宣佈縮減每月1200億美元的債券購買計畫。 據彭博社的調查數據顯示,幾乎一半的經濟學家認為,FOMC可能會調整聲明措辭,重申通脹將是暫時的,它的持續時間更長,或者可能存在一些非暫時性因素。 因此,市場對於美聯儲2022年中開始加息的預期也日益升溫,高盛預計,美聯儲受通脹所迫將於明年7月加息,比先前預期提前一年。 10月29日,億萬富翁對沖基金經理、潘興廣場資本管理公司創始人阿克曼也呼籲,美聯儲儘快撤出在大流行期間為美國經濟提供的貨幣政策支持。他進一步表示,美聯儲應該立即縮減購債規模並儘快開始加息,現在是時候把音樂關掉冷靜一下。 *本文來自國際金融報

2021-11-03
查看详情
美聯儲縮減QE前夜:華爾街尖峰對決

隨著美聯儲縮減QE步伐日益臨近,華爾街對沖基金再度掀起“政策套利”投資潮。 一位華爾街對沖基金經理向記者透露,過去一周削減美元空頭的對沖基金明顯增加。不少對沖基金已將美元空頭持倉在整個投資組合的比例從10月初的3.5%下降至約2%。 “但是,當前華爾街彌漫著很強的買預期、賣事實氛圍。即很多對沖基金這兩天一直在力挺美元上漲,一旦週四美聯儲縮減QE靴子最終落地,他們反而會逢高拋售美元獲利離場。”上述基金經理直言。畢竟,這些對沖基金認為當前美元指數觸及94一線,基本反映了美聯儲縮減QE的影響力,過度炒作買漲美元反而會導致自己陷入更大的投資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美聯儲縮減QE步伐臨近,正在削減對沖基金對通脹交易的追捧熱情。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發佈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26日當周,對沖基金為主的資產管理機構較前一周削減5992000桶WTI原油期貨期權淨多頭頭寸。 究其原因,是越來越多對沖基金擔心美聯儲縮減QE令美元繼續走高,將導致大宗商品期貨價格承受更大的下跌壓力。 一位美國大型資管機構資產配置部主管向記者透露,目前削減通脹交易的主要資本力量,是量化投資型對沖基金。他們一直認為美元與大宗商品期貨價格存在較高的負相關性,只要美元繼續上漲,他們就會加碼大宗商品沽空力度。 “但是,這種圍繞美聯儲縮減QE的套利投資,未必能持續很久。”他表示,一旦美聯儲縮減QE靴子落地導致美元沖高回落,這些量化投資基金搖身一變,又會成為追捧通脹交易的生力軍。 對沖基金買漲美元劍指“美聯儲提前加息” “在上周五公佈的美國9月核心PCE物價指數同比增幅達到3.6%(創下1991年以來最高值)後,華爾街驟然掀起一輪美元買漲潮。”上述華爾街對沖基金經理向記者透露,這令美元指數很快收復失地,再度重返94整數關口上方。 “期間很多對沖基金都在抱團買漲美元指數,似乎他們相信買漲美元儼然成為未來一周勝算最高的套利投資。”他表示,甚至不少投資風格大膽激進的對沖基金開始買入年底到期、執行價格在95.5-96附近的美元看漲期權,押注美元指數在年底前上漲至96。 