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2 3594 6776

用心为每一个客户服务

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Financial Bulletin
美聯儲褐皮書:美經濟 7 月初溫和復蘇 前景仍高度不確定

美聯儲的褐皮書報告顯示,由於許多州解除了封鎖令,消費活動開始恢復,美國經濟在 7 月初出現了復蘇萌芽。該報告指出幾乎所有轄區的經濟活動都有所增加,但仍遠低於新冠疫情前的水準,不過,經濟前景依然維持高度不確定。 褐皮書表示,因商業活動重啟,經濟活動增加,幾乎所有地區的就業都實現了增長,特別是零售和醫療行業。但所有地區的工資水準都大大低於疫情前的水準。工作流失率仍然很高,各地區的聯繫人都報告了新的裁員。 製造業方面,報告稱,大多數地區報告製造業活動有所增加,但水準很低。幾乎所有地區對商業服務的需求都有所增加,但仍較疲弱。消費者支出出現增加,因許多非必要業務被允許重新開放。在汽車銷量反彈、食品飲料以及家居裝飾行業持續增長的帶動下,所有地區的零售額均有所增長。休閒和酒店支出有所改善,但遠低於去年同期水準。 儘管經濟活動可能在 5 月底和 6 月初有所回升,但自褐皮書調查期以來,許多州的冠狀病毒病例再度增長,很可能抑制經濟復蘇。美國加州重新實施了封鎖措施, 德克薩斯和佛羅里達州也暫停某些活動。 在貸款方面,褐皮書指出,除某些 " 薪資保護計畫(PPP)" 活動和住宅抵押貸款增加外,其他貸款需求持平。 本次褐皮書是基於 7 月 6 日或之前從 12 家地區聯邦儲備銀行採集的資訊。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0-07-16
查看详情
多位美聯儲高官警告經濟下行風險!昔日“鴿王”如今卻最樂觀?

最近幾天,美聯儲政策制定者似乎正變得更加悲觀,紛紛重新調整對未來復蘇的預期,並警告稱就業增長等經濟數據最近的改善跡象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多位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官員週二表示,美國經濟復蘇速度將慢於預期,因全美新病例激增,且大範圍第二波感染,可能加劇疫情對經濟的打擊。 美聯儲理事佈雷納德(Lael Brainard)週二在全美商業經濟協會(NABE)主辦的一次線上活動中稱:“大流行仍然是經濟發展路徑的關鍵驅動因素。不確定性這層濃霧仍然籠罩著我們,下行風險占主導地位。” 她呼籲美聯儲通過前瞻性指引和大規模資產購買來提供持續的政策寬鬆度,並表示進一步財政支持對經濟復蘇的強勁程度“至關重要”,尤其在第一輪援助計畫即將到期之際。 佈雷納德還警告稱,出現第二波大規模感染可能導致經濟活動二次下滑,並在金融市場更脆弱之際再次引發波動。“非銀行金融機構可能再次承壓,而且如果面臨不斷增加的虧損,一些銀行可能會減少放貸,”佈雷納德表示。 她還表示,美聯儲可能需要考慮未來將收益率曲線控制和前瞻性指引配合使用,以幫助美國經濟從大流行中加速復蘇。 裏奇蒙聯儲主席巴爾金(Thomas Barkin)則認為,隨著企業適應可能比最初預期持續時間更長的衰退,以及薪資保護計畫(PPP)等援助措施到期,美國失業率可能會再次攀升。 巴爾金在面向夏洛特扶輪社的一場線上直播活動中表示,“失業問題受很多複雜因素影響…許多大大小小的企業都意識到經濟衰退不是僅僅持續兩個月的問題,並開始重新調整業務,這可能會讓此前兩個月錄得的強勁就業增長受到威脅。另外,參與PPP的小企業以前可能為了滿足條件免還部分貸款而留住員工,但現在可能會考慮裁員,因PPP即將到期,而需求仍然疲軟。” 達拉斯聯儲主席卡普蘭(Robert Kaplan)週二也對CNBC表示,“經濟中存在大量產能過剩”,他將此形容為“使通脹放緩”的因素。卡普蘭指出,美國經濟今年將萎縮4.5%或5%,但隨著該國從新冠病毒危機中反彈,明年經濟增長將加速。他認為,對經濟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戴口罩。 當被問及美聯儲是否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來幫助經濟時,卡普蘭說,美聯儲仍然有足夠的能力,但目前美國的當務之急是阻止病毒傳播。“如果我們在病毒控制方面做得出色並且做得更好,我們將不需要做那麼多。如果我們不必這樣做的話,那對國家來說會更好,”卡普蘭說。 此外,費城聯儲主席哈克(Patrick Harker)表示,新病例攀升可能會對經濟和消費者信心造成進一步打擊。 昔日“鴿王”如今卻最樂觀? 為了支撐下滑的經濟,美聯儲今年已實施了可提供數萬億美元流動性和貸款的緊急計畫,同時將關鍵利率下調至零。 美聯儲官員最初希望疫情能在美國迅速得到控制,以使經濟快速復蘇,他們承認6月政策會議上對經濟增長的預測基本未考慮出現第二波感染的可能性。美聯儲多位官員的最新表態,無疑顯露了他們對疫情形勢愈發嚴峻的擔憂。 不過,有意思的是,與其他同僚相比,昔日堪稱美聯儲內部最鴿派的官員——聖路易斯聯儲主席布拉德(James Bullard),如今似乎對前景預期明顯更為樂觀。 布拉德週二表示,至少到目前為止,一直在推高股市價值的美國投資者還算是正確的。“股市通常不是美聯儲會談論的話題。但我認為他們(投資者)一直很樂觀,而且我認為,到目前為止,他們一直是對的,”布拉德在紐約經濟俱樂部網路直播的一次講話中對媒體表示。 總體而言,布拉德對經濟前景持樂觀態度。他表示,經濟有可能在未來六個月內恢復正常,失業率有可能在未來六個月大幅下降。 在網路直播中,布拉德指出,許多美國人仍然向政府報告他們只是暫時被解雇,並認為他們將被召回。如果這些工人被召回,失業率將下降到4.5%。如果失業率下降到100萬左右的正常水準,失業率仍將下降到5.1%。他說,這表明如果我們的策略正確,有很大的空間來降低失業率。 當被問及他指的策略是什麼時,布拉德說他指的是公眾“適應新冠疫情的現實”,比如普遍使用口罩。布拉德堅稱,儘管使用新數據的調查顯示6月就業增長放緩,但就業崗位仍在增加,儘管增幅不及5月。 “我們肯定已經度過了危機的初始階段,”布拉德說,經濟從5月和6月開始繼續增長的基本情況是合理的。“我們需要更好地執行基於風險的更針對性的健康政策,這對防止經濟陷入蕭條至關重要。” 布拉德預計國會將在本月底之前通過一項新的“大規模”財政計畫,以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保持家庭和企業穩定。他指出,“我的基本預期是,我們將能夠在未來六個月內完成這一任務,使美國經濟恢復到一個更加正常的狀態。”不過他也補充說,下行風險“仍然很大”。 *本文來自環球外匯網

2020-07-15
查看详情
“非常時期”美聯儲擴表與美元供求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衝擊,美聯儲推出了一系列寬鬆工具,包括降息、無限量購買國債及MBS、與海外央行貨幣互換以及各種信貸市場投放工具。由此,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急劇擴張。截至7月1日,美聯儲總資產7.06萬億美元,高峰時(6月10日)一度達到7.22萬億美元。 從購買力平價理論的角度而言,中央銀行擴表會導致本國貨幣供給增加,降低本國貨幣的相對購買力,進而導致本幣貶值。從利率平價理論的角度來看,資金有逐利的天性,即從利率窪地流向利率高地,而中央銀行擴表會導致本幣利率降低,引發本幣貶值。但實際上,2008年來美聯儲共進行了三輪QE,QE期間美元指數有漲有跌,並沒有明顯單一的方向。由此可見,美聯儲總資產規模的變化與美元指數漲跌之間並沒有固定的規律,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匯率走勢所受的影響因素太多,美聯儲不同時期擴表原因也各不相同,但其對美元指數的影響歸根結底脫離不了外匯市場的供求關係。 淺析美聯儲擴表“初心” 在2008年9月以前,美聯儲總資產以一個相對平緩的速度“自然擴張”,即美元的基礎貨幣供應量和美國經濟增長以及海外美元的需求相適應。2008年9月後,除了自然增長的部分,美聯儲與海外央行的貨幣互換以及主動購債是導致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迅速擴張的兩大原因。其中,在海外央行互換餘額異常增長時,美元指數往往跟隨上漲;而在主動購債的不同階段,對美元指數的影響往往不同。 海外央行互換餘額大部分時間內波動不大,且接近於零,但其異常變動時,常常與美元指數的大幅震盪同步出現。 2007年以來,美聯儲與海外央行的互換餘額有三次異常飆升(圖1)。分別為2008年3月,次貸危機蔓延之初;2011年年末,歐債危機發酵;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升溫。以上三個時點,均出現了海外美元流動性的異常收緊,反映海外美元流動性的指標——歐元對美元交叉貨幣互換基差均大幅走低,表明用歐元換美元的成本提高。其他衡量美元流動性整體鬆緊程度的指標,如TED利差(三個月Libor-同期美債收益率)也同步異常走高,顯示流動性壓力驟增。為緩解離岸市場美元流動性緊張的局面,美聯儲與海外央行的互換餘額快速增加,同期,美元指數也直線上漲。 互換餘額增加和美元指數上漲之所以同步出現,是因為其背後有共同的驅動因素——美元供不應求。在外部衝擊下,全球金融市場陷入混亂,融資功能受阻,美元流動性趨緊,由此,美元指數快速拉漲。作為應對,儘管美聯儲並不願承擔全球央行的責任,但仍不得不通過大規模的貨幣互換來撫平流動性的緊張局勢。當然,這往往是短期衝擊,隨著美元流動性壓力緩解,互換餘額與美元指數很快會同步回落。 美聯儲的主動購債是其資產負債表擴張的主要原因(圖2)。經歷了前三輪QE後,美聯儲資產規模從不足1萬億美元一度擴張至4.56萬億美元。QE3之後,美聯儲從2017年10月開始縮表。至2019年8月縮表結束時,美聯儲資產規模收縮至3.81萬億美元。其中,持有的國債占比55%,MBS占比39%。在2020年3月23日Open QE開始前,國債及MBS餘額占總資產的比重約為85%。