記者多方瞭解到,這背後,是越來越多對沖基金正在押注美聯儲提前加息。 高盛經濟學家Jan Hatzius在上周五發佈最新報告指出,通脹壓力高企與供應鏈中斷狀況將迫使美聯儲在2022年7月扣動加息按鈕,較市場預期足足提前半年。 據CME美聯儲觀察工具(FedWatch)顯示,當前交易員認為美聯儲在明年6月份首次加息的概率為65%;第二次加息則發生在明年9月,概率為51%;第三次加息在2022年12月的幾率也超過50%。 “畢竟,美聯儲削減QE已被金融市場充分消化,因此很多對沖基金更願通過炒作美聯儲提前加息、最終通過買漲美元獲取套利收益。” TD Economics高級經濟學家James Marple指出。 與此對應的是,不少對沖基金在積極買漲美元的同時,還不遺餘力地沽空短期美國國債(期限在2年期內)與押注長短期美債收益差縮小。究其原因,是對沖基金認為美聯儲縮減QE疊加提前加息預期升溫,將導致短期美債收益率漲幅加快(相應債券價格跌幅更大),由此創造特定的美債套利投資機會。 數據顯示,目前2年期與10年期美債收益差已縮減至今年8月以來最低值——1.072%,令不少參與上述套利投資的對沖基金收穫不菲回報。 “目前,已有不少量化投資型對沖基金動用4-6倍資金杠杆參與沽空短期美債與押注長短期美債收益差縮小的套利投資,一旦週四美聯儲在貨幣政策會議宣佈縮減QE並釋放提前加息信號,這類套利交易將變得更加瘋狂,有量化投資型對沖基金會將資金杠杆擴大至8倍。”一位美國債券經紀商指出。 通脹交易被迫“停歇”? 值得注意的是,美聯儲縮減QE步伐臨近,無形間壓制了對沖基金繼續追捧通脹交易的熱情。 CFTC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26日當周,對沖基金為主的資管機構較前一周削減了15159口(1口為2.5萬磅)COMEX期銅淨多頭頭寸。當前,對沖基金持有的COMEX期銅淨空頭總持倉為16072口。 “這意味著過去一周,對沖基金創造了其持有的逾90%COMEX期銅淨空頭頭寸。”一家華爾街宏觀經濟型對沖基金經理指出,這表明越來越多對沖基金擔心美聯儲縮減QE疊加提前加息預期升溫將令美元指數持續走高,給銅、原油等大宗商品構成更大的下跌壓力。 他坦言,當前華爾街不同類型對沖基金針對通脹交易的可持續性,存在著較大分歧——不少宏觀經濟型對沖基金認為通脹將在明年年中前回落,因為高通脹的始作俑者是供應鏈中斷,一旦供應鏈快速恢復,通脹壓力將很快隨之回落,令對沖基金的通脹交易迅速退潮;但是,眾多大宗商品投資型對沖基金仍堅信高通脹壓力持續時間將超過市場預期,因為能源價格持續高企正帶來更嚴峻的高通脹形勢,令通脹交易將在相當長時間持續活躍。 “儘管雙方圍繞通脹持續性爭論不休,但在本周內,美聯儲縮減QE與對提前加息的評估,將很大程度左右他們的通脹交易投入熱情。”上述宏觀經濟型對沖基金經理告訴記者。這些對沖基金都在通脹交易策略投資模型裏,大幅提高了美元因數的權重——只要美元指數持續上漲,他們就會暫時撤離通脹交易。 *本文來21世紀經濟報導