在三輪QE以及此輪的Open QE中,我們觀察到三個規律: 第一,QE剛開始時,美元指數往往走強。這與全球美元流動性的鬆緊程度有關。尤其是在QE1和Open QE開始前,同步伴隨海外央行互換餘額的異常增長,反映全球美元流動性異常趨緊。如前文分析,這種情況下美元指數走強,是對美元市場供求格局雖然預期邊際改善但依然供不應求狀態的描述。 第二,QE實施階段,美元指數則大部分時間偏弱,這與運用利率平價和購買力平價理論分析的結果一致。並且,美元的最大貶值幅度在降低(前三次QE最大貶值幅度分別為16%、10%、6%)。 第三,QE結束前,美元指數會提前走強。預期寬鬆環境的結束,會引發市場的“縮減恐慌”(Taper Tantrum)。尤為明顯的是在QE3正式退出的三個月前,市場已開始“未雨綢繆”,資金大量從新興市場撤出回流美國,帶動新興市場資產價格大跌,貨幣貶值,而美元指數則快速上漲。 此輪美聯儲擴表對美元指數的壓力有限 Open QE以來,與海外央行貨幣互換餘額變動的方向一致,美元指數經歷了快速拉漲與回撤。參考此前三輪QE的節奏,跟隨美聯儲購債步伐,美元指數將呈現一個相對長時期的弱勢,但歐洲央行的反應不可忽視。 美聯儲此前三輪QE過程中,歐央行並無明顯動作。歐央行的QE正式開始於2015年1月,彼時美聯儲已停止購債。而此次歐央行則行動迅速,在疫情升級後,3月18日便推出了7500億歐元的緊急購買計畫(PEPP),6月將其加碼6000億歐元至1.35萬億歐元。同時,常規的資產購買計畫(APP)依然保持每月200億歐元的速度,2020年額外增加的1200億歐元總規模APP也在進行中。目前,歐央行的資產總規模也是線性上升,這同樣會擴大歐元供給,進而減弱美元指數的貶值壓力。 反觀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的擴張速度和幅度似乎並不劇烈。國債和MBS的購買仍將是資產負債表擴張的主因,預計2020年內維持每月1200億美元的規模。儘管美聯儲推出了種類繁多的信貸資產市場投放工具(表1),令美聯儲可以購買的資產上限達到2.6萬億美元,但實際使用規模可能有限,目前僅落地了2000億美元左右。其中,一級交易商信貸工具(PDCF)、貨幣市場基金流動性工具(MMLF)及商業票據融資工具(CPFF)的使用可能在年底降至零。此外,中央銀行流動性互換餘額以及回購需求仍將繼續下降,也將部分抵消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擴張程度。預計2020年年內美聯儲的資產總規模將擴張至8萬億美元,2021年年底至9萬億美元。也就是說,總資產的增幅將顯著放緩。從擴表的目的看,金融危機之後QE是為了提供持續的貨幣寬鬆環境刺激經濟的重新增長,本輪Open QE主要是在疫情衝擊下緩解全社會的金融壓力。也就是說,雖然同樣是QE,但“後金融危機”時代和新冠疫情期間,貨幣政策面臨外部環境約束和政策目標都完全不同,由此QE的力度、退出等都可能和以往不同。等到疫情得到控制,經濟全面重啟之後,如果經濟增長不持續低於趨勢水準,QE的必要性就會大大降低。由此,未來的美聯儲資產規模可能會低於我們現在的判斷。 從以上兩個角度考慮,此次美聯儲資產購買對美元指數產生的壓力相對較弱,美元的貶值幅度有限,美元指數的下跌下限可能在93。2020年,美國經濟一旦企穩或美聯儲萌生退意,美元的反彈也將是相對劇烈的。 *本文來自證券市場週刊

2020-07-14
查看详情
“大放水”時代落幕?美聯儲縮減資產負債表

3月以來,美聯儲的一系列資產購買是支撐美股走出疫情衝擊的關鍵因素。但隨著美國經濟出現復蘇跡象,美聯儲放慢寬鬆政策的步伐,或預示著疫情以來全球大放水將按下暫停鍵。 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已縮至7萬億美元下方 美聯儲7月9日公佈數據表明,截至7月8日,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總規模減少了約880億美元,至6.97萬億美元,而一周前為7.06萬億美元。這是逾11年來最大的單周跌幅,主要原因是未償回購協議餘額從一周前的612億美元降至零,這是10個月來銀行首次沒有向美聯儲尋求這一重要的短期資金來源。這一現象表明,疫情衝擊引發的金融壓力已出現緩解跡象,而美聯儲也開始逐步縮減放水規模。 傑富瑞(Jefferies)經濟學家托馬斯·西蒙斯(Thomas Simons)和阿內塔·馬克沃斯卡(Aneta Markowska)在週四下午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時代的終結。” 由於銀行儲備不足導致短期借貸成本激增,美聯儲於9月中旬開始干預回購市場。自3月以來,對新冠疫情的擔憂引發了股市、債市以及商品市場的全面拋售,美聯儲啟動無限量QE等一系列寬鬆政策,穩定金融市場。 隨後,美股市場強勁反彈,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屢創新高,而美國零售及就業數據在5月各州恢復開放後也出現好轉跡象。美聯儲回購操作的使用在過去幾個月中逐漸減弱,通過大量購買國債和抵押支持證券來提供更多的流動性。 今年6月,美聯儲還對回購操作進行了微調,使其成本略高,更多地將其定位為一種支撐。這似乎正促使銀行尋找私人交易對手來滿足它們的回購需求。作為證據,美聯儲7月9日的隔夜回購交易連續第四天沒有買家。美聯儲官員承諾將繼續關注金融狀況,並在必要時提供更多支持。 美國經濟未來仍面臨不確定性 7月9日,美國公佈初請失業金人數顯示,截至7月4日當周,初請失業金人數經季節調整後減少了9.9萬,至130萬。截至6月27日當周,領取失業救濟金的美國人人數減少了近700,000,至1,810萬,這是自4月18日當周以來的最低水準。 不過,儘管勞動力市場出現復蘇跡象,但美國經濟未來仍面臨疫情的不確定性。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隨著各州恢復開放並放鬆限制措施,美國新增確診病例數在週三達到了60,000的單日新高。另一方面,秋季美國內部的風險事件,也對市場風險偏好造成打擊。Logan Capital Management負責消費行業的投資組合經理Sarah Henry表示:“對於美國經濟和美國股票市場,所有這些資訊仍然懸而未決。” 不過,從美聯儲官員的最新表態來看,短期仍不會退出寬鬆政策,未來一旦經濟復蘇不及預期,美聯儲仍將扮演市場的“有力後盾”。美聯儲副主席理查德·克拉裏達(Richard Clarida)在7月7日表示,美聯儲可以購買的債券數量沒有“限制”。他並補充說,美聯儲還可以在前瞻性指導下進一步放寬政策,並將在需要時保持其貸款支持。 克拉裏達認為,雖然5月和6月經濟反彈的跡象“非常受歡迎”,但美聯儲正在密切關注該病毒的進程,因為它將決定經濟進程。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20-07-10
查看详情
美聯儲Mester:隨著新冠病例激增 經濟風險正在上升 