2021-11-02
查看详情
港股IPO周报 | 京城佳业等4家新股火热招股,14家新股递表港交所

截至今年10月31日,香港上市76只新股(不包括1家REITs),共募資2902.87億港元。 本周(2021/10/25~2021/10/31)港股IPO市場掀起熱潮,4家新股招股,2家新股通過上市聆訊,14家新股遞表。募資方面,截至2021年10月31日,今年香港上市76只新股(不包括1家REITs),共募資2902.87億港元。 本周值得重點關注的是,京城佳業、安能物流等招股;Facebook及Google的最大經銷商飛書深諾遞表港交所;擁有花椒直播、六間房等線上直播平臺的花房集團遞表港交所,同時,中國精益口腔服務領軍企業牙博士也遞表港交所;全球最大的手套製造商,頂級手套遞表。 1 招股期 (共4家) 1)京城佳業,證券代碼2210.HK正在招股。招股時間為10月29日-11月3日,每股發行價8.28-9.96港元,公開發售366.72萬股,一手400股,預計乙組1300手,入場費4024.15港元。預計11月10登陸港交所。 京城佳業是一家立足首都的物業管理服務綜合運營商。截至2021年5月31日,簽約建築面積和在管建築面積分別為3230萬平方米和3050萬平方米。 2)鴻承環保科技,證券代碼2265.HK招股。招股時間為10月29日-11月3日,每股發行價1.02-1.48港元,公開發售2500萬股,一手5000股,預計乙組800手,入場費7474.57港元。預計11月11登陸港交所。 鴻承環保科技是紮根於中國山東省的金礦有害廢物處理公司,專注於金礦有害廢物處理,及從中回收及提取具有經濟價值的資源以供銷售。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2020年收益計算,是山東省及中國第二及第三大金礦有害廢物處理公司,分別占約15%及10%市場份額。 3)安能物流,證券代碼9956.HK。招股時間為10月30日-11月4日,每股發行價13.88-16.88港元,公開發802.20萬股,一手500股,預計乙組600手,入場費8525.05港元。 安能物流運營著中國零擔市場領先的快運網路。於2020年,中國零擔行業的市場規模占中國公路運輸行業的31.4%。 4)貝特集團控股,證券代碼1491.HK招股。招股時間為10月30日-11月5日,每股發行價1.00-1.20港元,公開發售1250萬股,一手2000股,預計11月12日上市。 貝特集團控股主要從事設計、開發、製造及銷售各類常用家用必需品,其業務以出口為導向,產品主要銷往美國、英國、德國及澳洲,主要按OEM及ODM經營業務。根據灼識諮詢報告,按2020年中國晾衣器製造市場的出口收入計算,浙江貝特排名第二,市場份額約為6.6%。 2 最新遞表(共14家) 1)花房集團公司,來自北京市,是中國知名的互聯網公司,為全球用戶提供音視頻直播娛樂及社交網路服務。根據艾瑞諮詢報告,按往績記錄期間移動設備端累計下載量計,在中國的所有線上娛樂直播平臺中排名第一。2018年至2020年,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為19.93億元、28.31億元、36.83億元。 2)飛書深諾數字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來自上海市,是領先的以科技及數據賦能的出海數字行銷平臺。根據艾瑞諮詢報告,按2020年交易總額計,以20.5%的市場份額於中國出海數字行銷服務供應商中排名第一。2018年至2020年,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為3403萬美元、6325萬美元、5949萬美元。 3)美光(國際)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來自中國香港,為一家發展成熟的優質眼鏡(即鏡框及太陽眼鏡)設計商及製造商,總部及生產設施分別以香港及中國為基地。2018年至2020年,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為4.38億港元、4.98億港元、3.20億港元。 4)金泰豐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來自中國香港,是主要從事批發油品及其他石化產品。我 們 買賣的油品可大致分為成品油、燃料油、其他石化產品。2018年至2020年,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為19.08億元、21.42億元、11億元。 5)潤歌互動有限公司,來自浙江省杭州市,是一家於中國運營的行銷服務提供商。2018年至2020年,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為6973萬元、8937萬元、1.13億元。 6)樂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來自上海市,是一家聚焦於腫瘤治療領域的生物制藥企業,2019年和2020年,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為39.7萬元、531萬元。 7)頂級手套集團,來自馬來西亞,是全球最大的手套製造商,銷售遍及195個國家。按產能計,2020年的全球市場份額為11.7%,約為全球手套行業第二大製造商的兩倍。從截至2018年8月31日止至2021年8月31日止,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為48.01億令吉、72.37億令吉、163.61億令吉。 8)重慶洪九果品股份有限公司,來自重慶市,是全國領先、高速增長的多品牌鮮果集團,擁有“端到端”的先進數位化供應鏈。專注於高端進口水果和高品質國產水果的全產業鏈運營。2018年至2020年,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為12.26億元、20.78億元、57.71億元。 9)太元聯合控股有限公司,來自中國香港,是為香港歷史悠久的海事建築工程及土木工程承建商,於香港同時擔任總承建商及分包商,同時承接私營及公營機構的專案。2018年至2020年,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為3.93億港元、5.13億港元、5.15億港元。 10)天鴻中國控股有限公司,來自河北省唐山市,是一家穩健成長型房地產開發商,主要專注於開發及銷售住宅物業。業務營運主要包括物業開發及銷售;一級土地開發;及為我們所開發物業的業主提供物業管理服務。2018年至2020年,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為4.35億元、2.34億元、3.67億元。 11)中國珍珠泉園林股份有限公司,來自江蘇省南京市,主要從事提供園林綠化和市政建設服務。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0年園林綠化建設專案所得收入計,是南京市(其2020年GDP超過人民幣1.5萬億元,就GDP而言,於中國城市中排名第10位)第二大園林綠化公司。2018年至2020年,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為1.92億元、2.23億元、2.95億元。 12)怡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來自中國香港,是香港一間專門從事被動消防工程的分包商。於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年度,按收益計在香港被動消防工程行業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約 為20.6%。從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至2021年6月30日止,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為1.47億港元、1.50億港元、1.86億港元。 13)牙博士醫療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來自江蘇省蘇州市,是中國華東地區口腔服務行業的龍頭企業。根據灼識諮詢報告,就2020年總收入而言,是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中高端民營連鎖口腔服務提供商和第二大民營口腔服務提供商。2018年至2020年,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為6.32億元、8.71億元、8.35億元。 14)合能控股有限公司,來自四川省成都市,是一家不斷發展的綜合型房地產開發商,主要專注於住宅物業和商業物業的開發、運營及管理。2018年至2020年,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為55.83億元、40.22億元、57.08億元。 *本文來自格隆匯

2021-11-01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