北京時間7月9日消息,克利夫蘭聯邦儲備銀行行長Loretta Mester表示,最近的數據顯示美國冠狀病毒傳播速度加快,這為剛開始的經濟復蘇增加下行風險。 “我認為我們當中沒有人認為增加經濟活動會是一條坦途,但數字令人不安,” 她在接受採訪時說。“這些數據都不太好。” 隨著這種致命性病毒病例在許多南部和西部州激增,美國的累計確診病例週三突破300萬例。德克薩斯州單日新增病例創下記錄新高,加利福尼亞州住院人數創新高,亞利桑那州的死亡人數創歷史新高。 Mester稱,即使州和地方官員不對商業活動重新施加限制,事實最終可能證明疫情和衛生保健領域的消息也可能會損害經濟。 “這實際上取決於人們和企業的反應,”她說。“我們已經看到一些非常頻繁的數據表明,(經濟)已經開始降溫,因為新發佈的數據如此,因此,我認為有謹慎情緒出現。”她的同事、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行長Raphael Bostic週三稍早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對記者表示,如果美國經濟復蘇停滯不前,這可能意味著需要央行或財政當局採取更多行動。 經濟收縮 Mester說,她將等待更多資訊,然後再決定是否調整她的經濟預測。在病例激增之前,她已經預計今年的產出將下降6%,失業率將在年底達到9%。 這位克利夫蘭聯儲行長表示,她認為央行沒有必要匆忙就利率和資產購買的未來路徑提供新的指引。她今年是具有投票權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成員。 政策制定者於3月中旬將基準利率降低至接近零,並開始大規模購買美國國債和抵押支持證券,以努力平息金融市場並幫助經濟安度冠狀病毒大流行。他們還暗示,他們將在較長一段時間維持這一政策安排。 “我們希望使用前瞻性指引的時間可能會到來 ,但是現在我想每個人都知道我們希望將利率長期保持在低水準,”她說道。 她說,一旦美聯儲決定需要更多指引,其形式將取決於當時的狀況。儘管如此,她說,“有充分的理由”將未來的政策舉措與實現美聯儲的通脹和失業目標的進展聯繫起來。 *本文來自金融界網站

2020-07-09
查看详情
美聯儲高官:美國經濟復蘇可能“放緩”

隨著美國各州疫情日趨嚴峻,美聯儲高官警告,美國經濟復蘇可能有停滯的風險。 亞特蘭大聯儲主席 Bostic 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高頻數據已經顯示,經濟活動顯示出 " 趨於平緩 " 的跡象。 Bostic 表示,亞特蘭大聯儲正試圖弄清楚,當前的趨勢將是更持久的經濟形態,還是只是復蘇暫時按下了暫停鍵,尤其關心商業損失和失業是否是永久性的。 值得注意的是,亞特蘭大聯儲涵蓋了阿拉巴馬州、佛羅里達州、佐治亞州,以及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和田納西州的部分地區。這些地區正是近期美國疫情爆發的地帶。 從非農數據來看,儘管已經連續兩個月增加,但是尚未反應二次疫情的影響。 6 月非農數據顯示,6 月美國非農就業人口增加 480 萬人,5 月增加 270 萬,這意味著非農就業人數兩個月內增加了 750 萬。但是有分析師指出,6 月非農調查是在 6 月 12 日當周進行,當時美國南部各州二次疫情還未爆發。 6 月末,美國已有多州宣佈放緩或暫停復工,其中佛州、得州等多個疫情嚴重的州宣佈關閉酒吧、健身房、水上公園和電影。興證宏觀王涵認為,復蘇領先的服務業可能受到二次衝擊,此外,就業的復蘇也並不完全意味著需求的復蘇,4-5 月居民收入的主要支撐仍然是 CAREs 計畫的政府救濟金。 投行 Jefferies 在週一的報告中也認為,美國經濟活動指標在經歷了兩個月的改善後,明顯趨於平緩。地區數據顯示,受疫情衝擊影響的州尤其脆弱,這些地區的 V 型復蘇正變成 W 型。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0-07-08
查看详情
美聯儲下一步政策舉動料與對通貨膨脹的長期觀點掛鉤 

儘管傑羅姆·鮑威爾說加息這事壓根不在考慮範圍內,但投資者仍然想知道,這位美聯儲主席何時會開始放鬆腳下的經濟油門。 過去一周,美聯儲對這個問題的答案給出了一些強烈暗示。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7月1日發佈的6月-10會議紀要顯示,“許多”決策者傾向於將利率路徑和未來的資產購買行動與通貨膨脹掛鉤。他們甚至暗示會等到通脹率略超過美聯儲2%目標後再進行實質性調整。 這讓一些美聯儲觀察家感到驚訝,但也許他們沒必要如此。 就在新冠大流行來臨之前,官員們即將進入貨幣政策框架評估的最後階段,該評估已經表明美聯儲對解釋物價穩定使命的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 高於目標 鑒於長期以來被指責高估通貨膨脹走向(現實是通脹率一再下滑),一些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成員決心至少讓通脹率適度超過目標水準。 通過評估貨幣政策框架所獲得的經驗教訓料將不可避免地反映到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每月的利率決定中,但是尚不確定何時以及如何發生。 最近的會議記錄清楚表明,隨著官員們制定未來政策的前瞻指引,這兩條河最終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匯流到一起。 “如果你說要採用這個新框架,將如何向人們展示其意義呢?”摩根大通大通美國首席經濟學家Michael Feroli表示,“這是一種支持它的方式。” 漫漫長路 6月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在做出維持利率不變決定時的討論,反映出這種轉變一直在進行。 繼1970年代和80年代的大通貨膨脹之後, 美聯儲的姿態一直是對物價上漲保持警惕。官員和大多數經濟學家後來才慢慢意識到,通貨膨脹對經濟衝擊,尤其是對失業率下降的反應越來越小。 儘管失業率此前跌至50年低點,但美聯儲青睞的截至2019年的平均五年通脹率指標只有區區1.3%。 決策者對通貨膨脹變得更加警覺,實際上通貨膨脹率太低了,以至於即使在經濟繁榮時期,利率也保持在接近零的水準,這削弱了美聯儲通過低利率對抗衰退的能力。 美聯儲試圖通過評估貨幣政策框架來尋找新方法,提振長期通脹率回到2%的目標水準。 面對這麼長時間通脹低於目標的情況,許多人現在希望將通貨膨脹率推至略高於長期目標的位置。 *本文來自金融界網站

2020-07-07
查看详情
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連續第三周下降 規模降至六周新低

美聯儲本周資產負債表連續第三周萎縮,降至 5 月中以來最小規模。 美聯儲今日表示,最近一周,美聯儲所持總體資產規模降至 7.00904 萬億美元,之前一周為 7.0823 萬億美元。這是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連續第三周下降。同時,美聯儲所持美國國債達到 4.213 萬億美元,之前一周為 4.197 萬億美元。 數據還顯示,聯儲出臺已兩周時間的主街貸款工具仍未放貸;主街貸款計畫旨在為無法從其他地方取得信貸的小中型企業提供條件寬鬆的貸款。 此前,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規模一路高歌猛進,僅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暴增 3 萬億美元至 7.2 萬億美元。 自疫情蔓延開始以來,美聯儲推出了一系列緊急貸款計畫,這使得其在 2008 年的應對行動顯得相形見絀。大規模購買美國國債和抵押債券使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從 2019 年底的 4.2 萬億美元激增至突破 7 萬億美元。如今,其資產負債表規模是大蕭條之前的八倍。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0-07-03
查看详情
外資行“點贊”跨境理財通試點:大灣區資金流動投資需求強勁

本周,中國人民銀行、香港金管局及澳門金管局聯合發佈公告稱,將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跨境理財通業務(下稱“理財通”)試點。渣打銀行、匯豐銀行在此後都表示,歡迎這一決定,並將積極開展理財通業務的籌備工作,期望儘快推出相關產品及服務。 公告顯示,理財通業務是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居民個人跨境投資便利化而生。具體是指在粵港澳大灣區內,試點允許三地境內外居民以個人身份在跨境銀行開立投資專戶,投資銀行旗下銷售的合格理財或投資產品。按照購買主體身份,理財通業務可分為港澳銀行面向內地居民的“南向通”,以及內地銀行面向港澳居民的“北向通”。 對此,渣打銀行大中華區及北亞區首席經濟學家丁爽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大灣區的雙向資金流動投資需求強勁。不過,理財通業務試點的生效期及細則目前尚未確定,選擇當前時機公佈這一決定,表明三地金融監管機構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及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支持。理財通落地後有望進一步促進離岸人民幣業務增長和資本帳戶開放的嘗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理財通將鞏固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經濟地位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最富裕的城市群,並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場之一,大灣區跨境理財通試點因而備受關注。其中的香港身為國際金融中心,同時也是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清算中心,佔據了約75%的市場份額。匯豐預計,至2025年,大灣區銀行業務的收益將達1850億美元,複合年均增長率將達到10.3% 。 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近期稱,理財通將為香港金融業界開拓巨大的客源和業務發展空間,推動本地財富管理業務市場成長,帶動產品銷售、資產管理、產品開發等整條金融產業鏈的發展,也會惠及相關的專業服務領域。進一步來說,理財通擴大了香港財富管理業的腹地,為國際金融機構提供更多誘因在香港設點和投放更多資源,服務內地投資者,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和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 丁爽表示,理財通的雙向需求強勁,內地市場對境外投資者來說擁有更高的收益與回報,港澳市場則為內地投資者提供了分散化、多元化投資管道。因此,市場需求決定了雙向的業務開展存在較大空間。 與此同時,跨境理財通的出臺也會使離岸人民幣的業務進一步增長,資本帳戶的擴大開放會給雙方投資者提供更多機會,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又一有力措施。跨境理財通中人民幣的使用和結算,以及離岸市場匯率的使用也會再次強化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市場中心的地位。 匯豐亞太區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業務主管欣格雷對此表示,滬深港通和債券通先後成功推出,證明互聯互通機制有助於增加兩地金融市場的整體流動性。理財通的落實對有意擴大投資範圍、進一步分散投資的粵港澳大灣區投資者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消息。跨境理財通不僅將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亞洲最大國際資產管理中心的地位,也將成為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的里程碑,為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業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渣打大中華及北亞地區行政總裁洪丕正說,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相關政策逐步出臺,區內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將能有效吸引外資,提升區域競爭力,預期大灣區未來將成為中國經濟主要增長動力之一。 “理財通”半年多來在監管支持下快速推進 早在去年11月初,在京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上提出的16條措施中,便已提出探索建立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機制。 餘偉文早在去年12月便曾表示,香港金管局已開始與人民銀行等部門探討理財通落地事宜。香港金管局正從三方面推進與內地的合作,包括加強互聯互通機制、強化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參與大灣區建設等。對於理財通,他希望在風險可控、保障投資者權益的原則下,參考現有互聯互通機制的經驗,儘快推出此項業務試點。 今年5月14日,央行聯合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發佈《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再次重申探索建立跨境理財通機制,並明確該機制將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內境內境外居民對理財產品的雙向購買模式和管道。 6月29日公佈的理財通試點決定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業務的管理方式和限制機制。 公告中稱,“北向通”和“南向通”業務資金將通過帳戶一一綁定實現閉環匯劃和封閉管理,使用範圍僅限於購買合資格的投資產品。資金匯劃使用人民幣跨境結算,資金兌換在離岸市場完成。對“北向通”和“南向通”跨境資金流動實行總額度和單個投資者額度管理,總額度通過宏觀審慎係數動態調節。港澳與內地相關監管機構也將簽訂監管合作備忘錄,建立健全監管合作安排和聯絡協商機制,保護投資者利益和建立公平交易秩序。 東方金誠國際團隊負責人常征對記者表示,本次理財通業務對象為粵港澳大灣區居民,遵循三地相關法律法規,意味著香港澳門與內地的風險防控及監管協調機制將得到強化,跨境監管合作有助於市場審慎安全發展。同時,“閉環匯劃和封閉管理”的要求,是對“穩妥有序、風險可控”原則的具體落實,既有助於規範投資產品,也將有效防止跨境資金出現大規模異常流動,在優化市場調節的同時,維護交易秩序。 餘偉文表示,在理財通的初階段,三地監管機構會採取務實和審慎的態度去設計各個環節。這將體現在理財通的實施框架上,包括產品範圍主要涵蓋風險較低、相對簡單的投資產品;投資者在兩地銀行分別開設匯款和投資戶口、實施一對一綁定;人民幣跨境資金額度管理等措施上。 理財通有望降低個人投資者跨境投資門檻 目前,境內居民配置海外資產主要通過港股通、中港基金互認、QDII基金等方式。海外居民配置人民幣資產主要通過陸股通、滬倫通、中港基金互認等,但各自都有諸多的限制。 餘偉文稱:“理財通的突破性在於提供一條正式和便捷的管道,首次允許零售投資者直接跨境開設和操作投資戶口,有更大的自主度去選擇理財產品。” 據興業銀行外匯商品研究團隊統計,就內地居民投資海外而言,散戶參與港股通和滬倫通存在50萬元和300萬元的投資門檻,且這二者僅能投資中國香港、倫敦的符合資質的股票;QDII基金雖無投資門檻,投資類別和國別的限制,但其額度限制嚴格,基金規模較小,且收取較高管理費;中港基金互認無投資門檻,但香港地區合資質的基金數量較少,申報跨境銷售的積極性不足,基金便利性不及QDII基金。 境外個人投資者可通過陸股通、中港基金互認、滬倫通參與投資境內股票和基金,雖無資質限制,但需遵守額度和股比限制。陸股通單日軋差額度最高520億元,中港基金額度3000億元,滬倫通總額度2500億元,同時,三者都限制單個及全體投資者對單個A股上市公司持股比例在10%和30%。此外,QFII公募基金、QDLP、QDIE也對個人投資者開放,但QFII公募基金規模較小,QDLP和QDIE亦存在投資者門檻,且數量有限。 對於理財通的細則,當前市場上有諸多猜想,金融監管研究院的王志毅提示,可重點關注未來細則中大灣區居民的認定標準、理財通的投資範圍及額度。對此,興業銀行認為,從公告內容預計,理財通有望在投資門檻、額度限制、帳戶管理和投資標的等方面比現有管道限制略微放寬,這將降低境內外投資者門檻,提高境外投資者占比,豐富兩地市場投資者類別,將有助於人民幣匯率彈性提升。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20-07-02
查看详情
香港 IPO 市場(2020年上半年):上市 64 家,募資 875 億港元

2020年上半年,香港交易所新上市公司共有 64 家,募資 875.14 億港元,遞交上市申請的 181家,通過港交所聆訊的 64 家。 一、香港IPO上市數量統計 (2020年上半年) 2020年上半年,在香港掛牌上市公司的一共有 64 家,其中主板上市 59 家(IPO上市 54 家、GEM轉主板 5家)、GEM(創業板)上市 5 家。 2020年上半年的新上市公司數量,比上年同期減少20家,主要原因是2020年上半年在香港主板IPO上市的上市公司數量減少14家。 二、香港IPO上市募資金額統計 (2020年上半年) 注:有些專案募資金額有所變化主要是因為行使"綠鞋"協議而變動。 2020年上半年,通過 IPO 上市的 59 家上市公司一共募資 875.14億港元,較上年同期的募資增加 21.82%,主要是因為6月份兩宗中概股回港第二上市的大型IPO共募資543.14億港元,占全部IPO募資的62.1%。 三、香港IPO上市募資金額分佈情況(2020年上半年) 2020年上半年,通過 IPO上市的 59 家上市公司的具體募資情況分佈如下: 募資金額在 1 億港元以下的 5 家,都是GEM(創業板),占 8.5%; 募資金額在 1-2 億港元之間的 33 家,占 55.9%; 募資金額在 2-20 億港元之間的 12 家,占 20.3%; 募資金額在20-100億港元之間的 7 家,占 11.9%; 募資金額在100億港元以上的 2 家,占 3.4%; 募資金額在100億港元以上的有兩家,均為中概股回港第二上市。京東(09618.HK)募資300.58億港元(尚未未行使超額配售),網易(09999.HK)募資242.56億港元(包括了超額配售)。 除了京東、網易外,2020年上半年IPO募資排名前五的,還有募資31.29億港元康基醫療(09997.HK)、募資29.68億港元的康方生物(09926.HK)、資26.94億港元沛嘉醫療(09996.HK)。 四、香港IPO上市超額認購情況  (2020年上半年) 2020年上半年,通過 IPO 上市的 59 家上市公司,超額認購超過1,000倍的有4家,分別是燁星集團(01941.HK)、興業物聯(01941.HK)、新石文化(01941.HK)、沛嘉醫療(09996.HK),他們分別獲得 1,947.62倍、1,413.1倍、1,211.2倍、1,183.4倍的超額認購。 而認購不足的,有 2家。 五、遞交上市申請統計 (2020年上半年) 2020年上半年,一共有 181 家企業遞交上市申請,主板 158 家、GEM(創業板)23 家。其中第一次在港交所遞表的共有 95 家。 2020年上半年,通過港交所聆訊的有 64 家,其中的 26 家尚未上市,絕大多數即將在7月份上市。 六、上市來源地(2020年上半年) 根據「港澳IPO上市」的統計,2020年上半年 64 家新上市公司,按來源地來看: 1)港澳地區14家,其中香港13家,澳門1家 合計募資14.82億港元,占全部募資額的1.7%。 2)東南亞地區10家,其中新加坡、馬來西亞各5家 合計募資12.20億港元,占全部募資額的1.4%。 3)來自內地40家,其中廣東16家、北京8家,其餘5個省份16家 合計募資848.13億港元,占全部募資額的96.9%。 七、其他情況 (2020年上半年) 1、上市前夕臨時叫停,4家 2020年以來,出現Hygieia Group、大喜屋集團、蜆殼電業和MBV International等4起新上市公司在上市前夕臨時叫停的情況。目前Hygieia Group(01650.HK)、蜆殼電業(02381.HK)已在港交所掛牌上市,MBV International(01957.HK)即將7月份掛牌上市,大喜屋集團(06813.HK)暫時沒有情況。 2、被聯交所以「上市規則」除牌,13家 2020年以來,天合化工 (01619.HK)、銘源醫療(00233.HK)、中國動物保健品(00940.HK)、銘鼎和礦業(00705.HK)、麥達斯控股(01021.HK)、鎳資源國際(02889.HK)、德普科技(03823.HK)、北斗嘉藥業(08197.HK)、浩沙國際(02200.HK)、一化控股(02121.HK)、瑞金礦業 (00246.HK)、奇峰國際(01228.HK)、大賀傳媒(08243.HK) 共13家企業被聯交所以「上市規則」除牌。 3、以「上市規則」第18章A上市的「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 2020年以來,共有諾誠健華(09969.HK)、康方生物(09926.HK)、沛嘉醫療(09996.HK)、開拓藥業(09939.HK)等4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以上市規則第18章A在香港IPO上市。這4家共募資100.99億港元,占全部募資的11.5%。 還有2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永泰生物(06978.HK)、歐康維視生物(01477.HK),即將於7月10日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本文來自瑞恩資本RyanbenCapita

2020-07-01
查看详情